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釋迦牟尼如來像法滅盡之記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釋迦牟尼如來像法滅盡之記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有于闐國來。六代王已過至第七代王。名日毘左耶訖多。治國之時。彼國有寺。名薩迦般羅訶郍。去此寺不遠有一山谷。名娑迦耶幾郍。彼山谷中有一羅漢。彼有苾芻弟子。從其師所。以學律儀。後見月藏菩薩所問經。及聖教已。即問尊師羅漢曰。佛滅度後。于闐疎勒及與安息。如來像法窣覩波等。幾時住世。誰當毀滅。究竟至其何所。願為解說。時羅漢即□□日□□□□□□□□□釋迦牟尼如來滅後。彼法影像及以塔廟。二千年在世。然後滅沒。于闐等此三之國。漢與赤面.蘇毘.突厥。迴鶻等賊。動其干戈而來侵損。是故佛法以漸衰微。毀滅塔寺。眾僧資具亦皆斷絕。此三國中。安息疎勒不行法賊被侵。故擾塔寺。多分焚燒。毀滅皆悉。空棄諸寺。眾僧多分移從于闐國。于闐塔寺。五百菩薩常護持。故二百五十以出家儀。二百五十在於俗徒。受生護持。牛頭山寺。賢劫一千五佛常當履踐。以為宮殿。為諸賢聖威德慈悲加持于闐塔寺妙法。故行法人多於餘國。久住於世。

爾時諸國王等。為欲取于于闐國故鬪諍紛紜。何王得者。即與于闐作大施主。不毀不滅。常當供養。當爾之時。赤面國王有大威勢。多侵餘國。以為自境。爾時有一菩薩。於赤面國受生。為王於自國內廣行妙法。從於他國。請其法師及經論。赤面國中。建立精舍。造窣堵波。度□□眾。國王大臣並諸國人。廣行正法。

爾時于闐屬彼赤面王。故廣行正法。建立塔寺。置其三寶人戶田園。興大供養。赤面國王。七代已來以行妙。此七代王。於餘國中所有三寶及塔寺處。不起恶心。亦不損害。

爾時于闐眾僧。如月藏菩薩受記經中所說。多分信心漸薄。不於戒法。求世利譽。入於王臣謀密之事。令其正法漸漸衰秏。

爾時王臣及以子孫。退失淨信。常住所有一切諸物。苾芻秏己用。故于闐塔寺正法常住所屬諸物。不同往日。漸當衰秏。國王大臣。於出家眾不生歡喜。後於異時有一菩薩。為赤面國第七代王。彼王納漢菩薩公主以為妃。後將六百侍從至赤面國。時彼公主極信佛法。大具福德。赤面國王亦大淨信。過於先代。廣興正法。如是之時。于闐國王年少不行佛之正法。先諸苾芻曰。不然歸俗。不然隨意。出向他處。以逼逐故。一切眾僧集拶摩寺。評議是事。時寺內眾前。忽現七分金寶之食。五千苾芻王斷其食窘急之者。易彼金食為三月糧。當爾之時。或有歸俗。有不歸俗。往他方者。別離父母親戚眷屬及本生國。極生憂惱。放奔大哭。僧徒眾會。進路往至牟吽寺中。彼處有一大窣堵波。有大淨信□伯神王。開折彼塔。出一金捥盛滿珎珠。以施眾僧。復更有餘淨信施主。辦眾資具。以施其僧。如是次第眾僧漸次至奴盧川。以彼珎珠為半月糧。爾時眾僧至奴盧川。在宋多紇恭娘寺。時多聞天王及功德天變為夫妻。住在彼處。敬白僧言。我等作福。願垂納受。半月已來設大施會。恭養僧眾。功德天女出一衣袖金寶之錢。以施眾僧。是時僧眾俱從赤面大番之國行至破山。遇守關人留難不放。而作是言。餘處有路。一任當往。爾時多聞天王自變其身為一白犛牛有其嵴瘡並有桊紖。眾僧見之互相謂曰。此嵴瘡犛牛是人之畜。此往何處。隨後當行。時彼犛牛以引直路於四五間一切眾僧至赤面國薩毘之境。時薩毘軍當道節度多聞眾僧從西來至。走白赤面王知。

爾時彼王夫人聞多眾僧失土波迸。白其王曰。我辦畜乘及以資具。願請眾僧。來至赤面國。王亦許之。以辦畜乘。便迎眾僧。至赤面國。時赤面國王公主侍從供養禮拜。問眾僧中善解三藏諸大德曰。除汝更有波迸者不。諸三藏大德謹對之曰。安息.疎勒.勃律.加悉蜜國。有如是眾多僧眾。波迸流移現在彼處。即便發使迎請眾僧至赤面國。時赤面國置七所寺。辦諸供具。常住人戶倍勝往曰。安置眾僧住在七寺。後經三四年。公主心上有惡瘡出。病苦之時。公主白王。妾因此疾終不得免。所有僮僕及以財物。願施三寶。王亦許之。六百侍從悉放出家。然後公主命將終盡。公主終後。赤面國王境界之內。豆瘡病起。大臣百官並諸子孫而死者眾。時彼群臣而集會之白其王曰。王國界內。先無如是瘡苦病惱。今諸波迸戎夷僧眾來到此處。公主崩逝。大臣百官多有死者。是故此諸出家之眾。不留王界。理合驅出。王先之日。合驅不驅。委細詳之。群臣同心。樂驅眾僧。以白王知。欲驅眾僧出於王界。是時赤面國王境內舊住苾芻瞋恚而言。若以驅逐此諸僧。我等亦皆不住於此。諸臣恚言。汝等亦當隨意而去。公主來至赤面國後。漢王興崇道士法。故一切漢僧悉皆來至赤面國界。如是之時。彼界眾僧。赤面國內所有舍利聖教經論供養諸具常住財物。盡皆齎持。往至於西大乾陀羅國。當爾之時。漢與赤面婆羅行國于闐國等直至恆河。像法滅沒更無有餘。恆河彼岸俱閃彌國像法三月住世。最後滅盡。一切僧眾至乾陀羅界伊羅葉龍王所住海岸。三寶威力。彼海騰波。龍王思惟。我所住處何故騰波。以天眼觀知釋迦牟尼如來聖教像法近滅末後見僧之期。自變其身為一老人。從海而出。禮彼眾僧。以問之曰。如是眾僧從於何來。往至何所。眾僧答曰。我等本居赤面國界。施主無信。毀滅常住及精舍。故我等往至大乾陀羅國。龍王問曰。眾僧極廣。有何糧食。大乾陀羅國遶海而去四十日餘。始達彼處。今現眾僧唯有二十日糧。云何達彼。眾僧聞已。皆大啼哭。龍王見已。極生憂惱。語僧眾曰。此有直路。有其蛇橋。能上往者速達彼處。作是語訖。老人不見。時彼龍王現一登山之路。自變其身為一大蛇。海上作橋。作是思惟。我今若度此諸僧眾。先作惡業。今受傍生之身。亦可得脫。發是願矣。便置蛇橋十五日餘。眾多人畜於上而過。蛇橋之上人畜過時。或有墮水而命終者。如是人畜往來去故。其蛇嵴背破裂毀壞。血流而雨。海變為血。眾多僧眾於蛇橋上而往過。時末後餘殘赤面留難而不放過。然後大蛇墮於海中而命終已。得生兜率陀天。海亦枯竭。

爾時僧眾到乾陀羅國。彼國之王具辦供具。二年供養各令安樂。經二年已。彼王捨壽。王有二子。一信佛法。一行外道法。後爭王位。其時僧眾為信法王子作用儻。故彼得勝已而紹王位。彼王統治之時。加僧俸祿資緣具足。經半年已。有一苾芻。殺卻彼王。自紹王位。乾陀羅國一切人眾。一時而反殺苾芻王。諸餘僧眾盡皆驅逐。出王界外。故乾陀羅國像法亦滅。一切僧眾波迸流離。向在餘國。如是之時。西方國王.北方國王.葉婆那王等祿福勝前。此三國王會盟一家。時彼三王化治西方及北方等。時彼三王各將十萬兵攻俱閃彌國。王以滅三十萬兵及其王等一不餘殘。爾時俱閃彌王為欲懺除殺眾兵罪。召請閻浮界內一切眾僧。至俱閃彌國。後因眾像自內鬪諍。遂互相殺一無餘殘。故閻浮界佛之像法從茲滅盡。一一廣明如月藏菩薩受記經說。釋迦如來般涅槃後經五十七俱胝六兆年歲。慈氏世尊現娑婆界。化治有情。

釋迦牟尼如來像法滅盡因緣一卷


上篇:遊方記抄

下篇:燉煌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馬鳴菩薩傳

馬鳴菩薩傳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有大師名馬鳴菩薩。長...

法華經顯應錄

法華經顯應錄卷上(並序) 四明石芝沙門 宗曉 編 昔永...

宋高僧傳

進高僧傳表 端拱元年十月日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賜紫臣...

梁京寺記

梁京寺記 闕名 小莊嚴寺 梁小莊嚴寺。在建業定陰裡。...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生經

生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說那賴經第一 聞如是...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註音版】隨念三寶經

隨念三寶經...

佛說法律三昧經

佛說法律三昧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奉 詔譯 聞如是:...

【佛教詞典】十五尊觀音

指(一)正觀音,(二)千手觀音,(三)馬頭觀音,(四)十一...

【佛教詞典】讀經

(術語)法華經所說五種法師行之一。對文曰讀。正心端...

靜心的修習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心地面對世界,面對自己,心就...

一切時一切處,洪名聖號不離心口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

勿營明日計,當勉後世義

《俱舍論》云:此中壽不定,末十初無量。謂南瞻部洲眾...

淨業行人的戒律觀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這種三無漏學,戒又叫毗尼,波...

【東林原創漫畫】夫婦間的解怨妙法

【東林原創漫畫】夫婦間的解怨妙法...

聖嚴法師《不捨眾生》

一般人誤解佛教,甚至佛教徒們也誤解佛法,認為佛教是...

一念淫念的果報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應化的時候,龍王中有一位...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

人生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也是...

西方淨土的欣慕行

釋尊對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的描述,為我們建構起一個至極...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心境之區別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

念佛心不夠懇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

【視頻】八十八佛(何禹萱)

八十八佛(何禹萱)

【視頻】瑜伽焰口(妙嚴精舍)

瑜伽焰口(妙嚴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