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供養的意義

濟群法師  2011/05/08  大字體  護眼色

一說到供養,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許多寺廟都有給佛、菩薩上供的習慣;還有天天吃飯之前,我們都要供佛,所謂「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養也是修行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表達對佛陀的尊重和恭敬。供佛並不表示佛一定要吃我們的東西,到時候你不供養,佛就得餓一頓肚子了,不是這麼回事。供養是表達我們對佛陀的虔誠和恭敬,同時也表示我們對佛恩的報答!佛教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師長恩是其中之一。佛陀是我們的本師,當然也屬於師長的範疇。因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們才懂得怎樣去認識真理,才知道怎樣修行,才知道怎樣擺脫煩惱和痛苦,佛陀於眾生有大恩德,我們粉身碎骨報答佛陀的恩情也報答不盡。我們除了禮敬、稱讚如來以外,還要供養。

「廣修供養」。從經文表面上看,雖然只說到供養諸佛,但是從經的內容來看,其實已包含了供養一切眾生。廣修供養不僅僅是供養佛,而且要供養世界上所有對我們有恩惠以及沒有恩惠的人。如我們的父母、親戚、朋友,凡是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要懷著一種感恩的心情去報答他們。佛教中提倡培植三種福田:一是恩田。對我們有恩的人,我們要知恩報恩,懷著一種感恩心,來報答他們的恩情。佛經裡面講:一個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因此,一個學佛的人如果在家裡連孝敬、供養、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話,那你就不是一個好佛子。二是敬田。凡屬於我們恭敬的對像,如師長、老師、善知識、諸佛、菩薩,這些都是我們的敬田,我們都要供養他們。三是悲田。悲田,指我們慈悲的對像,如那些貧窮的人、乞丐。他們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難,需要人們幫助,作為學佛的人,我們要本著一顆慈悲的心,去同情他們,幫助他們。

佛教把培福叫種田。種田,就像農民春天播種,秋天收穫。如果春天不播種,那麼到了秋天,就一無所獲。一個人的福報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頭上,於是怨天尤人,說老天爺沒長眼睛,不幸的事情總落到自己頭上。事實上,運氣好不好,並不是取決於老天爺,倒是與個人的福報有關,而福報來源於培植福田。廣種恩田、敬田、悲田,通過布施、供養才會有福報。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無量無邊的佛,每一尊佛的身邊都有很多的菩薩海會圍繞。這就告訴我們,我們供養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供養的意義,一是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長福報;三是滅除慳貪,滅除吝嗇、小氣。供佛,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克服小氣。如果沒有供養、布施心,捨不得把東西拿出來,將來會得貧窮的果報。

布施、供養是「存錢」的最佳方式,而且「利息」很高。一個人的財富不是靠拚命賺錢就能得到。而是靠福報,靠運氣。供養、布施不僅能培植福報,同時也能克服自己的貪心和執著。一個人如果貪著財物,捨不得把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就像銀行裡沒有存一分錢。

人因為貪著的緣故,因此不能廣修布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拿去送人。送人的衣服往往是過時的,自己不喜歡穿的,才會比較大方地送給人家,很少有人能把剛買的時裝送給他人。再比如送人家電器,總是看家裡那些用不著、用舊了的拿去送人,不會把剛買回來的大彩電搬去送人。為什麼我們捨不得把最高檔、最貴重的東西送給人家?那麼,布施的本身也是在破除我們的自私、慳貪、執著和煩惱。

我們執著某種東西,這種東西往往就是我們產生煩惱的根源,執著是我們解脫生死最大的障礙!在佛教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過去,有一個禪師,他的修行境界很高,對任何東西都不會貪著。惟一使他貪著的是一個缽,因為這個缽是皇帝賜給他的。這一天,他感覺到壽命就要到盡頭了。果然,閻王爺派了兩個小鬼來抓他。禪師的功夫高得很,他往那裡一坐,進入禪定的狀態。那兩個小鬼四處尋找,連個人影都不見,怎麼也找不到他。護法神告訴他們說:這個禪師的修行境界很高,你們想找他是很困難的。不過,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你們見到他:這個禪師有一個缽,這個缽是他特別喜歡的東西。你去把他的缽拿來敲一敲,他聽到敲缽聲肯定會出來的,不信你們試試看。

無常鬼變成一隻老鼠,在禪師的缽上跳來跳去,缽發出了響聲,禪師馬上從定中出來,他怕這個缽摔壞了!這時,兩個小鬼一下子撲了過去,用鐵鏈套住了他的脖子說:對不起,請你跟我們走一趟。禪師意識到缽給他帶來了禍患,於是,禪師把缽往地上一摔,進入禪定狀態,無常鬼又找不到他了。缽沒了,禪師的命卻保住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人生應該做到的十件事

一:孝敬供養父母師長。 一切善法都建立在孝道上,對...

禮佛的三個重要的意義

我們每天早晚的禮佛運動,有很深的含意。現在如果你還...

微縷供佛,得成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求無上佛菩提,精勤修學布施...

「施主」有何含義

施主,即檀越。佛教對布施者的敬稱。指施捨財物給佛寺...

只知道緣來之福,而不懂得緣去之福

龍山的善國寺有兩個和尚:悟空和悟了。一開始他們每天...

寧靜的真正意義

有個國王集中全國優秀畫家,看誰能畫出一幅最寧靜的畫...

法布施為一切布施之首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

戒律的作用和意義

真正邁向解脫,必須通過戒、定、慧的修行。佛陀製定的...

佛教在商業浪潮中反思:寺院經濟的合理使用

寺院的財物通稱三寶物,也就是屬於三寶所有,分別為佛...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何義

問: 色不異空,空不異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義...

學佛後會不會變得沒有進取心呢

問: 學佛會不會讓人變得消極,對世俗的功名、地位、...

科學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觀嗎

問: 通過改變基因,可能使人活到200歲。這種科學上的...

日日熏修淨土法門,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

遞出善良與真誠

夫妻倆在樓下賣粉已有時日。簡易的攤檔,熱情的笑臉,...

秋吃三種果最潤燥

入秋以後,空氣乾燥,是秋燥症多發的季節,同樣秋天又...

藥師灌頂真言的功德

「藥師灌頂真言」是出自《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藥...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兩忘」

問: 《印祖文鈔》裡我似乎記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

濟群法師:可否帶著超度的心殺死蚊蠅

問: 可否帶著超度的心殺死蚊蠅? 答: 佛教所講的不...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解釋

只有長壽而沒有富貴,日子也是很難挨過的。為什麼有人...

觀不淨相,生大厭離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

你一生中最後悔的是什麼

比利時有一本雜誌,把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作為調查對像...

木魚之眼晝夜常醒

談到警醒,在大雄寶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魚...

【佛教詞典】不律儀色

【不律儀色】 p0326 顯揚一卷十四頁云:不律儀色云何?...

【佛教詞典】娑羅王

(佛名)Sālendrarāja,佛名。慧苑音義上曰:娑羅,...

【視頻】妙華法師《善生經》對圓滿人生的啟示

妙華法師《善生經》對圓滿人生的啟示

【視頻】慧律法師《妄心尋樂徒增痛苦》

慧律法師《妄心尋樂徒增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