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天下有五種不祥之事

2015/09/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天下有五種不祥之事

在《孔子家語》上也有這樣一個典故。有一天,魯國的國君向孔子請教,他說:「我聽說向東擴展房屋是不吉祥的事情,有沒有這回事?」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找人看看我們的風水,桌子往哪兒擺、床往哪兒放更合適。孔老夫子怎麼回答的呢?他說:我聽說天下有五種不祥的事,而向東擴展房屋並不包括在其中。

哪五種不祥的事呢?「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也。」

「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就是損人利己,會給自身招致不吉祥。「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放棄了老年人不去贍養、不去關心、不去照顧,把所有的關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這個家庭就不吉祥了。這一句話給了我們很大的提醒。為什麼不吉祥呢?有人把父母和兒女的關係用一棵大樹來比喻,這棵樹的果實是孩子,樹的樹幹是孩子的父母,而樹的樹根是孩子的祖父母等等。如果我們希望這棵樹長得碩果累累,很繁茂,應該把水、養分澆在哪裡呢?我們應該把水和養分澆在根上。

可是現在,我們大部分家長所做的事是把這個水和養分直接澆在了果實上,結果這個果實接受不了這些營養,都腐爛了。這就是我們現在兒女教育出現問題的症結所在。所以有人說:「所謂‘孝子’,在古代的時候孝順父母叫‘孝子’。在現代這個詞的含義都改變了。現在什麼叫‘孝子’呢?孝順兒子、孝順孫子叫‘孝子’。」還有人說得更加可笑,他說:「現在有的人,他有了兒他就成了兒,有了孫兒他就成了孫兒。」這怎麼能夠把孩子給教育好呢?有了兒,你是父親、是母親;有了孫兒,你是爺爺、是奶奶。你沒有走到爺爺奶奶、父母的道上,而走到了兒孫的道上,道都走錯了、顛倒了,怎麼能夠把孩子教導好呢?父母的身教勝於言教,在家中你能夠對父母說話和顏悅色,對父母很恭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你的兒女看了,不用你去說,他自然會做這些事。

有一個故事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說有一個父親,年紀大了,也沒有勞動能力了,兒子對他特別不好,不是打就是罵,經常地呵斥。但是兒女罵他的時候他也回罵,兒女打他的時候他也回打,整個家庭鬧得不可開交。這樣下去也解決不了問題。有一次,他就去拜訪一位老人家,向他說:「我的兒女又是打我又是罵我,對我如此不孝,我生活得很痛苦,應該怎麼辦呢?」這個老人就對他說:「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必須如實回答我,我才能幫得上你的忙。」他說:「好,我答應你,我一定如實回答你。」老人家問他:「請問,你對你的父母是什麼樣的態度呢?」被他一問,這個人很慚愧,他說:「我對我的父母就和現在兒子對我一樣,又打又罵。」原因找到了!於是老人說:「正是因為你對父母的不孝,才導致了今天兒子對你不孝敬。如是因,如是果,怨不得別人。

從今以後,回到家裡,你的兒子再罵你,你也不要跟他對罵了,你要承受。他打你,你就讓他打,也不要再還手了。」這個父親很難得,他很聽話。回到家的時候,他的兒子再罵他,他也老老實實地,不再和他的兒子對罵了。他的兒子再打他,他也心甘情願地承受,而且臉上還有慚愧的容色。他的兒子看了覺得很奇怪,有一天就問他說:「我以前罵你、打你,你就跟我對罵,跟我對打,為什麼現在我打你你不還手、我罵你你也不還口了?」

父親說:「因為以前我對我的父母就是又打又罵,所以才招感了你這樣的兒子,對我不孝,對我又打又罵,這是我應該承受的結果。我現在想開了,就不再和你對罵、對打了。」他的兒子也很有悟性,聽了之後,馬上跪在地上對他的父親道歉說:「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這樣對待你了!」你看,兒女怎麼樣對待我們,我們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就是這樣對待父母的?比如說,我們看孩子對我們說話的口氣,對我們的那個態度,是不是和我們對父母的態度一模一樣,如出一轍?

第三個不祥就是「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把賢德的人都放任了,任用的全是不肖之徒,這是國家的不吉祥。

第四個不祥就是「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老年人不願意教年輕人了,幼年人也很傲慢,不願意向老年人去請教,這是風俗的不吉祥。

第五個不祥就是「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也」。聖賢的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都隱居起來了。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被重用,不被國家重視,他們的諫言也不被採用。這些人不圖名、不圖利,所以就隱居起來,不出來做事了。愚蠢的人卻把權力給奪取了,居於領導位置,這是天下的不吉祥。所以,真正的不吉祥並不是說你家的風水不好。中國古人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地方本來是風水很不好的地方,一個有福德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時間,風水就變了,變得很吉祥了。假如這個地方本來風水很好,但是一個沒有德行的人去居住了一段時間,也會把風水給變壞了。所以關鍵的不是去找人看一看風水,而是從我們的內心培養起對父母孝敬、感恩的這種品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他走他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在佛法中,有人講佛法不離世間法,即所謂佛法在世間,...

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東邊

有人問,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在西邊?這樣的問題回答...

就石磨刀

從前有個貧窮困苦之人,在國王那裡做苦役,日久天長身...

人類的奇怪之處

弟子問老師: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老師答道:...

十惡五逆,都是因為這個貪心

我們要斷除貪心,祖師大德作了一個偈子說:貪多業亦多...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風水

在佛法當中,我們學來學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心。 在廣...

證得鬼神邪法的表現

【原文】 復次。二十邪法。隨有所發。若不別邪偽。心生...

專心無雜的摩陀大師

傳說,過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這座山名字的...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如何才能得善終

善終絕對不能憑僥倖,一定要廣修福慧才能達到,善終跟...

出家修行自警七條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我今...

剛入佛門,應先學什麼經

問: 我剛剛入佛門,不知道先學什麼經? 純智法師答:...

生死隨緣

禪宗裡有則機鋒逼人的公案: 洞山因僧問:寒暑到來時,...

放下即自在

一個裝過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隻裝過牛奶的杯子...

道場在哪裡?就在一念清淨自性中

以下總結這一段,如果你聽懂了,對於禪淨雙修的修學方...

朋友的四種類型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種類型: 一種是在歡樂的時...

阿姜查回答有關修行的問題

問∶ 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無一點消息。 答∶ 修行不...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

認識佛教所說的魔

魔這個字中文本來沒有,梵文是邛I(Mara),譯成魔羅。最...

殺業積久,則爆發災害

眾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貪瞋癡,發而為事,則無非殺...

建了空墓,這樣對後代有影響嗎

問: 弟子普蘭,師父吉祥,我爺爺在困錦州時候犧牲了...

慧律法師《感受錯誤就會增添煩惱》

信徒問:師父!什麼是開悟? 開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

金錢,用了才是自己的

從前,有一個人很會做生意。他知道什麼樣的東西是適宜...

一心四種淨土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淨土見解,是叫做一心四種淨土。...

淨土一法,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釋尊一代時教,應機隨緣宣說權實漸頓種種法門,眾生隨...

【佛教詞典】巧安止觀

指巧用止觀以安心。為天台宗十乘觀法之一。善巧安心止...

【佛教詞典】峨山韶碩

(1275~1365)日本曹洞宗僧。能登(石川縣)人,俗姓...

【視頻】緣分的秘密

緣分的秘密

【視頻】臘八節的來歷

臘八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