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上士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游舍衛國祇樹之園給孤獨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慈氏菩薩、軟首菩薩、除惡菩薩、光世音菩薩等五千人俱。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眾圍繞說法。於是舍衛大城中有豪長者,名曰郁迦,與好喜長者、好嘆長者、善施長者、有量長者、所樂長者、常名聞長者、施名聞長者、有名聞長者、善財長者、遵行長者、給孤獨長者、賓祁長者、寵具足長者、審量長者俱。一一長者與五百眷屬共出舍衛大城,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繞佛三匝卻坐一面,皆志大乘殖眾德本,悉有決於無上正真之道。

於時,郁迦見諸長者正士之會,承佛威神,從坐起整衣服,叉手長跪白佛言:「願欲有所問,唯天中天,以善權方便哀為解說。」

佛告長者:「所欲便問,吾當發遣令汝歡喜。」

郁迦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正真道意,問佛無數之慧,學於大乘,願住大乘,勸助大乘,乘於大乘,解了大乘,請一切人等安一切,救護一切為大乘鎧:‘其未度者我當度之,未脫者我當脫之,未安者我當安之,未般泥洹者我當令般泥洹,我當除一切人之重擔。’志願無上之僧那見,無量生死諸惡瑕隙心不穢厭,無央數劫周旋塵勞其心不舍。若求菩薩道在家出家,欲具足佛法,善加哀於諸天人民,以此大乘將養一切,不斷三寶之教,久住於一切之智,欲具足此慧。唯願世尊,說居家菩薩戒德之法,諦行如來教,至不退轉成無上正真道,今世後世所至之處與眾卓異。及出家菩薩,棄捐愛慾篤信守道,剃除鬚髮去為比丘樂受禁戒,行法、行善、行正。唯天中天,居家菩薩所住云何?其出家者所住云何?」

佛告郁迦:「善哉!善哉!長者乃能發意,廣問如來如此之義。長者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說居家、出家菩薩戒德精進所積之行。」於是郁迦受教而聽。

佛言:「長者,若有菩薩居家修道,當歸命佛,歸命法,歸命僧。以自歸之德,求於無上正真之道。

「長者,居家菩薩,云何歸命佛?我當具足佛三十二大人之相,諸所作為善本功德,積無央數願常行精進,為三十二大人之相,如是名為歸命於佛。云何為歸命法?奉事法教,敬受於法,解法妙義,好法、樂法、歸法、志法,導御法、護持法、住於寂法,鼓法僧住法行,在所行法,為法務說法界,為法力為法住,行法施求法寶:‘我得無上正真之道最正覺時,當為諸天世間人民開度說法。’是為歸命法。云何歸命於僧?居家菩薩,若見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若弟子、若凡人,皆當敬侍,瞻待如禮,卑順遜言,不為狐疑,宗奉供養,承正行之眾,每心念言:‘我得無上正真之道最正覺時,當為諸天人民一切成弟子眾,當為說法有恭敬意不為輕慢。」是為歸命於僧。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有四事法行歸命佛。何等為四?一者、志習佛道,二者、以等心施意無偏邪,三者、不斷大悲,四者、心不樂餘乘。是為四居家菩薩為歸命佛。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有四法行歸命法。何等為四?一者、與正士法人相隨相習,稽首敬從受其教敕;二者、一心聽法;三者、如所聞法為人講說;四者、以是所施功德,願求無上正真之道。是為四居家菩薩為歸命法。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有四法行歸命僧。何等為四?一者、已過聲聞、緣覺之乘,意樂一切智;二者、其有以飯食佈施者,以法教喻;三者、以賢聖解脫導不退轉眾;四者、不以弟子之業功德解脫為解脫也。是為四居家菩薩為歸命僧。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見如來心念求佛,為歸命佛;聞說法心念法,為歸命法;見如來賢聖之眾意念佛道,為歸命僧。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欲具足願佈施,為歸命佛;用護法佈施,為歸命法;施已願求一切智,為歸命僧。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為上士行,不為下士行。何謂上士?如法於財不以非法,以正法不邪,不務於邪,奉行直業,不嬈他人,佈施說法,念於財物為非常想,多為善事,孝養父母,常好佈施,以等稟與門室親屬,知識交友、人客下使教以上法。所為如法,棄捐諸擔,及為一切卻五陰擔,常志精進,令諸擔不起,令不學弟子、緣覺之乘,開導誨授無厭足人,於身所安為念非常想,欲寧一切,若有利無利、若譽若謗、若有名若無名、若苦若樂,已過世間之所有法,心無憍慢,不著貧富,不著財利名譽苦樂,如世法行行於正法,審住正諦護於道家,救助淨行正住佛道,卻諸瑕穢,常有等心具足所願,亦令他人具足其願,不舍所行令人亦爾。所作究竟無有猶豫,常有反覆所建輒善,見貧窮者矜濟以財,恐懼者為無畏救,愁憂者慰除所患,羸劣者喻使忍辱,豪強者令無憍慢,貢高者令不自大,奉敬尊長諮啟舊德,親近博智請問方術以悟其疑,常為直見心無諂偽,等哀一切行無適莫無有害心,不別種性無所希求,堅住一心好尚精進,與賢聖會思自修立。見非賢者為設大哀,住於慈悲,復慈於法等心。

見無師法自放恣者,如所聞法為解開導聞已思義。於諸愛慾伎樂之樂為非常想,不惜身命念如朝露想,計財如幻泡想,眷屬為仇怨想,婦子男女為無黠地獄想,一切所受為苦想,舍宅產業常為遠離想,所求索為善本想,家室為種想,親屬知識為地獄傍想,晝夜無異為等想。身無要當行要,命無要當住要,財無要當令要。何謂身要?能勞來於人,恭敬承順,是為身要。若令善本不減,使功德常增,是為命要。於諸法無所受,不著財能佈施,是為財要。長者,居家菩薩,以是比像而立家地,是為上士居家行也,不失如是無所著等正覺之戒,則為至誠,所為如法不轉不退於無上正真道。

戒品第二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受五戒:一者、不樂殺生,手不得持刀仗瓦石有所擊害,不嬈他人等心於一切,常有慈心行。二者、不樂犯不與取,自於財物知足,不貪他人財,遠離諛諂無黠之事,自知止足不著他有,草葉毛米不犯不與取。三者、不樂邪淫,自於妻室覺知止足,不犯外色不當念淫,計習淫劮致為甚苦;當護於自當作是觀,自於妻起想便察惡露常懼欲塵,不當私心習著於欲,用是令人近地獄道;於身起想不為奇雅意不為安,當令立願令我後不習淫慾,何況念欲與共合會?四者、不樂妄語,所言至誠,所說審諦,所行如語,不兩舌、不增減,無失說當行覺意,如所聞見說護於法,寧失身命終不妄語。五者、不飲酒、不樂酒、不嘗酒,當安諦性,無卒暴無愚不定,心意當強,當安詳念,施諸所有調御無義者。若施與人酒,當作是念:‘是為佈施度無極時也,隨人所欲不斷其僥。願令我所作所施酒,受者令智慧,意志住施不亂。所以者何?菩薩為具足一切佈施度無極。’」

佛言:「長者,居家菩薩如是施與人酒,於法無有罪也。居家菩薩持是所戒功德,願為無上正真之道,當善護是五戒為上精進。若有斗變解令和合,不當剛強語,當吉祥所言具足而不兩舌,所說如義不為非法,所語輒善不失慈心,所言如語而不可動,斷諸勤苦無傷害意,以忍辱之力,乘僧那涅之鎧,當為正見遠離邪見,其所施與無所適莫。

醫品第三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所在郡國縣邑居止,當以法護於郡國縣邑,其無信者教令有信,無恭敬者教令恭敬,其無智者教令有智。其不孝父母不顧義理者,當教以法忠孝尊老,奉行精進志在修謹。其少智者教令博聞,貧窮者教以大施,無戒者教令持戒,恚怒者教令忍辱,懈怠者教令精進,放恣者令護一心,邪智者令住正智,病瘦者給與醫藥,無護者為作護,無所歸者為受其歸,無救者為作救樂,解導人一切如事為作法護。假令一人墮惡道者,居家菩薩,當為一反,若二若三至於百反,教住善法及復住異種種善德。居家菩薩,當為一切建立大哀,堅住於一切智,被僧那之大鎧。當作念言:‘我當度脫難解弊惡難開悟人,然後乃取無上正真之道。我心如是,不為直信,無諛諂人,又無偽慢,戒法完具。有德之人被大僧那之鎧,我用是聞法,不受行人故,被僧那之鎧。願令我常精進,使諸癡冥見我歡喜。’菩薩所止處,當審諦無令妄橫。假令一人有橫墮惡道者,彼菩薩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有大過矣!用是故居家菩薩在家修道,常當被是僧那之鎧,願言:‘我當令所在郡國人民無有墮惡道者!’譬如郡國縣邑有良醫,假使一人橫死,其醫於諸人有咎;菩薩亦如是,所在郡國縣邑,居止不念救護諸人,若令一人有墮惡道者,其菩薩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有咎也。

穢居品第四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別知在家污穢之事。當作是念:‘何以故名為居家?斷諸善根本,是名居家。不護尊品諸功德,是名居家。居諸不善塵垢,居諸不善之想,居諸不善之行,常與不調良無寂無法令無一心,剛強惡人共會,是名居家。從是當為弊魔所得便,是名居家。居淫怒癡,居諸塵勞勤苦之法世俗雜事,常不得令善本具足,是名居家。住止此中所不當為而輕作之,慢不恭敬父母尊長、眾祐沙門、梵志道士,是名居家。樂於愛慾不懷憂苦,愁泣諸不可意名居家。懷來牢獄嗔諍無和,變訟罵詈,是名居家。不能積善壞諸德本,所不當作者而妄為之,諸佛正士弟子所不嘆也,是名居家。用住此中令人墮惡道,用住此中令人歸淫怒癡之恐懼,是名居家。不得護戒品,為舍定品,不得行慧品,不懷來解品,不起度知見品,是名居家。

住此中者,著父母兄弟、妻子親裡、知識交友、眷屬朋黨,恩愛之憂不知厭足,如眾流歸海,是故名居家。從是污染貪餮,起思想無志,居家多有貪想,諸惡愁憂無有絕極。居家恩愛會如美食雜毒,居家從本苦怨像如知識,居家多妨廢賢聖之正教,居家常有斗訟,用眾事因緣故。居家多貪求豪慕貴常為善惡事,居家為無常,不可久為敗壞法。居家為勤苦,常有所求貪諸所有。居家為常有噁心,現刀仗如怨家。居家為無我所受,故令展轉。居家為不淨潔,自現清白。居家如畫彩色,為但現好疾就磨滅。居家如幻所化,無有我而好往來聚會。居家譬如須曼華,適起隨壞多所求故。居家為如朝露,日出則墮但有死憂。居家為如父母,樂少憂多。居家為如羅網,常憂色聲香味細滑法。居家如鐵觜鳥,但憂不善之想。居家為如毒蛇,憂說諸事。居家如火燒身,用意亂故。居家常畏怨敵,謂五賊冤家惡子故。居家為少安隱,不得度脫用無等故。’如是,長者,居家菩薩當別知在家為穢。

施品第五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佈施、持戒、忍辱、精進,多為諸善。當作是念言:‘所施者為是我所,在家者為非我所。施與者為要,在家者為無要。施與者為後世安,在家者為後世苦。施與者為無畏備,在家者為憂守備。施與者無復護,在家者為警護。施與者為愛慾盡,在家者為愛慾增。施與者為無所受,在家者為有所受。施與者無復恐懼,在家者為有恐懼。施與者為成佛道,在家者為益魔官屬。施與者為無盡,在家者為非常。施與者為守樂,在家者為守苦。施與者為斷欲塵,在家者為增欲塵。施與者為大富,在家者為大貧。施與者為上士行,在家者為下士行。意無所念無所受,施與者諸佛所稱譽,在家者為強項人所嗟嘆。

「如是,長者,居家菩薩所施與如此為要行。若見乞者當起三念。何等為三?一者、以善知識想待,二者、令得佛道想,三者、令後世大富想。是為三。復有三念。何等為三?一者、除慳貪嫉妒想,二者、所有念佈施想,三者、不舍一切智想。是為三。復有三念。何等為三?一者、所作安詳為如來想,二者、降伏魔想,三者、不望報想。是為三。復有三念:一者、見貧乞窮匱者,為開道化授想;二者、行四恩不舍恩想;三者、終始無有邊幅受生死想。是為三。

復有三念:一者、離淫劮想,二者、離瞋恚想,三者、無愚癡想。是為三念。所以者何?長者,居家菩薩見乞丐者,淫怒癡即為薄。云何為薄?慈心佈施無所愛惜,淫即為薄;若於乞人無恚恨意,瞋怒即為薄;若佈施願為一切智,愚癡即為薄。復次,長者,居家菩薩見乞丐者,六度無極即為具足。云何具足?若佈施與人,不念受者有所取,是為佈施度無極;心不憂佛道,是為持戒度無極;見乞丐者,不恚怒無害意,是為忍辱度無極;心不念若施人食然自饑乏,強割情與不違施心,是為精進度無極;若施乞者,每無厭足歡喜不悔心意喜悅,是為一心度無極;施於一切法無所著亦不想報,是為智慧度無極。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遠離世八法,不慕世之財利及妻子、舍宅、奴婢、珍寶諸利,意無所著亦無歡喜亦無愁憂,一切所有無所貪慕,當行法念當作是觀:‘父母妻子、舍宅、奴婢下使從是欲者,令我起苦樂因緣想,此非我類不為用,願常精進。用是等故,令益諸惡事,今現在世共會快樂之等,後世則為苦黨。我當疾求其輩類,謂佈施、持戒、智慧、精進,無有放逸,懷來佛道,具足善本,此為是我之等類也。我所求索,但求是願耳!寧失身命,不為妻子男女犯眾惡也。’長者,居家菩薩在家修道,見婦當有三念。

何等為三?一者、非常想,二者、無所有想,三者、無所受想。是為三。復有三念。何等為三?一者、今諸歡樂之友,非後世友;二者、常精進奉行出入守意,是為等友;三者、此為安隱等不為苦輩。是為三。復有三念。何等為三?一者、不淨潔想,二者、瑕穢想,三者、臭惡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羅剎想,二者、反足卻行安鬼神想,三者、但有色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難飽足想,二者、墮落想,三者、無反覆無止足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惡知識想,二者、貪著想,三者、妨廢梵行清淨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墮人於地獄想,二者、墮人畜生想,三者、令生餓鬼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恐懼想,二者、有有想,三者、受取想。是為三。復有三。何等為三?一者、無我想,二者、無受想,三者、遠離亂想。是為三。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所念當作是想,觀其妻婦不當貪愛,於子若有重愛之心不重餘人,當以三事自呵諫其意。何等為三?一者、佛道為等意無偏邪意,二者、佛道等行無偏邪行,三者、佛道以一法行無若干行。當以是三事自諫意。若見於子計如仇怨,不為善知識。所以者何?用是故令我離於佛種善知識。益當以好心念於如來,持諸所有愛子事,用起慈哀於一切人,以自愛身之德,用哀愛一切。當作是念言:‘一切是我子,我亦為一切作子。於是無有家室親裡往來周旋,所生處反更為怨家。

願令我所行所作,無有善知識亦無惡知識。所以者何?若有善知識,增益愛慾之想。若有惡知識,一切無復愛慾。我常欲自調其心令無所著,常行一切法入一切行。作邪行者墮邪事,為正行者得正事,以是故願我莫有邪行,於一切作等心行。我所學願,願入一切智。’如是,長者,居家菩薩不著諸所有,亦無所受,亦無所貪,亦不染愛慾亦不起,亦不令無所起。居家菩薩若見乞丐者來,所施乞者當云何?心當作是念言:‘我持是物佈施,會當得律行,除淫劮生死憂。入正我所持物佈施,死時為善死。我用諸所佈施故,臨壽終時歡喜無悔恨心。’若復心念,不能作惠施,見乞者當起四念。何等四?一者、意為羸劣,其功德少;二者、是我之罪,於是大乘心不得自在興立佈施;三者、適發意行所見用任我故,當忍辱施與於人;四者、願令我所作具足是願,及一切人當曉喻乞者。

「長者,居家菩薩,若離世尊教,無有佛起,亦無有說法者,亦不見賢聖僧,便當遍念十方一切佛。是諸佛本行菩薩道時,皆行精進,然後得佛,具足一切佛法。念是一切佛已,當勸助如是,晝夜各三,淨其身口意已,行等慈念諸善本遠諸所有。當有慚愧,以諸功德本自莊飾。其心清淨令人歡喜,信意樂於佛道無有亂,所作安諦恭敬斷諸貢高憍慢。當諷誦三品法經,棄一切諸惡行,悔過以八十事,一心勸助諸福,具足相好。當轉諸佛法輪,勸助諸佛轉法輪,以無量行自受其國,壽不可計。

「長者,居家菩薩當行八關齋,持是齋戒功德,梵行清淨沙門,行菩薩善本,與諸戒具道沙門梵志相隨,恭敬奉事,不得見惡索其長短。若見犯戒比丘,當敬事袈裟,此為是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袈裟,戒三昧智慧解脫見慧當為袈裟。作禮其袈裟已,離一切淫塵,是為諸賢聖神通之法。念是以後,益恭敬此比丘,當於是比丘起大哀:‘是惡行犯是戒,行非善戒。是佛法寂定調柔,有智入如來法門作沙門;不寂定無調柔,非賢者行為常勤苦。如來言:無戒不學者不當輕易!所以者何?非是其人過也,是淫塵之咎。用愛慾見不善本態,佛法有哀護。若能覺了是淫塵念空,便可得第一道意,可得作平等忍。所以者何?智慧能壞愛慾。世尊言:人不可輕妄,平相不可限。所以者何?欲平相人,則為平相如來。如來所知,非我所究。’如是於彼不當作噁心取其長短也。

禮塔品第六

「復次,長者,居家菩薩入佛寺精舍,當住門外至心作禮,然後當入精舍。當作是念言:‘是為空寺,無境界無有想有願,為慈悲喜護居寺,為得平等所居。’自念言:‘我何時當得如是居寺,出塵垢之居在是居?’得十五日會說戒當新,當念起沙門意:‘無有菩薩在居家得最正覺者,皆出家入山,閑居岩處得佛道。所以者何?居家為垢居,出家者智者所稱譽,及恆邊沙等諸佛。我當一日為祠祀,佈施一切所有,起意出家學道爾已,乃令我意歡喜耳!所以者何?無信人無反覆人,盜賊屠魁羅邪吏民亦佈施,薄不足言。我以戒智慧為上,慈心見恭敬,不惜身命。

用一切故,我亦當奉行如來戒,令究竟得無上正真道最正覺,為一切作佛事作如來,未般泥洹者令般泥洹。’便當入精舍觀諸比丘僧行,何所比丘為多智者?誰為解法者?誰為持律者?誰為住法者?誰為持菩薩品者?誰為閑居行者?誰為分衛者?誰為服五衲衣者?誰為知止足者?誰為獨行者?誰為坐禪者?誰為大乘者?誰為精進者?誰為典寺者?觀一切比丘僧行已,皆當以等給足施與,不當有異心行,何況近聚落行者!近聚落者,亦當問訊,當往至於聚落。若有比丘無衣缽者,若病瘦無醫藥者,當給足當等心與,莫使有怨望意。所以者何?於世間皆有求安隱事,益當護凡夫之意,甚於阿羅漢!

所以者何?凡夫事有怨望,阿羅漢無怨望故也。與多智比丘共相隨,聞其所說當受學之。與解經者相隨,聞其所解當受學之。與持律家相隨者,解知罪垢當受學之。與持菩薩品家相隨者,當受學六度無極善權方便行。與閑居行相隨者,當受學知一心之行。若比丘有短乏者,當給與衣服缽器、床臥具、病瘦醫藥,於佛道中當遍等心用濟。所以者何?便可以佈施所惠故,勸助令起大道意,為沙門行善當如是。若沙門斗諍即當和解,若以法諍便當不惜身命為作法護。若比丘病困便當以身肉施與令差,其心不恨,一切德本以佛心為本。」

佛語長者:「居家菩薩,以是比,以是行,以是瑞,應當在家修道。」

爾時,郁迦長者及諸迦羅越,皆同時舉聲言:「甚難及天中天!如來善說居家之穢為諸魔行,出家之德名譽闡聞。唯世尊,我等亦眼見居家多有瑕垢,出家功德其行難量。我等願從世尊受法,欲除鬚髮,得為比丘,敬受大戒。」

佛告諸長者:「出家甚難,常當專一守護禁法令無點缺。」

此諸長者白佛言:「世尊,出家有何為難?願如來加哀聽我等下鬚髮受其戒敕,我等能受奉慎教令。」佛即聽受令下鬚髮。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諸行清淨菩薩:「持諸長者用付汝等下其鬚髮,是長者等則為上士。」彌勒菩薩,應時為千二百長者剃除去鬚髮;諸行清淨菩薩,為千二百長者除去鬚髮。

佛說是居家菩薩戒德寂法品時,千二百人具足發無上正真道意,二千五百菩薩得音響忍,四千天及人得柔順法忍。

止足品第七

是時,郁迦長者白佛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以說居家地之善惡,於大乘所當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願世尊,復說出家下鬚髮菩薩之行,持戒、精進、智慧、止足之德。天中天,出家菩薩,云何下鬚髮奉行法律?何謂為出家?其心無有異,其行不移易,亦不求迎逆禮叉手。」

佛言:「善哉!善哉!長者,乃問如來出家菩薩下鬚髮具足之行。」

佛言:「長者,諦聽!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郁迦長者受教而聽。

佛言:「出家菩薩當作是念:‘我何以故出家下鬚髮?’當更念言:‘我用欲具足佛法故出家下鬚髮。’常念精進於智慧無所著,如火在頭憂救燃熾。出家已便當行入住於賢聖,如是知止足,知止足為名聞;於是分衛知止足,分衛知止足為名聞;於是於床臥知止足,於床臥知止足為名聞;於是於病瘦醫藥衣服知止足,於病瘦醫藥衣服知止足為名聞。長者,是謂賢聖之行,立是中致諸佛法,所謂為賢聖行也。」

佛告長者:「出家菩薩有十事,行著身衣被為知止足。何等為十?一者、身著衣被常慚愧;二者、身著袈裟護諸愛慾,無所著故;三者、為沙門之服,令無所見,令無所念;四者、具袈裟之福為祐諸天世人;五者、所以著袈裟,心不以好樂欲,不習欲故;六者、以善權意滅諸淫塵;七者、知止足為善本,故受是衣;八者、棄捐諸惡為善因緣;九者、於賢聖道不轉,於一心精進;十者、願令我一心著袈裟究竟。長者,是為十事,出家菩薩著袈裟為止足之行。

「復有十事,當盡形壽行分衛。何等為十事?一者、自有智德不待須人;二者、若有人與我分衛,先當立於三乘,然後受其分衛;三者、若人不與我分衛,吾於彼當起大哀;四者、若人佈施與於我,當精進食,當有所成;五者、不失如來教;六者、發意頃使一心知止足;七者、習行令無憍慢;八者、從是功德致得無見頂上者;九者、人見我亦當效我所學;十者、一切男女小大佈施與我,我當等心於一切專志致得一切智。長者,是為十事行,出家菩薩不舍分衛。若有知識,當令歡喜無有悔恨,所至到處適無所慕,何況著吾我?亦無諛諂,在所飲處,於身有所益,亦能人所願具足。」

佛言:「長者,我聽使分衛,菩薩在草褥樹下,若在塚間護戒有十事念。何等為十?一者、已斷諸我所有行,二者、無我無所受,三者、在閑居開戶置床坐,四者、遠離愛慾諸著,五者、少求無所著念諸德本,六者、不惜身命但樂空閑,七者、棄遠諸會,八者、所作罪皆消滅,九者、一心三昧無瑕穢,十者、念空出入守意。長者,是為十事,出家菩薩在樹下草褥坐,假使詣法會若師和尚及問訊病者,到精舍適自身行,身心當俱往。若行受學諷誦經者,當解諸慧,於精舍房處,於閑居思惟。所以者何?在閑居者,當精進求法,一切所有非我想,一切法為他人想。」

佛言:「出家菩薩習行醫藥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我當得如來世尊之智,二者、不從他人取足,三者、不複習瑕穢不淨想,四者、我當住清淨,五者、不復念諸欲味棄諸著,六者、我當於凡夫有差特,七者、諸善味當自然現我前,八者、以醫藥斷諸塵勞,九者、斷自諸見著,十者、疾斷諸病瘦得安隱。長者,是為十事行,出家菩薩盡形壽當習醫藥。

閑居品第八

「復次,長者,出家菩薩在閑居行,當作是念言:‘我何故來在閑居?’當復更念言:‘不但在閑居為沙門也。所以者何?彼閑居大有不調定不成就,無法則無義理者,謂獐鹿、飛鳥之眾、蠱狐獼猴、野人、摩睺勒、射獵賊,此不名為沙門。我所用來在閑居當具足此願,謂沙門之義。’長者,何等為出家菩薩沙門義乎?謂意不亂,得諸總持、諸解、諸慧,具足所聞,於是得高明,習於大慈不舍大哀,得五神通,六度無極,其心自在不舍一切智。所說輒以善權之智,以法施一切,開道人民,不違四恩之行,念於六念,聞已即習,精進一心,奉法正解,一心得道慧不離寂定之處,護於正法及因緣罪福。

以直見斷一切念無念,以直念而願說法,常行直言斷諸罪,具足福行,以直治斷諸所有著止,以直業至於佛道,行直方便,於諸法無意著止,以直意得一切智,行直定於空無恐怖,行無想於我無願無所起為,至誠擁護於經義,不離法義亦無有人。長者,是為菩薩出家沙門義也。彼出家菩薩不習眾事,當作是念言:‘我當為一切人習德本,不獨一人習善本。」

佛言:「長者,出家菩薩當習四事,如來所知。何等為四?一者、習法會,二者、習為他人說,三者、習供養奉事如來,四者、習不斷佛乘意。是為四習,常解脫諸多習。若在閑居,當作念言:‘我何以故來在閑居?’當復更念言:‘我用恐懼故來至於此。何等恐懼?畏聚會習淫怒癡,畏貢高怒慢害意於人,畏於貪嫉,畏於色聲香味細滑之念,畏於身魔、欲魔、罪魔、天魔,畏於非常為常想,畏於苦為樂想,畏無實為實想,畏無我有我想,畏有吾我,畏於狐疑不正思想猶豫淫劮,畏惡知識,畏於愛慾無黠,畏心意識不調良,畏諸蓋覆蔽諸求,畏自見身,畏財利諸色,畏求處見,畏念無念他念,畏不見言見、不聞言聞、無意無識所言,畏沙門垢,畏種種行,畏於欲界、色界、無色界,畏於地獄、畜生、餓鬼,畏所生八難,畏所生五道,畏於卒念諸不善法,我所以來至此,不可以在家。

於諸會憒鬧中,一心為念空,以是恐懼解脫。怖畏諸過去,菩薩皆因恐畏解脫,蒙閑居力,得脫於恐懼,得佛道無畏。當來現在十方諸菩薩,皆以恐懼脫於怖畏,蒙閑居力,得佛道無畏。我以恐懼越一切畏住閑居,一切諸恐用受我故,住於吾著於我,污染於身愛,著我起於我,有我想有吾見,謂有身念於我,用護我身來至閑居,欲斷我受用,護吾無因緣,當令我在閑居,得等義無畏。在閑居者無我想,在閑居者無他人想,在閑居者無得想,在閑居者無自見身跡也,在閑居者無有求住想,在閑居者無有泥洹想,何況當有淫塵想?所以名為閑居,於一切法無所住,哀護居三界者,一切畏想,無有習居想,於色聲香味細滑無所居想,一切三昧無有諍亂居,調定其意寂定居,棄諸重擔所居無懼,超越諸界已度使水,於諸有無所居,於賢聖行無念居,一心知止足居,在草褥居,深入慧居,精進一心居,戒居,斷諸縛著牢獄為解脫居,空無想無願居,得三脫門調柔無所去居,意觀十二因緣所作已辦居,入於寂定。

「譬如,長者,山澤有樹草木,野牛、象馬不恐不怖;如是,長者,出家菩薩在閑居行視其身,如草木無毛髮之想,見身如是,當精進行,不當起我想,便無恐懼。觀其身空,是身無我、無人、無壽、無命,從心有恐,諸眾庶人用愛慾故當有畏懼。我以離念當為善想,譬如山澤中草木,野牛不恐不怖。見一切法,皆他人許,在空閑居當如是。所以者何?在閑居者斷諸想離淫嫉諸染污,在閑居者為如他無我無所受,出家菩薩在閑居行當作是學。在閑居者當柔軟守護戒品,在閑居者和順定品,在閑居者懷來智慧品,在閑居者懷來解脫品,在閑居者住於度知見品,在閑居者愛護佛法品,在閑居者斷十二使,在閑居者念正願,在閑居者於諸法品為等,在閑居者不作疆界,在閑居者已脫諸入,在閑居者心不畏佛道,在閑居者於空無所觀取,在閑居者於法無所懷,在閑居者本有善德名聞,在閑居者佛所稱譽,諸賢聖亦習閑居,在閑居者脫於愛慾,為有差特,入於一切智。

「復次,長者,在閑居菩薩,以少少事故,具足六度無極。所以者何?在閑居行不惜身命,是為佈施度無極。知止足寂定住起於三專,是為戒度無極。無害心慈遍於一切,忍於一切智,不墮餘道,是為忍辱度無極。念言終不舍此空閑,得忍已乃舍,是為精進度無極。得於禪不著我,起諸德本,是為一心度無極。如心所念身行如是,於道亦然無所念,是為智慧度無極。

「長者,在閑居菩薩有四事法。何等為四?一者、菩薩於是得多智;二者、巧能分別決諸法律;三者、了諸德本;四者、以是博智知,一心精進住於空閑。是為四。復次,長者,菩薩若多淫塵,不習於塵,爾乃住閑居,不著於塵不受於欲,如所聞法則能奉行。復次,長者,菩薩得五神通,為諸天、龍、鬼、神、揵沓和說法,在閑居當如是。

「復次,長者,菩薩當學佛法智,然後乃在空閑,用是故,得具足一切諸善本;然後持是德本,入諸郡國縣邑,以義度人民。菩薩若欲諷誦經道故來下,審恭敬奉事師和尚,長幼中年稽首為禮不當懈怠,於事當精進,不當不恭敬奉事。當作是念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諸天、龍、鬼、神、揵沓和所奉事,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所奉事,為諸釋、梵、四王、人非人所恭敬,於世為最尊,令一切安隱。佛不自為身求供養,人自來供養,何況我等未有所知,方欲學耳,反欲從他人求供養!我當奉事一切人。所以者何?比丘貪求供養減其法德。所以者何?為他人以法施,心當念言,以供養故來奉事我,不以法故,以自有信心來供養想施,其福不大。往至師和尚所,身意當俱行,身意當解了住。若念我師和尚行至他處,心不樂悔,於諷誦學經智者,當為師和尚不惜身命;當樂法故,便當隨師和尚行;用法故利,當舍一切財利之色於師和尚。歡喜聞一四句偈,若諷誦若佈施行事,持戒、忍辱、精進、一心事,若智慧事,若慈悲喜護事,一心起習佛道事,聞四句偈若諷誦,當供養師和尚,在所從受字句義所受諷誦。當以直心無有諛諂,用一切萬物供養,尚未報師恩,何況以法供養?’長者,若意聞所傳說,若善音、佛法音、寂滅音、如教音、聞說如來音,當供事師一劫,尚未具足報師恩!」

佛言:「長者,以是故說法之福無有量,其智慧不可限,住於尊法亦無數。其有菩薩欲供養無量法,當供養出家菩薩。何等為出家之學?如其所聞法便行,當審諦清淨其戒品。」

佛言:「長者,出家菩薩有四事法戒品清淨。何等為四?一者、住於賢聖之教,二者、分衛以德樂知止足,三者、出家菩薩不樂於家,四者、不習戒亦無諂偽在閑居。是為四。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身所行至誠,身亦無所得;二者、口所言至誠,口亦無所得;三者、意所念柔軟,意亦無所得;四者、遠離諸所見,住於一切智。是為四事。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棄我事,二者、遠吾事,三者、斷自在,四者、舍因緣法。是為四。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我身與法一也,二者、諸種與法種等,三者、諸入為與空聚等,四者、得智慧行適無所居。是為四。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身所知身自作;二者、不為人所動;三者、不入人罪法,滅於諸念;四者、奉一切法,審諦無有異。是為四。復有四。何等為四?一者、以脫於空,二者、無想無恐懼,三者、為一切大哀,四者、得無我忍。是為四。彼若聞清淨三昧,當作是念言:‘何等為清淨三昧?奉一切法,意舍欲及我所,其心為一,其心無所流,心無所輕戲以縛縛意,心無所著,心不可見,心於內現意之境界無有習會。意於我法為何等念?等於法界,無有生無有行,內外無所著正受,是謂為三昧,是謂住法三昧。’彼若聞審諦智慧清淨,便當作是念言:‘何等為智慧?謂解於法句分別智慧為慧,入於解黠為慧,知他人心之所念解法為慧。’於法正受,彼於智無智,於相無身為空,相無有持亦無有舍,相無有處無央數相所念為空。」

佛言:「長者,觀法當如是,是為出家菩薩行。」

佛說是經時,八千人發大道意。此諸長者出家下鬚髮者,皆得不起法忍。三萬二千天及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二百比丘得無起餘漏盡意解。

郁迦長者歡喜踴躍,以殊異衣其價百千,用上如來說是言:「我持是善本功德,施於一切菩薩,令是功德歸流諸居家菩薩,皆令具足此法如如來。令出家菩薩得戒智慧具足此法,願令出家菩薩得戒智慧猶如如來。唯然世尊,云何居家菩薩,在所居住,學具足出家戒法?」

佛告長者:「居家菩薩,佈施一切無所愛惜,其心常志大乘不望其報。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淨修梵行,心不念習淫慾,何況受?復次,長者,居家菩薩,解空事入四禪,以善權行救無恃者令志寂滅。復次,長者,居家菩薩,當大精進、解智慧、度無極,於一切作大慈,受一切法當擁護,以法教化人,是為四事行居家菩薩在家立出家戒法。」

爾時,郁迦長者白佛言:「世尊,我獨立居家地,當住於如來教戒。我當為如來廣達佛道,亦當學是出家之法,當復奉行是法禁。」

時佛便笑,諸佛世尊之法,笑時有無數色、種種色、不可思議色,從口中照無量佛國,上至梵天還繞佛身,於頂上[火+霍]然不現。

賢者阿難,從坐起白佛言:「佛不妄笑,願聞其意。」

佛告阿難:「汝見郁迦長者用法故,供養於如來復作師子吼不?」

阿難:「唯然,世尊,我今已見。」

佛言:「阿難,是郁迦長者,住於居家地,於是賢劫諸有如來,皆當供養受其法教,居在家居,具足出家戒法,是時為諸如來普宣佛道。」

於是阿難問郁迦長者:「用是居家為樂,居家為垢,居家不如出家受聖賢教法?」

郁迦答曰:「阿難,且止!勿作是語云!諸賢聖亦無垢染,有大哀解脫,不念自安。諸菩薩忍諸苦,不舍一切人。」

佛言:「阿難,是郁迦長者,雖住居家地常有等心,於是賢劫所度人民甚多,勝餘出家菩薩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難,雖有出家菩薩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迦長者。」

阿難白佛言:「是名為何等經?云何持名?」

佛言:「阿難,是經一名《郁迦長者所問》,汝當受持,二名《居家出家品》,三名《持一心宴坐其德名聞》。」

佛言:「阿難,若有菩薩聞是經,為具足諸法,勝於百劫修梵清淨懈廢之行。是故,阿難,欲作大精進者,及欲教他人精進者,自欲住於一切法德者,及欲立一切於法德者,當聞是經,當受持諷誦。所以者何?欲具足一切法,當視是經法與如來等。阿難,其有菩薩遠離是經者,則為遠離一切諸佛,不得復見一切諸佛。所以者何?其有說是經者,則為面見一切諸佛。阿難,政使是三千大千世界滿其中火,菩薩便當入過其中,求聞是法受持諷誦,當以諸寶滿三千大千世界用供養師,受是經法持諷誦讀。阿難,若有菩薩,供養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世尊,盡其形壽,供養爾所佛已,不受是經法不能諷誦,亦不於中作諸功德,為不供養去來今佛。阿難,若復有人聞是經典,受持諷誦廣為人說,於中作諸功德,為已供養去來今佛。所以者何?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以法為上,為從法生。」

佛說如是,賢者阿難及郁迦長者,諸天、阿須倫、世間人民,聞經歡喜,皆前為佛作禮而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佛說乳光佛經

佛說乳光佛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海龍王經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

大乘密嚴經

大唐新翻密嚴經序 朕聞西方有聖人焉,演不言之言、垂...

自在王菩薩經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如淨和尚語錄

如淨禪師語錄序 五家宗派中。曹洞則機關不露。臨濟則...

西方極樂世界到底在哪裡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鳳凰佛教風直播,...

是否只要至誠了教理就會透徹

問: 印祖在一篇文鈔中這樣開示:倘有餘力,諸大乘經...

法師,請問我能出家嗎

時常有人問我:法師,請問我能出家嗎? 雖然每次我的...

【推薦】懷的是畸形胎兒,要不要生下來呢

問: 如已經懷了一個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殘障的...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問: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

【佛教詞典】一食

又名一坐食,即一日只在午前食一餐。...

【佛教詞典】夏齋

(行事)禪院於結夏之日設齋會。見象器箋十四。...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

大象的故事

古時印度,有一隻大象,年輕時非常強壯,打起仗來,神...

聰明之人與智慧之人的區別

世間上很多人不能認識到自己。例如生是從哪裡來的,死...

用智慧來化解脾氣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地區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氣,...

依因性來顯現功德

我們現在講這個淨土緣起門呢,今天的內容講到這個依因...

七種美德讓你成為魅力女人

作為一個女人,誰不想自己是個有魅力而又陽光的呢,但...

東林高賢記——佛馱跋陀羅尊者

佛馱跋陀羅尊者,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其塔現存廬山東...

慧律法師《解脫之鑰》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成道後,到印度各地弘法度...

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念

作為一個修道人,我們現在還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

老子的素食思想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老子被認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

一切不離自性,自己的心就是真佛

禪堂裡是講心地法門,沒有什麼好講的,扯來扯去是消磨...

這個苦諦很重要,你一定要從痛苦中覺悟

佛陀在詮釋逼迫的時候,他是分成三個次第來詮釋。就是...

【視頻】《稱揚諸佛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稱揚諸佛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觀音普門頌

觀音普門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