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只要常求己過,答案自在我心

學誠法師  2015/0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只要常求己過,答案自在我心

有的過失,我們一輩子也沒有機會認識到。事實上,很多過失來源於不正確的知見。

有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對我好的人,我就對他好;對我不好的,我將以牙還牙。」那麼他把人分成了兩類,「對我好的」和「對我不好的」。遇到「對我好的」就幸福,遇到「對我不好的」就痛苦。這樣就不可能遠離痛苦,因為不能決定別人怎麼對待自己。痛苦的根源在他的意識裡面,或者說在他的錯誤觀念裡面。

幸福是深層次的快樂。一個人口渴了,喝到一杯水,他覺得快樂。一個人三天滴水未進,喝到一杯水,他會感到幸福。稍縱即逝的快樂,不叫幸福。為什麼物質的發展使人的幸福感逐漸降低,因為這種快樂是表層的。科技讓我們幸福了嗎?空調驅走炎熱,也帶來空調病。交通工具讓我們行動迅捷,也讓我們瞬間失去生命。技術從來都存在不足,人們卻常常忽視這一點。

所以,人的能力不足可以諒解,道德的缺憾就讓人惋惜。過分追求外在物質令環境惡化,向內省察,改正過失卻是沒有危害的。掌握改變命運的力量,才是幸福。

損害別人,可以得到幸福嗎?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佛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因果規律是說,事物之間存在普遍的聯繫,也如同「蝴蝶效應」,一個微小的誤差可以導致巨大的後果,一個小過失可能引起一場大災難。

社會上有許多公益組織,越來越多的人踴躍加入,他們從利益別人的行為中感受到了快樂。利益他人能突破自我意識的局限,拓展對生命意義的認知,這是忙於自利的人體驗不到的幸福。

一個人的生命軌跡,看他追求什麼。追求錯誤的,一生就南轅北轍;追求無常變化的,一生就曲折反覆並且徒勞無功。拿歷史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是不是應該停下來審視當下。《佛說佛名經》中說:「有兩種健兒: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前者一般凡夫做不到,後者要有良心發現,人人可行。

能改過,生命才有向上的動力。雖然幸福是個相對的概念,只要常求己過,答案自在我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一生做好人,為什麼婚姻還是不幸福

問: 佛教說善有善報,為什麼我一生做好人,婚姻還是...

什麼樣的素質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悅

要獲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質。獲...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家說:眾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情緒管理智慧

簡體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 當惱人的情緒來襲時,...

要「知大」,要「見遠」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

真正的幸福,是心靈的富足

英國萊斯特大學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圖」,台灣在...

女人獲得幸福的十大定律

有些人說:佛陀兩千五百多年以前說的這個經,現在是不...

感情的利弊很多,究竟如何運用

有個女生到佛光山找我,神情沮喪。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常懷敬畏之心

有句老話說的是:舉頭三尺有青天。還有:頭頂三尺有神...

深信切願定得往生的原理是什麼

問: 請問法師,深信切願定得往生,我相信佛無虛言。但...

心態不同,結果也不同

遇到不順利時,你通常怎麼想?或者說,你覺得哪一種思...

【推薦】每個學佛人都要學會算這三筆帳

普通人的心態就是人對我好,我則生感激報恩之心;人對...

【推薦】難道您還沒有玩夠嗎

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女人在生理期可以念佛誦經嗎

女人從十二三歲,至四十八九歲,皆有月經。有謂當月經...

培養修行習慣的重要性

《釋門自鏡錄》裡記載,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

【推薦】佛教寺院養老——福鼎資國寺彌陀村安養院入住指南

1、彌陀村安養院的宗旨和緣起 資國寺住持賢志法師發起...

獼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門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區的靈鷲山精舍裡,為天、人、龍...

往生的正行,就是執持名號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

雲鶴教授談行善的體會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錢,一個人如能勸人改過遷善、啟...

不要去找善知識的毛病

我們末法眾生由於煩惱重,煩惱重的根本就是我執,我執...

深入佛法捨假修真

末學生於一九五四年四月八日,法名演兵,一九七四年高...

佛陀談對待色慾的態度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後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輕的...

好好運用這一生

在人生路途上,我們假如能好好把握時間,善用良能與人...

略釋天台六即義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契機,至頓至圓,...

【佛教詞典】口惡說

(術語)二吉羅罪之一。謂口出妄言綺語等惡說也。見三...

【佛教詞典】八還辯見

又作八還辨見。還者,復之義。世間諸變化相,各還其本...

【視頻】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

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女聲一佛一拜)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女聲一佛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