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身心安樂之行

2015/10/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身心安樂之行

昔日,佛陀曾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這世間有四種修行人,是哪四種呢?第一種人是身安樂心不安樂;第二種人是心安樂身不安樂;第三種人是身心俱不安樂,第四種人是身心都安樂法喜。

什麼樣的修行人,身安樂心不安樂呢?有些比丘,因為居士布施修福,所以於四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醫藥等,不虞匱乏。但於修行道力未固,於煩惱惑業尚未斷除,還未成就道果,將來仍要生死輪迴,難免就會墮入餓鬼、畜生、地獄等惡道,如此之修行人,身安樂但心不安樂。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心安樂身不安樂修行人呢?有行者即使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由於未能積極修善培福、積作功德,因此無法自辦或得到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四事供養。然而他們已斷盡三界見思惑,不再輪迴生死,不再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如同已證得羅漢果的唯喻比丘一般。此等人,這就是心安樂但身不安樂的修行人。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身與心都不安樂的修行人呢?當居士不行善布施、不作功德時,修行人無法得到衣被、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供養,無法安心辦道,於見思惑等煩惱尚未斷除,將來在生死輪迴中,仍難免會墮於地獄、餓鬼、畜生道。這樣的修行人,這就是身心俱不安樂的行者。

什麼樣的修行人,身心都安樂法喜呢?證得阿羅漢的聖者,由於廣積福慧,勤作功德,所以不缺乏四事供養──衣被、飲食、臥具、醫藥,因此身得安樂,同時,又得以免於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就如同尸波羅比丘一樣。

諸位比丘們!這世間上有此四種修行人,大眾應當勤求正方便,並以尸波羅比丘作為修行榜樣,應當如是依之用功。」

當時,在座的比丘們聽聞佛陀的教誨,皆法喜充滿,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一(苦樂品第二十九)》

省思:

偈云:「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提醒大眾福慧雙修的重要性。在四事供養具足中,更應勤求出要,斷煩惱、證道果,不再受輪迴苦,得究竟安樂。所以佛陀勸勉修行人應以尸波羅比丘為榜樣,成就阿羅漢果,令身心皆得安樂。

《妙法蓮華經》中,世尊亦開演四安樂行,即: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樂行、誓願安樂行,以此四行清淨三業、廣集福德資糧,亦是令身心皆得安樂之菩薩行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27件會讓自己開心的事

引導語: 人們看慣了日昇月落,春秋代序;習慣了一年...

淨土法門四忌

修淨土法門的,在一心念佛的時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

沒有人能讓我們痛苦

哲學家說:有智慧的人隨時從周圍取得快樂,沒有智慧的...

【推薦】這麼有錢,為什麼還來學佛

有的人看有錢的老闆也學佛,覺得有點好奇:這麼有錢,...

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

俗語說: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此是從小事上可反映...

學會忘記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誣陷的朋友,吃飯時,朋友...

活在當下

從前,寺院裡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僧人。老僧才學廣博,聲...

佛說掃地的五種功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記載: 世尊於逝多林...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佛學漫畫】瑜伽焰口

瑜伽焰口...

百食一味的故事

今天開始我們要講一些,既然是道場嘛,就是講一些入道...

端正的鼻子

在佛教的《百喻經》中,有一則可笑而發人深省的故事,...

【佛學漫畫】人生十善

古人說從善如流,對於正確的指引理當如流水向下那樣,...

凡是肉類都含有尸毒

食肉具有危險性的個主因,就是凡是肉類都含有尸毒。那...

愛別離怨憎會,實在苦不堪言

什麼叫愛別離?相愛的人,結果分手了,這個時候也很痛...

袈裟的含義與功德

袈裟是梵語,到了晉朝葛洪譔寫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

聖嚴法師《找回自己》

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你一定會說:我...

快樂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應該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侶剛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

為什麼會忙會累

從全年勞作的農業社會到現在每星期5天、每天8小時上班...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

初學佛時三種不正確的心態

許多人在學佛的初期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毛病,有些人所...

發願度人進佛門但並不如願,是否應放棄

問: 值此末法時期,善知識難遇,眾生不知念佛。弟子...

得遇善師令我們免受沉淪之苦

過去世尊與眾多弟子都是靠著雙腳,一步一步邁向弘法之...

受持法華經,得往生淨土之益

原文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

不可代人誦經念佛而圖名利

內功, 是自修, 外功, 是廣行種種方便。如周急濟困, 拯...

【佛教詞典】佉吒網迦

梵語 Khatvāvga。據唐代不空譯之一字奇特佛頂經卷中所...

【佛教詞典】有支習氣

【有支習氣】 為三種習氣之一。有指三有,即欲有、色有...

【視頻】崇慈法師《虛雲老和尚》

崇慈法師《虛雲老和尚》

【視頻】大安法師《2017年三月初一在線答疑》

大安法師《2017年三月初一在線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