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寶蓋覆舍利,功德不思議

2014/12/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寶蓋覆舍利,功德不思議

有一段時間,佛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住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接受阿闍世王的供養。但因毘舍離發生災難,毘舍離民眾前來祈請佛陀至其城中,以功德力慰護人民苦難,佛陀慈悲受請,阿闍世王雖不捨佛遠行也只能勉為同意。

在佛及諸比丘從羅閱城前往毘舍離途中,阿闍世王在高樓上遙望一行,恐塵土坌污佛身,馬上親自率人持五百寶蓋往送佛陀,羅閱城的人民也持五百寶蓋跟在佛後,釋提桓因恐有塵土染污世尊,又在虛空中加了五百寶蓋,還有諸河神也持五百寶蓋在虛空中,而毘舍離人民聽到世尊要入城,也持五寶蓋前往迎接世尊。於是,共有二千五百寶蓋懸在空中,莊嚴佛之功德。

世尊看了這些寶蓋,露出了微笑。諸佛世尊若笑時,口中便會有青、黃、白、黑、紅五色光出。侍者阿難尊者見了此光明便思惟:‘世尊會笑,必是有什麼因緣。’於是,阿難便長跪合掌,懇請世尊開示。

世尊對阿難說:‘你看到供養如來的二千五百寶蓋了嗎?’

阿難回答:‘是的,弟子看到了。’ 世尊又說:‘假使如來不出家學道的話,將於二千五百世作轉輪聖王,治化人民;如今,因為如來出家學道,故不受此寶蓋。阿難!過去久遠前,有一位蜜絺羅國的善化治國王,以正法治理、教化人民,並接納四方人民統治此閻浮裡地,所有人民都順從其命令。善化治王有八萬四千位夫人及宮女伺候,這些女子皆是出生自高貴的剎利種姓,當時的皇后名叫日光,可惜一直沒有子嗣繼承王位。

因為沒有子嗣,國王心中非常的焦慮,便向諸山神、樹神、天地神明祈求兒子。沒多久,皇后懷孕了,經過了八、九個月,生下一個男孩,相貌端正,面如桃華色。皇后見了,心生歡喜,立即抱著小王子前去見國王。國王看了俊秀端正的小王子,高興得不得了,乃至八萬四千夫人也都歡喜非常。

國王立即召集群臣國師、道士,為太子看相,並替太子命名。相師對國王說:「太子相貌端嚴,世間難有,只要是看到太子的面貌,便會深深的愛念,那麼就為太子取名愛念吧!」於是,太子便以愛念命名。國王非常愛念太子,總是目不捨離地看著太子。為了栽培太子,特別建造春、夏、冬三時講堂供他學習,又派了非常多宮女陪著太子一起玩樂。

一日,太子思維:「這些漂亮的宮女,有誰能青春永駐、常存於世呢?在時間的流逝中,她們終將老、病、死,不離無常法則,不可能常存在世,皆是虛幻不實,然而凡夫俗子卻迷戀這些的假相,且心生染著、不知遠離。我豈能浪費生命在虛妄不實的假相上?應當立即捨俗而學道。」愛念太子下定決心後,便於當日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並於當晚,斷除了所有煩惱,思惟所有賴以支持與滋養的因緣終歸消滅,而成就辟支佛果。成就辟支佛後,說此偈曰:「欲者無常法,變易無實定,知此為大患,獨遊不與俱。」說已,便施展神通飛到虛空中,繞蜜絺羅城三匝。

此時,善化治王在皇宮的高殿上,正與嬪妃、宮女們一起娛樂。他看見辟支佛繞城三匝,既驚訝又歡喜,驕傲的說:「你們看!快來看!太子正飛騰於空中,猶如飛鳥般自在地在空中飛翔。」國王並不知太子已證得辟支佛果,對著辟支佛說:「太子,你快點下來,和我們一起作樂吧!」辟支佛想要度化父母,便來到高殿上。

國王說:「太子!你怎麼穿成這樣,又剃除鬚髮,不同於一般人呢?’辟支佛回答:‘兒今日的穿著極為奇雅,並非一般人習慣的衣著。’

國王問:「你為何站在宮外?怎麼不進宮中與大家一起同樂呢?」辟支佛說:‘從今日起,我不會再像一般俗人,過著世間的生活,也不再貪戀五欲了。」

國王不了解,便又說:‘如果你不樂於過世間五欲的生活,父王可以安排你到後園中住啊!’

於是,國王立即命人在後園建造房舍。辟支佛為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便住在園內的房舍接受國王的供養。過了好幾年後,辟支佛自覺塵緣已了,便以神通入無餘涅槃。

國王哀慟不捨,在園中建造了一座大神祠,將辟支佛的舍利安置於神祠中。國王因想念辟支佛,每隔幾天就到園中觀看神祠中的舍利。後來神祠日漸凋零敗壞,愛子心切的國王見了心生不捨:‘這是我兒的神祠,現在竟已敗壞啊!’於是,便將自己常用的寶蓋,覆蓋在神祠之上,彷彿在保護太子一般。’

佛陀接著說:‘阿難!當時的善化治國王,就是我的前身。當時,我因愛子心切,以一寶蓋覆在神祠上,因為這樣的功德,在天上、人間無數生死輪迴中,都為人間的轉輪聖王,或是天上的帝釋天主或梵天。國王當時並不知太子是辟支佛,假使知道太子是辟支佛,那麼功德更是不可思議。假若如來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必將於二千五百世作轉輪聖王,治化天下;但如來已成就佛道,所以今日有此二千五百枝寶蓋相隨,是因我久遠宿世的福德善業所自然應現。因此,阿難!如來是因此因緣而笑。奉事諸佛,功德是如此不可計量。阿難!應當精進努力,供養諸佛世尊!如是。阿難!你應當如此學習。’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二·力品第三十八之二(一一)》

省思:

六祖大師曾云:‘今日得與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承事供養諸佛聖僧,與三寶結下甚深法緣,功德不可思議。今生得遇三寶,又能親近三寶是最大的福報,當把握此殊勝難得的因緣再結甚深法緣,勤修佛道,發願生生世世常隨佛學,發菩提心,永不退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念阿彌陀佛能得到十方諸佛護念加持

念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經介紹了很多,比如橫超...

阿難化瓜

一日,佛陀帶了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兩位侍者一同行腳,...

法供養雖勝,仍不廢財施,諸物若能觀空不著,便屬法供養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因諸佛皆尊重法的緣故。所謂諸佛從...

吃素念佛之人為什麼也會遭受苦難

問: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

大安法師:往生後惡業不必受,一切由阿彌陀佛承擔,是不是違背因果

問: 師父曾說往生後,往昔一切惡業不必受,一切由阿...

誦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大悲咒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大悲心陀羅尼、千手千眼觀世...

「魚王」吃甲魚而斃命

我只有一個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於他父母死得早,...

大安法師列舉念佛六大利益

念佛號的種種利益,利益是很多了,因為阿彌陀佛大願之...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懂得尊重身邊每一個人

一隻螞蟻被風刮落到池塘裡,命在旦夕,樹上的鴿子看到...

【佛學漫畫】釋迦牟尼佛傳

星雲大師著,林鉅晴繪。...

不再為世間所囚縛

唐朝的曹山本寂禪師,是福建泉州莆田人,從小學習儒學...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前世今生

轉世因緣 據《五燈會元》等禪宗史籍記載,五祖前世原是...

什麼條件才能皈依呢

問: 法師,幾年前就對佛法有一點兒興趣,但對於皈依我...

夜間經過墳墓如何克服恐怖心裡

問: 我常夜間外出,甚至經過墳墓之處,心常驚怖不安...

有自知之明,迴避玄妙之談,老實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薩,都尚且渴望往生極樂淨土,何況我們這...

減劫中人的福報越來越薄

隨著減劫的次第,人的壽命越來越減。以這個作為標誌,...

凡夫的福報是不自在的福報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

墮胎的現報錄

妙霞居士是洛陽市伊川縣人,從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在糧...

兩個和尚

有二個和尚住在隔壁;所謂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們分...

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很重要。...

至誠念佛可以轉業

原文: 又學道之人,凡遇種種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會。...

解析禪的內涵

一、禪是心的原態,生命的共相、永恆相 禪究竟是什麼...

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

楞嚴經中講有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時候,先觀察...

【推薦】多少次我們與幸福擦肩而過

一位年輕人即將大學畢業。他一直渴望擁有一輛跑車。於...

【佛教詞典】悟入四諦

【悟入四諦】 p0908   瑜伽三十四卷十九頁云:如是勤...

【佛教詞典】龍缽

(雜名)晉書僧涉傳曰:涉西域人,苻堅時入長安,能以...

【視頻】慧律法師《華嚴初祖杜順和尚》

慧律法師《華嚴初祖杜順和尚》

【視頻】了一老和尚紀念專輯

了一老和尚紀念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