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觀音聖號能解眾生三毒

寶靜法師  2016/06/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觀音聖號能解眾生三毒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此文講解除三毒的苦。上來既救七難,但眾生尚有意業的貪瞋癡,是自心內的煩惱,故又要說解除三毒文,這是意業感機。這三毒較食砒飲鳩還要利害,食砒飲鳩,其毒僅傷軀體,不過一世而已,此三毒能傷法身,斷慧命,永墮地獄,其毒可謂之至。治這三毒,依教中說,多淫慾的修不淨觀,多瞋恚的修慈悲觀,多愚癡的修因緣觀。眾生都有這三毒,不過多少之分,有人多貪慾,有人多瞋恚,有人不信因果,多愚癡,各有多少厚薄不同的習氣。這三種心病,非世間醫藥所能治好。因眾生淫慾曖昧,習重難忘,難放得下,自己即知是不好,而又難以理制止。須知吾人愛根深固,最極危險。圓覺經說:「一切眾生皆以淫慾而正性命」。淫慾是生死的根本。有人說我心清淨,而無愛慾。其實果無貪慾,則不會來此娑婆世界上投生。

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是在欲界裡,有男女飲食的欲。不過業障輕的,淫慾心薄;業障重的,淫慾心厚而已。凡人初死以後,八識離軀殼,前陰已脫,後陰未成,尚未投生,在前後陰的中間,叫中陰身。世人以為人死是鬼,不知這是中陰身。無論胎卵濕化,地獄鬼畜,和人天等,都由中陰身投生的。中陰身七天一變,一七,二七,乃至五七。遇有緣的,即便依他的業力,投生於六道四生中。最長期亦不過四十九天。中陰身約三尺高,有眼不見,有耳不聞,被無明殼包住,處在黑暗之中,糊里糊塗。當他有緣的父母,在交合時,發生淫光,即被這有緣的中陰身感著。雖在千萬里外,亦無所阻礙,依光疾來。但他看了這夫婦,並不以為是父母,只知道異性成愛,同性成憎,流想為胎,納愛為種,即此愛染心,便是投胎受生死的原由。如風雨入室,即便成胎。故欲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斷愛。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

」楞嚴經說:淫慾不斷,縱入深禪定,終是魔業。試看古來君王宰宦,英雄豪傑,多逃不出這情愛的樊籠,以致身敗名裂,傾國喪家,可惜孰甚,可畏孰甚!凡我學佛的人,雖有愛慾習慣,知道是惡,而又一時放不下,應當漸漸的斷絕才是。斷欲之法,依教下修不淨觀。情愛一生,就起慾念。須知丹唇皎齒,美顏悅色,不久四大分離,終歸死亡,有何可愛,是謂新死想。不多時,週身青紫成斑,甚可害怕畏懼,是謂青瘀想。稍久,腫脹破裂,腐爛成膿,是膿血想。尸體腐爛後,膿血四流,臭不可聞,是絳汁想。因而出蟲生蛆,處處鑽啖,是蟲噉想。終則枯骨一堆,是枯骨想。昔日紅顏,而今安在。吾人本是臭皮囊,眼耳鼻口,處處滾出不淨的物,大小便利,垢穢異常。不過一層薄皮做假面具的打扮。

試看初生種子,原為不淨之物,是謂種子不淨。世人昏昏濛濛,不能清醒,倘能作此不淨之觀,可破淫慾的心。但觀細心粗,鈍根的人,不容易修觀。觀世音菩薩,是大醫王,即依普門品中所說,常念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絕欲。淫慾為萬惡之首,眾苦之本,能不懍慄戒懼,而時時發勇猛心,發恆常心,專念聖號嗎?勇猛心易發,而恆常心則很難。何謂恆常心?便是念茲在茲,日日如是。行住坐臥,一其正念,唯念觀音,別無雜念,方可感應道交。如鑽木取火,如雞抱卵,一剎那不能停息。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若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便永無藥救了。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瞋,暴發脾氣,發無明火,不能容受逆境之謂。恚,惱亂生怒之謂。今有一人,品行端正,不貪淫慾,明白因果,不落愚癡,但是瞋恚病重,那麼這人平常聽經、念佛,持戒、放生的種種功德,如樹林然,都要被這瞋恚的無明火燒壞。所謂瞋火炎炎,燒盡功德之林,能滅菩提之種。又「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所以一切皆要看空,不可妄自懊惱,動火發脾氣。須知瞋心一生,殺人放火,打仗爭訟等,無惡不作。平日既和瞋心相應,到臨命終時,此心必墮落做毒蛇、毒蟒、百腳、蝮蠍等畜生。

瞋恚有順理、非理、爭論三種之分。(一)因受詈罵,誹謗破壞,而發脾氣。此脾氣的所以發出,與理相近,合乎道理,順理而生,謂順理瞋。(二)無道理可言,無故動發無明火,是獨頭無明。此種瞋恚,全無理由,謂之非理瞋。譬諸出家人,剃度為僧,圓領方袍,了知四大皆空,五蘊無我,固無貪病,能明因果,誦經禮佛,亦少愚癡,但是瞋恚的習氣,卻常常有的。曾有一老修心人,稍有不遂,輒發三丈高的無明大火。還有一種老修心人,居住茅蓬,自煮自烹,無人打擾。但偶遇天雨,柴濕不能著火,因而懊惱,發脾氣,甚至氣得連飯也不食,凡此種種,都是非理的瞋恚。(三)例如談說閑話,初則情投意合,繼乃你是我非,我是你非,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因此爭論,乃至於相鬧相鬥。此種情形,時常見到,是謂爭論瞋。一切瞋恚,不外這三種。

從前舍利弗行菩薩道時,功夫未深,有一婆羅門來試他,說你行菩薩道,當肯布施,我有一事相求,因吾母有病,醫雲須人左眼作藥,方可痊癒。舍利弗即刳左眼給他。婆羅門又說:「我弄錯了,係右眼,才可用。」舍利弗又剮右目給他。婆羅門持舍利弗的二眼,用鼻聞嗅說:「這是臭眼,有何用!」當擲在地上,更用腳踏眼。舍利弗意生煩惱,以我為救你母病苦,不惜身體,剮出兩眼,你竟擲地上,用足踏,殊屬可恨,乃大發瞋怒。恨曰:「不如自了的好,不行菩薩道了!」

所以舍利弗竟退為凡小。後又遇惡逆的境界,起瞋毒心,受了蚖蛇的報。一念生瞋恚,則墮入毒性的動物畜生類中。每當發怒動火的時候,即忘己忘人,不顧一切,面紅耳赤,此即人面修羅心。所以吾人要忍耐,謙讓和平。試看古人的相爭,現今的交戰,地方糜爛,人民塗炭,其始都不過一二人的瞋心所發,而其結果,則不堪聞問。遏止的方法,應修慈悲觀。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審觀吾人從無量劫來,生生死死,無數可計。世間眾生,一切男人,前世或曾做過我的父親。一切女人,前世或曾做過我的母親,或曾做過兄弟姊妹、兒女親族、戚黨友朋。但現在改頭換面,大家不相識了。所以凡遇有反對我、戲弄我、不愜我的,我以過去的父母兄弟看待,自然生孝順恭敬的心,而無暇動怒發火了。欲使瞋恚心漸漸伏斷,應以慈悲觀照而培養之。但怕你根性淺,修慈悲觀觀不上去,極好的方法,就是常常一心恭敬的念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如清涼風吹在炎火之上,必定熄滅的啊!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有一類眾生,雖沒貪慾、沒瞋恚,但他糊塗昏迷,呆愚癡憨,或雖學博,怎奈不信善因善果、惡因惡果,以為一死即了,還歸太虛,這叫斷滅見。又有許多外道,對於一切,專看作空,以為作惡無惡報,這是空見,都是愚癡。反之,雖無學識,但明因果,肯念佛修行,是有智慧。世人每以目未見到,即不相信,亦是愚癡。所以愚癡範圍,至大至廣。倘若很愚癡的,應修因緣觀,即明三世的因緣。須知吾人現在的快樂是果,乃由前世修行的善因所感得的。今世作惡是因,招得來世受惡報是果。又如欺壓良民,囊括民脂民膏,因而家中富有,享受福報。又有樂施好善的人,家中反而衰敗頹落,世人都生疑惑,以為作善或作惡的人們所得的結果,反而顛倒。

殊不知因果通乎三世,試看彼欺民罔上的,雖家道興盛,然而這種興盛,是他前世的善因未盡,現今已成熟,因此享福,是前世的善所感的福果。彼今世囊括民脂民膏的作惡是因,未來必受苦果。彼好善樂施而反家道衰敗中落,其衰敗中落,是前世作惡的苦報,已經成熟,即是前世惡業所感的果。而今世的作善是因,未來亦必受其樂果。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

果報有三:(一)現報。即現在作善,現在享福報。現在作惡,現在受苦報。(二)生報。即今生作善作惡,來世才受福報,受苦報。(三)後報。即今世作善作惡,於第二世第三世,乃至百千萬億劫後,才受善報惡報。所以三世因果,報應昭彰。世人每每不明此理,竟至怨天尤人,以為佛法不靈,皆因愚癡所蔽。考其愚癡,又不外斷常二見。斷見即是死後還歸太虛,死後無報,作善無天堂,作惡無地獄。常見即人死仍為人,畜死仍為畜,亦名邪見。所以吾人應平心靜氣,深思三世因果,諦信不疑,那麼愚癡可破,便轉成智慧的人了。但這種因緣觀,不容易修,如常常恭敬念觀世音菩薩,至誠懇切,也能破愚癡,開智慧。因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隨滿所求故。

從前有一小僧,師父教他讀經,規矩很嚴,但小僧愚憨,雖整天埋頭苦讀,終不領悟。其師即教他天天拜念觀世音,消業求慧,每日以一炷香的時間為限,等師父鳴鈴為號,小僧才得休息入睡。行了三年。一日,師父忘記拉鈐,而鈴自響,小僧乃憩息入睡。師父責備他,不聽號鈴,擅自憩睡。小僧回答說,我確聞鈴聲。次日及時,師往探聽,鈴果然不拉而會自響,因知其徒的禮拜禱求,有靈感,而小僧亦已不用教即能成誦了。可見真實念拜,必得不可思議的利益啊!

又有一僧,名叫澍庵,性質惡劣,又愚癡,常與人吵罵,將被常住逐出。他夜間思維,頓生慚愧,自忖惟有閉門修行。第二天早晨,求當家師允許他入關清修,當家師即滿他的所求。這僧既在關中,便一心修行,禁語,專持大悲咒,念觀音,拜觀音。三年出關,得大智慧,已能講解經典中的妙理,即世間的四書五經,亦無所不曉。和昔日的不識字,已判若兩人了。可見念觀世音聖號,可以破愚癡而開智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那些藝高人膽大的都陣亡了

志宜大,膽宜小。我們的志向要遠大,但是無論做什麼事...

佛什麼時候說過這麼多心靈雞湯

問: 阿難曾說願化身石橋,經歷風吹雨打,只願那所愛...

日誦九百遍,救了兩隻眼

日誦九百遍,救了兩隻眼 李懷瑾,江蘇睢寧北鄉車家店人...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惡業

凡皈依佛法之人,無論男女,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不要再問我你的前世是什麼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要整天為了不確定的事而...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一、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

《楞嚴咒》的四個密義

這個咒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它有四個意思。 第一個意...

真能念佛,自得世間福報

【印光大師云: 須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推薦】為什麼要做早晚課?能得到什麼利益

早晚課是出家人在寺院裡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我覺...

人生之苦聚,言而難盡

且不說,輪迴的苦難,就我們此生來說,活在這個世界上...

念佛竅訣僅一個字

宋朝的草庵禪師是一位禪宗的大德,同時也是弘揚淨土的...

改變風水其實就是要改變心

很多人都感覺風水神秘莫測,但是我所理解的風水其實很...

有病方知身是苦

有人說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難過,如果病了不痛,病也...

知恩報恩的雁王

從前,在波羅奈城附近有一個大池塘。池塘裡,有很多魚...

我們是時候該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經典裡面講一個譬喻說,他說有一個做生意的人,...

放生分為三品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燒燒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

我們哪天離開過這具骷髏

古大德常講,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

無能所無對待,合二為一

在終南山有兩位修道者,有一位修道者自己感覺一直沒有...

怎樣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們學佛是以佛的心願、佛的行為、佛的慈悲心來開發我...

把財色關過了,修學佛法才算入門

古來大德經常說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貪財的,一種...

皈依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

問: 皈依之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經》上說:...

念《阿彌陀經》,等於到極樂世界走了一遍

我們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彌陀佛。這樣安排的目的,...

可以敗給他人,但要戰勝自己

恨是毒汁,不僅毒人,更會毒己。 因為恨,少年時,也曾...

界詮法師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我本來是1978年農曆七月初五來到平興寺,準備出家,師...

【佛教詞典】林下

林,指叢林、禪林;下,即於叢林中之意。又於日本,如...

【佛教詞典】身識界

【身識界】 p0675   品類足論二卷十三頁云:身識界雲...

【視頻】聖嚴法師《金剛經與自我提升》

聖嚴法師《金剛經與自我提升》

【視頻】妙蓮老和尚《念佛轉凡心》

妙蓮老和尚《念佛轉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