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明辨善知識

衍慈法師  2016/04/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如何明辨善知識

「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惡」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團內往往是龍蛇混雜,聖凡交差,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認識明辨何謂是善知識。今引用省庵大師所說的八個字,邪、正、真、偽、大、小、偏、圓。

一、邪:有人一世修行,不究自心。心歸納有三:肉團心、妄心、真心。肉團心是物質,不究竟的,妄心指分別心,不實在的,唯有真心是永恆不變的。只要我們妄念不起,不生滅的真心自然顯現,所以說真正修行要在自心作:就是要究自心,所謂返妄歸真是也。

若說修行,而心只會向外求,不明因果,不知緣起,為名為利,縱貪今生的安樂與享受:或求來世的福報。如此修行者,無論修多長時間,都是邪道。

二、正:心既不向外攀緣,不為名聞利養,不貪圖現世五欲,又不求未來的果報,念念返照回光,做自心的工夫,以無上正等正覺的思想為標準。如是發心,方名為正。

三、真:為了上求佛道,勤修戒定慧,下化眾生,發勇猛精進的菩提心;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以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為眾生服務,又用無有疲倦的精神。知佛道難行,眾生難度,總不退失菩提心,這個才是真實心。

四、偽:外清而內濁,始勤終退。或外表裝的很清淨,心內充滿貪瞠癡,妄想紛飛執著計較,雖做點善事或修些善法,但都為了出風頭貪圖名聞或為利益出發,非是真心去做。而且虛偽的人,有罪不會去懺,有過不會去改,只作隱瞞,覆藏,這都是內濁。

五、大:心量大,願力大。如地藏菩薩的大願,久住在地獄裡,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觀音菩薩的大慈悲心量,念念為了眾生,以種種神力遍游十方法界;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無有親疏,冤親平等。只要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還有普賢菩薩的大行,文殊菩薩的大智。眾多菩薩所發的都是大道心。

六、小:大的相對是小,發小心的人。他們雖一樣有修行,但只是自利不利他,成為自了漢。小乘行者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不肯返回娑婆世界度眾生,續佛慧命,這名為小根小器。

七、偏:偏的心就是不圓融:不是執「有」,便是偏「空」。凡夫都是執著有的,事事有比較、計較,連修行都執著,有眾生可度,有佛道可成,功勳不忘,知見不泯,樣樣事都執有相,有法所得。而二乘人執空,住在空理,連救度眾生的志願都無。如是落於空有二邊便是偏。

八、圓:是圓融中道實相,即不偏空不執有以大乘菩薩的廣大心,發虛空般大的願,成虛空般大的果。雖有願可發,佛果可成,但不會執著修與證,即無佛道可成,無眾生可度,佛是我心中的佛,眾生也是心中的眾生,成佛道、度眾生都是由心。一念覺即佛,一念迷即眾生。眾生佛道,皆在我心中。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以上八個字,其中四個正、真、大、圓是要採取,要親近的善知識,另外四個字邪、偽、小、偏是善知識的反面,不要去親近,要遠離。所以尋師訪友,首先要明辨,確定是不是我要去依止學習的對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衍慈法師文章列表

逆境是當頭棒,順境叫腦後針

古來人跟我們這樣講的:順境,你可要注意了,這很危險...

自作聰明的愚人

過去,有一個人到他人宅舍中,見到這戶人家房舍的牆壁...

改過修行,終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時跟著做官的父親在江...

逆境惡緣也是幫助我們成道的善知識

一日,淨飯王往詣佛所,見到迦葉一千人等諸沙門形體枯...

真正的善知識

佛陀時代,有兩人為莫逆之交,視對方為良師益友,以知...

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

我們看古代聖賢的教誨,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說...

如何依止善知識

一、善知識的名義 善知識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一般是講知...

不要去找善知識的毛病

我們末法眾生由於煩惱重,煩惱重的根本就是我執,我執...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推薦】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我廣東東莞一位朋友的親戚,結婚那年,正好趕上地下六...

喻解無生四句

宇宙間一切萬法是因緣所生,今試依《瑜伽師地論有尋有...

玫瑰與刺

在為玫瑰剪枝的時候,不小心被刺刺到,一滴血珠滲出拇...

念佛不出聲心裡默念可以嗎

問: 請問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先去想厭離娑婆...

息諍論

過去,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一天,目連尊者...

蛇爬進家是否不吉利呢

問: 仁達大師:您好!我從07年就開始關注正覺寺的每...

龍樹菩薩:往生十二禮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在彼微妙安樂國,無...

誦經念佛應注意之事宜

所謂佛法,並不離世間法,其目的無非在使心淨心。人之...

人生百病的百藥對治法

《大藏治病藥》是唐代高僧釋靈澈所著,選取了一百種人...

禪淨能同時修嗎

問: 禪淨能同時修嗎? 大安法師答: 對這個問題,我...

夢參老和尚:關於嫉妒瞋恚與發財的問答

問:如何消滅嫉妒瞋恚? 答:最好就是行慈悲法。慈悲...

禪修中的五種念頭

《禪宗永嘉集》奢摩他頌第四中記載: 復次初修心人。入...

普陀山南海觀音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我們一早上來到了普陀山最負...

聖嚴法師:拜求觀音菩薩的感應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所以向諸位介紹偉大的觀世...

這八個字誤卻了往生大事

覺明妙行菩薩對常攝說: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這是自己的錯

作為具有正見的修行人,凡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這是...

【佛教詞典】四種僧物

(名數)一,常住常住僧物,又曰局限常住僧物。約於界...

【佛教詞典】聞所成慧

【聞所成慧】 p1264 瑜伽七十七卷十一頁云:聞所成慧,...

【視頻】《佛說金色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金色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許俊華《隨喜自在念佛》

許俊華《隨喜自在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