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上

兩部付法次第記海雲記

略敘金剛界大教王經師資相承付法次第記。

三藏金剛智雲。我從南竺國。親於龍智阿闍梨邊。傳得此金剛界百千頌經。龍智阿闍梨自云。從毘盧遮那如來(即釋迦如來是此約法性身為名)在世。以此金剛界最上乘法。付屬普賢金剛薩埵。普賢金剛薩埵付妙吉祥菩薩。妙吉祥菩薩復經十二代。以法付囑龍勐菩薩(龍勐菩薩即龍樹菩薩也。菩薩生時於龍樹下生故名龍樹也)龍勐菩薩又經數百年以法付囑龍智阿闍梨。龍智阿闍梨又經百餘年(此二聖者道果成就。皆壽數百歲)以法付金剛智三藏(梵雲囀曰羅(二合)吉孃(二合)曩此雲金剛智)金剛智三藏和尚蘊大小乘。宗一切有部。住戒霜潔。律為提塘。南天竺國王第三子為弘法故杖錫五天。來游震旦。時有中天竺國三藏。性釋迦氏。斛飯王五十二代孫因父王使命征戰。遂見殺戮殘害者眾。遂不樂王位。厭世出家。誓願傳法東國。與金剛智三藏。於玄宗朝同為國師知三藏金藏智解金剛界法。遂於金剛智三藏請傳金剛界五部法。時三藏金剛智知中天竺國無畏三藏解大毘盧遮那教。嘆言此法甚深難逢難遇昔於南天竺國聞有大毘盧遮那教名。遂游五天訪求都無解者。今至大唐喜遇此教。遂請無畏三藏求授大毘盧遮那大教。亙為師資傳授二本教。三藏金剛智阿闍梨又將此金剛界大教王付大興善寺三藏不空智阿闍梨。三藏不空智和尚又以此法付囑含光阿闍梨等弟子五人。一含光阿闍梨(代宗皇帝有勅令修北五台山造金閣寺不暇傳法)二大興善寺惠朗阿闍梨(傳於崇福寺天竺阿闍梨天竺阿闍梨傳付德美惠謹俗居士趙玖)三青龍寺曇貞阿闍梨(不傳弟子每有學法者雲東塔院有惠果阿闍梨善通教相可於彼學)四保壽寺覺超阿闍梨(傳付契如。惠德阿闍梨)五青龍寺東塔院惠果阿闍梨善通聲論唐梵雙明。每棲心於實相之門。妙悟解於如如之理。常諷維摩經。又於餘暇常披讀。涅槃。花嚴。般若。楞伽。思益。復遇大興善三藏和尚授金剛界。乃曰此教最上最妙。然昔日所悟大乘心地亦為至極至妙。今遇金剛界法門。更為最上。所以雲極無有上者。且顯教心地唯明理觀。今此瑜伽教通理事二門。住金剛界。一念相應。便登正覺。故云極無有上也。所傳金剛界法者。則有大興善寺傳灌頂教同學惠應阿闍梨惠則成都府惟尚。汴淋辨弘。新羅國僧惠日。日本國僧空海。青龍寺義滿。義明。義操。義照。義愍。義政。義一。俗居士靈殷(已上十四人皆傳授大教次阿闍梨位)次青龍寺東塔院義操阿闍梨所傳。金剛界大法。則有當院同學僧。法潤。義貞。義舟。義圓。景公寺僧深達。淨住寺僧海雲。崇福寺僧大遇。醴泉寺僧從賀。文苑。會昌寺新羅國僧圴亮。當院常堅。玄法寺僧智深。法全。弟子僧文秘(已上一十四人授金剛界大法皆次阿闍梨位故。)得金剛界大教。海內流行。枝葉不絕。優曇缽教。滿字已圓。其有得傳金剛界法者。頓見菩提。入曼荼羅。得授阿闍梨灌頂。如授法輪王位。此大教王名金剛界者。金剛者堅固義也。以表一切如來法身堅固不壞無生無滅無始無終堅固常存不壞也。界者性也。明一切如來金剛性遍一切有想身中本來具足圓滿普賢毘盧遮那大用自性身海性功德。故修瑜伽者。又以大樂普賢金剛慾箭三摩地。破彼無明住地二障種現及二乘種。摧碎無餘。於一念頃證大日毘盧遮那位。此經又名金剛頂者。如人之身。頂最為勝。此教於一切大乘法中最為尊上。故名金剛頂(梵雲縛曰嚕(二合)瑟抳(二合)沙此雲金剛頂)又是金剛界光明遍照如來現等覺身示現三密五智令一切有情證大圓鏡智成大菩提也。

此經梵本十萬偈。略本四千偈。廣本則有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微塵數偈。如金剛頂義決中說。南天竺國有大鐵塔。中有金剛界曼荼羅。聖者形像鐵鑄所成。其塔中有梵夾。廣如床。廣八九尺。高下五六尺盡是金剛界大教王廣梵本經。則知此經廣本有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微塵數偈不可以凡心測量如法華化城喻品雲說是法華經如洹河沙偈。又藥王本事品說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等偈。隨根演教廣略不同。即如花嚴經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四天下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天下微塵數偈第三本十萬偈(即花嚴八十卷經等是也)即如金剛頂經梵夾經略本四千偈中本十萬偈。廣本則有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微偈又如華嚴經說普賢修多羅。佛剎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昔姚秦時羅什三藏將此梵網經云是大本菩薩戒經。略譯成兩卷。云是此經中淺略行相。又至大唐開元年中三藏金剛智從南天竺國將得金剛界十萬偈梵夾經。時大海中過大惡風。三船中所有寶物舍利功德盡投於海中。時十萬偈梵夾經誤忘亦投於海中。三藏爾時作息災法。遂得風止。故知十萬偈經與此土緣薄故此經王沉沒大海。次至太唐天寶九載三藏不空阿闍梨自往五天遍求勝法行至南天竺國得遇長年普賢阿闍梨。遂再諮求重學金剛界法。將得十萬偈經(故金剛界前後所學者有少不同)所以大興善寺三藏和尚代宗皇帝灌頂之師。每與皇帝講金剛界甚深義味。常在內道場翻譯聖教。門下學徒授持明灌頂者。數盈千萬。昇堂預翻譯者三十餘人。入室傳阿闍梨灌頂者。數唯五人(如前文已敘)金剛界毘盧遮那梵本經百千偈(即十萬偈也)說經處有十八會(名目列數次第如十八會指歸說也)四大品。一金剛界。二降三世。三遍調伏。四一切義成就(此四種皆金剛界所攝)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攝所謂大印。三摩耶印。法智印。羯磨智印。又一一曼荼羅皆具六曼拏羅。一所謂大曼拏羅。二三昧耶曼荼羅。三法曼荼羅。四羯磨曼荼羅。五四印曼荼羅。六一印曼荼羅。唯降三世曼荼羅具十曼。餘皆具六。其經說五部。一佛部(毘盧遮那佛以為部主。四波羅蜜菩薩以為看屬)。二金剛部(阿閦佛以為部主四大菩薩以為看屬)。三寶部(寶生佛以為部主四大菩薩以為看屬)。四蓮華部(阿彌陀佛以為部主四大菩薩以為看屬)。五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以為部主四大菩薩以為看屬)。內外供養及四攝成三十七。又說四種法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四等流身。四種地位。一勝解行地。二普賢行願地。三大普賢地。四普遍照輝地。地前三賢為勝解行地。從初地至十地為普賢行願地。等覺菩薩為大普賢地。佛名普遍照耀地。四種念誦。一聲念誦。二語念誦。(亦名金剛念誦謂舌端微動唇齒合)三三摩地念誦(謂住定與觀智相應)。四勝義念誦(思第一義諦如久之理)。四種求願法(謂息災增益降伏敬愛並攝召成五)。又瑜伽經中明四種眼(如經說)。四種座法(如經說)。五種大願(如經說)。又一切如來教集瑜伽中說一百二十種護摩爐。爐中執印標幟各異。所求迅速成辨世出世間果報。諸會浩汗內曼拏羅尊位三十七並賢劫十六大菩薩表賢劫中一千佛。或賢劫千佛皆。在曼荼羅四方。圍繞大曼荼羅。成五十三。並外二十天成七十三。內院地水火風天成七十七。四角有四忿怒明王(或宣標幟形)成八十一聖者身。已上總名金剛界大曼荼羅王(內五十三聖者屬灌頂尊餘天等皆各外金剛部不入灌頂位)金剛界曼荼羅並外金剛部尊身共八十一。皆是金剛界光明遍照如來之看屬。以表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持微塵剎海一切如來身。以為其體是亦十方三世諸佛。般若波羅蜜母悉能出生一切諸佛菩薩金剛薩埵性所成就諸菩薩等。亦能出世甚深秘密百千萬億修多羅藏。皆是毘盧遮那如來性海功德亦能出世花藏莊嚴世界海有情世間及器世間。皆是毘盧遮那如來體性週遍故一身充滿一切剎。故云此教門難逢難遇。故從上傳法者經數百年。外方傳一人。我大興善寺三藏和尚親禮五天。重諮勝法。教流天下。大法盛傳。所以新羅諸國經逾數萬。航海忘軀。來趨我唐。至求勝法。故得金剛界累代相承每年有勅。於大興善寺及青龍寺保壽興唐崇福醲泉寺。大開灌頂。傳法度人。是皆我大興善寺三藏和尚傳法之孫資也弘教枝葉遞相傳持。永久無盡。苾芻海雲頃因餘暇。時屬仲秋之月。謹依本教略集金剛界大教王師資相承傳法次第。從普賢金剛薩埵至今所傳繼於八葉。

敬禮金剛界自在。普賢薩埵持明王。

迴此讚演施群生。普願同生華藏界。

巨唐大和八年歲在甲寅仲秋月二十日

淨住寺梵字傳教沙門海雲集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下

略敘傳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教相承付法次第記(經題名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梵雲摩訶此翻雲大毘盧遮那此雲光明遍照或云大日遍照)正梵語應雲吠(無每反)盧左曩(毘盧遮那者古譯也。依金剛頂義決中解。此毘盧遮那義翻為無邊廣眼聚如來。眼者智也。言此法身如來智惠十眼無邊際故。神德智惠萬德已圓如虛空界量無邊際過數量故也)或云毘盧遮那成道經。梵雲吠盧左曩三母弟婆灑多素怛囕(二合此雲大日遍照尊經)此經梵夾有三本。廣本十萬偈。若依梵本具譯可有三百餘卷已來。廣本在西國不到此土。梵經略本四千偈經。更有略本。二千五百偈。中天竺國大阿闍梨集今時所傳者四千偈。釋迦沙門三藏善無畏開元七年奉詔譯。沙門一行筆授。即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是也。言此經是毘盧遮那如來神通變化之所加持也。依梵本。譯成六卷。又總集一部教持念次第共成一卷。成七卷。共成一部。編入大藏經。時毘盧遮那如來在金剛法界宮。與普賢等諸大菩薩十佛剎微塵數金剛牛秘密主等十佛剎微塵數諸執金剛護世主天等。其數無量不可稱說。皆是毘盧遮那如來自受用身海廣大法界之所加持也。經明修真言行菩薩修無上菩提心。超越一百六十種忘念心。住大菩提心。一念相應度三僧祇劫。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經依二種修行。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次明十緣生句。謂明修真言行菩薩了諸法如幻從緣所生故。又依勝義世俗二諦。若依勝義。修行建立法身曼荼羅。是故此經中說先枰虛空中曼荼羅。是故本尊法身遠離形色猶如虛空。住如是三摩地。若依世俗修行依四輪以為曼拏羅。本尊聖者若黃色住地輪曼荼羅(其形方名金輪)聖者若白色住水輪曼荼羅(其形圓名水輪)聖者若赤色住火輪曼荼羅(其形三角)聖者若青色若黑色住風輪曼荼羅(其形如半月)大曼荼羅安於八葉蓮華台。五佛四菩薩安於台叶中。曼荼羅外。又三種曼荼羅。一一切如來曼荼羅。二釋迦牟尼曼荼羅。三文殊師利曼荼羅。總名為大悲胎藏曼荼羅。弟子受灌頂法少曼荼羅極微細委曲餘部所不代。此中修行供養兼存二種。事與理是也。此經中說一百二十五種護摩爐。護摩火天有四十四種。就中一十二種火為最勝。其中極妙有五種智火。為初爐形。及木有乳果苦練。所用不同。東西南北所願各殊。內外護摩亦依五輪。求四種事。速疾成就。息災增益。降伏敬愛。所謂火天各各不同。寂靜熙怡。忿怒。喜怒。次第應智。苦依廣教行相。極多。今且略敘大毘盧遮那大教王經少分意趣。其次明從上相承師資傳法次第。但海雲慮恐大教傳持師資斷續大法淪墜年多廢忘。三藏善無畏雲。此法從毘盧遮那佛。付囑金剛手菩薩金剛手菩薩經數百年傳付中印度那爛陀寺達磨掬多阿闍梨。達磨掬多阿闍梨次付中印度國三藏釋迦種善無畏(梵雲輪婆迦羅僧訶。唐云善無畏)三藏學究五明教閑三藏五天藝業無不備能。斛飯王五十二代之孫也。捨襲王位。出家入道。開元七年從西國。將大毘盧遮梵夾經等來至此國。玄宗皇帝禮為國師。隨駕兩京。翻譯大毘盧遮那等經為大毘盧遮那曼荼羅灌頂大阿闍梨。無畏三藏和尚復將此大毘盧遮那大教王。付天竺國三藏金剛智三藏金剛智復將金剛界大教王授三藏善無畏。互為阿闍梨。遞相傳授。三藏金剛智(梵雲嚩日囉(二合)吉孃(二合)曩此雲金剛智)三藏善解大小乘。解聲明論。於一切有部。出家南天竺國國王之子亦捨王位。出家來游震旦。誓弘聖教。玄宗皇帝禮為國師。隨駕兩京。翻譯金剛頂大教王等經。為金剛界曼荼羅灌頂阿闍梨三藏金剛智復將大毘盧遮那大教王。付大興善寺三藏不空智阿闍梨(梵雲阿目佉吉孃(二合)那梵云不空智)三藏和尚蘊五部五秘要。入普賢之性海之心。住瑜伽則頓入佛乘。演真言。則天魔摧碎。三朝國書天子稽首自玄宗肅宗至於代宗。珍仰之心敬之如佛。代宗皇帝請為灌頂大阿闍梨。所傳大教四十餘年。所翻經論凡百餘部。大興善寺三藏和尚從大和尚金剛智三藏傳授金剛界法。已復恐大教未圓。自往南天竺國。親禮長年普賢阿闍梨重更諮受金剛界五部百千頌法。將得十萬偈經故此二本大教王秘密甚深堪傳者稀。經數百年方傳一人自佛法流傳東夏神州近一千餘年。所有持念秘密心地教門流行不過此二本大教王(即大毘盧遮那大教王及金剛界大教王是也)。統攝一切持念教門次有蘇悉地(此雲妙成就)教。廣明三部。亦攝論持念法。此中但明事成就與金剛界及大毘盧遮那。義味相涉。亦是至極要妙法。三藏善無畏所譯兼前二部大教及蘇悉地共成三部大教。大興善寺三藏和尚再譯流傳。時善無畏三藏復將此大毘盧遮那大教王傳付大興善寺沙門一行及保壽寺新羅國沙門玄超。沙門一行既傳教已造大毘盧遮那義譯七卷(成分為十四卷)略譯二卷。大毘盧遮那形像圖樣壇儀一卷。標幟壇儀法一卷。契印法一卷。造金剛頂經義決三卷(上卷有本。餘兩卷闕本)大興唐寺一行和尚博膽天文。學通內外。唐梵經史無不洞明。每與玄宗皇帝行座相隨論理國及預翻經不暇傳法。次沙門玄超阿闍梨復將大毘盧遮那大教王及蘇悉地教傳付青龍寺東塔。

院惠果阿闍梨。阿闍梨又傳付成都府僧惟尚(又云惟明)汴州辨弘。新羅國僧惠日。悟真。日本國空海。當院僧義滿。義明。義證。義照。義操。義愍。法潤(付法傳阿闍梨灌頂位者數百十二人)或有在京傳持或有外方弘教。皆多淪沒次東塔院義操阿闍梨傳付同學僧義真。景公寺深達。淨住寺弟子海雲。崇福寺僧大遇。醴泉寺文苑(已上五人皆傳教)傳付次阿闍梨位。次東塔院法潤阿闍梨傳付淨法寺僧道昇。玄法寺法全。惟謹。此大毘盧遮那大教王又名大悲胎藏毘盧遮那者從如來大悲根本。發生大菩提心從菩提心成菩提行。次證大菩提及涅槃。皆從方便具足成就五智之身。即是長惡字門故經云方便為究竟。能成諸佛事。如轉輪聖王將欲受生託在聖後母腹。當知聖王不久生也。修瑜伽者發菩提心。住阿字觀觀法不生即是住毘盧遮那胎藏。如顯教大乘仁王般若云。伏忍聖胎三十人十住十行十迴向此名地前三十心。名住聖胎也。此約顯教漸悟菩薩地前修行。經一大阿僧祇劫。始名住聖胎菩薩。由名外凡夫修真言行菩薩則不如是。於一念頃具足五智身。住大毘盧遮那佛位。廊周法界為曼荼羅體才住心名入聖胎。觀至究竟名成佛位。是名超越三僧祇劫而證菩提。上來具明眙藏教意。謹依顯密二教界略敘其由。教意深廣難窮其底。但海雲忝承佛蔭。得遇至教。親承法眼。傳於大毘盧遮那蘇悉地從上相承至今七葉。粗述宗旨。隨所見聞。略記次第諸有智者幸請指示稽首三際一切智。普賢秘密持金剛。迴茲讚演福群生。悉願同生安樂剎。

巨唐大和八年歲次甲寅十月上旬有八日淨住寺傳教苾芻海雲集記之

寬喜元年三月二十八日奉寫了

金剛佛子

際辨交了

此書異本兩三有之歟。

永仁五年十一月晦日。以上件御本書寫比校了。是則驚先師御名凌寒雪忘冷風書寫了 慈心記之。

康安元年延文六三晦改之。四月七日於東寺觀智院。以慈心上人本書寫了。但謬字多多可直之 金剛資賢寶生二十九。

同十日以寫本加校合了。此記異本有之。本朝圓仁圓載圓珍宗睿遍明等編載之本雖有之。今本不載之。恐是根歟。此記既大和八年譔集也。彼入唐學法大和以後星霜稍隔。爭可載彼名字乎。以知後人所致也。仍故所寫留此本也。


上篇:傳法正宗論

下篇:冥報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記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記 魏神龜元年十一月冬。大後遣崇立...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上 唐麟德元年終南山釋道宣撰 夫三...

婆藪槃豆法師傳

婆藪槃豆法師傳 陳天竺三藏法師真諦譯 婆藪槃豆法師者...

補陀洛迦山傳

補陀洛迦山傳題辭 大元丘茲盛熙明述 九州之山川。具載...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

【註音版】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

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等奉 ...

方廣大莊嚴經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一(一名神通遊戲)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唐南天竺三藏金剛智依梵本於中...

佛說長者施報經

佛說長者施報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

【註音版】佛說彌勒成佛經

佛說彌勒成佛經...

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

【佛教詞典】烏伽羅國缽

為四分律卷九所舉六種缽之一,產於烏伽羅國,為缽中之...

【佛教詞典】轉依位別

轉依位別,略有六種:   一、損力益能轉 謂初二位,...

在坎坷路上走,才能磨練心志

寺中有一個小和尚,從小就在這裡出家,是寺裡的眾僧把...

淨土法門的沒有修學次第嗎

問: 法師,修學佛法不是應該有次第嗎,淨土法門怎麼扔...

冤害他人得鯨魚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大阿羅漢目犍連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獄...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唐朝百丈禪師在《叢林要則》裡提出過二十條簡明扼要的...

臨終助念的方式

人在世間,如自己平時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

聖賢之路八正道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一位名叫馬血...

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古人說,教婦初來,教子嬰孩。就是說教育要從早、從小...

不要埋怨業障,資糧就在當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對趙朴老說:我現在想...

放生會刺激更多的養殖和捕撈嗎

很多人對放生有這樣一個疑問:市場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隨心造業,隨心轉業

【原文】: 古今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多少大聰...

無用的石頭與有用的磚頭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在函谷府衙為府尹留下洋洋五...

本煥老和尚《黃梅四祖寺首屆弘法夏令營開示》

能在四祖寺辦夏令營,可以說是你們的好因緣。因為四祖...

【視頻】西方發願文(男聲念誦)

西方發願文(男聲念誦)

【視頻】《佛說如幻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如幻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