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律法師《什麼是佛法》

慧律法師  2010/01/05  大字體  護眼色

第五、【佛教是民主的,和重理性的】

因為佛法的基本教義,有其先天的平等性,就是我們的佛性啊,寬容性就是平等啊,和包涵性就是慈悲啦,所以在佛教史上,所表現的只是寬容和民主精神,跟其他宗教的獨斷和不容忍的精神,造成一個鮮明的對照。在佛教史上,固然沒有因為宗教迫害和異端、裁判等事蹟,而相反的,異端,再講一遍,沒有宗教的迫害,佛教不會去迫害啦,迫害人家,和異端就是思想跟我們看法不一樣的,今天大家並不一定要來支持我慧律法師,但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的信仰不一樣,思想不一樣:有的有信仰,有的沒有,有的人傷害我們、誹謗我們,我們還是,雖然這些異端啊跟我們,我們也沒有能力,也不必要去跟他爭,沒有必要。所以說以前有能力的人,也不會是異端去裁判他們,去審判他們、處罰他們,這些事蹟都沒有。

相反的,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有絕對自由的發言權,淨土宗,禪淨律密都有發言權,都可以隨便發揮自己的意見,還可以批評其他宗派的主張。其民主精神和重視真理的態度,發揮到極致時,竟到「呵佛罵祖」;叫你破相啊,為什麼要「呵佛罵祖」?就是要叫你破相啊;佛不在於雕刻,不在畫畫,佛在你的心中,他最重要「呵佛罵祖」是叫你不要著相,這個是要有功夫的啦,沒有功夫的人,還是不要這樣子做啦。所以在闡明諸法空寂,在闡明諸法空寂,一切不可得的,不可得的這個道理的時候,居然說是「幹屎撅」,「幹屎撅」就是擦屁股的那個木片啊,以前擦屁股的是個木片,撅就是個木片;以前沒有衛生紙啊,擦屁股的時候沒有衛生紙,用什麼?用幹的這個木片,我就用過了;大部分四十歲以上的人,住鄉下的人有時候用過,四十歲以後住在城市的人就很少用,這個我們用過,說「佛之一字,我不喜聞」,也是叫你破相,這種精神,是何等的徹底!何等的豪放!在哪一種宗教裡面,找得到這些表現?

在其他宗教裡面,上帝或教主所說的話,是神聖不可過問的。上帝的話,錯也好,不對也好,教徒只容許全部接受。佛法則不是這樣子,佛教徒對佛陀所說的話,可以接受或者不接受。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就不悟,你可以懷疑,你可以問,因為佛陀所說的道理,因佛教徒的根基智慧不一樣,往往,這個「住」啊,是打錯字,往往是多方面的;底下這個「住」,往往是多方面,這個「住」不是,是往,它少一撇,往往是多方面的,這個字打錯的。佛教徒可以接受佛陀所說的某一部分道理,而不接受其他一部分的道理。

在佛經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向弟子以及聽講的人說:我是真語者,講真話的人,是實語者,是實在的人,是不誑語者。是絕對不會去誑語啊。總是勸導聽眾,研究真理,注重理性,從來沒有用威嚇強迫的口吻,或者是手段來叫人聽從他的。《妙法蓮華經》講得最明白啦,它的記載是最清楚啦,在佛要講最上乘的一乘佛、一實相的道理,難信的佛法的時候,竟然有五千個聽眾離席,五千個聽眾離席,自以為得到了解脫,不願意聽講,離席的而去。佛陀不但沒有發怒,也沒有追究、也沒有責罰,而佛陀只是說:「哎呀!他們的機緣還沒有成熟,跟其他聽了不相信引起反感,增加罪業,還不如讓他們離開,也是好的。」你看,佛陀對於這些背叛的、不認同的,或者是離開的,一句話不說,而且是慈悲的包含,只是講因緣還沒有成熟而已,要不然他們聽了誹謗、批評,更不好,這是何等的包涵,何等的民主以及何等的偉大!

第六、【佛法的愛是無限的。】

基督教的聖經上說:「你要愛你的鄰居,你要愛你的仇敵。」這些訓示,都是很偉大的。但是就是不能愛異教徒啦,由於基督教的教義,已經超越了國家、種族、人類和現世,所以能夠有今日的成就。但是一般宗教的教義,雖然多能夠超越國家、種族、人類和現世,卻不能超宗教,愛仇敵可以,但是絕對不能愛異教徒!所以佛教徒在基督教徒覺得就不可愛了,他們不會愛我們的,對不對?我們還可以反駁他,他不愛我們的,可是我們愛他,一切可以忍讓、可以寬恕,但是一涉及到上帝和他們基督教天主教的,就絕對不寬容,絕對不博愛的精神,就馬上暴露出來。最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的異教徒,不也是上帝創造出來的人類嗎?同樣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子女,」為什麼無端創造的出來又要送我們下地獄去永遠受苦呢?他的博愛,究竟在哪裡呢?所以最後還是拜託上帝,不要把我們繼續創造出來,跟我講的還是一樣,拜託他,打個電話或者傳真給他,拜託他不要創造出來,免得受苦。

底下說,【佛法的博愛和大悲,則是無限的,是絕對的,沒有條件的。】講得好,【佛法的愛,不只於全人類,而且也及於全生物,】

所有的動物都不能殺,都要慈悲憐憫,因為他都可以成佛。佛法不但叫人要愛仇敵,而且要叫人愛異教徒。要等待因緣,恆沙(印度恆河的沙,這是佛經裡經常引用代表極多數的意思),恆沙的眾生,若不度盡,誓不成佛!所以進一步從哲理的觀點來說,佛法的愛,它是超越一切相的。超越一切相的,這超越一切相的愛,和不可思議的空性合一,於了達一切法不可得中,無緣大慈,任運興起;沒有任何條件的慈悲,因為畢竟是空寂、平等的佛性,這個空性的思想,跟大悲心的作用不二的哲學,是佛教教義中,最高最深最不可思議之處。最不可思議的地方。

【這些教義,一下子是不容易懂的,但是我想趁這個機會,在這裡提一提,使各位有個印象。西藏的嘎馬巴大師,這個「大手印」的發願文裡面,有幾句話說明上述的教義,是非常有力的,非常有力的:眾生自性雖常為佛性,】

眾生的自性,雖然常常是有這個佛性啊,但是因為不了解無際,由不了知無際飄輪迴,因為不了解我們眾生的自性的佛性,所以啊,無際,就是無邊際的一直飄到這個輪迴的六道裡面,所以叫做無際飄輪迴;意思就是沒有止境的輪迴啦。

【願於苦痛無邊的有情眾生】,希望無量無邊的苦痛眾生,恆常生起難忍的大悲心,什麼叫難忍呢?身體受的苦啊,別人侮辱的苦啊、病苦啊,那麼內在的苦,外在災難的苦,統統要忍下來,還要去救度眾生。

【難忍悲用未滅起悲時,體性空義赤裸而顯現。】這個難忍,就是難忍能忍的時候啊,這個悲,依體起用囉,空性就是體啊,悲就是大用啊,那麼難忍,然後運用這個大悲心還沒有滅,意思就是正發起來的時候啊,所以叫做起悲時,未滅就是起啦,這裡有點重複,難忍悲用未滅、未滅,就是起悲的時候,這個難忍的悲用還沒有滅掉,起這個大悲心的時候,體性空義赤裸而顯現,這個赤裸是佛教用的,一塵不染叫做赤裸,一絲不掛,簡單講就是完全的顯露出來;我們體性絕對的空義,赤裸裸的呈現佛性出來。

【此離錯謬···】,離錯謬,就是顛倒、執著、分別心,這個離開了執著,離開了分別,離開了顛倒的心,是最殊勝雙運道;雙運就是空、空性,還有悲心啊,叫做雙運,要最勝的雙運,你一定要有空性,畢竟空的思想,就是產生大智慧;那你一定要救度眾生,那就是發大菩提心;此離錯謬,只要你離開顛倒、妄想、執著,就此離錯謬,那麼你有空性,你就離開錯謬,但是要救度眾生,要有大悲心,叫最勝雙運道。

【願不離此晝夜恆修觀】,這個「觀」就是記取觀照,希望啊,無論是白天晚上,都不要離開這個空性的思想,都不要忘記眾生的苦痛,一定要好好的去觀照,千萬不要離開。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明天我們再繼續發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第二天)二十二頁,中間,諸法於此心的無生空性。還好我們已經上課十年了,大家對無生空性啊,也重複的薰習,這是很好的現象,否則這一句,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講,是完全沒辦法體會,也不知所云。所以說這個講緣起,它就是講性空,講性空就是講無生,講無生就是講絕對,講絕對就是講實相,講實相就是講不生不滅的涅槃,所以生滅就是不生不滅,生就是無生。

那麼【諸法與此心的無生空性,是法爾現成的。】法爾就是講緣起,就是這麼一回事,如果唯識來講,就是業感,業感構成的緣起,它就是這樣子,叫做法爾現成的。情感至極的同體大悲,也是本來具足的。既然大家都有佛性,那麼我尊重你,你尊重我。那麼悟證諸法空性的時候,注意那個「諸法」就是一切法囉所以華嚴那個定義,定義得很好,何謂大智?盡法界,無一塵可染,名為大智。何謂大悲?盡法界,無一眾生不度,名為大悲。這個講得實在太好了。所以這諸法空性的時候啊,大悲心是不假造作的,它是從清淨的自性展露出來,任運生起啊,這是微妙不可思議的事情!

對於被無明習氣所覆蓋,不能開顯本具佛性的有情啊,佛陀自然會生起無比的悲心。全世界、整個宇宙,只要是眾生,他都是被無明習氣所覆蓋。佛之慧眼,見我們眾生的本性裡面,都是佛性;因此啊,佛本能地覺得眾生的不成佛,是他自己的不夠圓滿,眾生不能成佛,是因為本身不夠圓滿,所以他會自然地盡未來際,去成熟一切眾生,這個成熟啊,就是由願力創造種種的因緣,緣是由願力而成;簡單講就是創造因緣,使眾生成熟,使眾生成熟,叫做成熟一切眾生,都皆,使皆完成佛道的事業。

有修證的學佛人,就是有修有證的學佛人,能夠常常有這個「我跟諸佛同一體」的境界,同一體的境界,而十方諸佛卻時時刻刻的在「我與眾生同一體」的境界中。簡單講,心、佛、眾生是三無差別,眾生會說,我與諸佛同一體,而諸佛會說,我與眾生同一體,那麼既然同一體,就是我們的佛性都是平等的,是最尊、最貴的;那簡單講,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尊敬,因為都是未來佛,未來佛的境界中,那麼唯有從這個高深的法爾的境界裡面啊,興起的大悲與博愛,就是無私囉,才是平等的,沒有偏私的,是最徹底的,是最圓滿的,和超越一切分別和限量的。這個限量就是講相,有限量,它就是有相,它才有量,沒有相,它就沒有量的東西,你說我的思想,那幾公斤啊?對不對?我覺得很快樂,你的快樂有幾公斤啊?它沒有相的東西,就沒有量;所以說一切的分別是指內在的,超越一切內在的心相,那麼這個限量是指有形的,外在的。

二十三頁,第七、佛法所教導的往生淨土,跟其他宗教的永生天堂是不一樣的。

這個很多人是誤會了,很多人誤會了,一般人,不能夠了解佛法的人一定這麼說:哎呀!基督徒祈禱上帝,死後登天堂;跟佛教念佛往生淨土並沒有什麼不同,這個話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不錯,但是仔細研究起來,就知道其中有很大的差別。其他的宗教所宣傳的這個天堂、地獄啊,似乎跟這個人世間相對立的處所,人世間相對立的處所。天堂、人世以及地獄,好像就是包括了整個宇宙。因為聖經所講的就是這三個地方,不是講上天堂,就是講下地獄,除了這個以外,沒有什麼無盡的世界,恆河沙的諸佛淨土,沒有。所以這個天堂、人間以及地獄啊,就似乎包括了整個宇宙。這個人世間是暫時的考驗場,天堂或者是地獄啊,才是真正的人生的終點。這是一個有限的,以及消極的論調。佛教所講的這個淨土,卻根本與此不同。

佛法的宇宙觀是無限的。《華嚴經》就講得很清楚,大乘佛教,在開顯諸佛廣大莊嚴境界,尤其是華嚴,還好我們現在正在講《華嚴經》,那個講得多大的莊嚴,廣大莊嚴的種種境界的普賢的境界,這明白的說明宇宙的無限性。恆河沙數的世界,恆河沙數的世界也僅是無盡法界中的一粟罷了。一粟罷了。所以其它宗教裡的天堂只有一個,而佛法中的淨土,卻多得不可思議,多得不可思議。像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只不過是廣大無邊,無窮盡的法界當中的一處淨土罷了。進而言之,佛法中了義的淨土,了義就是究竟的意思,一般這是指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都是了義教,不是小乘佛法的不了義教;或者是權教佛法的不了義教,佛法中的了義的淨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東方;其實南、西、北啊,無盡都可以有淨土,也可以就是這個世界,《維摩詰經》裡面說「心淨則國土淨。」

一個人的心如果清淨,那麼這個國土就清淨,你能夠自淨其心,除掉我們這些妄想、顛倒、分別,自淨其心,此土就是淨土。所以往生淨土啊,跟投生這個世界啊,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也絕對不是一切的終點。翻過來,其他宗教裡面所講的登天堂,所謂永生,是跟上帝在一起,去享樂。其他宗教所講的登這個天堂啊,永生,就跟上帝一起去享樂,佛法根據因果的原理,認為以有限的善因,因為他們不是修空性的絕對,他們修有限的這個善因啊,他們不是無所著,他們都有所著;包括一貫道的,要度多少人?天堂有掛名,地獄有除名,都是著相的東西;認為以有限的善因,是不可能得到無限永恆的善果,要記住,永恆無限的善果要什麼?要淨因,淨因就是非善非惡,叫做「淨」,清淨的「淨」,清淨的,不落入善、不落入惡、不落入無記,名為淨,那麼這個淨就是絕對,那就是講這個空啊,不得已才加用一個「淨」,清淨的「淨」來形容。

所以上天堂去享受,將你的善因享受完了,還是要掉下來,福報享盡了嘛,像仰天射箭,向著天射箭一樣,勢力盡了之後,力量沒有了,箭又跌下來。佛法的往生淨土,是說憑籍著你的淨因,不落入善、惡、無記,你就能夠得到一個良好的修行環境(淨土)裡面去。簡單講,往生淨土是什麼?是有任務去的,不是享樂去的;往生天堂,其他宗教的往生天堂是享樂,佛教的往生是淨土是任務,他是有任務去的,他要繼續學習、繼續成佛;在諸佛宏願的感應下,整個環境都能助你修行。修行有了成就,依照你自己的願力,並不一定永遠住在這個淨土,而是要到他方無盡世界去和再到這個世界來度脫眾生。綜結的說:往生天堂去享樂,這實在是有限宇宙論的自私和消極的幻戀;為什麼講幻戀呢?因為「幻」就是實在,福報有一天會享盡,這個就像幻相一樣的不實在,叫做幻戀;對於幻相迷戀,這個叫做幻戀。再講一遍,綜結的說:往生天堂去享樂,實在是有限宇宙論的自私和消極的幻戀;而往行淨土去修行,則是無盡悲願菩薩的方便莊嚴!因為他是有任務去的,有任務去的。

(二十五頁)怎麼樣才是佛,【佛法跟其他宗教的教義,不相同的地方很多,前面所列舉的七點,這只是撿這個最普通以及比較容易懂的來說,目的是想用襯托的方法來幫大家對「什麼是佛法」增加一些了解。現在進一步從另一個方面來研究】

【(一)怎樣才是佛。(二)人類因為什麼缺憾,所以不能顯現這個本具的佛性。意思就是毛病在哪裡?(三)佛陀傳給我們什麼方法,使我們可以修練來達到理智情感以及能力都同時存在最圓滿境地的人格?】

【前面我已經對「佛」試下了一個定義:佛是理智、感情、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我這裡必須說明一下,這個定義,並不能表示絕對的佛性,而只是憑人的腦筋思想範圍內,想對佛性作一個比較容易了解的解釋罷了。說佛是、情感理智和能力都達最圓滿境界的人格;也就是說:佛是大智、大悲和大能的人。那麼什麼是大智、大悲和大能呢?我們在逐步的一一來解釋:】

【第一、什麼叫做大智?佛的大智,包括有兩方面的大智慧:一個是縱深的,一個是橫面的。這個縱深的智慧,佛家稱為「如所有智」;】

把筆拿起來啊,這個要作一個筆記,要寫「如所有智」。就是《華嚴經》講的,深如大海之智,叫做「如所有智」,這是指直線下來的,就是所謂的縱深,這個「縱」,就是放縱的「縱」;「深」,深度的「深」,這個縱深的智慧,不是那個「眾生」,是這個「縱」,縱貫線的「縱」,一個「纟」部再一個「從」,深,深度的「深」,縱深的智慧,佛家稱為「如所有智」,這個「如所有智」就是深如大海之智,這是用大海來比喻他的智慧很深。

那麼這個橫面的智慧呢,這個橫面的智慧就是有推廣的意思,佛家稱為「盡所有智」。「盡所有智」的旁邊寫一個,《華嚴經》的解釋是廣如虛空之智,一個是深如大海的智慧,「盡所有智」是廣如虛空,這廣如虛空是講平面的,只講平面,一直推廣,往外一直推廣,那麼「如所有智」是往深度表示的,所以「如所有智」是深如大海之智;「盡所有之智」是廣如虛空之智,那麼這個「如所有智」是講垂直的:「盡所有智」是講橫切的,「如所有智」,就是深入法性最深一層的智慧;也就是我們的如來藏,也就是我們的清淨自性。

那麼「盡所有智」就是遍如一切法相,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智慧。為什麼講遍如一切法相呢?因為一切法相不離空相,所以內心裡面但莫著於一物,即是了知,一切法相皆是緣起,內心裡面充滿著透視的智慧,了知一切法相是空,了知一切法性是存在,而無形相可得;當我們了解性相不二的畢竟空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將會無所住,覺性確實存在,實實在在的存在,卻無方所、無形相、無顏色。所以說「盡所有智」,就是遍知一切法相,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為什麼能夠無所不知呢?因為緣起一定是性空,透視一粒沙,就是透視一切無量三千大千世界,換句話說,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的地方,大徹大悟,到他方世界也一樣存在著佛性,肉體或許有轉變,但是佛性還是存在的,所以這是佛陀開採人類最偉大的地方,深處的智慧,每一個人統統具足的。這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個偉大,超越幾百萬倍。

【我們先來談談「如所有智」】「如所有智」:【我面前有一杯水,這一杯水在常人的眼光】,諸位,在常人的眼光,這個常人,一,常人的眼光,就是一般人來看,【這不過是一杯解渴的飲料而已】。為什麼?他口渴啊。常人的眼光,他的角度是這樣看的;【可是在化學家】,化學家,化學家的眼光看起來,卻是氫二氧一,就是H2O囉,稍微念過一點化學的都知道H2O囉,可是在化學家的眼光看來,卻是氫二氧一的化合物,H2O囉;【在物理學家,】三,在物理學家眼光看起來,【是無數的電子活動,或者是更近代的看法,是能】,能量,它的一種形態。

三種人看,三種人對水的詮釋不一樣,眼光看起來都不一樣;第一種人看起來是一杯水,第二個看起來是H2O,物理學家看起來只是能;那再來,在哲學家的眼光看這一杯水呢?它是一連串的因果關係,這個顆粒啊,這些水啊,跟這個水串成種 種的因緣,再把這個水一分析起來,哲學家一分析起來,本體的表現就是空;哲學家講,這一杯水只是現象界的緣起,只是本體界的空,它的表現,這是哲學家的比較深入的透視。在菩薩,哲學家,標號四。在菩薩的眼光,在菩薩,標號五,第五種人菩薩的眼光看起來,只是心識變現的幻相;就是我們唯識,心識所變出來的幻相,這一杯水,也只是短暫的緣起,心識變現的幻相,短暫的緣起。

為什麼?它是業力,人的業力;業力召感的色身,不喝水他會死掉的喔,它的業報就是這樣子啊,他有形相,他一定要靠這一杯水來過日子啊。那麼再來最後一個,六,在佛的眼光裡卻是圓滿佛性的流露,因為萬法不離清淨的心性,清淨的心就會影現種種不可思議的妙用,這一些相,就是他的題材,凡夫來講,這些萬相是凡夫執著的對像,可是在佛來講,這些萬相,是他善巧方便的題材,他會用種種的假相、幻影,來普度眾生,讓他進入實智,實在的、實相的智慧,所以在一切相都是圓滿佛性的流露。

也簡單講,今天我們如果得到解脫,那麼所有的相都不可能障礙你,如果證入了清淨的自性,有所證量,那麼簡單講,你現在就是住在淨土,你現在就是住在淨土。底下,因此證明,對同一事物,同一事物,剛剛講的那一杯水啊,同樣那一杯水,了解的深度,竟可以有這樣的差別的懸殊,有這樣的差別的懸殊,差別竟然那麼大。

佛的「如所有智」,不但要透過凡夫、科學家,透過就是超越啦,不但要超越了凡夫、超越科學家、超越哲學家的境界,而且要超越聖哲的境界!就是那一些啊,菩薩的境界啦,以及哲學家的境界,處於法性盡地,這法性就是空性囉,盡地就是無所保留;簡單講,佛證到絕對,絕對的法性,不可思議的如如境地啊――什麼叫做不可思議的如如境地?見一切相就是一切性,見一切相就是畢竟空的一切性,心不會被蒙蔽、不會被矇騙,他有強烈的智慧;簡單講,成佛就是什麼事情都騙不過他,他絕對不會去對這個,任何的一個假相,他去起心動念、去貪著,所以他生死自在。

我們想要生死自在嘛,就必須對這個假相放得開、扯得下,法性實相,這種境界,不是語言、思慮所能及,因為語言、思慮也是心的一種相,它只是無形相,還是執著的一種相,外相是業感的相,內在的這個,所以說內在講這個語言跟思慮是內心的相,它還是屬於執著;內心但有語言的執著、思慮的執著,那麼都不是法性實相;如果我們了解這些語言、思慮是善巧方便的存在,那麼這就了解畢竟空的法性實相。

簡單講,成佛也不能離開這些語言、思慮的工具,透視以後,就了解書本是工具,語言是工具,思想也是工具,而那個絕對的法性實相,才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境地,可是真正有這種工夫的人,他不會離開善巧方便的語言,善巧方便的境界,善巧方便的假相,善巧方便的緣起,不會離開這些。所以我們再講一遍,證到畢竟空的佛,不會遠離眾生需要,存在的這些假相,緣起的種種工具,包括內在的語言、思想、符號,這些種種的,外在的房子、汽車、洋房、大樓,都不影響,他反而會利用這一些尖端的科技來度眾生,因為這些尖端的科技還是假相,還是有緣起的無常相。

所以啊,佛陀是最善用工具,善於運用人世間的種種假相的工具,而我們是被這個假相所卡住,看到什麼執著什麼,看到什麼執著什麼。底下說,只能以「如」字來表達,所以這個智慧,佛法裡面名叫做「如所有智」。

那什麼是「盡所有智」呢?「盡所有智」就是無所不曉的智慧,所以說「如所有智」是證到空性,法性的實相。「盡所有智」是智慧的妙用,智慧的妙用,無所不曉的智慧。這個智慧的說法,是很難為一般人所接受的。一個人怎麼能夠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呢?

莊子說得好:「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矣!」說我們的生命是有一個限度的,涯就是一個啊,一個程度,就是一個限度,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這些知識的領域,是沒有限的,無限性的,我們要知道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那麼以我們有限的生命要去了解無限的這一些啊,殆矣就是很危險,這個「殆」,如果你去查字典就是危險的意思;那麼,可是在這裡解釋危險,不圓滿,應該解釋作不可能,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領域,是絕對不可能的,要用悟的,什麼叫悟的?你只要悟到空性,所有的世間事情統統解決,因為所有的世間事情都不可能離開緣起跟性空,一定要悟到一個總原則。

簡單講,世間存在的種種相,包括十方世界、他方世界,都不可能離開佛陀所講的緣起性空的修行指導的最高原則;當我們悟到這個的時候,你走到那裡都不可能離開這個心境,那麼你就「盡所有智」、「如所有智」全部顯現出來,譬如說,我們已經覺悟到山河大地的緣起,你走到國外去,是啊,是風景漂亮,不是山就是水,不然就是樹木啊;瑞士很漂亮啊,德國很漂亮啊,台灣也有很漂亮的地方啊,大陸也有莊嚴的地方啊,可是不是山就是水啊,不然就是樹木啊,對不對?那裡都是怎麼樣,無論是台灣、大陸,無論是歐美各國、加拿大,都是緣起,都是性空;這個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這樣,那心就處在絕對的平靜裡面,因為沒有什麼好追求囉,剩下就是我們的責任跟義務。

當我們到淨土的時候,我們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我們也了解我們的責任、義務,我們會開始憐憫一切苦痛的眾生,絕對不會說,想著我一直待在極樂世界享樂,那這些苦痛的眾生怎麼樣,大悲心、菩提心就一直發起來,當一個人住在絕對好的境界的時候,他的悲心,他就會開採出來;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的菩提心就自然會一直顯現出來,當你在極樂世界看到這個苦痛的眾生,你就一直想要來示現這個娑婆世界,一直想要救眾生啊,為什麼?你住在淨土,每天看的都是一樣,沒什麼好看的,剩下就是我們的責任跟義務。

今天我們生活在這麼一個非常好的這個國度裡面,每天都看著那麼漂亮的山水,那你看久了,你也覺得沒有什麼啊,今天我們就跟同一團的人到大陸、瑞士、德國,我就跟他講,這麼漂亮的風景,你每天就住,住一個月,你會發瘋啊,空氣好、水質好、風景好,你住一個月,你會發瘋啊,為什麼?整個德國的生活習慣跟台灣不一樣,就像我們去買那個表,買那個表,一到表店的時候,賣那個表的就是台灣人,有人問她,哎呀!你住在瑞士這麼漂亮的國度,你一定很快樂,她說:「我煩死了」。我說:「為什麼?」「沒有人跟我打麻將啊。」「那你怎麼辦呢?」她說:她經過幾個月以後,她一定要回來台灣,好好的連續打個三個月的麻將,再去瑞士賣這個表,在那邊呢,她說悶得發慌。為什麼?沒有朋友啊,都是外國人啊,你看,風景那麼漂亮,她每天住在那個地方,她沒有說好到那裡去啊,她也沒有說整天去觀光啊,是我們台灣的風景不如外國的,或者外國的比較新鮮,去走一走,可以啊,真的叫你每天去那邊,住在那個地方,那會發瘋,我不會騙你,發瘋了。我說的那個賣表的,那是女孩子、小姐,她還這麼說,她說:「在這裡啊,沒有人跟我打麻將,我要發瘋了。」她發瘋了,活不下來了。

所以人每天都重複,他就覺得沒有什麼,當你有一天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你就覺得沒有什麼,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還是普度眾生,你才會充滿著法的喜悅,以每一個人,我告訴你,每一個人一天到晚為了自己,他沒有快樂可說。我會不會了生死啊,我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啊,他只有為了自己,這個人永遠不會快樂,怎麼樣會快樂?講堂有事情,需要義工,你趕快來,聽我的話,這是快樂,大家來,成就三寶、成就眾生,使這個三寶的法務推廣,這個是快樂,讓這個佛法的傳遞更遠播,使這個師父的佛法書籍更遠播,每一個眾生都覺悟,這個是快樂,這個是快樂。

你說快樂,風景很快樂,把你抓去丟到這個什麼山莊、山上去,空氣好,水質好,吃的都是有機,沒有毒素,沒有毒素的,那就把你放在那邊,你也會發瘋啊,如果沒有佛法的話,人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為什麼我們不能得到快樂?就是不懂得我們生命的義務是什麼,我們只想要我自己好。那什麼是快樂?像師父就很快樂,我很快樂。為什麼很快樂?哎呀!我們這一上台,一看這麼多的眾生,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因為師父的法而覺悟,你說這個快樂,怎麼用錢買的啊,你們不必供養我,我已經很快樂了,當然供養是比較好啊,當然這是需要附帶一下。

我們很快樂,哎呀!每天看到這麼多的眾生,都在進行著覺悟,都會自我檢討,都會想要學佛,都會想要解脫,這對師父來講多快樂。我們一定要了解快樂,付出、犧牲、奉獻才叫做真正的快樂,沒有任務的人一天到晚茫然,活著一天到晚就等薪水,哎呀!這個月還沒到,等薪水。對不對?所以啊,快樂是行動,不是口號,要付諸行動,那麼在三寶門中又聽到正法,那快樂的地方就太多了,為眾生服務,為常住服務,對不對?替這個師父,替三寶把這個佛法一直散播出去;送錄音帶、送書,勸人家來聽經聞法,這快樂。

你一天到晚,對不對?就結婚,一天到晚看你老婆,你老婆看他,老公就說:「哎呀!你的身體就是有一點變化,剛結婚的時候,你的身材還不錯,現在扭曲變形。」因為一直胖起來嘛,一直胖起來,生了兩個孩子啊,一直胖起來,扭曲變形,以前弧度還沒這麼大,哎呀!看起來就是這麼樣子,怎麼看就是沒有誘惑力,為什麼?看久了會累、會厭煩。我們還是一樣的,所以真正的快樂是什麼?是任務。要記住師父的這一句話,快樂從那裡來?從我們的任務來的,有意義的任務,有意義的付出,有意義的犧牲,才會懂得快樂是什麼。一個人不懂得犧牲,不了解自己的任務,他是永遠不可能找到快樂。他永遠只知道錢、名、利,就這樣子。

底下,【二十世紀的人們,對於莊子這兩句話呀,尤其痛切的同感。】

從前的時候,也許還有所謂「通儒」,「通」,貫通的「通」,「儒」,儒家的「儒」,這「通儒」啊,不是通乳丸啊,這「通儒」的意思就是貫通儒家的思想,叫做通儒,命這個名,也是聽起來很奇怪的啊,「通儒」;那麼三教九流,無所不知,三教九流,無所不知。在今天,一個人一輩子研究某一種學問的一個專題,就夠他一輩子的努力,就說唯識好了,我們就唯識這一門學問就好了,唯識這一門學問,沒有下十年的工夫,我告訴你,你無法究竟其義,外省人聽不懂,煮得爛熟(台語)是什麼,你就是沒辦法貫通,唯識喔,就這一門就好,那你說要通達三藏,你開玩笑!沒有相當的根器,通達三藏怎麼可能。底下,那能談得上「無所不知」呢!

因此一般人都認為這種智慧是不可能有的。其實說「這是不可能」的人,就忽略了一項很重要的,一項最基本的一個關鍵,要曉得他之所謂不可能,是依據了人類習慣的思想方法、特性以及感覺講的;人類,注意,這裡要注意,是依據人類的習慣,習慣了的思想方式,習慣了的思想方式,這習慣就是慣性的意思,就是無明,特性,眾生的特性,無明,感覺出來的無明,三個統統是無明,是依據了人類的無明,他才講「這是不可能的」,而人類的心識形態,思想方法卻正是使人不能達到「盡所有智」,不能成佛的根本大障礙!因為我們的心識形態錯誤,思維的方式錯誤,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開顯本具有的佛性,也不能達到「盡所有智」,不能成佛的根本大礙,就是這個毛病,如果我們能夠根除,把它除掉,「盡所有智」,自然能夠顯露出來。

【第二、什麼叫做大悲?】大悲就是至上,至上的、無比的、和圓滿的慈愛。至上的慈悲,是應該有兩方面的:一個是視一切有情,就是眾生啦,如同自己,沒有差別,沒有厭倦的「平等大悲」,但是它這個一定要悟到空性才有辦法,沒有悟到空性是根本沒有辦法「平等大悲」的;一個是顯、空雙融,什麼叫顯、空雙融呢?就是相,顯就是有啊,有跟空是雙融的,因為顯是相,才有辦法顯現出來嘛,叫做顯;就是空啦,就是對空講的,顯是對空講的,空是對顯講的,顯就是有啦。所以一個是有跟空雙融,無生心性當中法爾流露出來的「無緣大悲」。我們了解所有的條件的緣起都是空性。

站在哪一個角度它都會有偏差,都錯、都會有偏差,我們只有用「平等大悲」、「無緣大悲」才能真正達到佛的智慧,否則你站在哪一個角度,統統有所主觀,也有所客觀,因此啊,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之所以不能顯,是因為沒有悟入畢竟空,站在緣起的某一個角度說,所以這個爭執不斷;站在相的角度,也是爭執不斷,那我們著相就會有私心啊,那麼私心就會有煩惱。佛的大悲,不只是單純的高度的情感,而是最極情感以及最極理智,融為一體,不可分的「智慧」,不可分的「智慧」。佛的理智和情感,是跟普通眾生不一樣的。眾生的理智和情感,是相消而不相成的;什麼叫相消?意思就是有了理智,感情就低;感情高,理智就低,是時高時低,一下子高,一下子低,是此起彼伏的,這個起來,另一個就潛伏著,是不能夠並起的,沒有辦法同時存在的。

佛是很有感情的人,情感就是悲心啊,他因為跟眾生有感情,他才想救他(眾生)啦,和理智,他存在著真正的大智慧,他才有能力救他,想救眾生,還要有能力才能救眾生,你單單有悲心是不夠的,會被拖下去死掉的,單單發一個願要救眾生是不夠的,自己要有那個能力,沒有能力,只有悲心,沒有用的;那麼只有智慧能力,沒有悲心,不想救眾生也沒有用。卻是相成而不相消的,佛的情感和理智,卻是相成而不相消的,是同時並起的,是永遠保持在最高極而不退失的。理智與情感,在眾生位,是水火不相容;在佛陀位,卻成為水火相濟。「濟」就是互相扶持。在佛來講,水火那麼是互相扶持的,理智跟情感,在眾生位,是兩個東西,在佛陀位,卻融成一個整體。理智不離感情,感情不離理智,兩個都達到登峰造極,都是昇華到空性的平等。這個不可分開的理智和情感,佛法上叫做「無緣大悲」。

其實最簡單的,一定要悟入空;無緣就是平等心,就是不假籍任何條件的大悲心,就是自性清淨心,自性清淨心;無緣是理智之極,大悲是情感之極。至極的理智與至極的情感,化合為一,也就是所謂的「無緣大悲」;而它的表現出來的慈愛,則是平等一律的;注意,要講平等,必須講無相、空。不分冤親,真正一個悟道,沒有恨任何一個人,也不會說只有救一個人,特別親的人救,其他的眾生不救,不分種族;是不分怨親、不分種族、不分教派,甚至於不分動物、植物,都是悲愛所庇,所保護的,就像陽光普照,所以叫做「平等大悲」。也只有佛有這樣子的能力,和這樣子的,這樣子的犧牲跟奉獻;眾生實在是沒有辦法的。

【第三、什麼叫做大能?佛的「大能」,跟其他宗教中所宣傳的上帝的「萬能」,是有很大的不同。】

萬能就無所不能囉,換句話說,萬能的上帝,如果高興,他有能力把所有的人類,一併帶到天堂,去享天福;可是佛陀卻沒有這樣大的能耐。佛的能力,雖然是無限的,但是卻不是人類思想中的所謂萬能。佛的能力,只能做助緣,而不能做為「親因緣」。什麼意思?修行還是要看自己,做不做,解不解脫,還是要看自己。

簡單講,轉換自己心中的觀念,是最重要的親因緣,念佛不著魔,這還是助緣;念佛放光加持、上師加持,這還是一種助緣,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每一個人內在的心,要懂得深入的觀照,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要懂得去觀照畢竟的正法,正知正見,來做為我們的親因緣。今天如果你去殺人、放火,你去信基督教也許得救,為什麼?信我得永生嘛!對不對?不必背負這個因果,這是基督教得看法,天主教得看法。佛法不行,你今天殺人、放火,你就是跑來跪到佛前,你的因果還是存在,這個一定要弄清楚,因為那是親因緣,親因緣,如果我們今天懺悔,佛菩薩能夠幫助什麼?可以重報輕受,你本來殺人、放火,可是你現在求懺悔,對方感動了,也許本來要置你於死地,現在把你砍斷一條腿,你本來是死的果報,後來只砍斷一條腿,業力啊,有關係。譬如說,哎呀!,你前世啊殺死了五個人,殺死了五個人,那麼你啊,後來你拚命的懺悔啊,拜佛啊,求懺悔啊,你的下一輩子,這五個人會找你麻煩,把你打得怎麼樣子,半死,然後送到醫院啊,急救,後來還不錯,救起來了,因為你有懺悔,因為你有懺悔,重報會輕受,但是不可能不報,不可能不報;那你要是信基督教的,那就不必對因果負責了,基督教就是信我得永生,那沒有這個道理,沒有這個道理。信教能永生,那是壞人的包庇所呢,那我去殺人、放火,我再來求懺悔,對不對?佛菩薩不這樣講的,正法不這樣講的。其他宗教卻說:神不但能為一切做助緣,也為一切的「親因」。這是違背因果律的,違反理性的說法。

【剛才我說的佛的能力是無限的,但卻不是萬能的,這句話需要解釋一下,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太陽的熱能,是廣大無限的,】太陽都一直照射,【但是我們的吸收或利用多少太陽能,則要看我們自己的努力以及條件來決定。】

這比喻得非常好。用一個普通的放大鏡,可以吸收太陽熱能來燃燒一枝火柴;一點點啊,一枝火柴一點點啊,用一個較大較強的放大鏡,可以吸收太陽熱能來燃燒一根木頭;就更大一點了,因為你放大鏡更大了,現在科學家、工程師可以用怎麼樣,吸收鏡,吸收太陽熱能來充作工廠的什麼,發電或者是熱水,我們養德禪寺就是吸收太陽能,轉換成的熱水,那麼這個作用就更大了。佛的能力與加持,這雖然是他力,但是應該用這個比喻去了解,在不壞緣起不壞因果的法則下,去了解佛的大能。所以師父還是告訴大家,你不能說加持沒有效,加持,像我們九月十八、十九、二十,那個灌頂,那是很大、很大的一個因緣,但是你願不願意來吸收,就看你個人,有的人嘛,立竿見影的感應,業力小;有的人一點感應都沒有,為什麼?業力重嘛,業力重啊,煩惱重啊,是不是?所以說,灌頂它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加持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最重要的,還是看你發什麼心,發什麼心,有人說:師父怎麼會這樣講?

我告訴你,有一個人以前跟師父學了《安樂妙寶》,那我不曉得,一開始我不曉得,他到底是什麼道的,後來他學了《安樂妙寶》以後,學了《安樂妙寶》以後,去外面啊,替人收驚,據說有向人家拿紅包,他來向我學習,頂禮師父,對師父多恭敬,後來他也不走出家路線,喔!原來是來學一學加持,想得到一些感應,然後呢,就怎麼樣,得到一點這個紅包,或者是來這個圖利自己,這種心態是很嚴重的啊,後來據說再怎麼念,力量很小,沒有什麼感應;那種發心錯誤,發心錯誤。因此啊,我們的心啊,發的心要跟佛的心是一樣的,那麼我今天來為大家加持、灌頂,我們不是問題你那一點,一點點紅包一百塊錢,笑死人了,對不對?到西藏去灌頂那怎麼是一百塊呢,那都是,那都是算幾萬的囉,在台灣傳法印、灌頂,那都是六萬、十萬啊,吃一餐飯都要幾萬塊啦;我們這裡不是的,我發的心不是這樣子啊,因此最重要還是我們的思想,正知正見,要有一個健康的心,健康的正知正見才行。今天諸位來灌頂,認知這個佛法,那也是要發這種正知正見的心,無所貪著的心、了生死、發菩提心的心。

三十一頁,人類思想的病態。【以上我把佛的大智、大悲以及大能,大略地解釋了一下,同時也提到人類的心識形態以及思維方法,實在是障礙成佛地的主要因素。那麼,究竟人類的心識形態以及思維方法有什麼缺點或什麼特性呢?障礙人類原具有的佛性呢?人類的思想大致講來,有六種特性:】

【一、人類的思想方式,是累積性的。】這話怎麼講呢?累積性的就是從外在學起,外在學起,我們在兒童時代啊,父母教我們認字,認識一個字,一個一個的字,譬如說:一、二、三、四,長大了一點,進小學,先生教我們一句句的句子,進中學,先生,先生就是老師啦,老師教我們讀文章,進了大學,我們研究論文。再拿數學來做例子,我們先學加減乘除,再學代數幾何,像function(函數)X,X2+2x2+X,都是這種幾何代數;或者三角,等邊三角形啊,或者是圓圈啊,圓周率啦,那麼三角微積分,Sin、Cos,tan、tan-1,cot、cot-1,那麼這個都是三角微積分,Sin、Cos的,那麼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那我們學習的方法是漸進的,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也就是所謂的累積性的,就是吸收外面的知識,或者從書本,或者是從人類所創造出來的這些書本,公程式、方程式,一直記憶、一直記憶……用這種累積的方式,是否能得到「盡所有智」呢?這當然不可能,當然是不可能啦,因為這不是因為知識太多了,我們不能完全知道,而是因為我們求知的方法不對,什麼求知的方法不對,在座的諸位,你們一定不會了解這一句話,我來說明,譬如說,這是兩朵花,我們說一加一等於二,這是世間的觀念,現在來講人類的思想方式是累積性,是嚴重錯誤的,是非常嚴重錯誤的,對這朵花,一加一等於兩朵花,對不對?

這世間,從小就是這樣子,一加一等於二,但是佛法不是這樣,這個一是假設的,我們先不要講一加一,先從一來分析,這個一是什麼東西?這個是化學元素,這個就是一嘛,裡面有多少的植物細胞,細胞壁、細胞核,植物的細胞,裡面只是水分,碳氫化合物,對不對?裡面只是元素的構成,這朵花只是緣起的幻相,並不是一,具有多少千億的細胞,怎麼講一呢,可是它的形狀,集整合一個體就是一,所以佛法告訴我們,這個叫做累積性的,累積性的就是,我們從來沒有去透視這個一的觀念,最基本上一的觀念,所以我們一直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觀念建立起來,現在我們迴光返照這個一,不可得,不可得,如果說一也不對,因為有幾百萬億的細胞,植物的細胞,一是錯誤的。

好,那麼這樣子的話,我們「盡所有智」就跑出來了,所以人類的就是從小到大,我們所有的老師,沒有告訴我這樣的學問,從小到大就是這樣子,一加一等於二;我從小到大也有一種觀念,如果說一加一,後來有一次,我在小學的時候,這個一加一,那我如果把這個撕掉的話,怎麼算是一呢?這一加一它應該等於三啊,所以一加一等於二,那老師看到我,我就寫個不等於二,那老師就走過來,啪!從小我就會思維這種問題,為什麼一加一一定要等於二?為什麼?可是那時侯沒有佛法,那時侯沒有聽過佛法,對不對?這若按照道理,老師是應該給我打才對啊,我應該打老師才對啊,可是老師打我;從小到大就是這樣子,一直在思維,對這些問題,存在性的問題,人類因為不能透視這種觀念,所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就這樣建立觀念了;這裡有幾朵花,這裡有幾朵花,對不對?這個把它曬乾以後,把它用一個果汁機一打,統統爛掉了,然後再把它透過顯微鏡看,這個是幾朵花啊?沒有了,站在空性的角度一點都沒有,就站在相的角度也不是一喔,這顆粒微塵一點點,那一朵花有多少的植物的細胞啊,這樣知道了嗎?所以我們的求學方式是錯誤的,「盡所有智」。

底下說,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並不是因為知識太多了,我們不能完全知道,而是因為我們求知的方法不對;師父已經分析給你聽了,我們的求知的方式根本就不對,從小,老師就是這樣錯誤的教導我們,只是用執著教育教導我們,從來沒有經過透視跟分析,沒有,那我們講對了還被打。試問,請問用累積性的方式,怎麼能夠達到盡頭呢?你想想看!用金字塔,這樣一直堆積、一直堆積,怎麼能夠堆到像虛空呢,只要用有相的執著方式,記住,用金字塔的方式教育,從以前累積、打基礎,一直教育一直教育……一直累積,累積到最後最高點,得到博士、超博士,你說他懂得什麼?他一個超博士的來,有一個台大的超博士來,那就問他,你今天在這裡吃飯嗎?他說:好啊。說:你會不會煮素食。不會。連煮素食都不會啊,他怎麼叫做超博士,對不對?這麼簡單的素食煮法都不會,怎麼講超博士呢。

超博士就專門於某一科,叫做超博士,要不然我生病,你給我打打針,博士來沒有用的,沒有用的,我這個人的觀念,是最不喜歡講那個什麼學歷、學位、超博士的,這對我們來講,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我這個色身啊,說來實在很奇怪啊,我跟有牌的醫生很沒有緣,我這個色身,差一點都是給這個有牌的醫生,差一點都醫死了;很奇怪,我這個色身很多次都是給這個沒有牌照的醫生醫好的;我這隻手就好,給多少的醫學博士,X光照射,人家說我的筋是什麼痙攣,是怎麼樣子啊,怎麼樣的醫生,怎麼樣子的博士級的,還有個人勸我開刀,沒有,統統怎麼樣,電療、吃藥,那個都是日本的博士,??(日文,一種藥名),說吃了以後酸痛會好,什麼東西的,吃了??(日文,一種藥名)多少,那是解毒,維康素,那個都是什麼超博士發明的,都是有機物,可以改善你的體質,是怎麼樣子的,對疼痛沒有辦法;給誰醫好的?給一個退伍軍人,才學九個月,陳醫師醫好的,那一個才叫做醫生?我告訴你,能夠把我醫好的,那個叫做我心目中的名醫,師父為我介紹一位名醫,我說:對不起!我這個名醫跟你的定義不一樣,你的名醫是很出名的醫生叫做名醫;我的名醫是能夠把我的病治好的,叫做我心目中的名醫,治不好我的病,統統不叫做名醫,我的定義是這樣,跟你的定義不一樣。我這隻手,竟然給一個退伍軍人,九個月,學九個月就出師的陳醫師醫好的,三十年,從建國中學練跆拳道受傷,到現在三十年,沒有一個醫生有辦法;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是這樣醫好的。你看我這隻手,還可以做伏地挺身,所以這個世間,這很難講,所以我常常講學歷無用論,要有實力,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學歷無用論,要有實力,大法師、大名氣沒有用的,要有真正的大智慧、大實力的人,這個才有用;一個法師搞得名氣很大,沒有用得,很出名,一點用處都沒有,要不能了生死,那統統不叫做大法師;統統叫做小法師。因此,我們一定要了解啊,不要搞這個嚎頭、搞這個外在,要講實際的能力,底下說,試問用這個累積性的方式,怎麼能夠達到盡頭呢?一點點的往上面堆,是永遠也堆不到頂的。就像金字塔的教育,你能夠堆到頂,那也是有限啊。

三十二頁。【二、人類的思想方式是有限性的。人類的心,只能在一個時間內,思想一件事物或幾件事物,而不能思想無限的事物。】

依佛教《唯識學》的看法,還好《唯識學》我們講過,人有八識,也就是說,人的「心」有八種不同的功能,這八種不同的功能,皆有其先天的有限性,有限性。譬如說,眼識,只能見色法中的某一部分,色法中的無表色,指長波或者是短波啦,是普通肉眼所不能見到的。用現在的科學常識來說,普通眼識以及耳識所能見和聽到的,只是波長中的極小的一段;英文叫Section段落,Section,叫做Section,叫做段落,這個片段呢,拖太長的,看不到、聽不到,拖太短的,也看不到、聽不到,高波以及短波的「色」以及「聲」,我們都是看不見、聽不到的。紫外線、紅外線,看不到,大象發出來的低音波,人類聽不到,大象聽得到。單單我們的鼻子就好了,狗的鼻子比我們人類的鼻子靈敏一百倍,一百倍啊,一百倍啊。熊就好了,熊可以聞到地下幾英尺的海豹的味道,它就可以往下一直挖、一直挖,熊啊,北極熊啊,北極熊。所以人類號稱為天地萬物之靈,是因為有一個腦筋,超高的智慧,這贏其他的動物;要不然比起我們的器官,那差得很多,眼睛,晚上不如貓頭鷹,晚上不如貓頭鷹,它可以在沒有月光之下飛行;還不如壁虎、壁虎,或者是蝙蝠,都不如,這蝙蝠在晚上飛行的時候,它聲波一射過去,反彈回來,它就可以測出多少的距離,它就可以測出多少的距離;人類沒有辦法,人類沒辦法,所以單單看這個器官,我們輸其他的動物啊,輸得很嚴重。人類最高的就是智慧,就因為有智慧,所以贏其他的動物。

底下,那麼鼻、舌、身三識,也是一樣,那麼就講五個識了。關於第六意識,表面上雖然教其他前面所講的五識活躍、銳利,實際上它的功能,也是很有限的,也是很有限的。第七識,只緣假象的我,使什麼都以我為中心,當然更屬於有限性的啊,所以第七識,只緣假象的我,使什麼都以我為中心,當然更屬於有限性的。至於第八識根本識是否有限,許多人的看法,頗不一致,我認為說第八識的功能,在眾生位是有限的,恐怕也,也不太過,意思就是,那麼還解釋得不滿足,如果從「大圓鏡智」的無限性,來看這八識----阿賴耶識,那就很明顯的反映出阿賴耶識的有限性,阿賴耶識的有限性,就是能力還是很差的。

三十三頁。【三、人類的思想方式是矛盾性的。】矛盾性的,很簡單就是理性跟感情沒辦法平衡,愛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恨一個人,恨不得把他的頭砍下來;人沒有辦法平衡,是永遠在衝動,或者是在這個冷熱交戰的這個情緒下過日子。人類的思想方式是矛盾,矛盾就是衝突,我們人類就是活得很痛苦啦,人生的痛苦,原來是多端的。這千萬種不同的苦痛當中有許多的苦痛,是因為理智和情感的衝突而產生的。我們的情感,要我們這樣做,我們的理智,卻告訴我們不應該這樣做。人生的悲劇和喜劇,悲劇和喜劇,無非是冷酷的理智和熱烈的情感,這兩個導演啊,衝突決鬥之下的產品,人們過得很痛苦,受不了,有的人就自殺;受不了的人,有人就自殺,多少的人自殺,就是這樣子。男朋友走了,自殺;女朋友走了,跳海自殺;一個六十幾歲的愛一個三十幾歲的,騙了二佰多萬,把她殺死了;女的愛錢,男的要她的感情,結果感覺到被騙了,就殺死她。

每一天打開報章雜誌、電視新聞報導,都是這兩個導演,冷酷的理智這個導演,跟熱烈的情感這個導演所衝突下的產品,整個大社會都是這樣。可憐的人類,在這兩在相反的巨流衝激之下,真是嘗盡了辛酸,都是極端,如果我們說人生一生的經歷,無非是情感和理智,反覆消長的紀程,也不為太過。意思就是,人的生命,就是感情、理智、情緒下的產物,你跳不出來,解脫不出來,我們只是情緒,可憐情緒之下的一個動物;因為我們智慧不夠,怎樣沖都衝不破,情感跟理智反覆消長的這個情緒範圍之下。理智和情感,在人類的心中,是兩個水火不相容的東西,一個是冷的,一個是熱的;情感是先天本能的衝動,比如說慾望或者是飲食,色、身、香、味、觸、法外界的慾望;或者是本能、情慾,男女的這個衝動,這是先天性的;一出生,他就一定要吃,飲食跟男女,長大了就男女,那麼理智卻大半是後天學習以及經驗的結論。

簡單講就是教育,後天學習以及經驗的結論,就是教育;所以說號稱一個理智的人,其實不見得是有智慧,因此,感情跟理智,達到最高點,我認為這種詮釋是不足;我認為要加上智慧,因為理智有多個角度不一樣,每一個人都會稱自己很有理智,自己客觀,但問題,沒有悟入空性智慧的人,沒有辦法講,真正圓滿的理智,所以我對這個定義還不是很滿意。我認為人類的思想矛盾性,當然是建立在理智跟情感之下的一個水火不相容的這個情緒的控制當中;但是如果說要解釋「佛」的話,我認為是情感跟理智,還有智慧達到最圓滿的境地。

底下,那麼理智卻大半是後天學習以及經驗的結論,就是我們的教育啦,後天的教育啦。那麼人類心中的理智以及感情、情感,還有一個特性,也就是冷的理智,和這個熱的情感,不能在同一時間存在,理智到達了最高潮的時候,情感總是低潮;譬如說,我們專心地思想一個數學題目,我們一直在演算,是一個數學題目,或者是在哲學上的一個困難問題的時候;或者是在思維某一種重要的事情,我們當時的情感,總是很微弱的;可是當我們與人戀愛,或者是吵架的時候,那也就是情感發揮到高潮的時候,那時侯的理智,總是非常低弱的,兩個人一吵架,或者兩個一談戀愛,那不管死活了。因此我們證明,理智和情感這兩個東西,在眾生位的時候,是互相抵消的,是互相抵消的;就是不能夠互相相輔相成的,不能互相扶持的;感情高,理性就低;理智高,情感就低;一定的,是互相抵消,是同時不並起的。以這樣一個水火矛盾不相容的心,怎麼能夠達到像佛陀的悲智無礙佛的境界呢?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大悲與大智並起,是諸佛的不可思議境界,也是我們學佛人所努力的目標。如果我們的心是矛盾性的,悲智是不能並起的,那麼圓滿佛位是無法成就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

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紅...

為什麼有些學佛人越學越不順

問: 為什麼同樣都是在學佛,有的人越學越不順心,有...

慧律法師《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個...

算命說流年不利該怎麼辦

有一個居士寫信給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這個辰和戌是...

何事最快樂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樹下坐禪修定,這棵...

阿彌陀佛涅槃後將去哪裡

問: 未來際觀音菩薩接阿彌陀佛的班,阿彌陀佛將去哪...

【推薦】為什麼要做早晚課?能得到什麼利益

早晚課是出家人在寺院裡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我覺...

家人都不信佛,並反對自己學佛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對我學佛,很...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慧律法師《三千佛圓滿開示》

(上) 諸位法師、諸位護法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慧律法師-一行三昧論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法宣法師,諸位法師、...

天趣之因與果報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這個世間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怎樣知道自己的功課和使命

問: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這世間的功課和使命,怎樣知道...

【推薦】臨終時會有兩種力量浮出水面

淨土宗念佛法門最重要的特色,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

一切諸法皆如幻夢境界

禪人真遇,生長盧陵,棄妻子出家,樂遠離行,志向名山...

須曼那花衣隨身的因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城中有位大富...

淨業三福,莊嚴人間國土,標指極樂淨土

我們透過這三福來看,佛法是非常圓融的,它能夠把世間...

睡覺時能戴著楞嚴咒嗎

佛教的咒語確實是有加持力的,楞嚴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課...

皮膚粗糙不乾淨,是什麼罪業導致的呢

一鬼問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婦。我應直宿。而不見納。...

成佛的三個步驟

我們現在怎麼去成佛?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解決往生的...

聖嚴法師《`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要這樣明因果

今天我們講講名詞,第一明因果,相信因果。 簡單地說誰...

你們專注的是錢

有一位長年住在山裡的印第安人因為特殊的機緣,接受一...

吃五辛的五種過失

還有「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這部經是給誰誰誰...

樣樣與他人較量,必定是很痛苦的事

某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游泳比賽,由日本選手得到第一名...

【佛教詞典】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梵名 Abhidharma-ko?a-samaya-pradīpikā。凡四十卷。...

【佛教詞典】聖性離生

(術語)唯識作聖性,俱舍作正性,其意一也。生無漏智...

【視頻】大悲咒(潮語佛樂)

大悲咒(潮語佛樂)

【視頻】海濤法師五台山慈悲行

海濤法師五台山慈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