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個地方正式所攝受的還是加行位,但是古人說也兼修凡位資糧位的菩薩,我們先講它正式攝受的。
在我成佛以後,他方國土的這些菩薩眾。當然菩薩他有時候修學禪定、有時候修習智慧、有時候修習持戒等等,但是他在整個六波羅蜜當中,又加修一個本尊相應法聞我名字。
這樣子有什麼好處呢?他能夠成就一種不退轉的功德,就是他所成就的功德特別的堅固。我們一般的菩薩修功德是很容易退失的,你不要說資糧位,加行位的菩薩都容易退失,你看一個禪定的人,他要是幾天沒有打坐,他禪定就失掉了。但是以本尊相應所修學的六波羅蜜,就是他那個六波羅蜜的功德加上佛號的因緣,他對六波羅蜜的功德有一種堅固的作用,不容易退失掉。
我們這樣子講好了,首先身為一個大乘的佛弟子,你相信佛菩薩的功德是無所不在的,深信諸佛皆充滿;但是你要啟動每一尊佛的功德,有一個條件,你要跟他有緣。
比如說我們現在這個法界當中,有彌陀的四十八願、有本師釋迦牟尼佛很多的願、有藥師佛很多的願,在法界當中;但是諸位要永遠記住一個觀念,佛陀不能主動地加被我們,他不能採取主動。這就是為什麼佛菩薩要產生加持效果前面都要加四個字聞我名字,你要先產生主動,佛陀才能夠產生感應。當我們修習本尊相應的時候能夠產生一種不退轉的功德,那這個地方古德說也包括凡位菩薩。
這個在無上菩提不退轉,你看《阿彌陀經》也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蕅益大師他也提出一個觀念,他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老者,這個老者退休以後,他家的年輕人講話刺激他,他感到很痛苦,就來到精舍要出家。那這個時候舍利弗用神通力觀察他八萬大劫之前都沒有跟三寶結緣,沒有拜過佛陀、沒有稱念佛陀的名號、心中也沒有想過佛,心中所想的都是世間這些五欲的事情,所以這個人沒有善根,出家也沒有用,空過光陰。
這個時候這個老者就在精舍門前哭,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剛好回來:你為什麼哭啊?我要出家,僧團不讓我出家。佛陀就把他帶過來親自給他剃度,剃度以後還證得阿羅漢果。弟子就問了:他沒有善根,怎麼證得阿羅漢果?
佛說,他在八萬大劫之前(超過阿羅漢神通),他以前是一個樵夫,後來被老虎所追,跑到樹上去,在緊急的情況下稱念一聲南無佛。誒,跟佛陀結緣了,所以佛陀能夠採取行動。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個老者要去出家,出不成在門前哭,怎麼那麼剛好釋迦牟尼佛回來?你回答我,為什麼這麼剛好?為什麼你在那邊哭的時候佛陀沒有回來?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他沒有任何的想法。諸位你看我們大殿的鐘,那個鐘它完全沒有意見:你輕輕的撞它,它就輕輕的響;你很大力去撞它,它就出很大聲;你不撞它,它就永遠沒有聲音。你說這個鐘存不存在?它存在啊,但是問題是你要去撞它。
我們今天有些人他遇到逆境的時候,三寶完全沒有採取行動,就讓他自甘墮落,甚至於自殺到三惡道去;有些人遇到逆境的時候,三寶實時現前,把他從逆境當中救過來:這個就是諸法因緣生,因為他過去生跟三寶結下深厚的因緣。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就訶責禪宗的人說:所有修行人的比例當中,退轉比例最高的就是禪宗。為什麼?禪宗當中,第一個、他不做早晚課,他的禪堂也沒有安佛像,就寫一個捨字,慈悲喜捨的捨,上面寫一個捨字,大家在那邊打坐。你到了大殿也沒有拜三拜佛陀、眼睛也沒有看到佛陀、嘴巴念一句佛號就要去刷牙,那你跟三寶都沒有結緣嘛,難怪你看五祖戒禪師,一死掉以後變成蘇東坡,你看迷糊到這樣子,看到三寶都沒感覺了。
你看佛在世的時候,給孤獨長者他是一個世俗人、做生意的,非常忙碌的一個大長者,他一聽到佛陀的聲音,聽到佛陀這兩個字,毛細孔豎起來,很快就成就初果了,一個在家居士哦,因為他跟三寶緣深。
所以諸位不要忽略了,我們在佛堂當中,每一個禮拜、我們心中每一個稱念,這個對未來的生命當中都是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每一句佛號都產生一種不退轉的力量,你未來的得度,就是你在不經意的過程當中累積成就的。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今天憶念本尊,每一個功德,即使你沒有往生,它的效果都沒有失掉,佛號就永遠在你的心中。只要阿彌陀佛的力量還在,你就有一分得度的因緣,只要這個佛號進入你的心中,即使你沒有往生,它的效果永遠都不會失掉,生生世世陪著你。
所以這個地方就講到能夠成就不退轉的力量,也就是說你能夠得到諸佛的護念,有這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