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呢

學誠法師  2015/09/13  大字體  護眼色

如何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呢

什麼是慈悲心?

網友:什麼才是真正的慈悲心?如何升起慈悲心?

學誠法師:慈即「予樂」,如慈母愛子,希望給予孩子一切快樂;悲曰「拔苦」,簡單說就是救苦救難的心。也就是你看到別人,看到所有的人,你內心裡都有一種歷練,希望中別人得到快樂沒有痛苦,這就是人的慈悲心。那麼的人看到別人倒霉的時候他快樂,幸災樂禍,這個是不對的。應該別人有難過,別人有災難,我們感同身受。就像我們這次蘆山地震一樣,大家感同身受,大家去救災,救助,捐錢,捐物,也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我們這邊義工當天20號就過去,在蘆山救助的時候,沒有電,沒有水,沒有食品,沒地方住,還有餘震,這是很不容易的,像這種的行為,這種人的心態和做法,就是慈悲心的體現。

慈悲心有許多層次,同情心、仁愛心、博愛心都可以包涵其中,但真正平等、智慧的慈悲,唯有真實修行佛法可得。

網友:如何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呢?

學誠法師:修學有次第、有步驟,達到一個程度,再上一個台階,初學者當以敦倫盡分、孝親尊師、觀功念恩、待人著想為切近下手之處;從知恩、念恩、感恩、報恩開始,從對待父母開始。

網友:如何才是有智慧的慈悲?

學誠法師:一個母親,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不舍得給他吃一點苦,可謂「慈悲」,將來卻可能害了孩子;對孩子無理的行為加以管束,培養他吃苦耐勞的能力,才是「有智慧的慈悲」。慈悲不僅是當下的一種心情,更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正確的方法。

網友:慈悲的動力源自何處?

學誠法師:菩薩慈悲的動力,源自知恩、感恩、念恩、報恩的心;源自對自他不二的深刻體悟。

面對境界時的如何保持「慈悲心」?

網友:如果一味以慈悲為善,那麼對惡行的縱容是否助長了惡,而遠離了善。如果我們都這樣默默無聞,寬容諒解,那他會不會更肆無忌憚,不僅有損公德,對他個人修行亦是無益,怎麼理解慈悲與縱容?

學誠法師:首先要有利益眾生的悲憫心,進一步才會思考如何去利益眾生。慈悲,是自己的心態,外在的行為是方法、手段。慈悲的外在行相可能有很多種,但心是一樣的。對弱小憐憫照顧、無私幫助是慈悲,對錯誤批評斥責、懲前毖後也是慈悲,最重要的是觀照自己的心:是冷漠的、排斥的、嗔恨的、輕蔑的,還是希望利益對方的?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矛盾,主要是煩惱習性的碰撞,必須要先調伏自己的煩惱,才談得上幫助他人,否則只是自他俱損。

網友:如果自己被別人傷害、凌辱到忍無可忍的地步,是否還要以慈悲待人?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樣的人?

學誠法師:慈悲,慈是希望眾生得到快樂;悲是希望去除眾生的一切痛苦。眾生也包括自己,自他的一切痛苦都是慈悲的理由。真正的關鍵,不是要不要慈悲,是自己有沒有慈悲的心和能力,所以重點要放在成長自己、強大自己上。明晰了宗旨,就不會隨外境而轉。

一直把傷害記在心裡,就是一直在傷害自己,放下對他人的怨恨,也就是放下了刺向自心的利刃。其實歸根到底,原諒與寬容不是對他人慈悲,是對自己慈悲。

網友:對於一個不論你怎麼幫他,他都是滿心怨恨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才能善巧利益他呢?

學誠法師:以不懈的溫暖,來融化他內心的冰山。慈悲心是菩薩最堅強的鎧甲和最銳利的武器。

如何分辨慈悲與煩惱?

網友:佛法中要求淨化貪慾,那我們的「愛」、「貪慾」又與慈悲有什麼關係呢?

學誠法師:以自我為中心的愛是私慾,以眾生為中心的愛是慈悲。要不斷把心放大,把小愛擴展為大愛,把私慾淨化為慈悲。

網友:為什麼愛憎分明是嗔,如果沒有分明的愛憎,慈悲是不是成了沒有原則?

學誠法師:愛憎是以自我為出發點,慈悲是以無我為出發點。

網友:如何分辨慈悲與懦弱的界限?

學誠法師:慈悲與懦弱,是看內心的狀態,而不是外在的表現。

網友:師父怎麼看待老實孩子總受欺負的問題?

學誠法師:人要有仁慈真誠之心,並以智慧攝持,才能真正自利利他。心機與智慧,前者是煩惱,後者是菩提;前者目光短淺,後者看得長遠;前者是在枝末上算計,後者是在根本上著力;前者一時得利,後者笑到最後;前者斤斤計較、機關算盡,後者坦然自在、心無猶疑;前者辛苦,後者灑脫。

慈悲心與行動力

網友:沒有行為支撐的所謂慈悲心,能真正起到利益對方的目的麼?

學誠法師:有了心,要去造業,才能感果。慈悲心本身,也是建立在明辨善惡、深信因果、內心清淨的基礎之上的,是修行的結果,並非口頭活計。所以,當下的每一個境遇中,都要努力去培養我們內心的慈悲。

網友:從仁愛和慈悲的角度講,我們應如何應該看待殺人、犯罪及食品衛生這些社會問題?如何平衡在發揚仁愛、慈悲與維護道德的公正之間做好平衡?

學誠法師:仁愛是我們中國儒家的思想,慈悲是我們佛教的思想。「慈」能夠使眾生快樂,「悲」能夠驅除眾生的痛苦。我是覺得你剛才所提到的社會上的一些問題,有些是道德層面的,有些則涉及法律方面。那麼我們應怎樣如何以佛教的慈悲或是仁愛來觀察?我覺得,人之所以要去騙人是為了得到好處,也就是要讓這些東西賣更多的錢。那我們可以對受害者的人慈悲,也可以對那些害人者的人慈悲。慈悲就是同情他,因為他欺你,這個是騙了別人的,那麼早晚有一天他將遭到報應——罰款乃至坐牢。

所以對他的這種害人的行為,我們要產生慈悲。慈悲不是說來助長這種行為,而是說我們應該要來幫助他。關於幫助別人,我剛才談到有三種,即財施、法施、無畏施。所以我覺得,不一定是對好人才慈悲,對壞人我們一樣要有慈悲,慈悲是不分對像的,並且更重要的是要對這些壞人也要有這種慈悲心,因為他做錯了,他的這種行為對別人造成了危害。這我們不是說同情他的這種行為,而是我們必須以這種慈悲的心來幫助他去改正,這才是比較重要的。當然對他的這種行為本身,我們是要反對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誦哪些經

問: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早晚課該誦哪些經?時間...

接觸佛法半年多,為什麼對佛法沒有什麼疑問

問: 我較深入地接觸佛法有半年多的時間了,別的師兄...

希求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種貪心嗎

【原文】 客曰:弟子憶昔念佛,被人呵雲,修行之人,當...

信願持名,如何強化信願

問: 信願持名,如何強化信願?法門無量誓願學和一門...

【推薦】佛陀生氣

凡人很容易生氣,佛陀是不是也會生氣呢?佛陀當然會生...

出家是對現實人生的逃避嗎

問: 出家是對現實人生的逃避嗎? 濟群法師答: 什麼...

怎樣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問: 怎樣看待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 濟群法師答: 當...

【推薦】不在煩惱攝受範圍的執著是貪嗎

問: 我們做事情,如果所執著的事情,不在煩惱的攝受...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誦經時如何隨文入觀

問: 法師,誦經的時候是隨文入觀,還是就一字一字地往...

《佛說離睡經》十種離睡之法

《佛說離睡經》前半部分乃述目犍連尊者獨自在寂靜處經...

持戒的方法次第

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

中醫如何看素食

隨著素食日益普及,人們逐漸知道素食對健康的好處,不...

《楞嚴經》中的十種仙道

佛說:又有一處從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覺而修習定慧的正...

以身濟子的母鵠

佛言:在久遠的過去,有一位菩薩,身為鵠鳥,生有三隻...

無著得道

過去,佛陀住在阿毗闍恆河邊。一天,有一位比丘來到精...

亂倫的丑惡悲劇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惡的,如果邪淫而至亂倫,那更是丑...

別總把別人的過失放在心裡

不要因為細小的摩擦、嫌隙就疏遠至親好友,不要因為新...

外表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

在遙遠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

生命有限,應積極尋求解脫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也是有限的。人們追...

念哪一尊菩薩好呢?

有人問:我念這尊菩薩好呢,還是念那尊菩薩好呢?告訴...

五台山唐代誠慧大師化毒龍傳

唐朝末年的高僧誠慧,是山西靈丘李氏之子。本來他的雙...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駛離娑婆生死苦海,安穩抵達涅槃彼岸

然眾生障重,取悟之者難期。雖曰教啟多門,凡惑無由遍...

出世間法的成功

世間的祝福都是吉祥、大喜、恭喜發財等。今年是馬年,...

【佛教詞典】世間智

【世間智】 p0509 瑜伽八十卷八頁云:云何世間智?謂於...

【佛教詞典】慧超往五天竺國傳

凡三卷。新羅慧超撰。記載慧超從中國經海路到達印度,...

【視頻】濟群法師《造就慈悲品質》有聲書

濟群法師《造就慈悲品質》有聲書

【視頻】慧律法師《八風吹不動》

慧律法師《八風吹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