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慾之人是否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呢

學誠法師  2015/06/15  大字體  護眼色

問:弟子是生意人,看著各商家的競爭,自己又能力有限。是不是可以理解各人各有福報,還得不斷進取,但爭來爭去又感覺好累啊。

學誠法師:福報的多寡,以宿業為主因,今生的努力奮鬥為輔助條件。所謂的競爭,其實也不是勝過了別人,而是實現了自己的福報。若只在外緣上下功夫,明爭暗鬥、斤斤計較,能夠獲得的也只是小利,真正的大福報是由廣大心量、勤行佈施而來,要多在自己的發心上下功夫。

問:如何積累福報呢?

學誠法師:孝親尊師、扶危救困、助人為樂、恭敬三寶。

問:如果說精神的富足是獲取快樂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假如過著畫餅充飢的艱難日子,又從何而快樂得起來?

學誠法師:佛法教我們修福修慧的正確方法。福報不是從外在爭取而來的,而是由廣行佈施而來。

問:在工作生活中一直堅持利他人為先,不去為職位爭,最終職位成了他人的,我雖不過分難過,但反思,是否我們這種無慾求的人會被優勝劣汰掉呢?

學誠法師: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福祿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但行善業,福報不求自來。

問:作為在家的佛弟子認真修行,生活只要不浪費可以寬裕舒適麼?

學誠法師:生活寬裕是善果,受用它並不是錯,但要注意不可為此而生貪戀、憍慢、放逸之念。要知道,今生的福報是過去修行而來,享受福報猶如提取存款,因此一方面要惜福,另一方面要繼續行善積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數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問: 在家打坐時用數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念佛法門如何取驗方為合法

問: 《淨土或問》中云:既學專修,當求靈驗,雖在目...

工作要趕不要急

我常說:「工作要趕而不急」,就是工作要有效率,雖然...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單調呢

問: 我們寺院想成立助念團,但《印光法師嘉言錄》講...

佛菩薩為什麼要坐在蓮花上

蓮花表徵清淨無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為蓮花出於污泥...

弘法也是心靈的慈善

問: 有些學者提出,社會在幾十年左右將發生問題。因...

如何用菩薩的智慧來教育子女

問: 何謂「用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證嚴法師答:...

病人臨終神志錯亂惡境現前,應如何開導

問: 病人於臨終時,若神志錯亂、惡境現前,比如:看到...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最適合窮人稱念的藥師七佛

藥師七佛: 南無善名稱吉祥王如來 南無寶月智嚴光音自...

以利他之心來經營事業

在這個宇宙間,常吹著一股他力之風,它推動森羅萬象、...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

佛教的社會責任

由發心中去承擔責任 經常對信徒們說要發心,但是很少要...

宗舜法師:正信佛教應具備的三個條件

宗舜法師答: 我覺得這個它應該是從兩面去理解,首先...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復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轉彎的人生

夜晚,列車奔馳,兩節車廂的交接處,轉彎時出現了一個...

什麼是「普賢行」

壬二、普賢觀耳識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

五位高僧慈憫眾生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習慈愛眾生呢?以下這些高僧大德慈憫...

別讓難得的人生掉進「空」的陷阱

學佛的人往往被世人誤解為處於被打擊了、絕望了、避世...

什麼叫大乘和小乘

本來,在佛的時代,並沒有分別什麼大乘和小乘,佛法是...

你不快樂是因為活得不坦蕩

戒律當中,每一條戒都有其制戒的緣起。例如淫戒的製定...

聖嚴法師:氣到忍不住時怎麼辦

有人說「沉默是金」。沉默並不等於就是沉沒,被罵、被...

念佛相應的秘訣

一念相應一念佛,體現了淨土法門的一個本質特點:以佛...

正如法師《佛教對飲食的看法》

經文: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淨土

問: 請法師開示,您提到我們淨土行人總以為自己有淨土...

【佛教詞典】勝幡瓔珞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宋施護譯。佛在喜樂山頂之天宮。因大梵...

【佛教詞典】心冰

心中有疑而不解,譬於冰,稱為心冰。因明入正理論疏卷...

【視頻】靜坐念佛、晚課、大迴向(2012精進佛三)

靜坐念佛、晚課、大迴向(2012精進佛三)

【視頻】良因法師《蒙山施食教學》

良因法師《蒙山施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