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信佛需具備哪幾種心

雍瑞法師  2016/10/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學佛信佛需具備哪幾種心

修行者的發心可謂千差萬別,每一個人的學佛目的不同,自然發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離三界,了生脫死,成就佛道」而言,要發「增上生心,出離心,大悲心,菩提心。」同時,還要有「般若慧」。

1、增上生心:希求來生的果報比今生殊勝,希求來生生人中,具有大福報;或者希求能升天。站在解脫的角度上,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福,修行人不能只停留在這個高度,要進一步發「出離心」求出三界。

2、出離心:就是厭離三有希求涅槃的心。《法華經·譬喻品》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佛說八大人覺經》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所以,修行人要時時提醒自己,三界無安,片刻不可留,希求出離三界,永出輪迴。

3、大悲心:《大日經》云:「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大悲心即是悲憫一切眾生之心,是菩提心的基礎。正如印順導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中說:「菩提心是從大悲心生起的,大悲心是對於人世間一切苦痛的同情,想施以救濟,使世間得到部分的與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有情——人是互相依待而存在的,如他人不能脫離苦痛,即等於自己的缺陷,所以大乘要以利他的大悲行,完成自我的淨化。」

4、菩提心:就是總觀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無有出期,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希求證得無上菩提之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印順導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云:「菩提心即以長期修集福德智能,乃至成最後圓滿的遍正覺,為修學佛法的崇高目標,堅定信願以求其實現。」

5、般若慧:即是了達諸法實相之智慧。《大智度論》說:「般若能生諸佛,攝持菩薩,佛法即是般若。」正所謂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能生一切菩薩。《金剛經》云:「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心經》亦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千經萬論,處處讚歎般若,可見般若是成佛之必需,沒有般若慧便不能成佛道。

我們所說的「發心」,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要切實的落實在現實生活中。《弟子規》說:「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儒家尚且有此學修並重的說法。我等佛子豈可落於其後?禪宗亦云「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我們要將學習到的理論緊密結合生活,把學到的佛法認真落實在生活中,時時提起正念,如理作意。真為生死之大事,真為佛法之弘傳,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否則便是憨山大師所說「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閑;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處理念阿彌陀佛與念觀音的關係

所言念佛念觀音,均能消災免難,平時宜多念佛,少念觀...

淨慧法師:正信學佛的四個核心

一、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 我們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問: 弟子熏習道德教育多年,今方聞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星雲大師《怎樣做一個佛教徒》

第一篇 皈依三寶 壹前言 皈依三寶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

跑因果道場搞附體,還不讓去寺院

問: 佛弟子跑因果道場,什麼附體,不讓去寺院,不讓供...

【推薦】人生的真相

在一個寂寞的秋天的黃昏,無盡廣闊的荒野中,有一位旅...

因布施而起的貪愛執著

布施如果附帶不合理的條件,是可以不接受的。這是為了...

什麼是四禪八定

佛教的四禪八定是色界四禪和無色界四定的合稱,即初禪...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不要擺張鬱鬱寡歡的臉給世界看

藉著正確的靜坐方法及釋尊的教誨,可以根絕所有負面思...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

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西方

問: 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 能。...

人生短暫須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徑

我年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老和尚,一說到修行他們常常會...

海獺的故事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他講...

布施

一個人聽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對禪師說:等我有錢以後,...

經典上說女眾有五種不能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

佛者覺也,是覺悟到什麼呢

我們前面講到佛者覺也,那麼到底覺悟是覺悟什麼事情呢...

三個方面檢驗是否已離開妄想

每一個因緣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順境才修學。逆境...

生老病死時如何放下心身

問: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們應如何放下心身。 答:...

念東林佛號起妄念昏沉如何對治

問: 在念東林佛號時由於每兩句佛號之間的停頓時間較...

結恩不結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關,但兩者不太一樣。嫉妒是覺...

了幻法師:如何面對婚姻的不如意

問: 我學佛之前婚姻並不如意;現有心與丈夫和好,但...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

不動週遍同,就是不動道場,在一個菩提樹下或者在道場...

把握每一次的機會

有個老和尚帶了小沙彌去山裡拾柴火,突然間小沙彌看見...

識心不斷,六道輪迴就不斷

復次大慧,三和合緣,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緣六境,然後識...

【佛教詞典】二證

(名數)一事證,二理證。三學之中修戒學謂之事證。修...

【佛教詞典】拘物頭

(植物)Kumuda,又作拘勿頭,俱勿頭,句文羅,拘物陀...

【視頻】天因法師《安士高大師償還夙業》

天因法師《安士高大師償還夙業》

【視頻】淨界法師《造的善業保存在哪裡呢》

淨界法師《造的善業保存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