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拓開心量

2011/02/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能幫助我,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生活在現代社會裡,外有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內有貪瞋癡三毒煩惱,想要依教奉行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身口意行為,談何容易!煩惱裡面有「見思」、「塵沙」、「無明」,見思煩惱不斷,就不能出六道輪迴;塵沙煩惱不斷,就不能出十法界;無明煩惱不斷,就不能圓成佛道。而見思煩惱裡,第一個就是「身見」,誰不認為這個「身」是「我」?由此可知,斷煩惱是多麼地困難。然而「見思」若不能斷,眼前就是六道輪迴的法界。所以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要如何斷煩惱呢?在《華嚴經》裡佛菩薩有善巧方便,那就是「大而化之」,起心動念就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廣大眾生,不知不覺就把煩惱化掉了。

落實在生活上就是「拓開心量,包容別人」佛家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老子所謂「有容乃大」心量廣大,無所不容,這就是「大人」。他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心量?因為他對於事實真相徹底明白了,這麼大的心量才是我們本有的。

我們知道「大心量」與自性相應,我們本來是毗盧遮那佛,本來是阿彌陀佛,現在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迷」了,被「情」「識」所迷。而佛法的教學,就是幫助我們拓開心量,恢複本來面目。

由此可知,聖凡確實就在一念「迷」、「悟」之間。「迷」的人非常可憐,我們常常讀佛經,佛嘆息眾生是「可憐憫者」,這句話意思很深,因為「迷」的人,心胸會愈來愈狹窄,狹窄到不能容人,甚至於一個人都不能容;兩個人相處,意見都合不來,這真正是可憐憫者。

反觀《華嚴經》一開頭展現出盡虛空、遍法界各個族群,這裡面包含有雜神眾,像十法界裡居小領導地位者如阿修羅王、羅剎王、八部鬼神,這裡面有善也有惡,還有更高層次的善神,如欲界、色界、無色界天諸天的天王,真的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容。這個心量是多麼大,我們一定要恢復過來。

若不能容人,就會跟人結冤仇;不能容忍別人,別人自然也容不下我,造成的結果是冤冤相報;我障礙別人,別人障礙我;我破壞別人,別人破壞我。自己造作什麼樣的因,後來一定會受這個果報,果報通三世,非常可怕!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能幫助我,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佛在《華嚴經》上展示給我們看,諸佛菩薩現身說法,他們讓我們自己去體會。若一個族群不能包容另一個族群,例如在中國歷史上曾看到某一個家族不能包容另外一個家族,這兩個家族就會發生械鬥;一個國家若不能包容另一個國家,則會發生戰爭。

所以有智慧的人想要解決問題,心量就要大。如果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都能想到這個世界一切眾生,這世界才能得到真正和平,才能消除誤會、消除矛盾、消除隔閡、消除一切歧見,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

今天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這些?很明顯是因我們的心胸太狹窄,念念當中都只顧及到自己的利益,沒有想到對方的利益,沒有想到人類的整體利益,所以天天喊世界和平,那只是一句口號而已,並不能落實。

如果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各個族群和每一位國家領導人心量拓開了,都能為全世界、為一切苦難眾生的福祉著想,這樣世界才能和平安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從此處我們更進一步看到佛菩薩的偉大,佛菩薩從來不與任何一個人為敵,縱然是極惡的人,佛菩薩對他也是尊重、愛護,為什麼?因為我們同是一個根本生的,是同一個自性生的,曹植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包括盡虛空、遍法界,十法界裡面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是同根生的,這個「根」就是「真如自性」。了解了這個事實,我們彼此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

假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想到整個地球一切眾生的利益,問題能不能解決呢?還是不能!為什麼呢?心量還是太小了。我們關懷這個星球,也關懷其他星球;我們關懷我們這個銀河系,也關懷其他銀河系。

佛陀起心動念,所關懷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個星球都沒有遺漏,一個眾生都沒有捨棄。有這樣心量的人,便無愧被稱為「佛」,稱為「菩薩」。

今天我們學佛研教,連一個人都容納不下,這怎麼能夠被原諒呢?不是別人不能原諒自己,而是自己不應該原諒自己。如果我們從這個事實醒悟過來,這是真正覺悟了,我們看《華嚴經》就真有受用了。我們的思想觀念轉過來了,這一轉過來就入佛知佛見,也就是曹植這一句話「本是同根生」,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同根生,這是佛知佛見。

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覺悟的人清楚明瞭。如果我們清楚了,還要去幫助那一些迷惑顛倒不明白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和慈悲心去做,雖然做了,但心地清淨,不留一點痕跡。然而「事實真相」正如青蓮法師在《地藏經》綸貫裡所說的──「無相無名,絕思絕議」,只要心地留一點痕跡,我們就錯了。這兩句也是《金剛經》的義理。如果我們能懂得這兩句,我們的思想、觀念會改變,言語、行為也會改變,就能夠轉凡成聖;若我們能懂一分,就會轉變一分,懂二分就會轉變二分,自己轉變角度的大小與理解的深度決定是成正比例的,這種轉變也能夠做為考量自己修學的成果,有沒有進步?果然有進步,心地會一天比一天清淨,煩惱自自然然一天天減少,智慧天天增長,這是真修行。

真修行就是在心理觀念上做一個大轉變,如果我們轉不過來,那是在「迷」;對於迷惑的眾生,唯一的依靠就是佛陀的教誨,依靠經典的指導方向、目標,認真做一轉變,這就是「超凡入聖」,也就是「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

不但我們自己轉變,凡是與我們有緣的眾生,我們都應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們,希望他們也能轉過來,若他們轉得過來,很好!轉不過來也很好!為什麼呢?我們絕不著相,心地依然清淨,著相就生煩惱。假若他們能轉過來,我們生歡喜心;他們轉不過來,我們就生煩惱。生煩惱,我們的心就被污染了。

佛菩薩教導一切眾生,為什麼能夠保持清淨心而不受污染?佛菩薩看我們能轉得過來,佛菩薩讚歎;轉不過來,佛菩薩一句話不說,心裡面絕對不會落痕跡,正是《般若經》上所講的「三輪體空」,所以他們永遠自在,永遠不會退轉,道理就在此地!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而且是進得少,退得多?因為我們是念念都被污染了。譬如我們教別人,人家肯接受,有進步,我們就歡喜,心就被歡喜污染了;如果我們教別人,他難以接受,甚至於所做所為與所教的完全相違背,我們就生煩惱了,我們被煩惱污染了,污染就會退轉。我們總是做不到像《金剛經》上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若能把這兩句做到了,我們就不會被污染,不會退轉了。佛教導我們的句句是真實語,如果不依靠佛的教誨,不把佛菩薩的教誨變成自己的觀念、行為,修行就難以成功。

所以我們每天聽完早餐開示後,心裡面常常回憶思惟當天開示的內容;晚上聽完經後,也常常回憶講經的內容,改變我們的觀念,依教奉行,這樣對我們的修學非常有幫助。 

我們已步入多元文化的時代,如何化解宗教與宗教之間的摩擦?如何調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爭執,種族之間的歧視?唯有依靠佛法,那麼家庭幸福、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的理想一定可以變成現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相隨心轉」要如何轉

我們再看第二個,第二個很重要了相隨心轉。那麼相由心...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

慧律法師:學佛要發三種心

第一要有長遠心: 以前,師父在念逢甲大學的時候,有...

心裡裝什麼就會跟什麼結緣

1.心裡裝著善良,裝著寬容,裝著真誠,裝著感恩,你的...

心如虛空,量周沙界

韓國代表佛寶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過的袈裟),擁地...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過去生中為長者子,正值燃燈佛住世,聽聞...

【推薦】念念生滅,無以把捉,憂在哪裡?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臨濟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外表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遙遠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謙虛不但可以避禍,也是求福的基礎

現代有許多人不讀經典,把《周易》當作所謂算命的書,...

有人一輩子生病,但是帶病延年

有人問我,為什麼有的出家同學吃素修行,身體卻愈來愈...

幸福家庭必備的五個基本要素

一、溝通 獅子和老虎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到了...

一切障不離心,了心的一法

根機利一點的人,用功起來,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證,當...

佛家之孝與儒家之孝

儒家講孝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說的戒律,最終歸結到...

彌勒菩薩應身——傅大士的故事

傅大士,齊明帝時東陽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業為...

生死苦海六道輪迴

眾生由於妄想執著,起惑造業,豈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

突然意外死亡能往生到佛國嗎

在《大智度論》講一個故事,龍樹菩薩說有一個車伕,這...

如果利益不到眾生,也要盡可能不傷害他們

昨晚,我住進深圳一家海邊的酒店,享受著怡人的風景,...

唐太宗與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約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這一天,長安城寬達150...

賣掉貧窮

這這是怎麼一回事?是誰允許這個下賤的奴婢進到屋內?...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

原文: 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

真理法寶勝於金銀財寶

達摩祖師本名叫菩提多羅,南印度人,出身婆羅門貴族,...

一輩子不認識自己

山上的寺院裡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裡辛苦拉磨,天長...

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

第一:廣發弘誓願: 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智者大師辨析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問:眾生從無始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而今生一期...

【佛教詞典】支亮

漢末三國時代僧人。字紀明。為支婁迦讖之弟子,支謙之...

【佛教詞典】鴦崛摩經

(經名)佛說鴦崛摩經,一卷,增一阿含經力品之別出,...

【視頻】妙華法師《解悟華嚴金獅子章》五台山普化寺

妙華法師《解悟華嚴金獅子章》五台山普化寺

【視頻】夢參老和尚《用智慧來觀照,痛苦就減輕了》

夢參老和尚《用智慧來觀照,痛苦就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