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應該怎樣理解空性

希阿榮博堪布  2016/01/21  大字體  護眼色

問:「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誤解的概念。您覺得人們應該怎樣理解「空性」?

希阿榮博堪布答:空性是現象最本質的屬性,現像是空性的表達。正如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觀察現象,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理解空性。

我們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我」的觀念。什麼是我?你會說這個身體是我。身體由地、火、水、風這「四大」組成,也就是肌肉、骨骼、器官、毛髮、水分、呼吸、氣脈、熱量等。這其中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單個來看,我們很難說肌肉、骨骼、水分、呼吸是「我」,否則,減肥成功後,你會感覺自己不完整了,因為有一部分「我」被減掉了,而實際上,你根本不會這麼想,反而會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完美。同樣,我們吐唾沫、呼吸的時候,也不會認為自己被吐到了地上,或者被呼出去又吸進來。可見,「我」不存在於各別的四大中。

那麼思想、意識是不是「我」呢?思想意識只是一個個念頭,心念的相續,遷流不住。任何時候當你想捉住念頭,都處於前念已滅、後念未生的狀態,如果念頭是「我」,「我」在哪裡?

「我」也不存在於身體和心念之外,沒有人會認為自己身心之外的某個人或某件物品是「我」。

「我」是建立在身心組合體上的一個概念。既然是組合體,就是相對、依賴其組成部分而存在,沒有獨立固有的自體。又因各組成部分皆在不停的變化運動中,所以整體形成的同時自然處於解構的狀態,不具有恆常性,且當體即空。然而,人們卻堅信有自在實存的「我」,並由此生出對「我的」的執著,想方設法呵護保全。

人如此,物、事亦如此。比如一張木桌的存在,依賴於木頭、釘子、木匠的勞動、我們的覺知和觀念等等。木頭由樹而來,樹由種子、土壤、氣候、陽光、雨露而來,種子由另一棵樹而來……僅木頭這一項,其由來就可以無窮追溯。其他各項亦復如是。可知,平常如一張木桌,也或遠或近地與整個宇宙相關。

任何一法,都或遠或近地以一切法為緣而生住。諸法互為緣起,這是佛教的一個基本原理。懂得緣起,就不難理解空性。

上面我試圖從一兩個比較容易理解的側面簡要地介紹了空性。我們雖然是通過言語、概念、分別心去初步地理解空性,但不要止於言思分別,這些只是路標,是指月的手指,順著它或許可以到達目的地,可以看見月亮,但是路標、手指本身並不是目的地和月亮。

空性不僅是概念,它是人、事、物本身。不論你理解不理解空性,空性都未曾有一刻離開過我們,但空性慧,即證悟空性的智慧,是佛教中獨有的,也是我們需要通過聞思修逐步顯發出來的。

「你見與不見,我都在那裡。」見到了,才知道一直在那裡,從未離開。沒見到,自是咫尺天涯,相逢不相識。見,要靠智慧,而智慧由戒定而來。所以,人們較為常見的一個誤解,是認為憑世間聰明,靠言思分別,可以證悟空性,而不願去老實持戒,對治煩惱。

在空性的理解上,另一個常見的偏差是執著斷滅,認為什麼都是空的,善是空,惡是空,因果是空,修證是空,所以不用行善,不怕造惡,隨心所欲,就是最高明的境界。祖師們一再告誡:寧執實如須彌山王,不執空如芥子許,要修行者千萬警惕的正是這種對空的邪執。

不思善,不思惡,是入定的境界,並且非初學者所能了達,而出定後,仍然要謹慎取捨善惡因果,積累福慧資糧,不可荒廢了修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通過什麼表現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

問: 師父,通過什麼表現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

人死後為何要為亡者做功德

問:人死了以後,家屬在七七四十九天內還要吃素念佛,...

如何提高我們的管理能力

問: 有沒有好方法,能提陞我們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

只要戴上佛珠就會吉祥嗎

問: 法師,現在很多人喜歡戴佛珠,只要戴上就會吉祥嗎...

在家居士修什麼法門最契機

問: 在家居士修什麼法門最契機?能夠盡快了生死? 慧...

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

【問。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尚美觀耶。此土土古聖賢...

捨不得愛情就等於捨不得三界六道

問: 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

聖嚴法師:如何說服另一半分攤家務

問: 大部分的婦女都是家庭與事業兩頭燒,一樣是上班...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

從年輕時就要開始預防的7大疾病

美國公共衛生協會的GeorgesBenjamin博士認為,當我們還...

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修行人

有時候前途的有無,牽涉到個人才華的高低。因此才華一...

宣化上人:眾生的業緣

什麼叫眾生?眾生是攬眾因而成,逐境而生。眾因就是色...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梵行品

(夢參老和尚二○○四年講於五台山普壽寺) 第一講 我...

自己救自己

有一個叫通一的比丘,禪修多年,不得要領,就去請示心...

宗賾禪師勸參禪人兼修淨土

【原文】 夫以念為念,以生為生者,常見之所失也。以無...

南懷瑾老師談睡眠

根據醫學和我的體驗觀察,一個人真正睡著覺最多隻有兩...

不讓別人的語言帶動自己的情緒

有一種情緒,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那就是憤怒。 當我們感...

【推薦】只要問妄想一句話,它就完了

我們如果是從今生開始,那很簡單,處理今生的問題就好...

夏天貪涼的危害

現在人都是在冷氣間裡得病的,這裡冷氣可以很冷很冷,...

女孩出家幾年後想還俗,還可以有家嗎

問: 請問如果一個女孩子發心出家了,也許幾年以後想還...

戒住則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們受戒,就要以戒為師。一個人,今後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