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布施的十種對境及不同意樂

智圓法師  2015/05/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布施的十種對境及不同意樂

布施的對境略有十種:

一、親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二、怨敵:直接損害自己的人;

三、中庸:與自己無恩無怨的人;

四、有德:具有戒律等凡聖功德之人;

五、有過:具有毀犯戒律等過失之人;

六、劣於己:功德、安樂等各方面比自己低劣的人;

七、與自等:各方面與自己平等的人;

八、勝於自:各方面超勝自己的人;

九、富樂:在功德、財富等方面富貴而安樂的人;

十、貧苦:在功德、財富等方面貧乏而可憐的人。

針對這十種布施田,應以不同的意樂對待。對親友,要遮止貪心;對怨敵,要以慈心對待;對中庸者,要以珍愛心對待;對具德者,要以信心、恭敬心對待;對有過者,要以悲憫心對待;對低劣者,要斷除傲慢心;對平等者,要斷除攀比心;對超勝者,要斷除嫉妒心;對富樂和貧苦者,應知他們以有漏五取蘊粗重而生起,又為貪愛所逼惱,故應對其發起猛利的悲心而布施。

實際上,「十」代表圓滿,即不論對有恩、有害、中庸、有德、有過、低劣、相等、超勝、富人、窮人,都應當平等布施。等施怨親,等施賢愚,等施貧富,十方聖凡都是菩薩施供的對境。

大乘布施屬於行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德相是「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其利他方面的所緣境為一切有情,只有對一切有情平等布施,才能和菩提心相應,否則就會失壞菩提心。因此,以偏袒心布施也是魔業。

貪慾如舉債

佛陀游化到舍衛國,居住在勝林給孤獨園。有一天,佛陀問比丘們:「有一個貪慾心很重的窮人,他心中貪戀著物質,是不是會生起很大的苦惱?」

比丘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是的!佛陀!」

佛陀又問:「如果這個窮人受不了物慾的誘惑,向人貸款來滿足私慾,這會不會使他生起苦惱?」

「會的。」比丘們回答。

「這個窮人無法償還貸款,貸款又滋生利息,是不是會產生苦惱?」

「會的。」

「窮人因為無法償還貸款及利息,債主因而上門索債,是否會令人生大苦惱?」

「會的。」

「債主因為窮人不償還債務而天天上門催討,是不是很苦惱?」

「是的。」

「由於窮人不能償債,因而被債主抓了起來,是不是會生大苦惱?」

「是的。」

佛陀接著說:「世間法中,窮而貪是大苦,向人貸款也是大苦。同樣的,在聖賢法中,不相信善有善報,不肯受持禁戒,不肯學習布施、智慧,沒有博學多聞,即使擁有許多的金銀珠寶,也只不過是一個富有的窮人,沒有真正的、無形的財富,是一個真正的窮人。

假如一個人的身、口、意行惡,這就是在賢聖法中向人舉債。行惡之後不肯發露懺悔,這就是由借款所滋生的利息。大眾見了身、口、意不淨的惡人,批評責備他是大眾中的一根刺,惡人聽了不但不悔改,反而覆藏反駁,這就如同債主索債。又如惡人在樹下或空閑處,心中所思所念無非是貪、瞋、癡,這就如同債主天天上門討債。因為身、口、意作惡而墮落惡道,這就如同被債主牢抓而不放。天下最大的束縛,沒有再比地獄、餓鬼、畜生的束縛更加痛苦,有智慧的人應該要知道拔除煩惱束縛的根本。」

比丘們聽佛陀的教示後,莫不收攝身心,精進修行,以免被三苦所束縛。

我們的心是一座充滿寶藏的靈山,蘊藏著無比豐富的資源,而眾生愚癡,不知道開採自性的寶藏,反而捨本逐末,向外尋找寶物。有些人一生的清白往往毀於一念的無明,而鑄下終身的憾恨。我們成聖成凡與否,就端看我們如何攝持正念,時時與正道相應,而不逐塵隨浪,忘失本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出生食的由來

出生食,也就是施給眾生食。於進食之時,從應量器中取...

取之不盡的二枚金幣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常隨弟子有千二百...

見到了文殊菩薩,卻當面錯過

在《雜譬喻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以前有位大居...

五缸黃金的秘密

在佛陀的時代,有一位富翁,他雖然很有錢,但卻生性慳...

愛佔小便宜,就會沒有人緣

阿美很喜歡佔小便宜,上學的時候,她經常借錢不還,拿...

把財色關過了,修學佛法才算入門

古來大德經常說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貪財的,一種...

紫磨金盤

有一少年和舅父二人以貿易為生,常常到異國採購。這一...

60歲法師17年獻血累計8200毫升

8月8日上午,身著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釋戒成法師神清氣爽...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學佛是怎麼一回事

一、前言 我的朋友們和我談起佛教問題時,多數認為這...

人生該不該有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從,很難確定,原因是個人...

夜間經過墳墓如何克服恐怖心裡

問: 我常夜間外出,甚至經過墳墓之處,心常驚怖不安...

什麼條件才能皈依呢

問: 法師,幾年前就對佛法有一點兒興趣,但對於皈依我...

斷除業力的相續,尤其淨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們看經典上,尤其是《阿含經》,其實它這個外...

供養出家人的功德

一、佛經中說供僧功德 《俱舍論》云:若能一晝夜持不...

研讀經教時,需要注意什麼

原文: 看經須是週遍廣博,方得融貫,不致偏執。蓋經有...

惡馬八態

一大早,四面八方的人都集中到王舍城裡來趕集,熱鬧非...

佛陀有煩惱嗎

有信者問趙州從諗禪師:佛陀有煩惱嗎? 趙州:有! 信...

凡所有心皆稱迷心,心本無生始稱悟心

參禪人,守住一門做工夫。何以專辦此事,盡此一生,尚...

聖嚴法師《逢凶化吉》

在發生911恐怖事件後,大家都希望我不要去美國了。 我...

淨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問: 淨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師答: 大家都知道...

快樂不在環境,而在於心境

一位哲人單身時,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

制心一處是成功之道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師引用艷喜,...

明賢法師的修行因緣

我追隨了一個大眾很少了解的群體:他們的價值觀鄙視名...

天乘十善業之口業

我們看天人的口業有四種。 第四、妄語戒。 在天人因地...

【佛教詞典】檀越施非時僧得施法

亦名:非時僧得施法 子題:三時 行事鈔·二衣總別篇:...

【佛教詞典】蕭寺

(雜名)寺之異名。本於梁武帝造寺多以姓為名。釋氏要...

【視頻】愛與討債

愛與討債

【視頻】東林祖庭重光

東林祖庭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