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為什麼不得成就呢

南懷瑾  2012/10/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我們學佛法為什麼不得成就呢?「由昔業障」——由於被過去生所造的業因障礙住了。業障的問題,講起來很多,可另作專題討論,在這裡不詳細講。

那麼,被自己的業力所障礙,不能證得道果,怎麼辦呢?「當勤懺悔」。懺悔這兩個字,我們很熟,尤其是我們學佛的人,動不動就懺悔。到佛菩薩前面磕幾個頭,拜一拜,哭一場,唉呀!我在懺悔。事情過掉以後,又是我行我素。這樣是不是懺悔呢?這不是懺悔,這是作假、自欺。所謂懺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錯誤,永遠不再犯,以後的行為只起善不起惡。

佛在《圓覺經》裡告訴我們懺悔的辦法,「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常常生起希望斷除業障之心,先斷除憎心與愛心。憎是討厭,愛是喜歡,那是正反兩面。憎是由嗔心而來,是一種仇恨的心理,討厭這個人,討厭那個人,埋怨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們仔細觀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個人做錯了事,剛開始,臉紅一下,過幾秒鐘,紅就退了。想了一想,我還是沒有錯,錯的是他,或是別的什麼原因才促使我這樣。甚至歸咎於社會問題,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是社會的錯。不要忘了社會也是人組成的,歸咎社會問題,這是推託之辭,不負責任的行為。把錯誤推給人家,把責任推開,或是排斥一切,這種心理是憎。

憎的反面是愛,愛不只是男女之間的愛慾,還包括了廣義的貪愛。愛就是執著、佔有。假如把自私的貪愛反轉過來,變成犧牲自我,愛護別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屬於嗔,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種,發生在感情方面比較多,比較明顯。因為求之不得,貪之不足,所以產生嗔恨,見不得別人比你好,也因為智慧不明瞭,自己的心結解不開,佛學稱為結使,共有九十八個。修行就是去除這些結使,把這些結一個一個解開來。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個內心充滿仇恨的人,經過修行,變成非常慈悲,或是一個愚笨的人,經過修行,變得聰明開通。但是,很多人學佛結果,變得越來越笨,脾氣越來越大;信了教以後,越學越脫離現實生活,變得精神兮兮,古里古怪,幾乎每個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說,宗教徒彼此之間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心理,你的學問比他好,他會嫉妒;你的事業比他好,他會嫉妒;你長得比他美,他會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就會吵架,有些人對於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對於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睬。其實,這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為什麼要有所差別?能平等對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從這個地方檢查自己,不是說我去學了一個法,又會打坐,又會念咒,又會結手印,這就可以修成佛了。

還有諂曲。諂曲就是圓滑,轉個彎。講話拐彎抹角,內心打主意、想計謀,都是諂曲。諂是諂媚,在外表上討你喜歡,曲就是彎曲,掩飾作假。所以佛說:「直心是道場。」你說:「我要罵他就當面罵他。」這就是直心嗎?不是,這是嗔心。

佛告訴我們,懺悔要去除切斷憎、愛、嫉妒、諂曲這些心理,把內心洗刷乾淨,這才是懺悔。並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場,就是懺悔了。哭是情緒的發泄,哭過以後,心很平靜,那是哭累了,別的事情想不起來了。你不要以為在佛(或上帝)前一跪,一哭,懺悔之後,覺得好安祥啊!得到上帝的靈感啊!得到菩薩的加被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薩的感應。不信再過幾個鐘頭,吃飽了,體力足了,他的脾氣又來啦!注意!什麼是真懺悔要搞清楚。

懺悔之後,內心洗刷乾淨之後,再來修止、修觀、修禪那,《圓覺經》裡說:「求勝上心,三種淨觀。」但是,我們一般人相反,不求懺悔,就想修止、修觀、修禪那,結果越修心越亂,止也止不了,靜也靜不下。先求懺悔,內心純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國人講「為善最樂」,心理產生喜悅,生理髮起輕妄,再來求定,那就容易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懷瑾文章列表

識得平常心,一切處都是道

昔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推薦】想趨吉避凶,就要調伏慾望

儒家思想認為什麼是好人?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能夠啟...

星雲大師《相互體諒》

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不是一起吃喝,一起玩樂,一起...

學佛人須以躬行實踐為事

汝既發心皈依,今為汝取法名為德熙。謂以大菩提心,俾...

口裡念著糊塗咒,心裡想的貪瞋癡

我們起心動念有好多過失,用經對照自己的心、對照自己...

業障發現的公案

我們每個人,思想隨時變化的,當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

作為佛子,你真的是在學佛嗎

1.熱衷於跑道場:有的佛子,對跑道場很感興趣,樂此不...

說一丈不如行一寸

人有二耳、二眼、一口、雙手、雙腳,此中道理:是要人...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為什麼說佛教徒是快樂者

《聯合早報》03年轉載了路透社的消息說,佛教徒腦部掃...

手機的利與弊

隨著高端手機的發展,由手機帶來的隱患也漸浮於水面,...

釋迦牟尼佛管送,阿彌陀佛管接

在《悲華經》裡,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

業力要得果報,有兩個條件

在整個藏教的《阿含經》,它在處理我們的生死業力這一...

在家學佛逆緣多,該如何對待和處理

問: 在家學佛逆緣多,怎麼對待和處理才如理如法?如...

依《地藏經》修行,功德利益無量

我們講地藏經之前,先講講地藏經的大意,還有地藏經修...

心為萬行之本

《禪林寶訓》是一本教內禪淨合流,教外三道同研之書。...

真和尚不真,假和尚也難假

僧人,就是獨身,第一個是獨身;第二個是住在被縣、市...

如何能不煩惱不憂愁

南陽慧忠禪師被唐肅宗封為國師。有一天,肅宗問他:朕...

無量劫來都被自己的妄想誤導了

你想想看,一個人好端端的,誰願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

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責任

出家僧人應有三種責任: 一、為僧者,維護僧家形象,如...

謀人財產,結怨相報

這個財產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視財產如命,每個人來...

心淨,方知肉味濁

一個吃長素的人,他整個的生命品質心理品質會有一個本...

二十三條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一: 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於業...

對境煉心才是真修行

問: 弟子聽過一個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閉關修...

沒有這兩大特性就不叫財富

佛說,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遠貧窮。我說,心貧窮是永...

【佛教詞典】諸受差別

【諸受差別】 p1346 瑜伽八十九卷一頁云:由五種相,當...

【佛教詞典】五十二位

【五十二位】 此乃明菩薩修行的階位,諸經論所說不一,...

【視頻】佛家的中道思想(香港淨心捨)

佛家的中道思想(香港淨心捨)

【視頻】慧律法師《真如為何疲乏》

慧律法師《真如為何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