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為什麼不得成就呢

南懷瑾  2012/10/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我們學佛法為什麼不得成就呢?「由昔業障」——由於被過去生所造的業因障礙住了。業障的問題,講起來很多,可另作專題討論,在這裡不詳細講。

那麼,被自己的業力所障礙,不能證得道果,怎麼辦呢?「當勤懺悔」。懺悔這兩個字,我們很熟,尤其是我們學佛的人,動不動就懺悔。到佛菩薩前面磕幾個頭,拜一拜,哭一場,唉呀!我在懺悔。事情過掉以後,又是我行我素。這樣是不是懺悔呢?這不是懺悔,這是作假、自欺。所謂懺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錯誤,永遠不再犯,以後的行為只起善不起惡。

佛在《圓覺經》裡告訴我們懺悔的辦法,「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常常生起希望斷除業障之心,先斷除憎心與愛心。憎是討厭,愛是喜歡,那是正反兩面。憎是由嗔心而來,是一種仇恨的心理,討厭這個人,討厭那個人,埋怨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們仔細觀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個人做錯了事,剛開始,臉紅一下,過幾秒鐘,紅就退了。想了一想,我還是沒有錯,錯的是他,或是別的什麼原因才促使我這樣。甚至歸咎於社會問題,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是社會的錯。不要忘了社會也是人組成的,歸咎社會問題,這是推託之辭,不負責任的行為。把錯誤推給人家,把責任推開,或是排斥一切,這種心理是憎。

憎的反面是愛,愛不只是男女之間的愛慾,還包括了廣義的貪愛。愛就是執著、佔有。假如把自私的貪愛反轉過來,變成犧牲自我,愛護別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屬於嗔,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種,發生在感情方面比較多,比較明顯。因為求之不得,貪之不足,所以產生嗔恨,見不得別人比你好,也因為智慧不明瞭,自己的心結解不開,佛學稱為結使,共有九十八個。修行就是去除這些結使,把這些結一個一個解開來。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個內心充滿仇恨的人,經過修行,變成非常慈悲,或是一個愚笨的人,經過修行,變得聰明開通。但是,很多人學佛結果,變得越來越笨,脾氣越來越大;信了教以後,越學越脫離現實生活,變得精神兮兮,古里古怪,幾乎每個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說,宗教徒彼此之間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心理,你的學問比他好,他會嫉妒;你的事業比他好,他會嫉妒;你長得比他美,他會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就會吵架,有些人對於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對於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睬。其實,這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為什麼要有所差別?能平等對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從這個地方檢查自己,不是說我去學了一個法,又會打坐,又會念咒,又會結手印,這就可以修成佛了。

還有諂曲。諂曲就是圓滑,轉個彎。講話拐彎抹角,內心打主意、想計謀,都是諂曲。諂是諂媚,在外表上討你喜歡,曲就是彎曲,掩飾作假。所以佛說:「直心是道場。」你說:「我要罵他就當面罵他。」這就是直心嗎?不是,這是嗔心。

佛告訴我們,懺悔要去除切斷憎、愛、嫉妒、諂曲這些心理,把內心洗刷乾淨,這才是懺悔。並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場,就是懺悔了。哭是情緒的發泄,哭過以後,心很平靜,那是哭累了,別的事情想不起來了。你不要以為在佛(或上帝)前一跪,一哭,懺悔之後,覺得好安祥啊!得到上帝的靈感啊!得到菩薩的加被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薩的感應。不信再過幾個鐘頭,吃飽了,體力足了,他的脾氣又來啦!注意!什麼是真懺悔要搞清楚。

懺悔之後,內心洗刷乾淨之後,再來修止、修觀、修禪那,《圓覺經》裡說:「求勝上心,三種淨觀。」但是,我們一般人相反,不求懺悔,就想修止、修觀、修禪那,結果越修心越亂,止也止不了,靜也靜不下。先求懺悔,內心純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國人講「為善最樂」,心理產生喜悅,生理髮起輕妄,再來求定,那就容易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懷瑾文章列表

在家居士的四法寶

昔日,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位婆羅門青...

人不成熟的六個特徵

人並不因為你的年齡大而成熟,也不因為你的年齡小而不...

業障深重怎麼辦

問: 我是初學者,業障深重,是不是應該念地藏王菩薩名...

功課必須定量定時,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我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

發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個方面,修任何法門都好,首先是發...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功的難易,(二)老用功...

【推薦】古人的修身箴言

教子的金科玉律 父母同負教育子女責任,今我寄旅京華,...

【推薦】聖嚴法師《怎樣才能成功》

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夠產生活力;如果活在絕望中,...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人生有無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師他講一個觀念很不錯,他說沒有實體,你要...

身有生死,法性不滅

3月12日,日本發生了舉世震驚的9.0級大地震,地震、海...

參禪破宗門三關

過祖師關 參禪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關,力小...

眾生是福慧的源泉

人的苦樂就在一念間。一個人如果轉變觀念,他就不苦了...

庵摩果與臭井水

有位老婆婆帶著蜜漿和水果出遠門,她走了一段很長的路...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們的名義做功德迴向嗎

問: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學修,弟子經常以他們的名義...

將「自我」減輕消滅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將自我逐步的減輕、消滅。相反的,...

求人天福報,只得來生癡福而已

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 就是福峻這個...

隨順世緣不攀緣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減煩惱》,講了我們在和他人...

在家居士可以為動物做皈依嗎

問: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條件下可以為一些動物做一些簡單...

世事如迷途,佛法度人心

奉獻他人,才是真正有利自己。我很感恩學佛帶給我的改...

文珠法師《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無限的慈悲觀世音菩薩 各位,勤求無上智慧,是上求佛...

為了半偈而捨身的故事

在《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釋迦牟尼佛說:彌勒發意先...

每個人的成就都是學習而來的

現代社會是地球村,和過去的時代不一樣了,時間、空間...

一切外境只是因緣的暫時和合而已

當情緒的波浪生起時,學會做一個觀察者,不分別、不評...

《黃帝內經》裡的三句話,把疾病的起源都講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於氣。 怒則氣上,容易腦溢血,眼睛充...

【佛教詞典】世尊指地

禪宗公案名。謂佛指地以示可建梵剎。從容錄第四則(大...

【佛教詞典】甚深妙慧

【甚深妙慧】 p0880   佛地經論二卷十二頁云:有本復...

【視頻】聖嚴法師《無量壽經講記》

聖嚴法師《無量壽經講記》

【視頻】淨界法師《蓮華色比丘尼的故事》

淨界法師《蓮華色比丘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