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當代大學生如何與父母交流

慈誠羅珠堪布  2018/04/02  大字體  護眼色

問: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我想請教一個關於當代大學生與父母交流的問題。隨著我們學的知識不斷地增加、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有時候就會出現一種類似於代溝的問題,認為自己的父母仍處於原地,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當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去解決呢?謝謝。

慈誠羅珠堪布答:這個問題確實非常重要。父母與兒女之間的一些問題,看起來是一個矛盾,但其實很多兒女並不是不愛他們的父母,他們非常愛父母,很孝順。但是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會發生頂嘴這樣的爭吵。實際上都是為了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卻導致了很多的問題。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從幼兒園、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有學習的壓力。上了高中、大學以後,人長大了可能想法也多,這就導致了更多各方面的壓力。因此,每個人的內心相對來說都比較浮躁,所以很容易發生爭吵、矛盾。

當然除了父母以外,我們平時對其他人都會注意一些,不會隨便發脾氣、爭吵。但是因為父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所以平時就比較隨便,可能是這樣的原因導致的。

我想這個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首先是大乘佛教裡面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方法。這個方法的一部分,就是對我們的父母去修。我們要想父母對我的恩德,然後感恩、報恩。如果你不太想修菩提心、慈悲心的其他部分,沒有關係,你就修這一部分就可以。這部分一定會讓你重新感覺到父母的恩德,一定會讓你有感恩的心。

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修成的,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這樣你自然而然對父母會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心增加了以後,你一定會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你一定會覺得,父母對我這麼恩重如山,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每年好不容易見這麼幾次面,我這麼爭吵讓父母不開心,實在不應該。我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地和父母相處,好好地孝順他們。從這方面入手的話,我想可能會有效果的,你試一試吧。

畢竟父母他們年輕時候的生活方式、理念,跟現在或多或少有些差別。可能父母因為愛兒女,他們認為一定得這麼去做才好。但是實際上過去的這些觀念,現在不一定合適。他們年輕時大家都認為應該去做的事情,放到現在也可能不一定應該這麼去做,也許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代替。這就是因為觀念不同而產生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想很容易解決,就是要多跟父母溝通,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跟父母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心,溝通多了,父母一定會發現,哦,這樣生活你會很開心,很幸福。那他們也會接受你的觀點。

我們很多人認為父母總是強加給我們一些東西,那他們為什麼強加呢?就是因為他們特別愛我們,他們怕我們不這麼去做的話,以後的生活、婚姻、家庭各方面會出問題。

這個世界一直都在變,也許你不接受他們的觀點,實際上你也不一定要以他們年輕時候的方式去生活,但是你得溝通、解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提不起極樂世界的樂,應當怎麼辦

問: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來極樂世界的...

想持齋,但美味佳餚總忍不住要吃,怎麼辦

問: 我很想持齋,但面前擺著美味佳餚,總忍不住要吃...

般若和願力要怎樣去實踐

問: 師父,在修行的過程中,般若和願力這兩個方法要...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該怎麼辦

問: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

念佛念到什麼樣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問: 念佛念到什麼樣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

父母的教訓和責罰

居則致其敬的意思,是說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無...

星雲大師:養成孝敬的美德

孝是中國人精神文明的精髓。一個年輕人,必須具備很多...

在家居士不想過世俗的生活,該怎麼辦

問: 師父您好!我是一個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沒有結...

阿彌陀佛的光明為何獨攝念佛人

原文: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

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

問: 師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說只要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

【推薦】念佛能創造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走進了佛堂,當我們提起佛...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黃龍慧開禪師有一首詩偈,廣為流傳。偈云:春有百花秋...

從極樂歸來的菩薩是非同小可的

極樂世界的解脫功德,我們簡單提出三點: 第一、隨願聞...

修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觀心

說到開示,講來講去,都是剩語,因為講不出什麼新鮮的...

母雞的愛心與智慧

歐洲一個專門研究動物的機構中,有位教授負責研究雞,...

生死輪迴的根源

我們再看第二段,用諸妄想。這是關鍵點。 我們今天生...

順境善待別人,逆境善待自己

人生路上,要學會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 善待...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問: 請師父開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淨...

學佛可以解脫眾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順治帝為最,捨...

念佛人的生活「主心骨」

念佛人很多,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活得心滿意足、歡喜快...

【推薦】同樣是佈施,但所得果報卻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因緣生就是說,...

傳喜法師:修行人的五個助緣

作為一位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第一,戒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