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供養的意義

濟群法師  2011/05/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說到供養,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許多寺廟都有給佛、菩薩上供的習慣;還有天天吃飯之前,我們都要供佛,所謂「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養也是修行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表達對佛陀的尊重和恭敬。供佛並不表示佛一定要吃我們的東西,到時候你不供養,佛就得餓一頓肚子了,不是這麼回事。供養是表達我們對佛陀的虔誠和恭敬,同時也表示我們對佛恩的報答!佛教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師長恩是其中之一。佛陀是我們的本師,當然也屬於師長的範疇。因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們才懂得怎樣去認識真理,才知道怎樣修行,才知道怎樣擺脫煩惱和痛苦,佛陀於眾生有大恩德,我們粉身碎骨報答佛陀的恩情也報答不盡。我們除了禮敬、稱讚如來以外,還要供養。

「廣修供養」。從經文表面上看,雖然只說到供養諸佛,但是從經的內容來看,其實已包含了供養一切眾生。廣修供養不僅僅是供養佛,而且要供養世界上所有對我們有恩惠以及沒有恩惠的人。如我們的父母、親戚、朋友,凡是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要懷著一種感恩的心情去報答他們。佛教中提倡培植三種福田:一是恩田。對我們有恩的人,我們要知恩報恩,懷著一種感恩心,來報答他們的恩情。佛經裡面講:一個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因此,一個學佛的人如果在家裡連孝敬、供養、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話,那你就不是一個好佛子。二是敬田。凡屬於我們恭敬的對像,如師長、老師、善知識、諸佛、菩薩,這些都是我們的敬田,我們都要供養他們。三是悲田。悲田,指我們慈悲的對像,如那些貧窮的人、乞丐。他們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難,需要人們幫助,作為學佛的人,我們要本著一顆慈悲的心,去同情他們,幫助他們。

佛教把培福叫種田。種田,就像農民春天播種,秋天收穫。如果春天不播種,那麼到了秋天,就一無所獲。一個人的福報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頭上,於是怨天尤人,說老天爺沒長眼睛,不幸的事情總落到自己頭上。事實上,運氣好不好,並不是取決於老天爺,倒是與個人的福報有關,而福報來源於培植福田。廣種恩田、敬田、悲田,通過布施、供養才會有福報。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無量無邊的佛,每一尊佛的身邊都有很多的菩薩海會圍繞。這就告訴我們,我們供養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供養的意義,一是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長福報;三是滅除慳貪,滅除吝嗇、小氣。供佛,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克服小氣。如果沒有供養、布施心,捨不得把東西拿出來,將來會得貧窮的果報。

布施、供養是「存錢」的最佳方式,而且「利息」很高。一個人的財富不是靠拚命賺錢就能得到。而是靠福報,靠運氣。供養、布施不僅能培植福報,同時也能克服自己的貪心和執著。一個人如果貪著財物,捨不得把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就像銀行裡沒有存一分錢。

人因為貪著的緣故,因此不能廣修布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拿去送人。送人的衣服往往是過時的,自己不喜歡穿的,才會比較大方地送給人家,很少有人能把剛買的時裝送給他人。再比如送人家電器,總是看家裡那些用不著、用舊了的拿去送人,不會把剛買回來的大彩電搬去送人。為什麼我們捨不得把最高檔、最貴重的東西送給人家?那麼,布施的本身也是在破除我們的自私、慳貪、執著和煩惱。

我們執著某種東西,這種東西往往就是我們產生煩惱的根源,執著是我們解脫生死最大的障礙!在佛教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過去,有一個禪師,他的修行境界很高,對任何東西都不會貪著。惟一使他貪著的是一個缽,因為這個缽是皇帝賜給他的。這一天,他感覺到壽命就要到盡頭了。果然,閻王爺派了兩個小鬼來抓他。禪師的功夫高得很,他往那裡一坐,進入禪定的狀態。那兩個小鬼四處尋找,連個人影都不見,怎麼也找不到他。護法神告訴他們說:這個禪師的修行境界很高,你們想找他是很困難的。不過,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你們見到他:這個禪師有一個缽,這個缽是他特別喜歡的東西。你去把他的缽拿來敲一敲,他聽到敲缽聲肯定會出來的,不信你們試試看。

無常鬼變成一隻老鼠,在禪師的缽上跳來跳去,缽發出了響聲,禪師馬上從定中出來,他怕這個缽摔壞了!這時,兩個小鬼一下子撲了過去,用鐵鏈套住了他的脖子說:對不起,請你跟我們走一趟。禪師意識到缽給他帶來了禍患,於是,禪師把缽往地上一摔,進入禪定狀態,無常鬼又找不到他了。缽沒了,禪師的命卻保住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慳者喜捨

佛陀的大弟子當中,被人讚譽為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

用施無望報的心去布施

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積功累德的最好方式...

惟賢長老《三皈的廣大意義》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

【推薦】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燒不可

在好多大乘經典上,如《法華經》所說的捨身、燃身、燃...

寺院「齋天」有何含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編...

萬法皆空為何還要常行供養

【原文】 問曰:華者事也,理在何焉?信之與毀,交報在...

今生的際遇,是前世修來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來很多賢人哲士,都會用種種不同的...

聖嚴法師《要感謝接受過你施捨的人》

央視著名記者白岩松曾經採訪過聖嚴法師。讓他記憶猶新...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避免跟人對立的竅訣

我們現在還很難達到真正的無我,但要盡可能地弱化我執...

【推薦】正見--以觀念改變心行

未來在哪裡?我們稀裡糊塗地來到這個世界,稀裡糊塗地...

戒律與道風建設

戒律,是多數佛子耳熟能詳的一個詞,相信也有不少出家...

濟群法師《修學佛法的基本認知》

今天,我和大家談一談修學佛法必須具備的基本認知。...

我們臨終的那一念,必須有三種憶念

佛教講到我們生命的現象界,主要是靠因緣的力量來創造...

白衣居士可以說法嗎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淨土法門與諸宗之圓通

學習淨土法門的義趣 二十多年來,學教、學戒,講學、做...

佛法是破解命運不好的最好法門

佛法傳入中國二千多年,經久長興,修學人多多,原因在...

龍女成佛

昔日,釋迦牟尼佛於靈鷲山說法華經時,有七寶塔從地湧...

淨土法門能解釋通途法門嗎

問: 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不能以通途法門的法理解釋,...

聖嚴法師《本來無一物》

問:六祖惠能大師有一個偈子,本來無一物是其中的一句...

第十九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

夏季吃百合助睡眠清心潤肺

夏季天氣炎熱,有時還有蚊子作亂,這讓很多人夏季睡眠...

明心法師的出家學佛心路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這裡風景如...

隨分隨力,至心持念彌陀聖號

原文: 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無論語默...

【推薦】受持八關齋戒的意義和功德

八關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齋日受一日一夜內短期受...

【佛教詞典】調伏

(一)指內在之調和、控御身口意三業,制伏諸惡行。旨在...

【佛教詞典】勢速

(術語)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諸行迅速之義也。謂有...

【視頻】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靈岩山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靈岩山寺)

【視頻】《普門品》女聲念誦

《普門品》女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