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追求什麼 就成為什麼

2013/07/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追求什麼 就成為什麼

一、「成功學」的誤區

時下職場流行的口頭禪是「我抑鬱」,表明得職業病的人的比例大為增加。經濟是發達了,物質是極大豐富了,可人的「幸福指數」卻未到得到相應的提高,恰恰相反,社會各階層的民眾普遍處於焦慮之中,這是一種「亞健康」的中毒病態。

人心對於物慾的抵禦本來就是脆弱的,不刻意地警惕、自我戒備,不知不覺中就會淪為慾望和誘惑的俘虜。滾滾紅塵中,多數人在追名逐利,物質條件改善後內心執著的東西更多,人類的慾望無有止境,像黑洞一樣,結果是毀滅。

以追求財富為目的的「成功學」的觀念就是病毒,其結果就是把人累死了,現今這樣的報道數見不鮮。對此,有理性的人都應該反思:幸福感比成功有意義,而有意義的生活才是值得過的生活,人對物慾應該適可而止。

二、尋找信仰

有理性的人,在成長的階段,都有對「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樣的終極問題的訴求。多數的人的理性力量是微弱的,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對這樣的終極問題不是淡忘就是採取視而不見的「鴕鳥策略」。而一些「人生欲」強大的人,對「生死事大」一直會尋求答案。

我在少年時期喜歡歷史,得知人類的歷史一直伴隨著戰爭,現代的原子武器的巨大殺傷力,將我籠罩在「核烏雲」的陰影裡。試問:原子彈如果在我頭上爆炸了,我連灰都找不到了,那我活著的目的和意義何在?我陷入了一片心靈的空白。自己的命運居然掌握在別人手裡,我豈能甘心?武器真是對人類理性的嘲諷。用武力統治他人的文化,中國稱之為「霸道」,結局是仇殺不斷,冤冤相報。

托祖宗的福,初中畢業後,我在祖父屋裡翻到一本楊伯峻先生註解的《論語》,第一次了解到這世間有聖人的道德學說,「王道」就是以德行來引導民眾,看來人類還有救。每個人的境界是各個不同的,畢竟以道德來自律的只是少數人能夠做到,多數人還要輔之於法治手段,那麼國家就要有軍隊警察等暴力機構來維持法制,而暴力總不免帶來對抗與仇視,總之這世界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

帶著對問題的追問,我在附近的大學圖書館辦了個借閱證,試圖在哲學、科學、心理學、美學等各種學說中尋找答案,為何各種學說之間互有衝突,不能自圓其說?它們提供的對世界人生的解釋圖景,並不具備普世價值,看來還不是最圓滿的答案。如果世界是不可知的,人生是無目的和價值的,那人生多荒謬呀?那真知真理又在哪裡呢?

中國文化的傳統是「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儒家的核心是講求「仁義忠恕」之道,注重現世的安和利樂;道家追求「長生不老」的境界,目的是成為神仙。佛教作為一種外來宗教,被世人披上一層迷信的外衣,剛一接觸,確實難懂,只好從《白話佛經》系列讀起,愈看不懂,愈想弄懂。和世間別的宗教與學說大大不同,佛法給出了法界文明的高維度的整體描述,不但有完美的理論與方法,還有具體的實踐方法,所謂對治眾生煩惱的八萬四千法門,佛法的特質是以成佛為目標的踐行,是終極的解脫之道,看來佛法具備普世價值。無怪乎東晉慧遠大師接觸佛教後感嘆:儒道九流等世間的那些學說,和佛教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呀!

三、親近佛教三寶

生命是一把射出去的箭,人不可能同時走兩條路。人生就是在於不斷的選擇,你追求什麼,就成為什麼。世人所追求的榮華富貴就像煙花一樣絢爛,短暫之極,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事件都有界限,秩序中必然包含等級差別,刻板壓抑的日常生活,要有精神信仰才能將之消解。而佛教信仰內含一種超功利的境界,能使人的精神獲得了最大高度的自由。

佛教的緣起理論啟示我們:每一物都是眾緣和合產生,不是偶然產生的,沒有任何東西是多餘的。事物皆依賴各種內在和外在的條件剎那生滅,不是固有和恆常不變的。對於未知的東西,人會本能地感到恐懼,比如死亡。佛教提供的世界圖景是可知的,並且是可實證的。得知世界是可知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樣的教導讓我不安的心終於得到安頓。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來,給心靈苦難的眾生帶來精神的富足,感受到整個人生的意義,故而佛教已融入了中國人的精神血脈中。人生路漫漫,只要肯不斷求索,廣培善根,在百折千回的尋找選擇中,終究會有接觸佛教的機會,進而親近佛教三寶,專一精修,得到解脫的自由。

出家前常到寺院親近一位老和尚,有時談到對佛教的理解,老和尚常笑而不答。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這是老和尚的慈悲。以我當時對佛教的初淺理解,真是班門弄斧,即使老和尚給我講中道了義的佛法奧義,我還是聽不懂的。老和尚不願打消我對佛法的熱情,建議我要打好基礎,去讀《印光法師文鈔》,留心淨土法門。

人生中遇到各種各樣的痛苦和煩惱,產生的原因,止息的方法,佛法裡都有清晰的解釋。理論好比是地圖,指引方向,實際的修行好比走路,對治煩惱,獲得解脫。我業障很重,只要閉上眼睛,我常進入噩夢,或被追逐,或被水淹,或墮懸崖,往往心驚膽戰,醒時已驚出一身大汗,苦惱得很。一位同修送我個念佛機,在晚上臨睡時跟著念佛機念上半小時的佛號,當晚就沒什麼噩夢。第二晚還是隨著念佛機念佛,一夜無夢。佛號太神奇了!以後每晚幾乎都無夢,更別說噩夢了。佛號救了我。接觸七年佛教後,我終於得到了佛法實實在在的拯救,心中對佛陀充滿無限的感激。我此時出家為僧的決心已是萬牛莫挽了,非出家無以能報佛救度之深恩。

四、劣幣豈能驅逐良幣

在今天許多人不信因果和輪迴,導致道德淪喪、價值混亂,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一味提倡經濟指標,不守道德底線,造假成本低,假貨流行,就是將人淪為經濟動物,連一貫朴實的農民都會將有毒的農作物賣出去,結果理論上我們吃的東西都有毒,古人所說的「易糞而食」,於今重現。其實佛經早講在五濁惡世的末法時代,眾生貪瞋癡三毒熾盛,導致飲苦食毒。魔子魔孫也混入佛門,使人真假莫辨,真正的出家僧人退隱山林。小人得意,正人君子紛紛退隱,這也是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這些現實的顛倒,那真正的出家僧人如何應對?第一是採取佛陀教導的「默擯」方式,就是不理睬、不去糾纏這些。第二是提起正念,反觀這些末法時期的不如法的污濁現象,正是我等修道者的逆增上緣,以苦為師,速求出離,絲毫不留戀這苦痛虛妄的世界;落實佛陀悲切教導,老實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乘願再來,廣度眾生。如此看來,污泥濁水中能長出清淨的蓮華,善人同歸蓮池海會;同類相聚,因果歷然,小人是善人之資,劣幣只能凸顯良幣,非能驅逐良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逃離複雜,奔向簡單的人生

生命馳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無法負重太多。人生易...

人生有好的智慧,就能開展出好的前途

為什麼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樂的?你看他經常保持歡樂。...

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只有自暴自棄的心

王陽明簡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不要把歉疚理想帶到棺材去

每一個人在世間經歷數十年的寒暑歲月會有病老死亡的一...

人生的財富不代表你有多少金錢

有這樣一個故事,雖然很平常,卻意義深刻。 瑞士是世界...

【推薦】這樣的考驗荒誕且不道德

丹麥著名醫學家、諾貝爾得主芬森晚年想培養一個接班人...

星雲法師《圓滿我們的人生》

每逢過年期間,最常見到一般人家門口貼著一副春聯天增...

人生彈指有何歡

前段時間,和幾個好友相約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推薦】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必有容,德乃大, 做人一定要心胸開闊,涵容一切,才能...

念佛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問: 念佛的目標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道安法師...

冤冤相報,給子孫留下禍患

做善事的人,不僅他的宗族親戚愛戴他,朋友鄉黨尊敬他...

儒釋道是一家嗎

問: 法師您好,弟子在學習導讀《復鄧新安居士書》這篇...

敬與不敬之別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為大眾說法。眾弟子當中...

守三關與破三關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鮮活、更富內涵、...

學佛之通病

初學佛人,易犯種種過失,成為修學路上較大障礙,自己...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願行三資糧中,願是一個中間環節。當這種強烈的願望...

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福的深淺,...

依四法修習,令獲勝益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已千餘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門無量...

13種營養豐富的黑色食物

綠色蔬菜一直以來都被譽為最健康的食物,但其實顏色深...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願修行,最終...

印光大師:佛視眾生皆是佛

佛視眾生皆是佛,眾生視佛皆是眾生。佛視眾生皆是佛,...

佛友間討論佛法,說錯了是謗佛謗法謗僧嗎

問: 佛友之間討論佛法的時候,說錯了話是否就是謗佛謗...

龍褲國師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貧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

近香則香,近臭則臭

佛陀在世時,得知七十位婆羅門群聚修行,佛陀覺得這群...

【佛教詞典】梵漢相對鈔

(書名)二十卷,遍明和尚寂真著。見諸宗章疏錄。未見...

【佛教詞典】唯識心定

(術語)唯識觀也。楞嚴經五曰:我修習唯識心定,入三...

【視頻】河清海晏--緬懷靈岩山海晏長老

河清海晏--緬懷靈岩山海晏長老

【視頻】普陀觀音的顯靈與九華山的肉身不腐

普陀觀音的顯靈與九華山的肉身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