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諸法因緣生」與「諸法本​自無生」

淨界法師  2019/12/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諸法因緣生」與「諸法本​自無生」

真本無陰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

迷執故有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陰本妄想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不但所變現的五陰假相是虛妄的,乃至於能變現的這個五陰的妄想,它也是一個沒有真實的起處。

你說妄想從什麼地方來?當然覓之了不可得!妄想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從虛妄中來。如果說妄想是真實的,我們本來就有妄想,那就沒有一個人可以成佛,所以妄想是不真實的,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所以佛陀只好在眾生的妄想當中,安立一切法是因緣生─諸法因緣生;因為你一定要打妄想,那只好說諸法因緣生,從因緣當中勉勵我們要斷惡修善,至少能夠創造一個安樂的因緣。

很多人問說:佛陀說三界的果報─人天、地獄、餓鬼、畜生是夢幻泡影;那這個夢幻泡影到底是有、沒有?你覺得三界果報到底有、沒有?

對!答案是很難講!你要是迷,那當然是有,你要繼續迷惑顛倒、繼續的攀緣下去,它對你肯定是有─夢裡明明有六趣;但是你迴光返照的人、安住真如的人,你要告訴你自己本來沒有、沒有這個東西─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三界果報有、沒有就看人而異。

佛陀因眾生的堅固妄想,安立了諸法因緣生的這個教法,這是在對治這些外道,因為外道迷因緣生,一切法自然。什麼叫自然呢?一切法是沒有因緣的,你會做人、這個人福報很大、這個人很苦惱…生命只是一個偶然,沒有什麼道理的,這就是自然。

其實:彼無相的虛空,尚且是真實心性當中的妄想所生起的,所以因緣跟自然都是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所安立的。

佛陀看到我們眾生迷自然之法,所以佛陀只好約著眾生的妄想,而安立諸法因緣生。

佛陀說: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佛陀為了使令眾生了知五陰是虛妄的,只好說五陰是因緣所生,這是針對人天種性跟二乘種性而安立的。

所以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實際上,能生起五陰的妄想尚且不可得,更何況是由妄想所生的五陰的假相,那更是了不可得的,元無所有,更是了不可說。

意思是說:連能變現的五陰妄想都不可得了,何況是所變現的這些枝末的五陰,那更是不可得!更何況那些愚癡外道,還把五陰的相狀當作自然;說因緣生已經是一個不圓滿的教法,何況是自然的法則,那更是顛倒了!所以如來在圓滿的教法當中,發明五陰的根本原因─只就是一念的妄想所變現,在一念的清淨心當中,是了不可得!

佛陀的說法是以二諦說法。

佛陀剛開始面對苦惱眾生,他的大乘善根沒有成熟之前,佛陀只好說諸法因緣生。因為眾生一定要堅固的執著於妄想,認為妄想是真實的,好…那你不能捨棄妄想,那起碼你打好的妄想─你打布施的妄想、持戒的妄想、忍辱的妄想…所以佛陀在人天教法中、在二乘教法中,講到了諸法因緣生─以世俗諦的角度,安立諸法因緣生。

但是到了大乘第一義諦的時候,佛陀從勝義諦的角度講諸法本自無生─佛陀說本來就沒有五陰、本來就沒有生死。佛陀說諸法因緣生,也說諸法本自無生──你不能說佛陀的教義相矛盾!

佛陀以前說造善可以成就安樂的果報,現在說從真如的角度,根本就了不可得,這有矛盾嗎?當然沒有矛盾,是淺深的問題!

當你的程度還不能夠接受真如的空性,佛陀只好說諸法因緣生;實際上,當你在佛法上,往上提升的時候,你要告訴你自己諸法本自無生。

所以從世俗諦的角度來看諸法因緣生是對的,但是你要入勝義諦,從真如的角度來看一切法─一切法本自無生。

這兩句話並沒有矛盾,諸法因緣生也對,諸法本自無生也對;一個是從真如的作用上來安立,一個是從真如的本體來安立,都可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淨心就叫見佛了呢

問: 什麼叫見佛?是見阿彌陀佛的色身還是見自性佛?自...

念誦這部經所得的功德,是盡虛空遍法界的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

前念無去,現念無住,後念無來

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迴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動念,...

先修空觀來破執著

在《楞嚴經》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觀。你遇到任何...

學佛的四大因緣,你屬於哪一種呢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輪迴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

修無漏功德,作無相之福

我在國清寺時,每年到了冬天的十二月,都要舉辦兩個靜...

運用「自性清淨」破除障礙

你在大乘經典當中,只要看到「自性清淨、離垢清淨、得...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放棄就會喪失積功累德的機會

這個不迷不取不動,我們一再強調,關鍵在不迷。其實,...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

沒有什麼是絕對必須的

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沒有了,我們的生活的確會起很大的...

怎樣對待別人的過失

凡夫之人,那能無過。除非入正定聚的聖人,就不會有過...

出家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和出家的條件

問: 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在何處?若要出家,應...

為何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生到了十方佛國

我們看第五的聞法歡喜。前面是講到極樂世界的受用,你...

「業」的含義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梵語(Karma),巴利文(Kamma),...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號,安住自心

我們會在這個世間上投胎,這件事情是有它的業力,背後...

如來藏與阿賴耶

藏即含藏,如來藏中含藏如來無盡的功德。一般區分在纏...

慧律法師《莫拒外境念念清靜》

學佛的過程中,往往必須經歷重複的掙扎;重複的創傷、...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也。梵語阿彌陀...

一代高僧印​光大師的傳奇一生

印光法師(1861~1940),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

韋馱菩薩的十大願

第一願:修菩薩道願 世尊。我願於爾時修菩薩道。修諸苦...

臨終之時,阿彌陀佛搶先把我們帶走

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

聖嚴法師:快樂不需向外尋求

快樂有很多層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樂」,是一種刺...

這五塊錢成就了誰

美國海關有一批沒收的腳踏車,在公告後決定拍賣,拍賣...

【佛教詞典】四主

指閻浮提洲之地分封之象主(梵 gaja-pati)、寶主(梵...

【佛教詞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梵名 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凡六百卷。略稱...

【視頻】什麼樣的人福報大

什麼樣的人福報大

【視頻】附佛外道與神通(道證法師)

附佛外道與神通(道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