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拓開心量

2011/02/20  大字體  護眼色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能幫助我,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生活在現代社會裡,外有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內有貪瞋癡三毒煩惱,想要依教奉行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身口意行為,談何容易!煩惱裡面有「見思」、「塵沙」、「無明」,見思煩惱不斷,就不能出六道輪迴;塵沙煩惱不斷,就不能出十法界;無明煩惱不斷,就不能圓成佛道。而見思煩惱裡,第一個就是「身見」,誰不認為這個「身」是「我」?由此可知,斷煩惱是多麼地困難。然而「見思」若不能斷,眼前就是六道輪迴的法界。所以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要如何斷煩惱呢?在《華嚴經》裡佛菩薩有善巧方便,那就是「大而化之」,起心動念就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廣大眾生,不知不覺就把煩惱化掉了。

落實在生活上就是「拓開心量,包容別人」佛家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老子所謂「有容乃大」心量廣大,無所不容,這就是「大人」。他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心量?因為他對於事實真相徹底明白了,這麼大的心量才是我們本有的。

我們知道「大心量」與自性相應,我們本來是毗盧遮那佛,本來是阿彌陀佛,現在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迷」了,被「情」「識」所迷。而佛法的教學,就是幫助我們拓開心量,恢複本來面目。

由此可知,聖凡確實就在一念「迷」、「悟」之間。「迷」的人非常可憐,我們常常讀佛經,佛嘆息眾生是「可憐憫者」,這句話意思很深,因為「迷」的人,心胸會愈來愈狹窄,狹窄到不能容人,甚至於一個人都不能容;兩個人相處,意見都合不來,這真正是可憐憫者。

反觀《華嚴經》一開頭展現出盡虛空、遍法界各個族群,這裡面包含有雜神眾,像十法界裡居小領導地位者如阿修羅王、羅剎王、八部鬼神,這裡面有善也有惡,還有更高層次的善神,如欲界、色界、無色界天諸天的天王,真的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容。這個心量是多麼大,我們一定要恢復過來。

若不能容人,就會跟人結冤仇;不能容忍別人,別人自然也容不下我,造成的結果是冤冤相報;我障礙別人,別人障礙我;我破壞別人,別人破壞我。自己造作什麼樣的因,後來一定會受這個果報,果報通三世,非常可怕!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能幫助我,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佛在《華嚴經》上展示給我們看,諸佛菩薩現身說法,他們讓我們自己去體會。若一個族群不能包容另一個族群,例如在中國歷史上曾看到某一個家族不能包容另外一個家族,這兩個家族就會發生械鬥;一個國家若不能包容另一個國家,則會發生戰爭。

所以有智慧的人想要解決問題,心量就要大。如果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都能想到這個世界一切眾生,這世界才能得到真正和平,才能消除誤會、消除矛盾、消除隔閡、消除一切歧見,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

今天我們為什麼做不到這些?很明顯是因我們的心胸太狹窄,念念當中都只顧及到自己的利益,沒有想到對方的利益,沒有想到人類的整體利益,所以天天喊世界和平,那只是一句口號而已,並不能落實。

如果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各個族群和每一位國家領導人心量拓開了,都能為全世界、為一切苦難眾生的福祉著想,這樣世界才能和平安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從此處我們更進一步看到佛菩薩的偉大,佛菩薩從來不與任何一個人為敵,縱然是極惡的人,佛菩薩對他也是尊重、愛護,為什麼?因為我們同是一個根本生的,是同一個自性生的,曹植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包括盡虛空、遍法界,十法界裡面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是同根生的,這個「根」就是「真如自性」。了解了這個事實,我們彼此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呢?

假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想到整個地球一切眾生的利益,問題能不能解決呢?還是不能!為什麼呢?心量還是太小了。我們關懷這個星球,也關懷其他星球;我們關懷我們這個銀河系,也關懷其他銀河系。

佛陀起心動念,所關懷的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個星球都沒有遺漏,一個眾生都沒有舍棄。有這樣心量的人,便無愧被稱為「佛」,稱為「菩薩」。

今天我們學佛研教,連一個人都容納不下,這怎麼能夠被原諒呢?不是別人不能原諒自己,而是自己不應該原諒自己。如果我們從這個事實醒悟過來,這是真正覺悟了,我們看《華嚴經》就真有受用了。我們的思想觀念轉過來了,這一轉過來就入佛知佛見,也就是曹植這一句話「本是同根生」,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同根生,這是佛知佛見。

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覺悟的人清楚明瞭。如果我們清楚了,還要去幫助那一些迷惑顛倒不明白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和慈悲心去做,雖然做了,但心地清淨,不留一點痕跡。然而「事實真相」正如青蓮法師在《地藏經》綸貫裡所說的──「無相無名,絕思絕議」,只要心地留一點痕跡,我們就錯了。這兩句也是《金剛經》的義理。如果我們能懂得這兩句,我們的思想、觀念會改變,言語、行為也會改變,就能夠轉凡成聖;若我們能懂一分,就會轉變一分,懂二分就會轉變二分,自己轉變角度的大小與理解的深度決定是成正比例的,這種轉變也能夠做為考量自己修學的成果,有沒有進步?果然有進步,心地會一天比一天清淨,煩惱自自然然一天天減少,智慧天天增長,這是真修行。

真修行就是在心理觀念上做一個大轉變,如果我們轉不過來,那是在「迷」;對於迷惑的眾生,唯一的依靠就是佛陀的教誨,依靠經典的指導方向、目標,認真做一轉變,這就是「超凡入聖」,也就是「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

不但我們自己轉變,凡是與我們有緣的眾生,我們都應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們,希望他們也能轉過來,若他們轉得過來,很好!轉不過來也很好!為什麼呢?我們絕不著相,心地依然清淨,著相就生煩惱。假若他們能轉過來,我們生歡喜心;他們轉不過來,我們就生煩惱。生煩惱,我們的心就被污染了。

佛菩薩教導一切眾生,為什麼能夠保持清淨心而不受污染?佛菩薩看我們能轉得過來,佛菩薩讚歎;轉不過來,佛菩薩一句話不說,心裡面絕對不會落痕跡,正是《般若經》上所講的「三輪體空」,所以他們永遠自在,永遠不會退轉,道理就在此地!我們為什麼會退轉?而且是進得少,退得多?因為我們是念念都被污染了。譬如我們教別人,人家肯接受,有進步,我們就歡喜,心就被歡喜污染了;如果我們教別人,他難以接受,甚至於所做所為與所教的完全相違背,我們就生煩惱了,我們被煩惱污染了,污染就會退轉。我們總是做不到像《金剛經》上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若能把這兩句做到了,我們就不會被污染,不會退轉了。佛教導我們的句句是真實語,如果不依靠佛的教誨,不把佛菩薩的教誨變成自己的觀念、行為,修行就難以成功。

所以我們每天聽完早餐開示後,心裡面常常回憶思惟當天開示的內容;晚上聽完經後,也常常回憶講經的內容,改變我們的觀念,依教奉行,這樣對我們的修學非常有幫助。 

我們已步入多元文化的時代,如何化解宗教與宗教之間的摩擦?如何調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爭執,種族之間的歧視?唯有依靠佛法,那麼家庭幸福、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的理想一定可以變成現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則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譯成中文叫做不...

木師與畫師

從前,北方有一位技藝巧妙的木師,用木頭雕塑了一個相...

常持誦《心經》,身心皆可發生改變

在佛家中,有字數最少的一本經。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

七心訣

心善 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一個人行善事,能經常...

如何成就一心不亂

九心住(欲界定) 一、內 住 於一切外境攝心令住內境。...

星雲大師《有道者的心態》

道德,像一件華麗的衣服,可以莊嚴一個人的儀表;一個...

在名號中化解我們凡夫的心

因果輪迴是正知正見,如果撥無因果就是大邪見。所以我...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經》中有兩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小...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如何對治念佛散亂與昏沉

學佛猶如掘井,認準一處,耐心地掘,不至得水,決不放...

【推薦】方海權《日行一善》

一、行善積德篇 問:我們用什麼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

五刑不如一恥

知恥就是有羞恥之心。孔子曾讚賞行己有恥的士大夫精神...

慈悲心與惡風水

去年搬到一間新屋,與市場為鄰,而且就是買雞鴨鵝、豬...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時要注意的兩個重點

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基本上要注意兩個重...

福和禍、怨和親都是無常的

《史記》中記載,戚姬是漢高祖非常寵愛的一位妃子,他...

如何念誦准提神咒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

把仇恨寫在沙上

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

今生可能是你無量生命裡最美好的一次

阿賴耶識它是怎麼樣?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

保護好自己,才有資格善待別人

一個禪者在河邊打坐時,聽到掙扎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看...

開悟的十個標準

人人動輒談開悟,所謂的開悟,究竟如何?標準是什麼?...

印光大師:念佛方法問答

問:專修持名,願得念佛三昧,期生淨土,云何用功?...

如何能於諸佛前蓮花化生

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

佛教七寶

不同的經書所譯的七寶各不盡同,鳩摩羅什譯的《阿彌陀...

凡夫心的幾個特點

我們凡夫眾生的心是生滅心,它有幾個特點: 第一是攀緣...

為何無量壽經把人道天道也判為惡道

問: 為何《無量壽經》把人道、天道也判為惡道? 常敏...

【佛教詞典】八福生處

瑜伽師地論說,一個修福的人,視其福業的多寡,而決定...

【佛教詞典】執事

梵語 vaiyāvrtyakara,巴利語 veyyāvaccakara。指執...

【視頻】觀成法師《學戒、持戒的意義和功德》粵語

觀成法師《學戒、持戒的意義和功德》粵語

【視頻】仁朗法師《法句經》

仁朗法師《法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