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業行人臨命終時是否也受四大分離之苦

大安法師  2025/04/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淨業行人臨命終時是否也受四大分離之苦

問:一、淨業行人信願持名求生極樂,但病苦纏身,臨命終時是否也受四大分離之苦?二、山西太原的一位法師講《法華經》時,將《信解品》中「諸法戲論之糞」六字講成是,佛罵自己講的其他經典,是牛屎狗糞,只有《法華經》是真經,其他經典都是方便法、戲論法,並為其信眾授記為分證即佛。請問,這位法師講的是正法嗎?在家弟子如依據佛言祖語破斥出家眾的邪見,是否是犯說僧過?三、淨業行人是否應抵制夏蓮居會集的《無量壽經》會集本的流通?四、女居士可以把男出家師父請到家裡小住,請法並供養嗎?

大安法師答:信願稱名的淨業行人,他求往生這個過程也免不了有種種的情形:或者他的業力比較薄一點,身心比較健康;或者業障比較重一點,眾苦纏身。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但不是說,眾苦纏身他就不能往生的,那生病,其實你要智慧地觀照。當你生病的時候,你對這個身體的苦患有深刻的認知,當下發出要轉換一個身體,轉為把血肉之軀的業報身轉為金剛那羅延的如來身,一往情深地念佛就能轉換。並且通過自己身體生病,也發慈悲的願:願天下的眾生不要遭受這樣的病苦。那你就是藉病苦為良藥,藉病苦增上往生極樂世界的信願,那這樣就能,更能感通彌陀的慈悲願力加被,能夠臨終接引,帶業往生。

這個講《法華經》一定要注意,這是大乘的一部重要的經典,開權顯實,摩訶衍,授記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那麼其他的經典,不能去否定,不能是一非餘啊。如果說唯有《法華經》是真經,那麼《華嚴經》就不是真經了?《無量壽經》就不是真經了?《金剛經》就不是真經嗎?所以這些一看就是一個很荒唐的話。這個《法華經》是真經,其他的經典都是方便法,這是你說的?還是佛說的?那這個《無量壽經》就是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的一部經典,彌勒菩薩未來都要宣說《無量壽經》。《華嚴經》都是為界外菩薩大士稱性宣說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都是大乘全圓的經典,所以不能去心加分別。

如果為其信眾授記分證即佛,那更為荒唐,可以說他連佛教的一般常識都沒有。分證即佛是什麼?在六即佛當中,從理即佛到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到分證即佛,分證即佛至少是破一品無明的菩薩,才稱為分證即佛。分證就是破一品無明,分就是他證到了那個佛的法身,那分分所證,雖然他是初一的月亮、初二的月亮,但是跟十五的月亮,那個月亮本身沒有差異。這個時代誰能夠證到分證即佛呀?就是南嶽慧思禪師、智者大師、蕅益大師都沒有證到分證即佛,現在眾生還能談這個事情嗎?那根本就沒有談的可能性了。如果他能夠授記分證即佛,那他是什麼佛?那他不是究竟即佛嗎?那都是很荒唐的事情哪,這是以凡濫聖哪,大妄語呀,那是下地獄的。

所以在家弟子無論是誰,只要佛弟子,對邪知邪見要破斥。這個說哪一個比丘是邪知邪見,這不是說僧過。一個比丘不能稱為一個僧,僧是僧伽的意思,翻譯中文叫和合眾,就是以六和敬的原則所構建的四個比丘以上的這個僧團,才能稱為僧伽,一個比丘不能稱為僧伽。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概念。那這個比丘,說法是邪知邪見,那你作為居士你可以遠離,我就不說你這個事情。但是你就說了他,就事論事,說這個話跟佛言祖語不相應,跟佛的法印不相應,這是沒有關係的。真理就是真理,不能說他是有一個身份,披了件衣服,你就不敢說他,哪有這個事呢?因為他本身在末法時候,就是這些魔子魔孫要進入僧團,破壞佛法,這就是獅子身上蟲,自食獅子肉。佛已經懸記,佛法是外面的人是難以破壞的,就是佛教內部人破壞的,堡壘更能從內部攻破。

那麼對《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問題,其實我們就是按照淨土宗祖師的觀點來做。這個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多篇談到這個會集本是不合適的,從王龍舒的本子到彭紹升的本子,到魏承貫的本子,當然沒有直接指明是夏會本,但它的精神理念是一樣的,還是要注重原譯本。所以1933年印光大師就親自製定淨土五經的格局,就把康僧鎧的本子放進去了,所以我們就讀誦、講說康僧鎧的本子就可以了。其他的會集本作為參考也是可以的,但有時候連參考裡面都有風險,還是最好以原譯本為核心,以康僧鎧的本子為主,兼帶四種原譯本加以研讀,就足夠了。

女居士這個作為護法,你要知道怎麼去護,護持三寶要有智慧。作為男出家師父,就是比丘,比丘他就應該住在寺院裡面。這個原來有句話是賊投賊窟,僧投叢林,什麼人到什麼地方去。那你比丘不在叢林寺院裡面,你跑到人家居士家裡去幹什麼呢?這不相應的,這種身份完全不對,讓人家家庭不得安寧,你自己心也不清淨。所以你作為女居士,你護持比丘,你不要把他請到家裡去小住,你把人請去不僅沒有功德,而且有罪過的。你請法就在寺院請法,你供養也可以在寺院供養,為什麼要到家裡去呢?這是不許可的。這個我們叢林裡面比丘必須住在寺院,他不能到外去過夜的,那一過夜這個東西都要去跪香的,甚至要遷單的,這是叢林規矩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星雲大師《什麼是禪》

今天和大家講的題目是《什麼是禪?》。凡是對佛教有研...

念佛時妄想紛飛,該怎麼辦

問: 我念佛時妄想紛飛,都是對世間的貪瞋癡,想清淨就...

慈舟法師:死心念佛

修淨土法門,必須切實用功,應該死心念佛。古人所謂打...

【佛學漫畫】妄念如灰塵

莫厭妄念多,應嘆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名。...

弘一大師《授三皈依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義 三皈者,皈依於佛法...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一百零八首)

(一) 我教原開無量門,就中念佛最為尊。 都融妄念歸...

十方皆有佛國,何須獨願西方

問:信行願三,既聞命矣。但十方皆有佛國,何須獨願西...

成剛法師臨終開示:念佛沒有巧路,靠我們老實

我們皈依三寶了以後,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居士,...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讀誦《阿彌陀經》的功德

實際上這部經典卻是具足華嚴的十玄門,那些有眼光的這...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裡怪氣的事情

問: 我是一位初學佛者,有很多事情都還不懂。現在有很...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有這個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念念不離阿彌陀佛

一個參禪開悟的人,他是要選擇求生淨土的,這是一個反...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是為向前

很多時候,得不償失,好好想一想;很多小偷,很多損人...

聖嚴法師《為什麼要生氣》

佛法認為,「貪、瞋、癡」是我們人類的三種根本煩惱,...

人生短暫須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徑

我年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老和尚,一說到修行他們常常會...

炒熟的芝麻種子

《百喻經》裡有一段譬喻:有位農夫聽說芝麻的營養價值...

觀一切法是空的,是假的

我們凡夫我們願意離苦得樂是對的,苦惱來了我不高興,...

不忙歌

念佛能以轉逆境、消災難、生極樂,這是何等的大事,偏...

八萬四千法門怎麼來的

在你的生活當中要這樣鍛煉,你的煩惱就會逐漸減輕,待...

對治內心有所得的執著

歡喜特異功能,但是你內心裡的不安還在,就算你成功了...

慧律法師:學佛並非都要出家

談到出世,連帶就會說到出家。好多人都誤以為信仰佛教...

既迴向往生極樂、又迴向現世安穩,是否如法

問: 頂禮法師!弟子知道一切善法都要迴向往生極樂世界...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

佛陀一天的時間

世界所有宗教導師中,佛陀可以被認為是精力最充沛,行...

【佛教詞典】不共相

(術語)不與他共通,但屬自己之相狀,所謂特性也。...

【佛教詞典】緣

云何緣?幾是緣?為何義故觀緣耶?謂因故等無間故所緣...

【視頻】淨界法師《稱念觀音聖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

淨界法師《稱念觀音聖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

【視頻】崇慈法師《學佛是不是就不能夠有太強的事業心》

崇慈法師《學佛是不是就不能夠有太強的事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