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信、進、念、定、慧

淨慧法師  2012/12/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修行的法門很多,八正道是其總綱,擴展開來就是三十七道品。其中的五根、五力就是信、進、念、定、慧,是出生一切無漏善法的助道法門。

第一,信,篤信正道及助道法,則能出生一切無漏禪定解脫。

修行首先要建立信心。信者就是認同,認同了就能有歸宿感,認同所修的法門能幫助我們得解脫,證涅槃。我們的煩惱就好像壓在身上的千斤重擔,像絞索一樣纏繞著我們的身心,使我們不得自由,不得自在。學佛的最終目標是以解脫為歸宿,就是要解脫煩惱。解脫煩惱的當下就是現證涅槃。涅槃的境界如同熱惱中的清涼,就像我們曝曬在夏天的陽光下,迫切地想得到一個清涼的地方,消除熱惱。當有人告訴我們前面有棵鋪天蓋地的大樹,樹下涼風習習,我們知道後就會很快來到樹下,享受當下的身心清涼。這種感覺好比涅槃的境界。涅槃者,熱惱消除,自在清涼。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比喻,只能取其部分意義,涅槃並沒有那樣簡單,一個人從烈日中走到濃蔭下,那確實是清涼無比,僅取相似意義而已。煩惱的烈火天天在我們內心燃燒,使我們的身心不得自在,如果我們能當下撲滅了心頭煩惱的烈火,身心世界馬上就會清涼自在,當下就是一種涅槃的享受。這當然是不究竟的,還沒有從根本上斷除煩惱,輕安自在一閃念就過去了。但是通過這種短暫而愜意的精神狀態,我們相信通過修行一定能夠達到精神的解脫、精神的自在、精神的清涼。

第二,進,進即精進,修於正法,無間無雜。

建立了信心就要不斷地去努力修行,那就是進。進者精進,精者不雜,進者不退,在純一無雜的思想指導下,努力往修行的究竟方向邁進。只是信而不行,如同不信一樣。信了就必須去行,就必須精進不懈地努力。

第三,念,於正法憶念不忘。

念者,念念不忘,念茲在茲。我們現在訓練數呼吸的方法,那就要念茲在茲地堅持訓練,一刻也不要放鬆,念念相續,無有疲厭,就能達到我們的終極目標。

第四,定,攝心不散,一心寂定。

念者集中思想、專注不移,由念而生定。定又名聖者默然,一切成道者是名聖者,聖者常在定中,是謂默然。默然就不是喧鬧,就不是多言多語,就不是嘻笑雜話,就不是身心放逸。由念的力量達到一心,一心就是定的條件,默然就是定的表現。身心放逸是禪定的大障礙,所以禪七期間要求止語,就是要大家在保持默然中,道念精進,功夫不受幹擾。雖然我們在禪七期間要做一些事情,但時刻要保持「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的狀態,時刻處在安然恬淡的狀態中。

第五,慧,對於諸法,觀照明了。

由定而產生智慧。慧就是指我們能夠明瞭修行的方向、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必要性,用智慧來觀察身心的痛苦,用智慧來指導我們解除身心的痛苦。

這信、進、念、定、慧五種修行的善法,名為五根。根為能生義,意謂此五法能生一切善法。只有讓信、進、念、定、慧牢牢紮下了根,才能出生一切善法。如果僅僅只是有這五種發心,有信的要求,有進的要求,有念的要求,有定的要求,有慧的要求,卻不能紮下根來,這種發心還會動搖,力量不會強大。只有讓信、進、念、定、慧在我們的心田中深深地紮下了根,道心才能茁壯成長,才不會被喜怒哀樂的煩惱之風動搖。

信、進、念、定、慧亦為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惡成善。此五法形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往直前,故稱之為五力。我們能鼓起勇氣,下定決心走修行的這條路,是由於有信念的力量、有精進的力量、有意念的力量、有禪定的力量、有智慧的力量在推動,我們才能在修行的路上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取得修行的成果。五根、五力的培養,對修行人來講至關重要。

我每天講幾句話督促一下,看來還是很有效果。禪堂的風氣和修行的氛圍都起了很大的變化,各位的精神面貌一天天有所煥發,似乎找到一點感覺了,對這個道場有了認同感和回歸感。自然氣候是無法改變的,我們也不必要去改變它,順其自然就好了。我們要想辦法來適應這個大環境,既不破壞自然環境,又要在這個環境中生存。在這個山區裡同時還居住了很多老百姓,他們的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寺院,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守護著這片青山綠水,也守護了這個道場。我們要萬分感恩這個環境,感恩這裡的父老鄉親,感恩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正因為有了這樣好的自然環境,才使我們對這裡產生了一種由衷的喜悅,願意在此修行辦道。對於寺院的生活小環境來講,我們可以主動地改變一下,使之成為一個宜居之地。個人的住房和整個寺院來比,又有一定的差異,必須使兩者有機地相配合,使小環境和大環境保持和諧,才能相得益彰。我們在修行中要養成一種習慣,使我們的正報和依報和諧共存,這是修行理念中福慧雙修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要從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要從身邊中的每件小事做起,落實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宏願。大環境要優化美化,寺院的小環境要優化美化,個人居住的小空間也要優化美化,我們的身心不但要優化美化,還要淨化。

整個佛法是一脈貫通的,只要在關鍵的一點上,比如智與悲這個核心內容上切入了,那就法法皆通。生活禪「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宗旨,體現了大乘佛法智與悲的精神,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說的這個核心內容,三藏十二部經典都能夠印證這兩句話,這是用現代語言對佛法根本精神作出的最準確的闡釋。佛法是事理圓融,世出世間圓融,古今圓融,不會否定任何一法,只是要消化它、轉化它。比如對於煩惱,我們能善於利用煩惱來改變自己的人生,煩惱就是一個很有用的反面教材。沒有煩惱,就無從顯示菩提的作用,只有轉煩惱才能成菩提。所以菩提要向煩惱中求,涅槃要向生死中求,清淨是在污染被轉化之後才顯現的一種美好境界。一切法相待而成,如果善於理解和運用,處處都是菩提,念念不離智慧。希望大家要善於體會佛法的精神,善於體會修行的意義,善於運用修行的方法,使我們在修行中少遭遇一些障礙,少走一些彎路,更要避免誤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如何判斷發心的大與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星雲大師《如何啟發聰明智能》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很聰明,有智能,但是聰明智能不是你...

習氣剛形成時怎樣對治

問: 習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當習氣剛剛形成時,怎...

身心安樂之行

昔日,佛陀曾經在捨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

維摩詰之美:十八條在家居士的榜樣

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維摩詰,...

勝利之道

從前,有一個青年在家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客棧。由於青...

對治禪修中的五蓋

學習坐禪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不食人間煙火的風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執最深重的地方,這是你修行不可...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

專訪淨慧長老:信仰就是生活本身

淨慧長老在佛界可謂德高望重。他一歲半即由父母送入尼...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三祖大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所謂至道,一是至極...

淨慧法師:修行要抓住當下這一念

學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受持少法就能獲得很多福德的修持法門

昔時,佛在海龍王宮,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及眾多大菩...

懶惰變精進

過去捨衛國城裡有一位富翁,擁有無數的財產和一個獨生...

一句彌陀念誦聽

剛開始先偏重點狀的專注,怎麼專注呢?一句彌陀念誦聽...

大安法師:無上道心怎麼發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對這段經文,給我們開示了...

如何快速對阿彌陀佛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

問: 如何快速地對阿彌陀佛產生堅固的信心,內心深處...

修法最難的是不中斷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

心淨則國土淨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

【推薦】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忍是一種度化眾生的法門,具有深刻...

孝心不能等

男孩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從小學到...

如何對治淨業修習中的進進退退

問: 淨業修習總是進進退退,這其中有何因緣因果,如...

哪個地方有障礙,就從那個地方觀進去

在大乘的學習當中,我們觀照真如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

中國古代的生活雅語

請人原諒說包涵,求人幫忙說勞駕,向人提問說請教;...

【佛教詞典】句詮差別

(術語)名為直詮諸法之自體者,故曰名詮自性。句為詮...

【佛教詞典】七趣

謂七種所往。即:地獄趣(梵 narakagati)、餓鬼趣(梵...

【視頻】護生卡通:狼王報恩

護生卡通:狼王報恩

【視頻】《大乘造像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大乘造像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