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跟老子學養生,清心少欲自然長壽

蔡禮旭老師  2016/11/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跟老子學養生,清心少欲自然長壽

《群書治要·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這是在告誡後人要戒除貪慾。如果做不到,從養生的角度講,就會「賊其身」、「喪其軀」。

色是刮骨鋼刀

「五色令人目盲」,魏徵等編輯《群書治要》時,採用了河上公的註釋:「貪淫好色,則傷精失明」,假如好色,會傷精失明。這是提醒人要節制慾望,不可以放縱。中醫把人看作一個小宇宙,放縱的話,整個身體就失衡了,就會出事。很多西方人到了中年以後,老得特別快,那都是縱欲之後的表現。中國曆代皇帝,平均壽命四十歲不到。皇帝並不是天生就短命,但為什麼最後這麼短命?因為後宮佳麗太多,每天都消耗,最後命就沒了。

現在癌症愈來愈嚴重,年齡層愈來愈輕,這都與人不懂養生、放縱慾望有絕對直接的關係。而縱欲除傷身以外,還敗德,還折自己的福,行為違背天理,那是要折壽的。比方年輕男女不懂得互相尊重、互相愛惜,放縱男女慾望,甚至墮胎,損傷自己的德行,折福、折壽都非常嚴重。大家冷靜去觀察,現在年輕人的臉不是很有福報。所以養生之道,重在懂得節欲。

節欲制怒,保身之本

「五色令人目盲」還可以從另一方面體會,就是過分注重視覺的享樂,會讓眼睛受傷。我們看,電視發明後,近視率愈來愈高。沉溺於聲光刺激,對眼睛的傷害很大。

養生除了要節欲,還要懲忿,一個人脾氣控制不了,特別傷身,暴怒傷肝。現在小朋友從小被寵,什麼都順著他,他就貪著,要不到了就生氣。所以有時候愛孩子,增長了他的貪心,最後可能讓他一生都在壞脾氣中度過,讓他的一生產生很大的障礙。

現在那麼多大學生還沒賺錢,信用卡就好幾張,他怎麼學節儉?怎麼學量入為出?所以現在很多現象都出來,什麼「月光女神」,每個月都花光光;「白領一族」,白白領父母的退休金。所以節制很重要,對人的身體和持家、處世來說都是重點。

德音養人,惡樂傷人

「五音令人耳聾」,過分重視聽覺享樂,對耳朵傷害很大。現在的音樂比較不平和,有的年輕人一聽,靜都靜不下來。所以外面這些刺激到最後都傷了人的身體,甚至傷了心靈,人變得浮躁,特別沒有定力,誘惑一來就控制不了自己。

我有個朋友,他兒子去幼兒園讀書,回來就唱「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我們給孩子這麼多生活上的東西,是在愛他還是害他?所以老祖宗這些提醒太重要了,好的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不好的音樂讓人放縱、空虛,甚至聽了之後暴虐之氣愈來愈嚴重。

刀頭舐蜜,後患無窮

「五味令人口爽」,飲食太過重視美味,最後傷到自己。欲是深淵,控制不住,最後就病一大堆,高血壓、心臟病……這個時代物質的享受,好像是幾千年來最高的,那只是一個角度,其實也不一定準確。比方說吃得更好了,有沒有道理?要吃那麼多,有人就違反自然,用各種方法讓東西很快產出來。

很多人吃肉,那都是荷爾蒙、抗生素催出來的。有一次我的師長去一個養鴨場,老闆拿了一隻小鴨問老人家:你看這只鴨生出來幾天了?師長一看,回答說應該七天到十天。老闆說,第二天。那它吃了多少荷爾蒙?鴨吃了最後給誰吃?人。這個時代的人聰不聰明?聰明到只想先吃再說。所以老祖宗講「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文明病不都是吃出來的!

所以曾子講了一句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我們都滿足自己的慾望,用不人道的方式去對待生命,最後這個惡果還是回到自己身上。我們今天拿這麼多農藥去噴植物,要殺蟲,最後農藥留在菜上誰吃了?有句成語叫「刀頭舐蜜」,一滴蜜在刀上,舔一下先嘗為快,看不到刀,只看到蜜是甜的。我們人類現在不就是幹刀頭舐蜜的事嗎?

物質文明一兩百年的發展,足以讓地球母親沒辦法延續下去。森林砍伐之嚴重觸目驚心,為什麼砍那麼多森林?就是為了滿足人的口欲,養牛、養羊,提供人類肉食的需要。原始森林是整個地球的肺,肺愈來愈縮小,空氣怎麼會不出問題?所以牽一髮而動全身。古人懂得宇宙是一個循環,生命是一體的,所以敬天、敬地,絕不敢不節制地去破壞整個大自然的平衡。物質的享樂,真正冷靜去思維,害處很多,我們要懂得節度才好。

隱形的殺手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現在的孩子也都「打獵」,是打電游裡面殺戮的遊戲。打到什麼程度?十二三歲的孩子把別人殺了,很麻木。還有很多人連續十幾個小時打電游,最後猝死。所以設計電游的人造的罪孽很大。我一個朋友是設計電游的,後來聽我的師長講傳統文化,不敢,辭掉工作,這是有良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現在得憂鬱症、焦慮症的人很多,很可能就是因為把精神都用在追名逐利上,患得患失,就很擔心、焦慮。

三寶護身,重於藥石

老子講的「三寶」,也是養生之道。一是慈。慈是仁慈,仁慈的人長壽,「仁者壽」。二是儉。愈節儉的人愈長壽。福花不完,本來是七十歲,因為福沒有花完,延壽二十年,祿盡了人才走。三是「不敢為天下先」,和。和氣的人懂得讓,懂得大局為重,包容,不跟人家爭,以和為貴,不傷身心,自然長壽。

所以清心少欲,胸中有一段吉祥愷悌之氣,是最好的養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素食者滋養身體的方法

原文: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

絕症現前,應從三個方面下手

得了絕症怎麼辦?這是所有患者急待得知、急想解決的問...

【推薦】想趨吉避凶,就要調伏慾望

儒家思想認為什麼是好人?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能夠啟...

吃素到底有沒有營養

不少人對吃素有誤解,覺得素食含熱量低,蛋白質與脂肪...

肉食重金屬超標原因何在

一對夫妻到北方某海濱城市去旅遊,吃了一隻2斤多重的螃...

壽康寶鑒序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寧,子孫蕃衍,功業卓著,吉曜照臨...

印光大師開示化痰止咳丸方

【製法】用荊芥 桔梗 紫菀 百部 白前 陳皮 桑白...

【推薦】晚上不睡叫耗傷陽氣,早上不起叫封殺陽氣

早睡早起佔人體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態、飲食、及時調...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念佛求往生不應怕死

有些念佛同修,平時也發願求往生。一旦檢查是癌症,便...

【推薦】我們並沒有比別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兩種人,一種是放逸的人,...

勇悍精進無懈怠的常精進菩薩

常精進菩薩,又名常應時菩薩,以修行精進波羅蜜為最勝...

修持名念佛法門的四個要求

佛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每天辛苦奔波,為何還是達不到期望

問: 為什麼有的人不用怎麼努力就能生活得衣食無憂,...

落空還不如先執著有

有人問我,佛來佛斬是初學者,還是有禪修經驗的人才能...

【推薦】死物上作活計

龍舒居士談到當時有位長老,叫了明長老。他在為大眾作...

淨宗五祖-少康大師

1.生平 少康大師(?---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縉雲縣...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這時代能夠好好修淨土念佛法門,是最為殊勝的。他是末...

念佛是消業障的最好辦法

有的眾生,殺父殺母,出佛身血,五逆十惡,做盡壞事,...

十次閉關念佛的體驗:吃得下苦才體會念佛的甜

我是一名大學教師,2008年的一場大病,把我推入了佛教...

你聽到佛號會生起什麼想法

我經常問很多的念佛人──你聽到佛號的時候,你生起什...

沒有一個業是從別人身上跑到你身上的

那麼懺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業果。就是佛教很特別,它的...

人應有鋼骨但不可有傲氣

有鋼骨可不能有傲氣,出家人有了戒律的規範就有了威儀...

神會六問六祖慧能

神會在廣東韶州曹溪六祖慧能處住了幾年,頗受慧能的器...

如何驗證死後往生到哪一道

我們要知道,死了之後到哪兒去。 佛法提供了一個我們驗...

【佛教詞典】月宮

(界名)月天子之宮殿。即月之世界。起世經十曰:月天...

【佛教詞典】應跡

(術語)應化垂跡。應於機緣而化現垂跡之身也。觀音玄...

【視頻】淨界法師《法華內觀對臨終正念的幫助》

淨界法師《法華內觀對臨終正念的幫助》

【視頻】智海長老《戒為無上菩提本》MP3

智海長老《戒為無上菩提本》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