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激發自己的責任心和願力

學誠法師  2017/09/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如何激發自己的責任心和願力

問:法師,如何才能變成一個智慧的人?

學誠法師:向智者學習,聽他講授的法,走他走過的路。

問:法師,我和弟弟沒有強烈的賺錢慾望。我追逐興趣,對重複的工作感到厭倦,有時為了生計忍受,但堅持不久;我弟弟卻是無奈地學習繼承家業,他討厭自己懶散的習性,又覺得這個世界的人互相壓榨,很殘酷、很沒有意義,可又無可奈何。偶爾通過玩樂來逃避。其實他善良、溫和又慷慨。我們該如何激發自己的責任心和願力呢?

學誠法師:世上眾苦煎迫,其實每個人都是身心皆苦,不過有的人身苦更劇,有的人心苦更多。要認識到苦的真相和根源,發願去拔除,然後學習滅苦之法,修行培養這個能力,再進一步推己及人,發起更大的心來。

問:師父好!特別想問一下,到底什麼是心力?

學誠法師:當你下定決心要去做一件事,再多困難都不放棄的時候,就是心力強猛;當你覺得累了,什麼事情都不想做時,就是心力低落、疲乏。

問:師父好!弟子愚鈍,搞不清楚因果與無常。假如弟子堅持種下善因,那按照因果規律必得善果,如果堅持不懈種下善因就會一直感得樂果。那怎麼還會有無常之說呢?無常是否指的是百千萬世造作的惡業感果的情況?感恩師父。

學誠法師:無常指事物永遠在不斷的變化,沒有固定不變的。從因到果,本身就是一種變化,無常的體現。無常不是一個負面的概念,就是指一切事物現象的一個過程而已,只是我們把它誤解了,一聽到無常就覺得很害怕、很不好,這恰恰是人內心執著的一種體現。正是因為無常,所以我們才能夠通過修行而改變,從凡夫到智者,乃至成佛。

問:頂禮師父!因緣具足才能感果,因果自負。可是緣是由什麼決定的,善緣惡緣也是自己的因果決定的嗎,還是外在無常隨意施加的呢?弟子老是怕自己生病,因為那樣自己就會變成父母的惡緣,讓父母受累,受不好的果報。弟子很怕自己不好的因果會影響父母的因果?

學誠法師:停止妄想,真實修行。修行不是拿佛法的概念去包裝自己的妄想,而是用佛法的道理去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性、淨化自己的染污雜念、指導自己的現實行為。如果不是這樣,整天在各種佛法名詞中打轉,要麼觀察別人,要麼胡思亂想,卻一點沒有去照做,那所學到的佛法也會成為一個妄想。

問:頂禮師父!弟子現在很迷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考研。弟子去年考研失敗了,今年想重新考研,併發心能夠進入教育行業,將來與更多學生結緣,感召他們來善行平台。同時想以後更好地承擔慈善平台的事情,發心在小組當講師。但是弟子每次考試成績都不佳,害怕這次考不上壓力會很大。我該怎麼選擇呢?

學誠法師:該不該做,是抉擇的問題;能不能做好,是能力和因緣的問題,不要把這兩個問題混為一談。確定是自己想做而值得的事,就勇敢去做,精進不輟。成績不好,就去找原因、找方法,然後改正,不要在無謂的擔憂中浪費時間和心力。

問:師父,阿彌陀佛!經上說,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為什麼我都沒感覺到?菩薩在哪裡呢?

學誠法師:當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就會看到身邊的菩薩了。

問:頂禮師父!我總是很難生起恭敬心,是因為慢心太重嗎?心中對別人起惡念,但並沒有身語造作,除了自己會感惡果,也會傷害到別人嗎?

學誠法師:對佛法體會越多,對三寶、眾生的恭敬越多。難以生起恭敬心,因為自己的修行還不夠,沒有真正體會到佛法的內涵和價值。

問:法師,我在網上看到那些曲解佛教和對寺廟以偏概全的言論時,心裡就很不舒服,我該怎麼辦?跟他理論,他又聽不進去。

學誠法師:打消誤解、淨化形象最好的辦法就是修行和弘揚正法,而不是通過與人理論。

問:頂禮師父!上週人事讓我續簽勞動合同,因為恰巧人事出去了,就沒有及時交回新合同。為此,我總覺得領導對我不滿意了,似乎是認為我有其他的想法,又猜想也許他真的不想跟我續簽了吧。當第一個念頭出現的時候就想著趕緊找人事把合同交了,繼續努力工作,但第二個念頭一出現心裡就煩,還覺得委屈,就一點也不想待在公司。這兩個念頭時不時地出現,像是進了一個死循環,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懇請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自己心中起了一個妄想,透過這個妄想的鏡片去看周圍的人,就都帶有了妄想的顏色。然後,在此基礎上又起猜疑,產生更多的妄想,並以此為真實來決策自己的行為,就造成了生活中種種的誤解和衝突,也給自己帶來無盡的壓力與苦惱。摒除妄想,不要亂猜。如實面對事情,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樂觀不是比中觀更好嗎

問: 法師說做人要中觀,樂觀難道不是更好嗎? 濟群法...

斷疑生信修善法

問: 近來遇到朋友圈發來的各種為重症患者募捐的信息,...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極樂世界去嗎

問: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 大安法...

受了菩薩戒,能否為生病的家人殺生做葷食

問: 弟子學佛多年,已受菩薩戒,吃長素。但家中老伴不...

大安法師:斷氣之後助念還有用嗎

問: 有人說,往生只是在人斷氣前,若斷氣後頂多生人...

用念佛機念經或念佛,作用是一樣的嗎

問: 請問用念佛機念經或念佛,作用是一樣嗎?特別是念...

臨終念幾句佛就能解脫是否太簡單

問: 有些未聞佛法的人臨終念幾句阿彌陀佛也能成功解脫...

怎樣才能消除家人對佛教的誤解

問: 我的丈夫對我信佛不太理解,以為佛教是燒香磕頭等...

【大藏經】【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學會對自己說「夠」

漢文帝登基伊始,為考察大臣,明辨賢愚,說:賜你們到...

做輪迴的主人

心的本質 所有眾生的心,所謂的心並不是一個不變的精神...

修行中我們常犯的四個錯誤

像學習無常、苦空等這類的教法時,我們常常容易有幾個...

一誠法師與江西佛教

一誠法師,俗姓周,法號一誠,字悟園。1927年農曆2月2...

面對誘惑,孿生兄弟不同的命運迥異

今天這則故事,出自《人鑒》,編者為李圓淨。李圓淨(...

煮著吃更營養的5種水果

1、梨: 煮一煮,潤燥效果更讚 梨能潤肺止咳,所以在...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

聖嚴法師《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若...

【推薦】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社會上還有一種說法: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種說...

心中妄念紛飛,要用什麼方法對治

問:心中妄念紛飛,應當用什麼方法對治? 答:佛在《...

美麗王后的前世今生

由於無明和愛慾的緣故,眾生四處地追求欲樂、愛樂。《...

淨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淨土法門的修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我們佛教徒...

略談學佛大要

學佛法宜慎始要終。古人云:打頭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

動靜一如才是真定

所以我們要成道,就須去除這世智辨聰,時時心空如洗,...

四季都喝什麼茶

茶,是一種健身益體、老少皆宜的優良天然保健飲料。祖...

【推薦】佛經格言集萃

▲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

【佛教詞典】老死

【老死】 為十二緣起的第十二支。色、心諸法相續變異,...

【佛教詞典】骨山

(雜名)骸骨積成山者。毗奈耶雜事三十七曰:枯竭血海...

【視頻】苦空無常無我

苦空無常無我

【視頻】懺雲法師《何謂三德六味》

懺雲法師《何謂三德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