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切有為法,皆悉歸無常

2014/11/26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切有為法,皆悉歸無常

無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許多經典中都勸告弟子們要認識到人生的生滅無常,以減少人們對娑婆世界的貪戀,從而利用好自己短暫無常的人生,修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更是全面集中地向阿難等眾弟子講解了人生的無常。

《大般涅槃經》是一部記載佛陀臨涅槃之前言行思想的經典。在佛陀涅槃之前三個月,佛陀告訴阿難等眾弟子,自己將於三個月之後入滅。阿難等弟子聽說之後,涕泣流淚,悲不能勝。阿難等弟子懇請佛陀住世一劫,以便利益諸天人民。佛陀針對阿難等人的請求,向阿難等人講說了人生無常思想,以安慰阿難等人看破人生的無常。佛在經中云:

阿難,汝今勿生憂悲。有為之法皆悉如是,一切合會無不別離。

世尊即便而說偈言:

一切有為法,皆悉歸無常。

恩愛和合者,必歸於別離。

諸行法如是,不應生憂憹。

佛陀認為,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苦空無常的,即使是親近恩愛的夫妻,也不能終生相守,最後都會有令人傷感的離別,這都是一種自然現象。佛陀勸阿難看破人生的無常,不必為自己的即將涅槃而感到悲傷。

盡管佛陀安慰阿難,但阿難想到佛陀不久即將入滅,還是禁不住悲從中來,以手拍頭高聲哭道:「嗚呼苦哉,世間眼滅,眾生不久,失於慈父。」

佛陀見阿難悲痛難以自止,便又勸阿難說,你現在不應當憂悲苦惱。你應當想到,即使我再住世一劫,在一劫之後,我也會滅亡。一切有為之法,都是如此。你不應當對我獨自生起苦惱之心。

於是,阿難在佛陀的勸說之下,與佛陀一起回到重閣講堂。

回到重閣講堂之後,佛陀讓阿難告知眾比丘,全部集中到大集講堂。阿難遵照佛陀的指令通知眾比丘到大集講堂集中。眾比丘在大集講堂集中之後,佛陀敷座而坐告訴眾弟子說,我過去為你們說各種法門,希望你們今後經常思考它們,誦習不廢。同時靜修梵行,護持禁戒,以福利世間諸天人民。然後佛陀再次為眾比丘講說了三十七道品法。佛陀告誡眾弟子,三十七道品法能令人到解脫之處。

佛陀在向眾弟子作最後教誡時,再次提到了人生無常的道理。佛說:

復次比丘,一切諸法皆悉無常,身命危脆猶如驚電。汝等不應生於放逸。汝等當知,如來不久,卻後三月,當般涅槃。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我欲棄捐此,朽故之老身。

今已捨於壽,住命留三月。

所應化度者,皆悉已畢竟。

是故我不久,當入般涅槃。

我所說諸法,則是汝等師。

頂戴加守護,修習勿廢忘。

汝等勤精進,如我在無異。

生死甚危脆,身命悉無常。

常求於解脫,勿造放逸行。

正念清淨觀,善護持禁戒。

定意端思惟,攝情於外境。

若能如此者,是則護正法。

自到解脫處,利益諸天人。

佛陀為了讓眾弟子不為自己的涅槃而悲傷,便告訴眾弟子,人的生滅變化都是無常的,人的生命就像閃電一樣短暫,大眾應當精進用功,修證菩提涅槃之果。雖然自己將於三個月之後入滅,但自己所說的佛法仍然會流傳於世,佛法就是大眾的老師。如果大眾能於佛滅之後,精進護持修習佛法,護持禁戒,就如自己在世時一樣。大眾只有護持正法,利益大眾,才是真正的尊重佛陀。

盡管佛陀向大眾講說了人生無常的道理,並作了最後的教誡。眾比丘聽了佛陀的教誡,心中苦痛,涕淚交流,乃至泣血,昏迷不起。現在一切眾生都處於黑暗之中,大眾都希望佛陀為作明燈;一切眾生都漂泊於生死大海,希望佛陀為作舟航。大眾邊勸請,邊舉手拍頭,捶胸大哭:「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一切眾生,何所皈依。」

佛陀見大眾如此悲傷,便告訴眾比丘說:「一切諸法,都是無常,恩愛合會,終歸別離,大眾不應請我住世。因為,現在不是勸請的時候。你們要按照我剛才給你們的教誡去做,如法奉持,就如我無異。」

此時,天色已晚,佛陀便與阿難一起回到重閣講堂。第二天早上,佛陀與阿難等眾弟子一起著衣持缽,入城乞食。化得食物之後,回到重閣講堂用齋。齋罷沐浴漱口,然後與眾比丘一起到幹荼村。途徑毘耶離城。佛陀回顧,向城而笑。阿難不解佛陀為何而笑,便問佛陀:「無上大尊,從來不會沒有原由的發笑。不知現在為何而笑?」佛陀告訴阿難:「我之所以發笑,是因為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這座美麗的城市。」正當佛陀說此言時,虛空之中,無雲而雨。

於是,阿難請教佛陀:「世尊,這很奇怪,虛空清淨,沒有陰雲,為何忽然而降如此密雨?」佛陀告訴阿難說:「你有所不知,虛空諸天,聽到我說最後一次見到毘耶離城,心生懊惱,悲傷哭泣,這是天淚,不是下雨。」這時,阿難與眾比丘,聽佛此語,悲傷難止,悶絕倒地。大眾對佛陀說:「天人聽說你將入滅,都很痛苦,你又為何要入涅槃呢?」

佛陀見眾弟子如此悲哀,便以梵音安慰他們:「你們不應當心生憂苦。」眾比丘說:「世尊現在最後見到毘耶離城,不久便當入般涅槃。我們怎能不傷悲。」大眾輾轉相告佛陀即將入涅槃的消息。消息傳到了離車(種族之名)人那裡,諸離車人聽說之後,像眾比丘一樣悲傷難耐,他們勸請佛陀說:「一切眾生失智慧眼,現在正處於黑暗之中無所皈依。希望佛陀能住毘耶離城,住壽一劫,利益世間諸天人民。」諸離車人如此三請。佛陀便回答說:

有為之法,皆悉無常。設住一劫,若減一劫,亦歸無常。爾時如來,即說偈言:

須彌雖高廣,終歸於消磨。

大海雖淵曠,會亦還枯竭。

日月雖明朗,不久則西沒。

大地雖堅固,能負荷一切。

劫盡業火然,亦復歸無常。

恩愛合會者,必歸於別離。

過去諸如來,金剛不壞身。

亦為無常遷,今我豈獨異。

諸佛法如是,汝等不應請。

勿偏於我上,而更生憂惱。

佛陀針對諸離車人的請求,告訴他們說,即使自己再住世一劫,還會入涅槃。為說明人生的無常,佛陀還分別以須彌山、大海、日月、大地等都不可久存於世為例,告知他們,人生無常是不可逆轉的規律。往昔的諸佛如來,都是金剛不壞之身,最後都會入滅,更何況我自己呢?一切佛法也都是這樣,將來也會歸於虛無,所以,你們不應當因為我的涅槃,而生起更大的煩惱憂愁。

佛陀說完這首偈語之後,告訴諸離車人,你們當止住悲傷哭泣的感情,聽如來最後講說佛法。諸離車人止住啼哭,傾聽佛陀的教誨。佛陀於是結跏趺坐為眾離車人作了最後的教誡,令他們精修佛法,護持淨戒,恭敬供養父母及師長。諸離車人聽佛陀教誡之後,心情才覺平靜。

佛陀在本經中,以自己不能久住於世的事例現身說法。告訴眾弟子世事皆無常的道理,不應當執著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更不應當因為自己的即將涅槃而難過。應當將自己有限的生命用到善待他人,讀誦經典,參悟佛法,受持淨戒方面來。為將來弘揚佛法,度化眾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爭取一分鐘,可能成就一件大事

一分鐘的時間有多長?說短很短,說長很長。榮辱、生死...

古代禪師們奇特的圓寂方式

如果對生命有了正確的認識,對佛法有了真實的了解,能...

站在本來就沒有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依止空正見跟發心,他開始修行了。 第一個,安心如空之...

人生難得當精勤

有一個小孩聽到佛經上說:盲龜值浮木孔,其事甚難。他...

以死亡和衰敗做為禪修對像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適合修行的話,佛陀就不會叫我們出家...

蓮池大師是如何面對湯厄(燙災)的

【原文】 辛丑孟春十日,予隨例入浴①,失足沸湯中,從...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離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漸漸離你而去。你能看見全身...

讚佛及說法的十種功德果報

一、讚歎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因心及願力)...

在生活中磨練自己,在違緣中堅定自我

什麼是違緣?違緣就是我們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

用佛像來代替qq頭像

近來看到很多佛友的QQ頭像,各種各樣的都有。有男人的...

在生氣時,自己照照鏡子

當憤怒生氣時,拿出鏡子看看自己,這時的你一點都不可...

【推薦】信佛後沒感應?其實這些都是三寶的威力

我們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講求效果。像我們做生意講,...

妙蓮老和尚:吃素能去體臭

你們來山上打佛七,過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經吃素的當然...

這樣共修是否不符合淨念相繼

問: 共修念佛分男眾念,四音後停下來後接下來女眾念...

如何克制內心的浮躁

問: 如何克制內心的浮躁? 明證法師答: 修定,內心...

世間的一切成就都是無常的

我一生看過許許多多紛紛擾擾的事情。這麼多年輕人死了...

思惟略要法--不淨觀

貪慾、瞋恚、愚癡是眾生之大病。愛身著欲則生瞋恚,顛...

慎獨知於衾影

慎獨知於衾影,這就談慎獨問題。這個就進一步談得細微...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

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

有弟子困惑於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的問題。...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現在很多人認為誠實就是吃虧。其實,一個人如果失去了...

【佛教詞典】三種律儀由何而得

【三種律儀由何而得】 p0213 俱舍論十四卷八頁云:此諸...

【佛教詞典】德行

1、指善良的品性和正直的行為。   2、指具足功德的行...

【視頻】覺醒法師《玉佛問道-怎樣才能輕易地原諒別人》

覺醒法師《玉佛問道-怎樣才能輕易地原諒別人》

【視頻】《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慧平法師念誦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慧平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