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呢

學誠法師  2015/09/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如何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呢

什麼是慈悲心?

網友:什麼才是真正的慈悲心?如何升起慈悲心?

學誠法師:慈即「予樂」,如慈母愛子,希望給予孩子一切快樂;悲曰「拔苦」,簡單說就是救苦救難的心。也就是你看到別人,看到所有的人,你內心裡都有一種歷練,希望中別人得到快樂沒有痛苦,這就是人的慈悲心。那麼的人看到別人倒霉的時候他快樂,幸災樂禍,這個是不對的。應該別人有難過,別人有災難,我們感同身受。就像我們這次蘆山地震一樣,大家感同身受,大家去救災,救助,捐錢,捐物,也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我們這邊義工當天20號就過去,在蘆山救助的時候,沒有電,沒有水,沒有食品,沒地方住,還有餘震,這是很不容易的,像這種的行為,這種人的心態和做法,就是慈悲心的體現。

慈悲心有許多層次,同情心、仁愛心、博愛心都可以包涵其中,但真正平等、智慧的慈悲,唯有真實修行佛法可得。

網友:如何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呢?

學誠法師:修學有次第、有步驟,達到一個程度,再上一個台階,初學者當以敦倫盡分、孝親尊師、觀功念恩、待人著想為切近下手之處;從知恩、念恩、感恩、報恩開始,從對待父母開始。

網友:如何才是有智慧的慈悲?

學誠法師:一個母親,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不捨得給他吃一點苦,可謂「慈悲」,將來卻可能害了孩子;對孩子無理的行為加以管束,培養他吃苦耐勞的能力,才是「有智慧的慈悲」。慈悲不僅是當下的一種心情,更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正確的方法。

網友:慈悲的動力源自何處?

學誠法師:菩薩慈悲的動力,源自知恩、感恩、念恩、報恩的心;源自對自他不二的深刻體悟。

面對境界時的如何保持「慈悲心」?

網友:如果一味以慈悲為善,那麼對惡行的縱容是否助長了惡,而遠離了善。如果我們都這樣默默無聞,寬容諒解,那他會不會更肆無忌憚,不僅有損公德,對他個人修行亦是無益,怎麼理解慈悲與縱容?

學誠法師:首先要有利益眾生的悲憫心,進一步才會思考如何去利益眾生。慈悲,是自己的心態,外在的行為是方法、手段。慈悲的外在行相可能有很多種,但心是一樣的。對弱小憐憫照顧、無私幫助是慈悲,對錯誤批評斥責、懲前毖後也是慈悲,最重要的是觀照自己的心:是冷漠的、排斥的、嗔恨的、輕蔑的,還是希望利益對方的?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矛盾,主要是煩惱習性的碰撞,必須要先調伏自己的煩惱,才談得上幫助他人,否則只是自他俱損。

網友:如果自己被別人傷害、凌辱到忍無可忍的地步,是否還要以慈悲待人?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樣的人?

學誠法師:慈悲,慈是希望眾生得到快樂;悲是希望去除眾生的一切痛苦。眾生也包括自己,自他的一切痛苦都是慈悲的理由。真正的關鍵,不是要不要慈悲,是自己有沒有慈悲的心和能力,所以重點要放在成長自己、強大自己上。明晰了宗旨,就不會隨外境而轉。

一直把傷害記在心裡,就是一直在傷害自己,放下對他人的怨恨,也就是放下了刺向自心的利刃。其實歸根到底,原諒與寬容不是對他人慈悲,是對自己慈悲。

網友:對於一個不論你怎麼幫他,他都是滿心怨恨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才能善巧利益他呢?

學誠法師:以不懈的溫暖,來融化他內心的冰山。慈悲心是菩薩最堅強的鎧甲和最銳利的武器。

如何分辨慈悲與煩惱?

網友:佛法中要求淨化貪慾,那我們的「愛」、「貪慾」又與慈悲有什麼關係呢?

學誠法師:以自我為中心的愛是私慾,以眾生為中心的愛是慈悲。要不斷把心放大,把小愛擴展為大愛,把私慾淨化為慈悲。

網友:為什麼愛憎分明是嗔,如果沒有分明的愛憎,慈悲是不是成了沒有原則?

學誠法師:愛憎是以自我為出發點,慈悲是以無我為出發點。

網友:如何分辨慈悲與懦弱的界限?

學誠法師:慈悲與懦弱,是看內心的狀態,而不是外在的表現。

網友:師父怎麼看待老實孩子總受欺負的問題?

學誠法師:人要有仁慈真誠之心,並以智慧攝持,才能真正自利利他。心機與智慧,前者是煩惱,後者是菩提;前者目光短淺,後者看得長遠;前者是在枝末上算計,後者是在根本上著力;前者一時得利,後者笑到最後;前者斤斤計較、機關算盡,後者坦然自在、心無猶疑;前者辛苦,後者灑脫。

慈悲心與行動力

網友:沒有行為支撐的所謂慈悲心,能真正起到利益對方的目的麼?

學誠法師:有了心,要去造業,才能感果。慈悲心本身,也是建立在明辨善惡、深信因果、內心清淨的基礎之上的,是修行的結果,並非口頭活計。所以,當下的每一個境遇中,都要努力去培養我們內心的慈悲。

網友:從仁愛和慈悲的角度講,我們應如何應該看待殺人、犯罪及食品衛生這些社會問題?如何平衡在發揚仁愛、慈悲與維護道德的公正之間做好平衡?

學誠法師:仁愛是我們中國儒家的思想,慈悲是我們佛教的思想。「慈」能夠使眾生快樂,「悲」能夠驅除眾生的痛苦。我是覺得你剛才所提到的社會上的一些問題,有些是道德層面的,有些則涉及法律方面。那麼我們應怎樣如何以佛教的慈悲或是仁愛來觀察?我覺得,人之所以要去騙人是為了得到好處,也就是要讓這些東西賣更多的錢。那我們可以對受害者的人慈悲,也可以對那些害人者的人慈悲。慈悲就是同情他,因為他欺你,這個是騙了別人的,那麼早晚有一天他將遭到報應——罰款乃至坐牢。

所以對他的這種害人的行為,我們要產生慈悲。慈悲不是說來助長這種行為,而是說我們應該要來幫助他。關於幫助別人,我剛才談到有三種,即財施、法施、無畏施。所以我覺得,不一定是對好人才慈悲,對壞人我們一樣要有慈悲,慈悲是不分對像的,並且更重要的是要對這些壞人也要有這種慈悲心,因為他做錯了,他的這種行為對別人造成了危害。這我們不是說同情他的這種行為,而是我們必須以這種慈悲的心來幫助他去改正,這才是比較重要的。當然對他的這種行為本身,我們是要反對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問: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淨界法師答: 我前一陣...

家人壽盡的時候沒有師父助念怎麼辦

問: 請法師開示,家人壽盡的時候,去寺廟辦佛事和在家...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

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父母...

眾生皆有佛性 不宜殺生慶賀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因無明妄動,是為大咎。從真...

本煥長老與印順法師開解眾生疑惑

現代社會把人的各種慾望都裹挾在裡面,拚命刺激你,但...

身體查不出病因,能否如願往生

問: 我生病十多年,發病時情緒不受控制,醫院查不出...

如何理解「以攝心專注而念」

問: 如何理解徹悟大師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一...

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確內涵

問: 什麼叫自性?該如何把握自性一詞的正確的內涵?...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父母都應該教育孩子記住這四句話

怎麼樣才能給父母親帶來光榮呢?印光祖師說,我們應該...

了解果報的痛苦,才能怖畏當來的果報

古德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所以從這個...

發心應學二事

發心應學二事, 一智慧,二慈悲方便。 欲學智慧,莫若...

【推薦】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我廣東東莞一位朋友的親戚,結婚那年,正好趕上地下六...

業是怎麼來的

問: 請問業是因緣生嗎?本性是空嗎? 大安法師答:...

僧人的晚餐為何稱為「藥石」

飲食,是生物維繫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

我們的執著不同,就帶動了不同的人生

從五蘊當中的執著,你可以把人分成三種人:第一種人是...

別被淫慾騙了

淫慾是一切罪惡、恥辱、災禍、疾病、痛苦、煩惱、失敗...

富貴人家子弟多不成器

富貴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於愛之不得其道,或偏...

印光大師教「攝耳諦聽」念佛

印光大師認為,世間人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如能諦聽自己...

妄想跟你過去的生命有關係

妄想的本質是什麼呢?【觀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陰、六入...

生命就在呼吸之間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聖嚴法師《佛法與教育》

佛的意思是覺,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從智慧的...

你念什麼就往那個法界走

問: 法師您講到說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樣...

富翁的今與昔

富翁在自己公館的花園裡散步,煩惱尾隨其後,寸步不離...

皮克的99塊金幣

皮克很快樂,皮克是地球上最快樂的叫花子。 我為什麼...

【佛教詞典】六字

(術語)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為六字之名號,闇婆髻馱那...

【佛教詞典】真歇清了

(1089~1151)宋代曹洞宗僧。丹霞子淳禪師之法嗣。左...

【視頻】妙境法師《學禪者應具五法》

妙境法師《學禪者應具五法》

【視頻】《華嚴經》僧眾唱誦

《華嚴經》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