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大安法師  2019/12/31  大字體  護眼色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設我」,這個假定,因為他是在因地作為菩薩發願,那時候他還沒有作佛。假如我成佛的時候,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如果能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號,能生起「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的心。

這一願特別要注意: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念十聲阿彌陀佛,好像都能念,但是不僅僅是念十聲能往生,它有一個念佛的心態,這個心態就是具足深信切願。十聲都能念,但是你要具足這個信願的心態,可不容易。那心態是什麼呢?至心信樂。這個「樂」有時候念yào,看從哪個層面說。

首先談至心,至心就是真誠心,不是虛假的。這個其實就蠻難的。我等眾生在這裡,一天到晚有幾念是真實心哪?大部分都在玩假招子,虛偽的心,諂曲的心,心口不一的。

阿彌陀佛的願是真實心裡面出來的,阿彌陀佛的名號也是真實心裡面出來的,只有真實對真實,才能感通,虛假對真實,就絕緣導體。

所以,想去是真的想去,不是口頭上說我想去。不是說阿彌陀佛現前要接引你的時候,你又想到世間很多事情沒有做完,又想到自己的孫子還沒有考上大學,要向阿彌陀佛告幾年假。那你的至心就有問題了。

看這個「至」,是修飾這個心,也修飾這個信。信心是至信,純一的信心,不雜懷疑。樂是至樂,是內心深處生起的大歡喜之心。好像一個窮人撿到一個大元寶一樣的:哎呀,解決了我一生的生計問題!得未曾有,想都想不到,得了一個大便宜,喜出望外。這種心態要出來。

然後才得以發出那種希求、渴望,一往情深哪,萬牛莫挽哪,只有這一念吶!

具足這樣的心態,哪怕「乃至十念」,乃至就是最低限度。這願不是說就是念十聲,乃至就是至少要念十聲,這裡談至多,上不封頂的,念得越多越好的。如果一天念十萬聲佛號,當然阿彌陀佛更高興了。

那古德一般都是三萬起步,三萬、五萬、七萬,都來計算。不要看到這一願:哦,那我一天就念十聲,其他的時間可以搓麻將了。那你的至心成了問題了,你就在找藉口了。很多居士,包括一些出家人,他抽煙。他說,佛的戒律當中沒有製定不抽煙。這不是找藉口嗎?

具足這樣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作為菩薩,我能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就取決於這些信願念佛乃至十聲能不能往生這個前提,如果信願念佛乃至十念不能往生,我就不能成佛;這些信願念佛乃至十聲都能往生的話,我才能成佛。

所以,這個願是把眾生能往生作為他成佛的一個先決前提,於是跟眾生的往生這樁事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現在,法藏菩薩已然成佛,也就決定了一切信願念佛乃至十聲的眾生都能往生。如果這個功能沒有,他就不能成佛,現在他已經成佛,那這個條件、這個功能一定存在。

實際上,從佛的立場來看,當法藏菩薩發了大願,又經過無央數劫的積功累德的修行,由行填願,大願滿足的當下,法藏菩薩就自然而然地成為阿彌陀佛,叫作自致成佛。當他自致成佛的時候,就在他成佛的境界當中,就已然見證到十方一切眾生只要信願念佛,乃至十聲,全都往生。

因為在佛的境界當中,他超越了過去、現在、未來三際的。那在我們眾生層面,我們有時間的區隔,才建立若已願就若已生,若今願則今生,如果今生還不能發願,那就屬於當願當生的範圍。

《華嚴經》裡面,透顯一個消息,就是這些菩薩在成佛的當下,見證到一切眾生都成佛了,乃至都入涅槃了。在佛自證境界,一切眾生已然成佛。在菩薩的因地,念念當知有無量的菩薩成佛。

所以,這個願就具有著法界的奧秘在裡面。

這條願有一個情況類外,就是「唯除」。唯一除有一類眾生犯了「五逆」的重罪,同時又「誹謗正法」,這兩種罪同時造的眾生,在這之外。但如果他只是造作五逆重罪,沒有誹謗正法,那麼他只要生大慚愧心,信願念佛,乃至十聲,阿彌陀佛也能夠接引他去,這是《觀經》下品下生給我們傳達的信息。

但為什麼誹謗正法沒有辦法呢?他既然誹謗正法,就沒有信心,不會有願力,那就跟這個大願感通不了。感通不了阿彌陀佛的願力的攝受,他就隨自己的業力去流轉。

善導大師對這一願還更慈悲地又加了深一層的詮釋:這只是對抑止門來說。就是這兩種罪太重了,犯五逆重罪,就是在福德的層面就徹底地崩潰了;誹謗正法,在智慧的層面也徹底地崩塌了。那這兩個重罪加在一起,那就是極重。

但如果這兩種罪同時犯了,到臨命終時忽然他一念改悔,那這時候阿彌陀佛會不會接引他呢?那肯定也會接引的,只不過是這種比例太小了。所以從慈悲攝受門來說,阿彌陀佛仍然不舍這一類眾生。

這個十八願大家常常談,說是大願核心,認為很容易,實際上分析起來,還是很不容易的。念十聲很容易,「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這八個字,不容易做得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心是攀緣嗎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邪...

以正念的心態來執持彌陀名號

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

臨終往生是否需要正念

問: 關於臨終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時具足信願持...

得到臨終正念的三個重點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門可以來修學,古德把整個大...

這樣去做,地藏菩薩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

【推薦】臨終時會有兩種力量浮出水面

淨土宗念佛法門最重要的特色,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

成佛的三個步驟

我們現在怎麼去成佛?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解決往生的...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種,行...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修行不是在做學問

問: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內心覺得都是浮...

極樂世界離開了這三苦

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

瞋恨心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煩惱

《華嚴經》說,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百萬障門開。...

佛有無量德,四字名號足以該之

舉名者,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該之。以彌陀...

三昧水懺的來歷

佛教重視檢討自己的錯誤,因此有個別懺悔和集體懺悔。...

【推薦】《法華經》的殊勝功德利益

01、《法華經如來神力品》云∶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

聖嚴法師:家庭暴力是否要忍耐

問: 最近家庭暴力問題很受重視,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煩...

這麼多人用功辦道,怎麼沒有開悟的呢

我們這麼多人用功辦道,怎麼沒有開悟的呢? 第一,我們...

修行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內心的平靜...

略談菩薩戒中的「說四眾過」問題

菩薩戒也稱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只此數語,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數行奉寄,想已塵覽。頃接手書,乃有塵業情緣,卒...

吃素後身體消瘦,是否能吃點葷的

問: 弟子吃全素已經好幾年了,但還是喜歡肉的味道,...

說話的藝術

舍衛城內的大長者家,近來喜氣洋洋,好事連連:長者的...

你能夠持他的聖號就已經得救了

《地藏經》又給我們一個啟示:地藏王菩薩每日清晨隨順...

怎樣憶佛

問: 怎麼憶佛? 大安法師答: 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

人身到底「難得」到什麼程度呢

佛教裡有一句大家都聽慣了的話:人身難得。到底難得到...

【佛教詞典】婆羅門僧

(雜語)婆羅門之本形行佛道者。尊勝經序曰:婆羅門僧...

【佛教詞典】井河

(譬喻)為譬身無常之二喻。井者謂人於曠野為醉象所逐...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十定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十定品》

【視頻】佛是大醫王,醫病亦能醫業(印光大師)

佛是大醫王,醫病亦能醫業(印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