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頁。【四、人類的思想方式是顛倒性的。】
我前面有一張桌子,靜靜地站在那兒,我們看不出這張桌子有任何的動態;換句話說,眼識告訴我們,這張桌子是靜止的,可是我們的意識卻告訴我們說,有一點智慧的,有一點知識的,根據科學的證明,這張桌子不但時時刻刻跟著地球在太空中運動,而且組成桌子的原子、電子,更是時時刻刻在那兒轉動、運動。眼識和意識,以及其他各識之間,其實經常在那兒打架,沒辦法協調。打架打得太多了,人類就養成了一個協調的本能,什麼叫協調的本能?懶惰,不必去追究;把追根究底的問題拿出來討論,不去追究各識之間爭鬥衝突的孰是孰非拉,只要各識能夠相安無事,各盡其能就算了!就是糊塗的過一生。
如果我們認真的推敲,人類的心識,真是一堆亂糟糟,一篇糊塗帳;為什麼?都是看錯了。這個桌子明明在動,可是我們看的是靜,那麼這種各識各自為政,各是其是,先入為主,不求真理的現象,稱之為「顛倒性」。「顛倒性」,包括我們這些面前的花,都是在動態裡面;只是它的動態,變化得太薄弱了,太微細了,你看不到,我們看不到。所以我們的顛倒性,就是說我們看種種的相,誤以為是鏡子的;看種種的相,沒有真正的去透視。簡單講,我們很少透過理性的分析啊,所以人類的思想方式是顛倒的。
【第五、人類的思想方式是虛弱性的。】
為什麼虛弱性呢?因為它被整個煩惱佔據了,所謂虛弱就是不能大用現前,聖人是心產生大的力量,大用,大力用;可是凡夫呢,因為整個心都被煩惱所佔用了,我們凡夫的心,都被煩惱所佔用了,沒有辦法大用現前,用不出來;佛能夠用大智慧,可是我們眾生呢?都用顛倒的分別心;我們用的是一顆煩惱的心,每天都是煩煩惱惱的。
所以人類的思想方式是虛弱性的,它沒有辦法集中,一天煩惱這個,一天計較這個;明天煩惱這個,後天計較這個;那你說,他怎麼能夠大用現前,他怎麼能夠像佛菩薩把這個心的念力用出來,沒有智慧啊,用不出來啊;他沒有辦法集中力量啊,他這個意識整個被這個外相、假相佔據了,慾望佔去了。底下,人如果不能集中力量,來應付一切事情,是很難成功的。力量集中,實在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力量分散,也是失敗的主因。
人類心識既然有八個(注),眼、耳、鼻、舌、身、意,那後面有註解,這八個識,又各行其是,力量自然就分散了。我們工作最有效率的時候,也就是諸識集中的力量,向某一個問題進攻的時候。我們在應付一個大問題的時候;我們遇見一個重大的難關的時候,我們總是全神貫注。我告訴你,我做事情就是這樣的,今天的問題,我不會留到明天,我一定全神貫注,以前看大藏經也是這樣,我不貫通大藏經,誓不起坐,做事情,絕對是這樣。所以說,我們這種個性就是強硬,有壞處,急,有壞處,但是也有好處;很有個性,也很有志氣,一定要突破初參、二參,最後的末後牢關,三關統統要破。所以師父,如果以前在研究這個經典,碰到什麼沒有辦法突破的,一定全神貫注,今天的問題,絕對不會留到明天,好,明天不能解決,一個禮拜,就是這個問題,擱著,再來,再看下去,一個禮拜後再翻過來,再看,《楞嚴經》也是這樣看法的,全神貫注。
普通人的心識力量,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是分散的,或者是消費了,浪費了。為什麼?我們一天在慪氣、爭吵的時間,遠比我們有意義的生命來得更長;時間就是在爭吵當中消失了它的生命,浪費了它的生命。在進一步說,人的行動跟思想,都是受「習氣」所支配,「習氣」就是習慣,習慣性;無量的習慣性和潛能,潛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能量,都潛伏在含藏識之內,一碰到機緣,這種潛伏著的種子,就會發生作用(名為現行),在同一剎那,各識的種子,為什麼?八識,有八識的種子,因為八識各有這個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都有,八識各有現行,也各有種子,所以啊,
【各識的種子,都能夠遇緣而現行,而事實上,又往往是諸識並起,因此力量自然分散。諸「智」同時並起,在「佛位」是妙用功德;諸「識」同時並起,在「眾生位」就成了過患。】
意思就是說「在佛位」,那麼這個就是智慧同時起來,那麼在「眾生位」就是分別心一直起來;執著,這成了過患,這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
所以當我們心淨的時候,我們所有的世界都化做清淨的淨土,心淨則佛土淨;當我們強烈的分別、爭吵、顛倒,那麼這個時間,清淨的世界也化做黑暗,灰一些,毫無光明的世界。佛法裡有一句話:眾生以菩提為煩惱。眾生把清淨自性當做煩惱,而諸佛菩薩是拿這些煩惱悟到空不可得,來化做菩提,是很有意義的。話不要扯得太遠。總之,人類的心識是虛弱性的,沒有大力量的。要成就諸佛的大力用,以這樣虛弱的心識形態,是絕對不行的。
註:八識是一抑異,抑就是或啦,是同一呢,還是不同識呢,為一頗費推敲之問題,這是一個很難推敲的問題,這要懂得《唯識學》,八識說一也不對,說異也不對,說一為什麼講八?說異為什麼來自同一個清淨自性呢?所以啊,頗費推敲之問題,此處所謂的八個,也只是為了說明而已,為什麼講八個?在旁邊寫個「因功能而劃分」,「因為功能而劃分」,眼識見色,眼的功能;耳,聲音的功能;鼻、舌、身,那麼就是色、身、香、味、觸囉;那麼再來,第六意識就是分別,功能,最大的功能就是分別;第七意識最大的功能就是執著,第八意識最大的功能就是集中,集合種子,就是倉庫的意思,什麼都放進來。就功能不同才講八,方便說。所以並不一定指人真的有八個心識,特此聲明。我們研究過唯識,也知道一尚不可得,何況有八。
【第六、人類的思想方式是執實性的。】
那這一點,就是所有眾生的毛病,包括當皇帝、皇后;包括全世界、整個宇宙的,只要不是修學佛道的,包括基督教、天主教、一貫道,統統是這個模式,人類的思想方式是執實性,執著一種虛妄的緣起法為實在的,叫做執實性。
【這一點,是六種特性中最重要的一點。】簡單的說,是人類思想的通病,全人類思想的通病,就是執著以為實在性,不了解它是緣起性。無論何時,都「執實」,任何一個時間、空間都執著有一個實在的東西,執實,執萬法為實有,或者執萬法有定相以及自性。
【至於怎樣「執」,又怎樣「執以為實」,卻是個極複雜的心理問題以及哲學的問題。西藏的中觀,】中觀就是講八不思想,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一、不異,就是中觀的思想;講一切法不可得,【以及無上的密法,那麼對這一個問題,有獨到的精闢論說,希望以後有機會和大家再研究。在這個廣泛的園地裡,今天只想提出一點來談一談。】
【我們看見這一張桌子,那是一根柱子。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會肯定的說:這張桌子一定不是那一根柱子,那一根柱子也不是這一張桌子。人類思想的執實性,說來雖然有千萬個頭緒,但如果能夠了解····】
底下這幾句話,就了解一個基本的執著的形態。那幾句話呢?底下看,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底下這個啊,【這個是這個,那個是那個】,這個花就是這個花,那個牆壁就是那個牆壁;【這個不是那個】,這個花絕對不是那個牆壁,那個牆壁絕對不是這個花,眾生就是執著的,這一個基本執實的形態,也就對執實性有一個相當的了解了。
眾生都是這樣;普遍一切眾生,上到皇帝、皇后,下到販夫走卒;上到總統百官,下到一切知識份子,販夫走卒;統統的通病都是執以為實。底下最重要,人類一出生,所受的教育,都是教你執實教育,就是執著的教育,不是解脫的教育,不是佛陀解脫的教育,我們。從小都是教你一加一等於二,就是這種執實的教育。桌子不是椅子,椅子不是桌子;教你這個是這個,那個是那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一天到晚,都是裝這些執著的觀念,執著以為實在的觀念。我想再舉一個有趣的故事,來幫忙各位了解人類思想的執實性。
從前有一個老和尚,在房中無事閑著坐著,身後站著一個小沙彌。那個時候門外有甲乙兩個和尚在爭論一個問題,雙方堅持不下。一會兒,甲和尚氣沖沖的跑進來啊,對老和尚這麼說了:「師父,我說這個道理啊,是應該如此如此這般,可是乙卻說我不對,師父您看看,我說的對,還是他說的對?」老和尚,嗯!面對著甲說:「你說得對!」站在你的角度,當然你說的對,這甲和尚說他對,他一定很高興,就跑出去了。過了幾分鐘,乙和尚氣憤憤的跑進來,他質問了老和尚說:「師父、師父,剛才甲跟我辯論,他的見解是根本錯誤的。我是根據佛經上說的,我的意思是如此這般,您說是我對呢,還是他對?」老和尚轉過來面對乙和尚說:「嗯!你說得對!」這乙和尚也很歡喜的,因為師父說他對嘛,歡天喜地的跑出去了。乙走了以後,站在老和尚旁邊的小和尚、小沙彌,就悄悄地問老和尚啊:「師父啊,要嘛,就是甲對,要嘛,就是乙對,甲如果對,乙就不對嘛;乙如果對,甲就不應該對了,師父您怎麼說,您怎麼可以向兩個人都說「你對」呢?」老和尚很歡喜的掉過頭來,對小沙彌望了望,說:「嗯!你也對!」
意思就是,這個世間就沒有絕對性的東西,只是告訴你,角度不一樣而已啊,爭論是沒有意義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要講錯,統統都不對;要講對,統統都對,對不對?誰是誰非,很難論斷啊。底下說,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趣味,同時也是極為深刻的故事。這個故事,活現的說明了佛的無礙境界,跟眾生的執實境界是大不相同的,把華嚴的無礙哲學,描寫得淋漓盡致!太好了!我們聽華嚴就要聽它的無礙。
由於以上所分析人類思想的六大特性,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以人類現有的思想方式,是絕不能得到佛果的。用人類現有的思想方法、心識形態,是絕對不能得到佛的「如所有智」、「盡所有智」,佛的「無緣大悲」和佛的「無邊大能」,是沒有辦法的。然而大智、大悲和大能,是不是不可能達到呢?釋迦牟尼佛以身作則,拿他自己的修行過程作榜樣,明白的指示我們;如果我們能夠將現有的心識形態,思維方式轉變一下,把六個毛病治好,本來就具有的佛性就能夠自然顯露。好,翻過來我們複習一下,六種毛病,要背起來。
三十一頁,再講一下,很重要,人類思想的病態,看黑字體的就好。
一、人類的思想方式是累積性的。因為它是由相,一、二、三,一直累積來的,學一句,多一句;學一個思想,多一個思想,累積來的,這方向是錯誤,教育方向是錯誤的。
二、人類,翻過來三十二頁,看黑字,人類的思想方式是有限性的。為什麼有限性的呢?因為人類的眼、耳、鼻、舌、身,他的能力是有限的;他看到的範疇是很有限的,他不是佛的能力看出來的,所以人類是一種很差的一種能力。
三、人類的思想方式是矛盾性的。因為理智跟感情,它每天都在衝突,我們是很可憐,我們是衝突之下可憐的產物,父母把我們生出來,因為我們的業力,我們每天在理智跟感情的衝突之下,做一個可憐的犧牲品啊。可是我們現在要做一個聖人啦,解脫了,所以我們要把矛盾性化做平等性。再來,翻過來,三十四頁。
四、人類的思想方式是顛倒性的。為什麼?桌子是動態的,他講靜態的,對不對?我們啊,地球在轉動,我們說它沒有動;我們面前的花,都是一直在變化,而我們看的,它卻是如如不動,好像存在,其實天地萬物都在變,微細的無常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的思想方式是顛倒的。我們的思想啊,一下子跑東,一下跑西;一下子整個思想就是亂糟糟的,一堆糊塗帳。
五、人類的思想方式是虛弱性的。因為煩惱強,力量就弱,如果我們智慧開採出來,大力用現前,煩惱就弱,煩惱弱,我們力用就強。
六、三十五頁,人類的思想方式是執實性的。是一直拚命的執著。
這六種病態要是能夠除掉,翻過來,三十七頁,把這六個毛病都能治好,本來具有的佛性就能自然顯露出來。這聽到佛法有多麼的福報,多麼的可貴。
【基於這個道理,佛法不教人在「所知的鏡」上努力,如科學家對於研究現象界的努力,】我們把研究現象界的,這個研究的對外,研究現象界的努力,要像佛,要在「知」,能知的心努力,或者是佛學家對於考據經典的努力。【卻教人在「能知的心」上下工夫,】在能知的這一顆心上面下工夫。萬法不離心法,我們【把「能知的心」擴大和發展到最高峰,大智、大悲和大能,它都會自然的顯現。】顯露出來。
這講到最後,就是什麼意思?就是這些科學家、哲學家統統方向錯誤,統統方向錯誤,這些科學家,太陽系研究完了,還有一個銀河系;銀河系研究完了,還有一個超群星系;超群星系研究完了,還有無盡的星系,你怎麼研究呢?研究不完。迴光返照研究到佛理,萬法都是唯心所造,萬法都是業感緣起,就解決了,統統解決了,所有整個問題,人生的問題,全部在緣起性空裡面解決。什麼法可以離開緣起,什麼法可以離開性空;什麼法可以離開唯心所造,沒辦法離開這幾個範疇,那我們人生、宇宙的問題就全部解決了。吃得好、吃得不好,那是我們的福報因緣,無盡的宇宙、無盡的虛空就在我們這當下,這個智慧就可以解決了。
三十九頁,怎樣消滅病態。【既然明白了人類心識的六大特性,實在是障礙成佛的主要原因,而人如果想成佛,則非要根本消除這六種病態不可;剛剛已經念過了,但是這六種病態要怎麼樣才能夠消滅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講到佛法最重要的教導----】
有「定力」,禪定的功夫,「慧」就是智慧,或者是「止」,「止」就是停止妄想;「觀」就是透視的意思,觀照就是等於透視,千萬不要被假相黏住;「觀」就是指透視的意思。
所以世間沒有什麼叫做快樂的。那一些開著轎車,那一些到百貨公司,那一些名牌,或者那一些大企業、大政治家,你以為他快樂嗎?他的痛苦比你學佛的痛苦一百倍一千倍,他只是沒有發現他的痛苦,而不是沒有痛苦;而學佛的人也會有痛苦,但是他卻有一顆摩尼寶珠的智慧,隨時能夠調整自己。學佛就是擁有真正無上摩尼寶珠的智慧,不怕境界的變化。他就是全家死光光了,他家就是火災了,碰到了,他還是要接受,這個還是緣起啊,碰到了,他就要調整;他兒子突然死掉了,他也要調整,他就會觀照,有一天任何一個人都要死的;他父母死了,他也會觀照,全世界的父母親都要死的,不只是我的爸爸媽媽要死。
任何事情,碰到了他一個學佛的人,薰習久了,他那一個內在的摩尼寶珠的智慧,就顯露無遺,佛性就顯現出來。他會把世間的這個無常了解這是常態,他會把世間的五欲六塵化作解脫,是重要,世間的人重視五欲六塵,一天到晚往外跑,往外追求;學佛的人,他往內追求,一念之間就可以得到幸福快樂,不需要擁有任何東西,他全身的東西全部捨光了,他也是最幸福的人,他不需要任何東西。就是古來高僧大德一張床、一個椅子、一本書、佛像,印光大師的房間就是這樣,要不然就是大藏經,其他什麼都沒有。那如果是一個不倒單的,更單調,我去看廣欽老和尚的房間,就是一個藤椅,沒床鋪,廣欽老和尚,那時侯在開示,房間我們就進去參觀一下,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藤椅,一個藤椅而已,什麼都沒有,裡面空空洞洞的,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藤椅,他坐著睡覺,誰比他更富有,誰比他擁有更多。他是一個大徹大悟、解脫的聖者,人家懂得放棄假相,人家放棄有限,就擁有無限;而我們不是。
所以啊,我們一定要觀,這些幾個功夫要拿出來用,「定」、「惠」實在是對治這六種根深蒂固的心識毛病的基本方法。禪定非佛法中所僅有,印度教以及中國的道教,對禪定也有極深刻的了解和精博的成就。在佛法中解說禪定和智慧的書籍,真是汗牛充棟,諸位要先看充棟,就是充滿整個棟樑,書籍充滿整個棟樑,要拿出來啊,都使這個牛汗顏,汗顏就是慚愧啊,牛毛是最多的,拿出來的書比牛毛更多,讓那隻牛呀,都覺得很慚愧,叫做汗牛充棟;充棟就是書籍很多,比喻書籍很多;這個書籍多到比牛毛更多,這書籍要拿出來,牛都汗顏,叫做汗牛充棟。
【這裡只能極概括的向各位介紹,作一個開端,人類心識的六大病態,雖然它的表相跟功用,皆互不相同,可是他們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這六大病態,都是「顫動性的」,】
Vibrating,顫動性的,就是抖動的;「動作性的」Acting,和「進行性的」,and Progressing,Progressing,所以我想用英文來幫助說明一下,因為這個是在美國研究的,那是Vibrating,Vibrating就是抖動的,Acting,如果是Action的話是行為,如果Acting的話就是進行式,是動作的意思,行、住、坐、臥,and Progressing,就是進行的,這Progressing一般式用於電腦的,用在電腦的;電腦的程序就是這樣Progressing,那就是進行性的;電腦的程序,它就是這樣講的,Computer Progressing,就是進行性的,那因為他談到英文,我們簡單的解釋一下。
【「思想」在英文中有很多的不同,譬如說:Thought····】Thought就是過去的記憶,簡單講,存在過去的記憶,叫做Thought,這是過去式;想的過去式,Thought,底下,【叫Reflection,】Reflection叫做對現實生活的反應;Reflection就是對現實思想的一個反應,現實境界的一個反應,它也是思想的一種。前面Thought接近memory,Reflection接近叫做reaction,就是一種反應;Reflection就是一種反應,就是我們對現實的一種反應思想。【Consideration】它是一種集中,就是讓精神集中的意思;Consideration它是讓思想集中,專一的意思;Thinking就是加ing,就是正在進行,我正在想某一種事情,我正在進行思維某一種事情,所以這個思想是用最後一個比較接近。
【Thought,Reflection,Consideration,Thinking那麼以Thinking,這些字裡,我認為Thinking這個動名詞,頗能夠描寫人類思想的動作性和進行式,因為在這個動詞Think後面加這個ing,使人直接的感覺到思想的流動性,】
那麼這個波動性,思想的流動性。這個波動性的思想流續性、流續相,我們的心啊,這個印像一直連續著,這是心識病態的一個基本相狀。
只有用禪定的方法,去平息這個波動的心流,注意!禪定要先有透視的功夫,了解如夢幻泡影,記住哦,任何一種禪定的方法,如果不關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叫做外道;外道是強把它壓住,使它不起現行;而佛教是透視它,斷掉煩惱的禪定,這個是佛道跟外道的分水嶺,簡單講,佛道的禪定加上透視的智慧,而外道是強迫把它壓下來,壓下來,哦!我現在心識進行分別,我把它壓下來;不要去看它,不要去講它;使它不要有傷通,問題還沒有解決。
佛教,問題不是這樣,佛教不怕談論,它有充滿著透視的智慧,你談論,它也透視;放著沉默寡言,它也透視;它的禪定是充滿智慧的。這是很重要的。Very Important,非常、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佛教的禪定功夫,跟一般的世間的禪定功夫是不一樣的。所以真正的佛教的禪定就是什麼,徹底的放下,它可以在動態裡面放下,靜態裡面放下;而外道,他一定要坐著,想盡辦法把它降伏,可是我們坐著想盡辦法降伏,那叫方便,佛教唯一最了不起的就是智慧,就是智慧。
底下說,【唯有用禪定的方法,去平息這個波動的心流,才能開始談到轉「識」成「智」。】
轉分別成大智慧,轉意識心成大智慧。人類的流動心識,經過一番平靜的鍛煉以後,就會發生許多質和相的變化。因為我們的心是一團糟啊,從來沒有把它轉換過來,變成智慧的心啊,我們的質跟我們這個執著的相整個佔據了,煩惱啊、著相、執著、顛倒佔據了所有,我們現在要開始調整了,調整了。
所以什麼叫做修行?注意!修正觀念,使它趨入正知正見叫做修行,再講一遍,修正觀念,修正錯誤的觀念,使它趨向正知正見的觀念叫做修行,這個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先修持,修正這個觀念,我們觀念錯誤,你再怎麼用功都是錯的。
所以,當我們在修正當中,它會起衝突、矛盾、痛苦,這是難免的;經過了創傷、痛苦的洗禮,我們的心,開大智慧是值得的。所以修行人的痛苦是值得的。以禪定的力量作基礎,再加上抉擇的智慧,就能漸次伏滅心識的六大病態。普通人的心識是波動的,但入禪定的時候的心識是平靜的。用圖線來說明,就像下圖:通常的心識相(見書P40),就是這個,起起伏伏的。禪定的心識相(見書P40)就像,如果你去看那個電影就知道,那個死人的心臟最後的跳動,你看過死人的心臟跳動,嘟嘟……嘟嘟……電影就是這樣演的,這樣嘟嘟……電腦劃一線就是死掉了;那就是那種禪定的功夫,劃一個水平,禪定的心識相是沒有任何起伏的,它就是跟你講話,它也沒有起伏;它吃再好的東西,它也不會起伏;它擁有過多少的東西,它也不會起伏;它失去多少的東西,也不會起伏。何以故?它後面、背後充滿著智慧,這個本來就不是我們的,這個世間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我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這世界也不是,我也沒有擁有任何東西;我沒有帶任何東西來,我也不可能帶任何東西去,現在擁有的也是短暫的啊,它怎麼會有起伏相呢。
底下,【禪定原只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現象,並沒有任何的神秘怪誕之處。常人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相互的關聯,以及相互的影響和作用,自成一套。禪定的心理和生理,也自成一套。不過,如果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看禪定,便認為特殊罷了!】
【這種特殊的心理、生理狀態,有許多不同的名詞,譬如說:「靜慮」、「禪定」、「止」、「瑜珈」,】Yoga瑜珈,在旁邊寫一個瑜珈就是相應的意思,Yoga,Yoga就是相應,我們《瑜珈師地論》,練了《瑜珈師地論》這個百卷啦,那麼就是有相應佛性了,圓滿鏡智,相應了,這《瑜珈師地論》啦,等等。每個名詞都著重在描寫這一個特殊的心理、生理的某一方面,梵文裡所用的Samadhi(三摩地),Samadhi就是描述禪定的專門名詞之一。
【現在參照佛法、印度教、中國道教中關於禪定的敘述解釋,試對這個「禪定」作如下的定義:禪定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生理狀態,····】
完全透視世間、宇宙,全部放下。什麼叫禪定?沒有任何的累贅,沒有任何的壓力,內心多麼的安詳、知足,充滿著透視的智慧,叫做禪定。在這種狀態之下,心理方面顯著的現象,是心注一境,無波動式妄念起伏的現象。生理方面的顯著現象,是呼吸作用、血液循環,和心臟跳動的緩慢、微細以至於絕對的停止。他這個講的禪定,是指打坐的禪定,不是六祖惠能那種動中的定,定中有慧,不是這樣子的定;這種是比較屬於閉關式的,就是跑到山上去閉關,坐著禪定,是這種描述的禪定。這還不是自性清淨,自性的定,外道也有這種功夫。
佛教的偉大的功夫在那裡?在般若智慧。據佛學家們的研究所得,深的禪定境界,大都是呼吸停止,和心臟跳動停止的。這是指打坐的那一方面的,不是動靜一如的那種禪定。對於解釋人身的生理結構,認為消化系統,注意!消化系統離不開神經系統,呼吸系統離不開神經系統;循環系統離不開神經系統,排泄系統離不開神經系統;這一些系統,都是為了支持神經系統的作用而設的。好,你消化系統沒有神經,你怎麼消化?呼吸系統沒有神經,你怎麼呼吸?循環系統沒有神經,你怎麼循環呢?排泄系統沒有神經,就像我們的大腸、小腸,那麼如果說我們沒有這個神經系統,對不對?你怎麼排大便呢?神經系統也只是為了做精神(或者是心識)活動的依靠的一個(緣)而已。在入定的時候,這個心識已經停止其活動了,其實神經系統已經不必忙碌地工作去支持它。
我們人啊,越煩惱,消耗地體力越多、越累,一個人越煩,他的身體會越累;他不必工作,他就會覺得很累,因為他一直消耗他的神經系統,所支持的神經系統的東西。一個人煩惱、哭泣或者動盪不安,他飯一定吃不下,那為什麼?很簡單,他使這個神經系統太忙碌了,煩惱這個,執著那個;苦惱這個,煩惱這個;他飯一定吃不下,那麼為了支持神經系統而設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心臟跳動等等這些作用,都變成了多餘的,根本不需要。意思就是一個人入禪定,他的心控制得住這些循環系統來支撐神經系統的東西,它暫停,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於入定時呼吸停止、心臟停跳等等現象,也就不會大驚小怪了,或者是發生淺視,或者是懷疑的態度了。
禪定為克治人類心識,把一個人的思想,六大病態的一種方法,就是克治、對治人類的一個心識,六大病態的一種方法,現在更進一步向各位介紹禪定的境界以及重要的修法。禪定的三個步驟,翻過來,四十二頁,禪定的境界,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是逐漸改變的。大體講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或者三種境界。修禪定的人,如果精進的話,不需要好久,就會覺得在修定的時候,妄念特別多。
譬如說,我們房間裡面的灰塵,從來都沒有感覺,但是有一天,太陽光很亮照射進來,我們把窗簾一拉開,使這個陽光透進這個窗戶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灰塵啊整個浮上來。當我們的心的智慧定下來的時候,你開始發現以前的妄念特別多,比平時不修定的時候還要多得許多。同時煩惱特別的盛,心不能安。這是一般人要遭遇到的第一個步驟。簡單講,要定下來,要有一個狀,這個陣痛期;要有一個抖動期,這種現像是好的,是進步的,不是退步的。要曉得普通人的妄念,就像瀑流一樣,從來不減少,不過在沒有修定的時候,自己不能覺察。從來不修行的時候,你有沒有妄想?他一定說:沒有啊,我活得很快樂啊。因為他從來沒有觀照。妄念的瀑流,就像瀑布流下來,叫做瀑流,是一個非常可怕、非常頑固、非常不容易調伏的東西,這個妄念流只有在修定有了相當進步的時候,才能覺察到,才能夠觀察出每一個妄念的起滅,(一個完整的思想的生滅相)
注意!這個就是很重要,所以禪宗裡面講,注意你的起心動念,不要往外求;你看這一句話就道出了修行的根本,你不必管外界的對跟錯,注意你的起心動念,不要往外求,這個禪師一語就道破了根本的修行方法,注意我們的起心動念,注意我們的生滅相,不實在的,我們今天的貪,不可得;嗔,不可得;百般的計較也不可得,你所擁有的也不可得,生生滅滅,只是因為我們對相的不了解,對世間的假相不能透視,所以我們有取捨的觀念、得失的觀念,一直充斥佔據我們整個煩惱、整個生命。
底下說,【據說定力較好的修行者能覺察到,在持一遍觀世音心咒(就是嗡嘛呢叭咪吽)時,有十個以上的妄念生滅;】我們啊安樂妙寶念了多少嗡嘛呢叭咪吽,我們還沒有覺察到一個妄念生滅是什麼樣子的,功夫還不夠,如果我們啊,再繼續用功的時候,就可見到妄念生滅;可見妄念的存在,正像瀑流一樣。
【《解深密經》上這麼說:阿賴耶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種子就是潛伏的一種動力,潛伏在內在的一種煩惱的力量、著相的力量、執著的力量,我們一直沒有辦法去控制它,所以我們受到它的牽制。阿賴耶識很深又很細,微細到什麼,凡夫沒辦法覺察,這一切種子就像瀑流,一切種子,因為出來那個就像沒有間隔,讓你沒辦法發現這個間隔,打斷不了,一切種子如瀑流,為什麼,為什麼講瀑流?因為難斷斷不了,不容易斷。為什麼用瀑流來比喻?因為很難斷。
【我於凡愚不開演,】這個凡愚的旁邊寫指「二乘人」,聲聞跟緣覺,我於二乘人、凡夫,凡愚就是指聲聞跟緣覺,我對二乘人、凡夫、緣覺不開演,絕對不講阿賴耶識,這麼微細的東西;
【恐彼分別執為我,】恐怕這個二乘人啊,不了解畢竟空的道理,大般涅槃,不生不滅的心性,只有執著以為有一個常、樂、我、淨的「我」,所以啊,二乘人是講苦空、無常、無我。涅槃有一個常、樂、我、淨,告訴你要去追求,捨掉六道凡夫就是捨掉六道輪迴,去追求一個什麼,去追求一個不生不滅,有一個涅槃存在,二乘人就是這樣。
大乘就不一樣了,大乘是連涅槃生死都不可得。足證在我們的潛伏心識當中,一切妄念種子的持續不斷,就像瀑流一樣的洶湧澎湃!很難、很難去調伏的,所以說,為什麼講一切種子如瀑流呢?就是很難斷,成佛很難。那成眾生就很簡單了,就像今天阿妹在北京,幾萬人,今天,那麼在這個香港,劉德華在香港,在香港,他一上台的時候,哦,那個燈光就出來,幾萬人,那好幾萬人;劉德華上台就把這個衣服一脫開,哦!底下就尖叫了,底下一個人發一個燈光,像手電筒一樣的,給他搖晃的,哈……這樣搖晃的,你看,叫他來聽佛法那很難啦。
修行者本來就要吃苦的啦,要搞這些啊意識留戀的,或者是這些歌星、影星的,大家是拚死命的啊,拚死命的啊。所以這是很正常的,追求五欲六塵的人一定比較多,走修行覺悟的人一定比較少,因為修行要吃一點苦頭,放棄這些色、身、香、味、觸、法的執著;但是,任何一個人,世間人,包括總統,包括王永慶,沒有一個人會比修行人更快樂。
所以我們一定要講:我是一個快樂的修行人,我們是一個快樂的修行人。我們擁有很少,我們卻很富有,所以佛講的那一句話,我非常的讚歎,佛陀告訴我們說:我很富有,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為我要求的很少。多麼有智慧的話,是不是?我很富有,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為我要求的很少。這個多麼有智慧的話。如果我們對這個世間的要求很少的話,我們有多麼的富有、多麼的知足,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修行人。
昨天報道的,說現在買那個什麼Kitty貓,一個沒有嘴巴的Kitty貓,竟然一天以內銷售了五十個Kitty貓,你買那個Kitty貓做什麼啊,還排隊排了,為了有去麥當勞買那個Kitty貓,買那個漢堡送Kitty貓,排得打架,Kitty貓,它出來我一看,這到底是美什麼意思的,這實在怎麼樣想,你就是想不通,他為什麼會為了Kitty貓排隊排得打架。還沒聽說過啊,聽經,為了聽慧律法師講經排隊排到打架的啊,沒聽說過這樣子的,眾生的悲哀,眾生的著相、顛倒,實在是讓人家很同情。那Kitty貓流行完了,以前流行什麼?流行養水母,養水母,養水母養完的時候;再流行一些什麼?就是珍藏一些什麼,就是這樣子,一個季節、一個季節,為了Kitty貓,再來不曉得要流行什麼了。真的一步一步……來,可是這些怎麼變化,我們都知道這是無常啊,一句話就解決了。
我們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們要很光榮的告訴大家,告訴別人,我是佛弟子,是世界上最光榮的人;我們要成聖成佛,做一個徹底解脫的人,我們是多麼無上的榮耀,佛陀的榮耀,我們佛弟子統統具足。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念佛,就拿起來,你不要放在口袋裡面,你就拿起來,時間到了喔,這錄不錄沒關係啦。就拿起來,有的人在看你念佛的時候,你就跟他講,這種種善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種種善根,念念佛,種種善根。如果他一直用三角眼看你,你就跟他: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種種善根,修行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什麼是佛法,你講得多好啊,所以這個張澄基博士實在是講得是太好了。明天我們就把《什麼是佛法》結束。
(接上)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四十三頁,禪定的第二個境界,【第二步的境界,姑且且名之為「虛幻境界」,】
這種虛幻的境界,在有些人啊,容易顯露的,就是在修禪定很容易產生幻相。有些人呢修了老半天,什麼都沒看到,也不容易顯露。因為我們的生理跟心理上這個時候已經都有所變化,修行人一觀照,那麼生理、心理多少都會有點變化,所以會產生了一般所謂的「幻相」,或者是「幻境」。那麼有些人在定中看見了光明、看見夜色、看見佛相、看見人相、看見這個山河大地、以及種種的境界色相。如果這個時候心生執著,譬如說,貪戀某一種景色或者是感覺,那麼就會出毛病,出什麼毛病呢?在旁邊寫「大我慢」,這個就是《楞嚴經》講的,「大我慢」什麼叫做「大我慢」?就是認為自己很有修行,那麼就阻礙不前了,凡是看到任何一個人都認為我就是你的老師;我夠資格教你們,你們不夠資格教我,因為我已經可以看到種種的境界了,生「大我慢」,落入著魔,也就是普通所謂的「著魔」。著什麼魔?我慢魔。認為自己已經成就菩提道,小小的一點感應,小小的一點瑞相,一點這個幻境、幻相,就自己覺得很有修行。
【讓我來給各位講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位修行很有成就的西藏喇嘛親口講他所經歷的一段故事:有一天啊,這個喇嘛在禪定當中看見一隻蜘蛛,起初啊這個蜘蛛是很小,後來越來越大,每次禪定打坐,就一定看到這一隻蜘蛛。起初這一隻蜘蛛離他有四五尺遠,後來就越來越近了,靠近了他的臉孔。最後看見這個蜘蛛張大口要咬他。他非常的恐怖啊,於是就念咒,想用咒力去降伏它,他不曉得這是內在的煩惱所影現出來的,恐怖感所影現出來的,但是呢用什麼咒都沒有效。於是他又作慈悲觀,發願以菩提心來超度這個孽畜。可是這個蜘蛛啊,還是不走!為什麼?因為這只蜘蛛不是外來的,是他內心自己所影現出來的,一種恐懼感所影現出來的;是由業力、幻相所影現出來的,由自心所影現出來的,它根本就不在外。他一直認為有一個實在的蜘蛛,那麼所以說,用什麼超度啊,可是啊這個蜘蛛還是不走,他因為煩惱恐怖,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只得將一切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全部的告訴了他的師父。他的師父問他道:「你現在準備怎麼辦呢?」他說啊:「我準備明天它再出現的時候用刀啊把它殺死,把它殺死!」翻過來,四十四頁,師父說:「你先不要忙,等到明天這一隻蜘蛛再出現的時候,不要把它殺死,你先用筆啊在它的肚子畫一個十字架,後天再殺死它也不遲。」因此就遵照師父的話啊,在蜘蛛出現的時候,用筆在蜘蛛的肚子上畫了一個十字架。當他回報師父說已經照辦了,師父對他說:「那把你的褲帶松看看,鬆了,看看你肚皮上有什麼東西?」他脫下衣服一看,原來肚皮上有一個自己畫的十字架!】
那就是心所影現出來的境界,其實就是自己。這個例子舉得非常好。簡單講,一切都是心幻相出來的外境。在《唯識學》裡面講沒有外境,唯心所造,萬法唯識,唯心所造。總之,總而言之,修定的人啊,所經驗到的種種的境界,形形色色,一言難盡。這種因為心理、生理變化而引起的幻相,假設能夠以般若慧觀照,知其實不存在,就會冰消瓦解;但若執著幻境,以為真實,就會出毛病!所以當你在聽經聞法的時候,你這就要注意了。
如果哪一個法師告訴你說:他能夠飛天走壁,晚上可以跟諸佛菩薩講話,他一講起來,就是多麼的神通自在,多麼的有修行,只有讚歎自己去誹謗別人,這個法師,你就要注意,你就要注意了。這不是一個正見的法師。真正有正見的法師,以佛所講的法,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兩個,一個是因果,一個是第一義諦;離開因果法,離開第一義諦,第一義諦,那就不是正法。離開三法印,離開一實相印,也不是正法;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或者是一實相印;離開了三法印,離開了一實相印,也不是正法;離開了因果跟第一義諦,就不是正法;離開了權實二教,也不是正法。
所以因此啊,不要講那些很多希奇古怪、神通的東西來蠱惑眾生,有時候講一講真正的瑞相,可以給大家勉勵、勉勵。但是用瑞相來度眾生,這下慘了,沒有法了。那念感應的人信佛啦;念不感應的人則不信,那麼就不是依法不依人啦,是依感應了,不依法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楚啊,有沒有感應,法就是要正確。那麼感應呢?就像陪襯的一樣,極樂世界給我們信息、給我們信心,但是不能執著,不能執著。
第三、禪定的第三個步驟:【修定的人,如果不怕妄念煩惱的干擾,也不執著幻境的真實,繼續努力,】諸位,你要看哦,不怕妄念煩惱的干擾,表示他已經透視煩惱不可得;不執著幻境的真實,表示他已經悟到空性。了境為幻,離幻即真。了幻啊,了解知道這個世間是虛幻的,離幻即覺,《圓覺經》講的。所以執著,也不執著幻境的真實,繼續努力,【把身心調得均勻,定力自然漸次的增加,進入了第三境界,入正定的境界。】
要入正定的境界,一定要加一個先具足有正見,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沒有辦法入正定。什麼叫正定?不偏慧、也不偏禪定,簡單講,就是定慧均等,又擁有正確的知見,能斷煩惱的那種定,叫做正定。不是像外道,不能斷煩惱,強壓,煩惱一起來就壓抑,要不然就不要去想它,不要去想它;碰到問題的時候,外道就是用這種方法,不要去想它,不要去接觸它,消極、逃避,希望一直把它強壓下去,他不知道那個後座力、勢力,潛伏在的東西還是存在啊。佛法不怕這個,境界來不怕,就怕你失去正念,我們有般若的智慧、有空慧的思想,有了解無常,有了解緣起跟性空的這個思想,那麼境界來了我們要面對它,要面對它,一定要面對境界,才有正定啊;一直逃避這個境界,那是外道的啦,外道,消極的外道,才一直逃避境界啦。
積極的佛教是絕對面對境界的,而且是透視它,然後進入不二的法門,煩惱當下就是菩提。此時妄念不生,心注一境,氣息微細或者是停止,這是一種生理上的變化啦,次第內心就產生了「樂」;「樂」的旁邊就寫一個「安詳」,「安詳」。「明」就是輕安,內在充滿著智慧,有點輕安,「樂」就是一種喜,安詳的喜悅,內在的「明」也充滿著智慧啊。「無念」就是沒有任何的執著,我們想要得到快樂嗎?那很簡單,你一定要有安詳的心態,要有透視智慧的觀照力,叫做明,要必須無所執著,叫做無念,要有共同具足這三個強而有力的正見,那麼煩惱起不來,微細的煩惱也拿你沒辦法,「樂」、「明」、「無念」的境界來了。心理、生理都已經有了根本的變化,已經跟凡人是不同了。得定了以後,人們原有的六種心識病態漸漸的消除,那個時候輕安自在,智慧自然生長;修行人憑藉定力、願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般若現觀,般若現觀,趨入無分別智,則圓滿佛性,則將豁然顯露,豁然顯露。
禪定的實際修法,四十五頁,【以上概括地,將禪定的三步境界講了一下,現在略述禪定的實際修法,一般人每每將打坐或者禪定連在一起,其實盤膝打坐僅不過是禪修方便中的一種,】底下加兩個字,「方便」而已,他這個講得不夠圓滿,他說:僅不過是禪定修行中的一種,其實是「方便」,這是其中一種方便而已。如果一定要打坐的話,那釋迦牟尼佛怎麼起坐來弘法利生呢?六祖惠能大師怎麼講動中有定、靜中有定呢?對不對?自性裡面,無所謂的菩提,也無所謂的煩惱;無所謂生死,也沒有所謂涅槃,涅槃生死等同空花,菩提涅槃等同幻滅。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了解。【禪定的修法,種類很多,現在只將較重要的六種禪定的修法,簡單介紹一下,作為一個引子,】就是一個引導啦。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依此引導,作進一步的研究以及實踐。
【那六種禪定修法呢?一、依專注修禪定。】
專注修禪定。這個專注修禪定,就是以心專緣一處而修定,這專緣的一處,可以是外境的某一點。譬如說,我看了一朵花,就好好的看,就是外面的某一點;與其看這個花,不如看佛像,我還是不同意他的看法,我同意什麼?觀佛像。你要看外面,就看貼在牆壁或者是桌上的西方三聖,為什麼?看佛像,八識田中印下來還有功德。可以是外境的某一點,乾脆看佛像,觀像念佛;也可以在內身的,內身的某一點。那就注意聽自己心中的念佛的聲音,這是我所主張的,這很重要的。你看外面,妄想多隻是造業,你看佛像,有功德,念佛又有功德,所以不管看外面、看裡面那一個點,外面也是佛,裡面還是佛。
譬如說道教通常習定的方法,在專守身上的某一個竅,身上某一個竅,像一貫道講的啊,人死後一定要從這兩眼的中間出去啊,怎麼樣啊,這一點啊就得救了,一點就得救了,一點就得救了。他不曉得,他就是沒有看過《唯識學》,頂聖眼升天,人心餓鬼腹;傍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這一貫道的就是沒看過《唯識學》所講的東西,他才會說:哎呀!人死了以後,由這個眼睛的眉毛兩點跑出去。我們的神識是不一定的,看你隨你的業力變化的,那一個地方最滿冷,那你就投胎哪一道。像我們去加持這個羅漢,周羅漢,哦!這個頂部就是熱的囉,頂部就是熱的,我還趕快牽法天師的手啊,叫:法天來,你判斷看看,師父叫你判斷一個怎麼樣一個人叫做往生,他就碰全身,叫法天來摸,摸腳啊、摸手啊,都是涼的;摸頭,熱的,那一定往生。那個時候臉色還很難看呢,我說這一定往生,我們這個經驗啊,三百個以上啊,那個時候臉色,我說往生,岡山那些信徒覺得很莫名其妙,他戴著氧氣罩,那個臉痛苦的樣子,臉又黑、又黑,又做心導管,然後一下從醫院運回來,師父又說往生,恩!沒有人相信,我說慢慢的看,我就跟羅漢嬤說:助念到晚上八點到十二點,你就會知道,他的臉會微笑的;結果念到晚上八點,哎!臉就真的微笑了,這經驗很重要啊,我們有助念三百個人的經驗。以前啊,什麼狀況,再痛苦的狀況我們都碰過,去,就趕快加持,靠上師的力量,靠大眾助緣的力量,趕快立牌位,立牌位。所以我跟諸位講,能夠在一個團體的修持之下,是盡量不要離開,我們臨命終的時候,一團結起來,那力量就大,力量就大。所以因此啊,這位羅漢伯啊,就在這樣狀況之下,念到晚上十一點啊,哇!人家打電話來了,哎呀!師父啊非常莊嚴啊,都在笑啊,都在笑啊,連他的女兒出家啊,從菲律賓回來呀,都非常感謝師父,會處理跟不會處理就差這麼多,就差這麼多。因此啊,我們要了解無論是身外的某一點,無論是身內的某一點,你記住,統統要好好的念佛。那麼其他道教所修的習定方法,是專守身上的某一個竅。大致說來,心緣外境,譬如說,緣鼻子外面十六指的地方,我們一般人講,說是四寸啦,或者是觀面前的木頭、或者是石頭,出毛病的機會比較少,因為往外看;但是得定也是比較慢。如果說專注自己身內的某一點,得到定就快,那麼增長覺受也快,但是比較容易出毛病,比較容易出毛病。
【二、依觀想修禪定。】
觀想修禪定,觀想就是觀想佛像啦,例如《觀無量壽經》所講的十六觀,跟密宗的壇城、或者是本尊,密宗的壇城跟本尊,因為張澄基博士他修的是密宗的,所以他所提出來的理念啊,很多都是以密宗的角度來說。那我們是修顯教的人比較多,當然我們也修《安樂妙寶》的密宗,但是師父也修過好幾年的密宗,灌過十幾個頂,那麼大家也並不一定有師父的因緣,那麼所以說,我希望說,諸位觀想是觀想西方三聖,西方三聖。懺公畫的那西方三聖,就是簡單講我們講堂後面這三尊西方三聖,這是懺公畫的。懺公畫的。都是屬於這種觀想修定法的。
前面所講的專注修定,是一種比較硬性的修觀法,專集中在一點,很多人是沒有辦法辦到的。因為把一個習慣於流放奔馳的心流,硬要繫在一點不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一般人修行啊,是很難的,因為他活潑亂撞,我們的心一團糟,一下子要把他捆在一點,那簡直是很難;就像是一個野馬啊,一隻野馬啊,脫韁的野馬,硬要把它拖回來,固定在一個點,那野馬一定是亂撞的;或者是一條,一頭野牛。我們的心就是,或者是心猿意馬,就像一隻定不下來的猴子,硬要把它拖來綁在一根柱子,這猴子就跳來跳去、跳來跳去的。我們的心也是一樣,沒有訓練過的這顆心,叫它不動是很難、很難的,所以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觀想則比較放開一點。觀想是主宰地去訓練這個心,叫心的動、靜都操之在我。這一句話,有許多人恐怕不會同意,也不了解,他們一定懷疑:「心是我自己的,我要想什麼就想什麼,要它動就動,要它靜就靜,何必要訓練呢?」其實這一些沒有學習過禪定的人,根本不了解要制伏這個心的困難,這有多難;從來沒有修過禪定的人,不了解這個要降伏這顆心的妄想的心,實在是有夠難。當一個人一打坐的時候,他就會發現好難、好難,這就是實驗的重要了。你非自己親身經歷實驗體會,別人是無法使你了解的。
所以師父一直重複的告訴你,你想要往生嗎?你現在都要訓練放下,碰到任何的境界都要忍耐、放下,慈悲的對待每一個眾生;很多事情不需要去了解,但需要忍辱跟寬恕,很多事情有很多的無奈,你不要去抱怨,你只需要去接受它。這個世界有很多的無奈,沒有辦法去解釋可以清楚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一個人的立場也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需要很大的智慧的忍辱,這樣慢慢訓練放下,慢慢的訓練放下,一直到臨命終撒手就走,撒手就走。
總之,人頂多隻能部分地操縱自己的心,要全部的操縱自己的心,則非下一番死功夫,就決辦不到。很簡單啦,我問你:晚上可以操縱你的意識的人請舉手,你能夠讓晚上做夢的做夢,不做夢就不做夢的,你有這種功夫的請舉手。換句話說,再問清楚一點,你能夠使晚上控制的不做夢的請舉手,永遠,從此以後都不做夢,沒辦法!到圓教菩薩裡面啊,信、住、行、向、地、藏、通、別、圓,圓教裡面要到二地菩薩,二地菩薩,三業清淨,那麼六根清淨,到二地菩薩晚上才不做夢,二地菩薩。那麼目腱連、釋迦牟尼佛、阿難尊者,晚上做不做夢?做夢。那《阿含經》就講得很清楚了,阿難就夢到什麼?夢到一個月亮下沉,夢到獅子死掉了,就問了佛陀:佛陀我為什麼做這種夢呢。佛陀就告訴他:我再幾個月,眾生啊,眾生就沒有導師了,我再幾個月後,我就要入涅槃了,你夢的境界,就是顯現你的主人、主導,就是釋尊即將要入涅槃。哇!夢到這個就開始緊張了,夢到就開始緊張了,就是這樣子。所以有時候夢境也不全然都是啊,都是不好的。
所以有的人啊,有個祖師大德啊,他夢見什麼?夢見有一隻獅子來跟他打架,打架,一隻獅子跟他打架;打了以後,他把整隻獅子吞進去,從此以後大開智慧,他打贏獅子,吞進去,醒過來以後大開智慧啊,大開智慧,吞進去,不簡單!不過像我的話,前幾天也有做一個夢,夢見有一個人匯了七千萬進來我這個銀行的帳戶,第二天去問銀行:他說沒有。真是的,就差很多,七千萬,不過那七千萬,在夢境裡面也沒有覺得很高興哦,還覺得很少哦,因為要印很多的經典,七千萬不夠的喔。所以說我們實在沒辦法操縱這個心啊,一直在做夢當中,很難啦。
底下說,【在觀想的禪定法當中,西藏密宗裡面,有觀身內的脈輪和壇城的修法,尤能迅速調順心氣,迅疾入定。】
那麼這個當然要請示這些密宗的大德們了。所以,因為張澄基博士是親近密宗德,他都是用這種方法,那麼我們親近的都是比較顯教的。像懺公,他就說氣要順其自然,佛號要隨時記取在心中,這是懺公,我跟他一生一世,跟他這幾年,他重複的一直強調,打坐不要刻意的拉高你的氣,也不要刻意的緩和你的氣,這樣會傷身體,很自然的呼吸,記住,呼氣也好,吸氣也好,統統沒有關係,要記住念佛,懺公就是重複這樣講;一直這樣講,走路也好、打坐也好,不要忘記佛號,要培養變成習慣,所以懺公沒有叫人家一定要調這個呼吸是怎麼樣,調這個氣怎麼樣,沒有,他都是坐著的時候,懺公強調,自然就好,自然就好;不要使這個氣太長,也不要使這個氣太短,很自然的呼吸,不要憋住,然後,順著你的呼吸,一定要記住念佛,一定要記住用功,佛號不能丟掉,不能丟掉。包括你在切菜,包括你在廚房、走路、坐車,佛號不能丟掉,關於我們的氣啊就隨個人,你的氣慢慢的自己去調,以自己的最受益的氣自己去調,不要刻意,要順其自然,這是懺公一直重複的強調。普通人從未用意識連續不斷的「觀想」,或者是用意識繪畫一物,這種繼續不斷的觀想作用,如果能夠持續,那麼這個就能夠易入禪定了。
【三、依調息修禪定。】
佛法中的基本修定的方法為數息觀,這是小乘很重要的一個修行法,數息觀。吸進去,數一,吐出來不數,數進就不數出嘛,吸進去,或者吐出來,一,吸進去不數,吐出來,二,吸進去,吐出來,三;數到十的時候,高僧大德告訴我們,數到十的時候,不要從一再算到十,要從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算回來,因為這個心,這樣心才會定。我們第一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順的;而如果再繼續數下去,要從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問說:「師父為什麼?」他說:「這樣子會訓練得頭腦更清楚。」因為一打妄想,就不曉得數到那裡去了,數去、數順的習慣了,簡單,數回來啊,他不順,不順就要注意了,心就要注意算了。還有那個松山的住持,以前叫做這個什麼大德啊,道安,到我們逢甲大學來講這個禪坐,我聽了禪坐以後,很受益,非常受益,他說:「可用禪坐來訓練你念佛的功夫。」所以我從那一次以後,就聽道安法師的,道安法師是坐缸的喔,也是金剛不壞,道安法師是坐缸的,台北松山寺,坐缸的。他這個臨命終交代清楚的,把他坐到這個龕裡面,坐缸,我有去,那時侯入龕啊怎麼樣,我有去,我跟廣化老和尚也去,去做儀式。哎呀!看那個徒弟啊哭得實在是,在家居士啊,哎呀!哭得很……因為他算是我的恩師啊,有去逢甲大學給我們開禪定的課,他就這樣教我們,他說:你也不要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不要數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他說:你怎麼數呢,一舉兩得,打坐同時念佛。他教我們,吸進去、吸進來<阿彌>,吐出去<陀佛>,<阿彌> <陀佛>,我就問了啊,說:「敢問大師,有的人講數進不數出,數出不數進,大師你為什麼主張,吸進去念<阿彌>,吐出來念<陀佛>。」他說:也因人而異,要這樣也可以,不過我這樣教導了很多人,都是用吸進去念<阿彌>,吐出來念<陀佛>,卻很受益,諸位你可以試試看。也可以吐出來<阿彌陀佛>,吸進去不要念,他們說這樣會有病啊;可是道安大師這樣教導以後,不是東晉那個道安大師哦,是民國這個道安大師哦,也叫做道安,他現在走了,也是金剛不壞身啊,他就教我們,吸進去念<阿彌>,吐出來念<陀佛>,要記住,不要把氣拉長,也不要把氣拉短,很自然,吸進去<阿彌>,吐出來<陀佛>;一定要使得內外身心,哎呀!都保持得很愉快,感覺很好,這樣去調,哎呀!我那時侯就知道了。
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從他的方式得到很棒的一個方式,很棒的一個方式,包括在呼吸都在念佛。那最後就說:「敢問大師,你為什麼要教這個方式呢?」他說:「我們人類最後的斷是斷氣,當一個人跟著氣一直念佛的時候,到最後就一定會跟著佛去。」因為你呼吸都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習慣了,你呼吸就會有意識存在啊,呼吸就會有修行的存在啊,一呼一吸,你的佛號就完成了,一呼一吸佛號完成,今天這樣,明天這樣,他說到你最後臨命終,一呼一出去就跟著阿彌陀佛去。哎!我覺得這個方法倒是很好,方法還不錯囉。他還說:還要因人而異,還要看個人多少,每一個人的這個根器啊都不一樣,所以啊要看個人。好,底下,密宗除了數息觀以外,數息觀就是數這個呼吸啊,還有金剛誦、還有寶瓶氣等修法。那當然這要問密宗大德啦,我們這是外行,不能在這裡亂講,如果大家有了解金剛誦的、或者寶瓶氣的,等我們問一問,再來教大家,這個不是內行的,我們不能亂講。道教中也有許多特別和特殊的調息修行、修法,柔和的調息法實在是最穩妥的修定方法,也是為佛陀所倡導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