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慾之人是否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呢

學誠法師  2015/06/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弟子是生意人,看著各商家的競爭,自己又能力有限。是不是可以理解各人各有福報,還得不斷進取,但爭來爭去又感覺好累啊。

學誠法師:福報的多寡,以宿業為主因,今生的努力奮鬥為輔助條件。所謂的競爭,其實也不是勝過了別人,而是實現了自己的福報。若只在外緣上下功夫,明爭暗鬥、斤斤計較,能夠獲得的也只是小利,真正的大福報是由廣大心量、勤行佈施而來,要多在自己的發心上下功夫。

問:如何積累福報呢?

學誠法師:孝親尊師、扶危救困、助人為樂、恭敬三寶。

問:如果說精神的富足是獲取快樂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假如過著畫餅充飢的艱難日子,又從何而快樂得起來?

學誠法師:佛法教我們修福修慧的正確方法。福報不是從外在爭取而來的,而是由廣行佈施而來。

問:在工作生活中一直堅持利他人為先,不去為職位爭,最終職位成了他人的,我雖不過分難過,但反思,是否我們這種無慾求的人會被優勝劣汰掉呢?

學誠法師: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福祿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但行善業,福報不求自來。

問:作為在家的佛弟子認真修行,生活只要不浪費可以寬裕舒適麼?

學誠法師:生活寬裕是善果,受用它並不是錯,但要注意不可為此而生貪戀、憍慢、放逸之念。要知道,今生的福報是過去修行而來,享受福報猶如提取存款,因此一方面要惜福,另一方面要繼續行善積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可以給家人吃三淨肉嗎

問: 如果家庭裡婆婆和丈夫都不信佛,吃肉,現在婆婆...

拜佛八問

為什麼拜佛時要輕微低頭?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如何判斷是佛是魔

問: 佛現相來垂手接引,怎敢相信是佛是魔?當下心該如...

馬云:在創業道路上永不放棄

和張朝陽、李彥宏、史玉柱、丁磊、馬化騰這些打小學習...

通過什麼表現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

問: 師父,通過什麼表現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

星雲大師《如何消除煩惱》

人生在世界上煩惱的事情很多,譬如我們身體上有老病死...

佛弟子需要學《周易》來免過嗎

問: 請問法師,孔子晚年尚學《易》以免大過,作為一...

精進念佛時身體會出現病苦,該怎麼解決

問: 居士林晝夜精進念佛,我們一般參加的同修都會感...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思惟世無常,珍惜好時光

無常吞噬著歲月,太習慣於擁有,就會忽視無常的存在。...

持名念佛如何達到一心不亂

所謂持名,就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要達到一心不亂...

末法時代菩薩示現主要有兩種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

一句彌陀,真心頂戴,人命無常,光陰不再。 來念佛的人...

每個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樣

在諸佛派侍者問訊世尊的時候,佛的表現是什麼?含笑。...

靠佛號加持,真發厭離心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關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

焦芽敗種

人有善良的人,也有兇惡的人。有仁慈有德的人,也有奸...

沙曷比丘飲酒醉臥樹下,為何世尊還讚歎他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千二百五...

怎樣判斷自己對淨土的信心

問: 怎樣判斷自己是真信還是假信? 大安法師答: 其...

嗔恨心的危害

許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對境時,例如別人做了自己不喜歡...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說,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無常,什麼時候會退出,...

蕅益大師為何勸人夜禮觀音

【原文】 靈峰之勸人夜禮觀音,不可死執,便謂定須夜禮...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每年農曆七月間,中國佛教界,盛行超度救濟的法會。一...

見他人佈施,要起歡喜心

如果自己沒有佈施,見他人佈施,要生起歡喜心。 如果我...

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一十六字...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難的事。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

【佛教詞典】起請

(術語)起神祇或三寶而勸請保證吾言之非偽,謂之起請...

【佛教詞典】篇目

(術語)標題也。羯磨疏一之三曰:前標釋篇目。梁僧傳...

【視頻】仁清法師《如何敬法》

仁清法師《如何敬法》

【視頻】《佛說七知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七知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