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看待世間人所認為的佛教消極觀

濟群法師  2011/12/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在現實中,有些人不敢走近佛教,以為佛教是消極的。一旦信仰了佛教,對事業就會失去進取心,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濟群法師答:消極和積極是相對的。許多人評判消極和積極的標準,都是以自己的追求和生活方式為坐標。他們以為符合自己追求和生活方式的,便是積極;反之,便是消極。可是,普通人的生活和追求是否就是積極呢?其實,多數人的追求和生活,都是建立在個人的迷亂感覺及社會習俗上,是被個人習慣和社會潮流所左右,並非出於智慧的抉擇。這種生活看似積極,其實是消極而被動的。

作為一個學佛者,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標,是經過認真思考和抉擇的。這個目標就是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以此解脫生命的迷惑和煩惱。在他們看來,唯有經過智慧省察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不僅如此,他們還發願把真理和智慧帶給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達到這樣的目標。可以想像,一個人如果具有這樣的目標和意義,不僅不會消極處世,反而會有更好的進取心。雖然他生活中也會有許多平常的事情,經營各種類型的事業,但因為發心不同,認識不同,他所經營的事業和生活也將被賦予更高的意義。

問:在傳統的觀念中,許多人認為:「儒家是入世,佛教是出世」,於是年青時候選擇入世做官、做事,官場失意或年紀大了,才考慮選擇佛教信仰。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如何正確理解佛教的出世思想?

濟群法師答:官場失意或年紀大了才選擇佛教信仰,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寫照,並非所有的人。在歷史上很多士大夫或文人,在年青為官之時就選擇佛教為信仰,如唐宋文人中白居易、王維、柳宗元、蘇東坡、王安石等人。今天也有不少成功的企業家,他們一方面獲得了世俗的成功,得到了社會的認同,但同時也開始尋找生命的智慧,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所以,覺得只是官場失意或年紀大了才選擇佛教,這是對佛教出世思想的片面理解。那麼,佛教所說的出世是什麼意思?出世有出離、超越之意。這並不是說,必須放棄世俗的生活和事業。有些人遠離塵世,入山修行,那只是個人的選擇,或者是修學某個階段的選擇,不是學佛的必經之路。如果具有正見,在紅塵中一樣可以修行。因為我們真正要出離的並不是環境,而是生命內在的迷惑和煩惱。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人們在迷惑和煩惱中度日,那就是世間。一旦超越這種迷惑和煩惱,在世間的當下,便是出世間。這也就是《六祖壇經》所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

信仰所關注的是人生大事。比如我是誰?活著的意義?生命的歸宿等,這些問題是人類永恆的困惑,對於每個人都存在。只是因為人的根機不同,有的人慧根深厚,從小就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也有的人要經歷世俗生活的歷練才開始思考。當然,還有一些人終日沉迷於物慾中,只會關注眼前的需要和慾望的滿足,他們可能永遠也想不到人生還有這樣的大問題。不過,人生一旦觸及這些問題,必然就要面臨解決。如果想要圓滿解決,自然離不開佛教的信仰。

問:世間人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難免會很執著。因為執著就會帶來痛苦,導致活得很累。於是很多人就會嚮往出世的超然,可是同時又不願放棄世俗的事業和生活。如何才能做到這二者並行不悖呢?

濟群法師答:在現實人生中,要把出世與入世統一起來確實不易。積極入世,容易陷入對世俗的執著,結果活得很累。而追求出世,又會遠離和放棄塵世的一切,感覺不近人情。這兩種情況似乎都不理想。

如何才能讓二者並行不悖呢?在大乘佛教中,菩薩行者的修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作為菩薩行者來說,既要有出世的超然,又要積極入世,廣行利益眾生的事業,所謂「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其中的維摩詰居士就是以商賈富豪的身份,擁有妻子兒女,出入娛樂場所,但卻能出淤泥而不染,在與社會民眾打成一片的過程中,對他們起到教化和引導的作用。同時,闡說不可思議的不二法門,強調「心淨則國土淨」,是在家居士在紅塵修行的榜樣。

如何才能培養出世和超然之心?在大乘佛教中,是通過對「空」的認識和體證來達成。佛法所說的「空」,不同於我們所理解的空無或一無所有。從佛法的角度來看, 「空」和「有」並不對立,而是統一的。比如《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講:「所謂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都是在告訴我們,世間任何一種現象無不是因緣和合而成。換言之,是條件決定一切的存在,離開條件,我們在任何事物中都找不到固定不變的特質。所以,這種存在只是因緣假相而已。但我們因為無明所惑,無法見到世間的真相,於是就會把主觀的想法和需求投射其上,覺得它就是如此,確實如此,由此衍生出許多煩惱。佛教所說的「空」,正是要幫助我們認識真相,去除我們主觀賦予的種種特質。這樣才能從迷亂的狀態中走出,超然物外,心無所著。

了解到生命真相之後,看到很多人因為無明,每天不斷地製造煩惱痛苦,就要發菩提心,生起崇高的利他主義願望,幫助更多的人了解生命真相,解除煩惱。有了這樣的慈悲心,就能積極入世;而有了空的智慧,就能在入世過程中保持無所得、不染著的心態。《金剛經》就是一本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放下,同時又積極利他的經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如何看待無相念佛

問: 末學剛接觸佛法,還在上學,沒有智慧擇法。聞台...

受一次八關齋戒,就超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嗎

問: 《無量壽經》裡說,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

淨界法師:淨土宗學人如何對待器官捐贈

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勵大家器官捐贈,因為...

居士誦地藏經有哪些規定

問: 在家居士誦《地藏經》有哪些時間和空間上的規定...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問: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一點好啊? 惟賢老和尚答:...

如何消除對寺院的不敬之心

問: 不敬來自些外在的因素,尤其是兩次去九華山時,...

怎樣面對修行中出現的境界

問: 弟子有一次在誦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感覺進入了...

輪迴中誰能與其出苦者

菩薩地上有變易之苦,羅漢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諸天有...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生命美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佛菩薩

世人都很關注相貌和身體的美,其實,那種美是非常短暫...

學佛者的發心誤區

普通人因為從凡夫心出發,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麼學佛...

濟群法師的修學經歷

今天在這裡,主要是和同學們談談心。同時向大家介紹一...

面對侵略者是否能為了自衛而殺對方

問: 佛教說不殺生,但如果外族侵略中國的話,我們能...

賣齋立斃的故事

有種情況,也是我們這現前一念心,由於我們開始修行轉...

念佛法門總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師倡禪教律三學一源之說,三學之結穴歸根則在念...

這個生死的怨賊你認識到嗎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來,自然相應,求是苦追求...

素食男的六大好處

一、愛心指數高 素食男的愛心指數是超五星級的。一個...

多行善事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一天夜裡,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

聖嚴法師《倫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結婚之後的男女居士,必須要對婚姻關係的維護負起責任...

念觀音菩薩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有一個居士來問我,他說:我覺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

求子須知的事項

令友求子,擬捨百金。當令請百部《感應篇彙編》,以送...

一切殃福終不朽敗

我曾這樣聽聞的:當時,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如何產生的

問: 尊敬的師父您好,現如今人與人之間有好多矛盾,...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滅之相

那麼現在也有二寶,現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寶,不承認僧寶...

【佛教詞典】尼波羅

(地名)國名。即Nepal(Nedala)也。在雪山中。見西域...

【佛教詞典】三昧父般若母

(雜語)智度論三十四曰:般苦波羅蜜多是諸佛母。父母...

【視頻】大安法師2024年新年開示

大安法師2024年新年開示

【視頻】晚課(妙嚴精舍)

晚課(妙嚴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