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果循環,輾轉相續

學誠法師  2014/01/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因果循環,輾轉相續

普通人往往不知道佛教的因果到底講些什麼,其實老生常談的「權利和義務」問題就是一對因果的命題。佛教中「權利和義務」通常用「福報和善行」來表述。比如居士可獲得在寺廟中免費食宿的權利(福報),但你必須承擔愛惜常住的義務(善行);然後,你通過承擔義務(善行),慢慢又獲得隨法師修學佛法的權利(福報);然後通過修學佛法,你又需要進一步護持三寶,持守五戒、菩薩戒的義務(善行)。如此因果循環,輾轉相續不斷。

這裡有兩個佛教小故事:其一是說,過去一位祖師年輕時去江西的一個大廟,臨去前,夢見該寺韋陀護法給他託夢說:你因為前世在本寺有挑過一擔土的善行,所以和本寺有一碗粥的因緣。祖師很疑惑,到了寺廟後,果然晚飯給了一碗粥,然後吃完後就因為同僧眾吵架的因緣被告知不讓居住,所以他果真只吃到了一碗粥。20年後,祖師已名聞天下,當地政府官員發文想請他做這個大廟的住持。他答應了,心裡還疑惑韋陀護法的夢兆。結果,還沒走到大廟,就在路上往生了。

那麼有的人可能會說,既然因果都有定數,那還努力什麼?

所以另一個故事是:有個祖師住在一個大廟裡,很會說法,卻沒有居士來聽他講法。於是他天天買來食物餵山中的鳥雀,發願將來這些鳥雀都來聽他講法,結果多年之後,這些鳥雀果然投胎做人來聽他講法了。佛教的因果實際涉及到「三世」,也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今生的權利實際是前世積累的福報,而這個福報事實上就是以你過去所盡的義務(善行)為因的,你現在所履行的義務(善行)是為了你當下享受權利或者期望在以後乃至後世兌現的權利(福報)。

所以,佛教說「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前世的善行引發現在的福報,現在的福報要以現在的善行來繼續支撐,從而引發未來的福報。前世的善行其實並不總是過去的某個和尚或居士做的,而恰恰是前世自己的善行,成就今世良好的居住生活條件和穩定團體。現世的善行也不是為現在的居士做的,而是為未來的和尚和來世的自己去積累福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我們有什麼心念,就會產生什麼力量

深信業果也是下士道的重要修行內容,其中包括見和行兩...

因果同時,念佛當下成佛

我們一般講因果,都是講異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講到因...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創造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變現的...

法性本來空寂,但是因果絲毫不爽

你的眼根去接觸佛像的時候,產生一個識,一個明瞭性。...

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莫過此

【原文】 汪舟次曰。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

老人積德,福澤子孫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人能陞官發財,那是他祖上積...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我們古人都很相信這個道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有個公案...

印光大師:佛菩薩也不出因果之外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樂,眾生之所以墮地獄,永受...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衍慈法師:開光的意義

一般人都會聽過佛像開光。每當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

怎樣隨喜才能真正獲得功德

時下流行隨喜一詞,很多學佛人嘴上有事沒事總喜歡掛著...

不殺生,不教他殺,不見殺隨喜

五戒的第一條不殺生,對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太有意義了。...

真的不忍心告訴你……

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夢,你會相信嗎?也許年老的人或者面...

佛陀開顯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佛陀迴光返照,用清淨的智慧來觀照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時...

楞嚴經導讀

凡大部頭的佛經,若欲深入地去學習和研究,必先要選擇...

佛門的教學藝術(圖)

如果我們懂得佛門的表法意義,你在寺院裡面走一圈,整...

不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附庸

林青好像總是在忙。 上學時,忙著學習,忙著考好學校...

不要老是認為自己業障深重

過去有一個醫學的雜誌,講出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媽...

所言黑影, 非佛菩薩之影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

趙州禪的兩個特色

趙州和尚,法號從諗,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冤親債主是指哪些

問: 請問冤親債主都是指已經去世的人嗎? 體恆法師答...

人在福禍快要來時,觀察他的舉動,決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

關於死後葬法及其意義

人生世間,直同幻化,縱壽百年,亦彈指頃。其生也隨夙...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

禍福由因,改變在緣

我們從我們內心的相狀,看到過去的因,也看到你現在面...

【佛教詞典】臥具

梵語 ?ayanāsana,巴利語 sayanāsana。音譯世耶那薩...

【佛教詞典】自殺

(一)即自己動手殺害任何有情之生命。佛陀一本「慈愛與...

【視頻】戒壇建造略記(埔裡圓通寺)

戒壇建造略記(埔裡圓通寺)

【視頻】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萬佛城)

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萬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