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吾不了知,死時捨一切

達真堪布  2016/12/16  大字體  護眼色

因吾不了知,死時捨一切

「因吾不了知,死時捨一切」:因為我之前不了知,面對死亡的時候一切都要捨去。「捨一切」是什麼意思?就是壽命無常三根本的最後一個:死亡的時候,除了自己所修的這些善根與福德,誰都無法利益你。我不知道死亡的時候,統統都要捨棄,誰也不能利益我,誰也不能幫助我……面對死亡的時候,只能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走進中陰身,誰陪你啊?

「故為親與仇,造種種罪業」:但是,為了親人、仇人造下的種種罪業,你一定要帶走,它們跟你是形影不離的。再多的眷屬,你一個也帶不走;再多的錢財,一分錢也帶不走;長得再漂亮、再英俊,死神都不認,對你照樣是無情的。

也許有些人認為自己比較年輕,長得也不太丑,就很了不起似的,然而生命是無常的,死神對你一點都不會客氣,到時候你連自己的身體都帶不走,會變成一具令人萬分恐懼、看都不敢看的東西——屍體,你還有什麼可執著的?

人在死亡的時候,必然要拋下親友、怨敵等一切的一切,只剩下孤孤單單的自己,可是由於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為了利益這些親友,為了傷害這些怨敵,造下了種種的罪業。而這些罪業是要由自己承擔,將來也是在自己的五蘊上承受這些惡果,要感受這些惡果所帶來的痛苦,誰也代替不了。你為了暫時的利益,在世間造下的這些惡業都跟著你走,種種罪業會帶來種種的因果報應,這些果報都要由你自己承擔,既然如此,現在該怎麼辦啊?大家要好好想想。

通過思維,通過觀察,我們最後了知了、覺悟了:這些仇敵都將化為虛無,一切都將不復存在;這些親朋好友、家親眷屬也都會灰飛煙滅,都將不復存在,無影無蹤。自己的身體隨時都會死亡,一切終歸無。

沒有一處可靠的,沒有一處真實的,都是虛假的。怨敵是無常的,虛假的;親友也是無常的,虛假的;包括自己的身體也是無常的,虛假的。最終都歸零,一無所得,無影無蹤!有什麼值得留戀的?

有人認為,盡管必死無疑,但是在死的時候還是需要親友等。其實,即使你有很多財產、很多親友,死亡來臨的時候,財產救不了你,親友也救不了你。

「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在彌留之際,自己躺在床榻上,盡管所有的親友在四週團團圍繞,也許你對他們好,他們對你也好,你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們都會來,但是沒有用,他們不能做什麼。你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更捨不得,會更痛苦,最終只能在無奈中離開。兒女覺得:「父母死的時候,應該在父母身邊。」父母認為:「死的時候,要求兒女在身邊,最後要讓我看一眼。」如果這樣的話,你就完了。若是讓你看一眼,在你身邊,你就更捨不得,更走不了。

一個修行人死的時候應該像狗一樣死,死在哪裡都一樣,希望一個親友也不要在身邊。

「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可是,命絕身亡的苦痛,只有我一人獨自感受,他們根本無法分擔。他們也想把你留下來,也想承擔、分擔你的病苦、死苦,但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那時,你只能這樣無奈地離開他們,孤孤單單的走進中陰界,自己一個人來承受這些痛苦。

死亡的時候,一分錢帶不走,一個人也帶不走,自己的心還放不下,離開錢是種痛苦,離開親人也是種痛苦,這些痛苦很大。若是你真的放下了,再多的財產也影響不了你,因為在你的境界中黃金和牛糞等同。對很多大德高僧來說,盡管他有很多寺院,有很多弟子,但是都影響不了他,因為他心裡已經放下了,不會留戀的。他知道:該來的來,該走的走,來去從容,都很正常,都是諸法的自性。但是,對一般的普通凡夫來說,他走進中陰身,然後在無明的狀態中投生,不知道自己投生到哪裡去,當有所覺察的時候,可能已經變成畜生了,變成了一頭豬或者一條狗。一般的普通凡夫沒有選擇,也不知道,就是在無明、愚癡的狀態當中轉生,這是託生;而乘願再來的佛菩薩們是明明白白的,是可以選擇的。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時候,自己選擇何種家庭,何人為父母,他轉世的時候也是明明白白再來的。

死亡的時候很恐怖,自己很後悔啊!因為自己沒有修善法,沒有積累福德。面對死亡,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真正能利益我們的就是善根、福德,真正能傷害我們的就是業和煩惱。敵人、仇人都傷害不了我們,只有煩惱、業障會傷害我們。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當死魔來抓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親朋好友能為我們做什麼啊?只能很無奈地在那痛哭流渧,無可奈何。

「唯福能救護」:只有福德、善根能救護我。

「然我未曾修」:以前有過這樣的機會,但我沒有珍惜,沒有修善法,沒有積福德,現在只能赤手空拳的面對來世。這是誰的問題?這是我自己的問題。以前為了親朋好友忙前忙後,不顧一切,但是這個時候親朋好友能為我做些什麼呢?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

卻到蓮池更迴首,世間螻蟻盡紛紛

貴人雖貴未為欣,死後還他一個墳。 三謝園亭空燕子,五...

中陰身的定義與壽命

中陰身的定義 自亡者斷氣,第八意識脫離軀殼,至轉世投...

念佛人該如何辦喪事

接手書知汝母已於初二日念佛往生,不勝傷嘆。雖然,汝...

化妝的比丘尼

佛陀時代,一位沙門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見山間...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學者問:整天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課...

以「空」為樂的生活

人生活著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樂,而快樂的來源有很多種...

放下的氣度:秤錘法師出家的啟示

以前虛雲老和尚講個故事,那是明朝雲南的事情。 有一...

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已多時

古人說:凡夫成佛真個易,去除妄想實為難。只因你我無...

土豆的五大功效

土豆是一種糧菜兩用的蔬菜,又叫馬鈴薯、洋芋、洋山芋...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所見境界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

弘一大師《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我到閩南,已有十年,來到貴院,也有好幾回,一回到院...

念佛號時是否還需要觀想

問: 念佛號,是否需要觀想?還是只需自念自聽? 大安...

濟群法師:積極與消極

1、積極與消極的表現 積極與消極是我們應對某件事的態...

輪迴路險,用功鬚生處轉熟

古代趙州禪師,三十年不雜用心,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

大雨過後,有人抬頭看天,晴空萬里,神清氣爽。有人喜...

淨土法門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們依然是講淨土緣起的第七門,就是為什麼說淨土...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理想與現實之間究竟有多遠?世間人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