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米老大的故事

證嚴法師  2016/12/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時時保持這份「靜」的境界,不管什麼境界,我們都要將「心境」靜下來。安定心念必須看自己修養的功夫,凡事不計較,則凡事不覺得吃虧;喜歡計較的人,無法心平氣和,反而常常吃大虧。

我曾在書上看到一則故事——在安徽省的一個鄉村,有一個人出生不久,父母即亡故,他在很貧困的環境中長大,既無法維生也無餘力讀書,所以他不識字,也不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

他每天為了三餐而付出勞力、努力工作,每日出外找工作,他就跟僱主說:「我只要有米吃就好了!」因此大家就給了他一個外號叫「米老大」。

歲月不留人,他從少年漸人中年,結婚生子後,同樣為了三餐的米糧而勞苦奔走;因家住山邊,所以砍柴成了他換取米糧的生計來源。米老大非常老實,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計較,他砍的柴都很乾燥,品質又好,所以很多人都喜歡買他的柴。

有一天,他砍好了柴送往城市賣,途中遇到一位很有錢,卻很吝嗇、愛貪小利的人,他知道米老大的柴又幹、品質又好,於是在半路上攔阻他進入市集,他說:「我要向你買柴。」米老大很高興地要賣給他,貪小利的富人說:「等一下,我們先來講價。」

米老大不解:「要講什麼價?」有錢人問:「你這擔柴要賣多少?」他說:「以前像這樣的一擔木柴,大家都給我三百文錢。」這個貪小便宜的人,當然不會給他那麼多錢,他跟米老大說:「一百文錢啦!」米老大用手數一數,三跟一差太多,這樣不夠買米,富人又說:「不然兩百文錢吧!」。

米老大算一算,覺得還是不夠買米,就說:「我不賣了,我還是走遠一點的路。」這位貪心的有錢人見不能得逞,就說:「賣給我,你就不必走那麼遠的路了,那二百五十文錢啦!」米老大想,再拖下去也很浪費時間,就說:「好啦!賣給你了。」富人就要求把柴擔到他家裡,堆好柴之後,富人才不大情願地拿出二百五十文錢給米老大。

有錢人問:「你叫什麼名字?我們來交個朋友,你以後都把柴挑來這裡賣給我。」米老大老實地說:「我沒有名字。」慳貪的富人因討不到便宜,心裡有氣,便說:「你沒有名字?那多奇怪呀!我幫你取個名字吧!」米老大說:「那很好,活了這麼大歲數,總算有人替我取個名字,真謝謝你。」米老大非常高興。

那位有錢人戲謔的幫他取個名字叫「米田共」,米老大覺得很好聽,因為別人一向都叫他「米老大」,所以米成了他的姓,米跟田合在一起,就是米田共。他拿了錢,又有了新名字,高高興興地準備回去。

慳貪者又故意問:「米田共你有幾位令尊呢?」他說:「什麼叫做令尊?」有錢人欺侮他沒讀過書,故意整他說:「令尊就是你的孩子。」他說:「哦!我的兒子叫做令尊,我來算算看,嗯!我總共有十個令尊。」米老大也熱情地反問他:「請問你有幾個令尊?」富人聽了,臉色一變,生氣地說:「笑話,我怎麼可能有 ‘幾個’令尊?而且我的‘令尊’已經死了。」

米老大聽了很難過地安慰他:「喔!好可憐哦!你的令尊都死了,我有那麼多孩子,乾脆一、兩個給你當令尊好了。」富人一聽非常生氣,他說:「豈有此理,你想佔我便宜,竟然說要把孩子當我的令尊。」

米老大看他那麼的生氣,覺得這個人真奇怪,就說:「我賣柴給你,你好意幫我取名字,我好意送兒子給你做令尊;你為什麼生氣,你真是吃定了我這個米田共!」

米田共是什麼?就是「糞」啊!富人越想越生氣,拿起棍子要打米老大,米老大仍然不解,就問他:「你這個人是怎麼了?沒事發這麼大的脾氣,還拿棍子打我米田共。」最後他就不理富人,拿起扁擔逍遙自在地回家去了。

人生也是一門哲學,我們應該要學傻子的哲學。有時候心靜不下來,正因為不夠傻,若再傻一點,心境就會清靜。就像這位米老大,他傻傻地做,傻傻地生活,心裡沒有一點煩惱,而能過著平靜的生活;盡管必須付出勞力,才能夠換到米糧維持生活,不過他也是很逍遙自在。

而那位慳貪的富人,一天到晚只想佔別人的便宜,諷刺別人,以此為樂,結果他不但得不到娛樂,心中反而招惹更多苦惱啊!

所以說「心靜就是道場」,心不定則亂境生,結果就不斷造業。現在的社會充滿動與亂的形態,心動則一切人事皆亂,因此造罪犯案者越來越多。希望人人調理心境,「靜定心」即是道場,大家要好好下功夫學習。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付出之後才能有回報

有一位智者曾經對我說: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站在別人...

一缽水使其福運增長

佛陀和弟子們們每日託缽乞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嗎?...

心中的貪念就是貧窮的種子

我們今天總說缺錢,找不到工作,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到...

一美元的智慧

你懂得禪的智慧,任何時候你都可以用,隨時隨地都可以...

為什麼供養佛菩薩,不能有慳吝之心

問: 供佛時為什麼要選擇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為什麼供...

不費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時,有一位首羅長者,以性情慳吝而聞名,舍利弗尊...

【推薦】機深禍深,量大福大

古人說機深禍深,量大福大,勸誡世人要有一顆寬容之心...

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受諸劇苦

跟著慳貪嫉妒而來的,是自讚毀他。在這裡的同學每天誦...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不變應萬變

道樹禪師,建了一所寺院,與道士的廟觀為鄰,道士放不...

這才是最大的財富

在非洲的一個偏僻山溝裡,有一個小村子,四週全是高山...

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某一個時候,佛在一村落裡,那個村落的東莊與南莊隔著...

做壽的問題

昨天,一信徒攜其好友來訪。見我的用意,除了看望問候...

印祖告訴我們家裡怎麼恆吉祥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

玄琬和尚的故事

貞觀年間的某一天,在長安城的皇宮內,正要舉行一個盛...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

佈施、智慧與解脫

一、施捨與菩薩道 佈施、智慧與解脫佈施通常分為財施、...

出家為什麼要剃髮

剃髮:又作祝發、薙發、削髮、落剃、落飾、落髮、淨髮...

如何在生活中改變自己的錯誤言行

問: 在生活環境中改不了自己的錯誤言行,怎麼辦? 大...

「二時臨齋儀」的內涵

我們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

虛空眨眼

在一次法會上,唐肅宗向南陽慧宗國師請示了很多問題,...

聖嚴法師:四聖諦講記

四聖諦是基礎的佛學,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後的第一個夏...

十法界

一、前言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成道時,曾感嘆說:「奇...

你貪求冥感,魔就來了

開始修行的時候,要先分別什麼叫魔事、什麼叫魔相,修...

三種涅槃的差別

我們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響到你涅槃的淺深大小。我們...

【佛教詞典】暗證

(雜語)以坐禪工夫為專,而暗於教文之義理者。...

【佛教詞典】菩薩云何能求奢摩他

【菩薩云何能求奢摩他】 p1132 瑜伽七十七卷一頁云:善...

【視頻】聰明填補不了道德缺陷

聰明填補不了道德缺陷

【視頻】九江真如禪寺

九江真如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