佛弟子文庫

咸也好,淡也好

林清玄  2011/04/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個青年為著情感離別的苦痛來向我傾訴,氣息哀怨,令人動容。等他說完,我說:「人生裡有離別是好事呀!」他茫然的望著我。

我說:「如果沒有離別,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時刻;如果呋有離別,人間就再也沒有重逢的喜悅。離別從這個觀點看,是好的。」

我們總是認為相聚是幸福的,離別便不免哀傷。但這幸福是比較而來,若沒有哀傷作襯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體會了。

再從深一點的觀點來思考,這世間有許多的「怨憎會」,在相聚時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沒有離別這件好事,他們不是要永受折磨,永遠沉淪於恨海之中嗎?

幸好,人生有離別。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離別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淚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離別最好,霧散雲消看見了開闊的藍天。

可以因緣離散,對處在苦難中的人,有時候正是生命的期待與盼望。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失望與希望,假如我們願意品嚐,樣樣都有滋味,樣樣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師,晚年把生活與修行統合起來,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來拜訪他,吃飯時,他只配一道鹹菜。夏丐尊不忍的問他:「難道這鹹菜不會太咸嗎?」「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夏丐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麼喝這平淡的開水?」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覺得這個故事很能表達弘一大師的道風,夏丐尊因為和弘一大師是青年時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師在李叔同時代,有過歌舞繁華的日子,故有此問。弘一大師則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別,這超越並不是沒有味覺,而是真能品味鹹菜的好滋味與開水的真清涼。

生命裡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愛中的離別是咸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對年輕人說:「在人生裡,我們只能隨遇而安,來什麼品味什麼,有時候是沒有能力選擇的。就像我昨天在一個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雖不能再喝那麼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連茶也沒有,喝開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林清玄文章列表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思一思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禮讓第一;不急不急,...

《善生經》的啟發

《善生經》的緣起是有一天早上,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

十點生活的原則

托馬斯傑斐遜是美國第三任總統,在他給孫子的忠告裡,...

給自己一片危崖

有好幾次,見蝙蝠掉在地上,怎麼也飛不起來。 蝙蝠是...

【推薦】錯解「人生是苦」的含義

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義的人,就...

念佛不妨礙我們日常的工作

念佛一法可以滲透到我們的行、住、坐、臥裡面,你走路...

生活禪與禪生活

今天簡單地和大家講一講生活禪和禪生活。這是個老題目...

【推薦】娑婆世界有多苦,腫瘤醫生親歷患病眾生相

出家前在醫院工作的時候,常常有病人會問我:醫師你幾...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只此數語,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數行奉寄,想已塵覽。頃接手書,乃有塵業情緣,卒...

利益眾生的方法

學習大乘佛法,修學的目標就是要利益一切眾生。然眾生...

學佛入門以受三皈依為根本

1、皈依三寶的意義:學佛必從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

吃素要從何入手

我知道有不少朋友從心裡面覺得吃素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愛到後來都是苦

愛情的真諦是自私的,我愛自己所以才愛你,你適合我所...

對治內心有所得的執著

歡喜特異功能,但是你內心裡的不安還在,就算你成功了...

念佛法門就是「菩薩之父」

菩薩父者,《華嚴》十一經:威光童子睹如來相,獲十種...

敲木魚

年輕的父親嚴厲地責打孩子,驚動了正在屋裡念經的祖母...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永明延壽禪師,大師在《萬善同歸...

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

俗話說,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紅棗最突出的特點...

什麼是領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個人所領受的。有兩種:第一種,領受等流;第...

離開阿彌陀佛,難靠自力了生死

多生多劫我們負債負了眾生的命債、情債、這個錢債,這...

念佛人修行的三個次第

這個佛號的操作,是在一個什麼情況之下操作呢?我們在...

【推薦】十種惡行會讓你來世變丑

《佛說業報差別經》: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懷嫌恨。三...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才能感應道交

問: 法師慈悲,我們常聽您講念佛要感應道交,到底怎...

【佛教詞典】貧女施氎衣生天

(傳說)雜寶藏經四曰:須達長者,欲供養三寶勸化乞索...

【佛教詞典】明僧紹

魏晉南北朝平原(位於山東)人。字承烈。又稱明徵君。...

【視頻】慧律法師《小乘戒與大乘戒的差異》

慧律法師《小乘戒與大乘戒的差異》

【視頻】慧律法師《法界四大梵行》(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慧律法師《法界四大梵行》(大慈.大悲.大喜.大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