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比丘尼受戒錄

清 弘讚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比丘尼受戒錄

廣州南海寶象林沙門 弘讚在犙 述

稽夫中邊得戒。始末源由。中制十人受具。邊許五人得戒。中是中天竺。天竺之東際白木調國。南際靖善塔。西際一師黎仙人山。北際柱國。自此四外。名為邊國。震旦乃在白木調東二萬七千餘里。開持律五人得授大戒。昔漢明帝初。摩騰法蘭二法師來至此土。與人出家。唯剃鬚發。披縵條衣。授彼五戒十戒而已。以不滿五人。不得受具。後至漢桓帝。一百餘年內。猶三歸五戒十戒。遞相傳授。桓帝已後。北天竺國。有支法領等五沙門。來至漢地。始於長安與人授具足戒。其時大律未有。唯口誦出戒本一卷。羯磨一卷。流行此土。時尼眾來求受戒。五僧曰。如律所明。唯開邊地五人僧受具戒。不論尼眾。是時諸尼辭退而還。泣淚如雨。曹魏初三年。中天竺曇摩迦羅(此雲法時)。至雒陽。譯出戒律。立羯磨受法。准用十僧。於是佛法大行震旦。為東夏受戒律之始也。時漢末魏初。東天竺國。有二尼來到長安。見諸尼眾問曰。汝等誰邊受戒。尼眾答曰。我到大僧所。受五戒十戒而已。二尼嘆曰。邊地尼眾。悉未有具。即為還本國。化得一十五人來。三人在雪山死。二人墮黑澗死。唯餘十人到此。諸尼悉赴京師。與授具戒。後到吳地。亦與彼尼眾受具。西尼思慕本鄉。遂附舶南海而還。及至上船。唯有七人。三人命終。來去經途十有餘年。又按高僧傳。宋元嘉十年。西天僧伽跋摩。至建康。敕住平陸寺。為京師沙門慧照三百七十人。渡蔡洲岸。於船中再受具戒。或問其意。照曰。以疑先受。若中若下。更求增勝。故須重受。依本臘次。十一年。求那跋摩。於南林寺立戒壇。為僧尼授戒。為震旦戒壇之始。時師子國。比丘尼八人來未幾。復有尼鐵索羅三人至。足為十眾。乃請僧伽跋摩為師。為景福寺尼慧果等。於南林戒壇。依二部重受具戒。度三百餘人。噫。古人忘身為法。不憚數萬里而來。然此方得戒者。豈可不生難遭想哉。惜夫今當末法。知法秉羯磨者難得。而二部僧尼受戒。失傳久矣。昔摩騰羅漢。並諸賢哲。多是果位聖人。尚不敢違律。僧不滿數。與人授具。一部僧而與尼授大戒。我等何人。敢違佛教。滅佛正法。致他永失比丘比丘尼性。得虛假名。授受俱成非法矣。順治十四年。餘在廣州羊城。時各縣餘尼來求受具。餘辭不獲已。因立二部僧。各滿十人。與授大戒。自後十人難得。但有五人以上。亦與為授。要須持律清淨。故云邊地持律五人得受具戒。其尼親教師。要滿十夏。而羯磨教授二師。及餘證人。無論歲臘。事須解律。縱律未能精煉。其羯磨者。必是持律明瞭。方許秉法。若不如是。強與他授。令他盡壽戒不沾身。罪非小也。雖云邊地五人僧受。不論尼眾。斯乃古人慎重。邊地僧尚難得。尼眾何能易有。茲以竊推。律既許僧。尼必預列。昔迦旃延尊者。在西天竺。阿槃提國。有長者子名億耳。出家求受具戒。時彼國無十人僧。不得受具。乃往白佛。佛聽邊地五人得受。時因緣在僧。故未及論尼。況今末法出家。遇正教者實難。若不論尼。則尼部全缺。八敬誰修。雖是邊地。而有持律清淨十人。別揀五人。律文不聽。知非持戒清淨。方任揀擇。以受戒事大。一不如法。則戒體斯失。今諸方叢席。為人授具。既不知作法結僧大界。戒壇奚立。則戒無由得矣。故云。若不結界。一切羯磨受戒等法。俱是空作。復不依律作白羯磨。唯師自心。在沙彌白衣前。杜譔唱說。非法為法。以訛傳訛。遞相踵習。沿波日久。不覺其非。佛言。若有秉羯磨說戒。則正法未滅世間。又云。毗尼藏住。佛法亦住。是故弘紹之賓。特宜遵教。俾正法而恆存。木叉而永固也(戒壇。即戒場。在大界內結)。已上略述得戒緣由。向下錄得戒和尚阿闍黎。二部僧名。並記自受戒年月日時。以識戒臘尊卑也。

比丘尼弟子      年  月  日 時 
生族姓 系  府  縣人於    年 
月  日拜  師出家 
 僧部 
    年  月  日依  和尚受沙彌尼 
戒於    年  月  日 時受 
 和尚具足戒 
秉羯磨阿闍黎名  號  軌範師 
尊證僧伽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大德 
 尼部 
親教師尼名  字 
羯磨師尼名  字 
教授師尼名  字 
證戒尼僧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賢部 
附作法略儀 


初受具足戒尼。未能即閱大律。其親教闍黎二師。當與戒本令其熟讀。使知護持。無致虧犯。及識布薩。自恣。受衣。淨施等法也。

布薩法

(半月半月布薩。下至有四比丘尼。即應誦戒本。不足四人。三人。二人。當對首布薩。若有所犯。應先懺悔已。然後布薩)。

對首說戒法

(至布薩日。若有三人。各各相向露頂。脫屣。互跪。作如是言)。

二大姊。一心念。今僧十(五四)日說戒。我某甲比丘尼清淨(三說。後二人。亦如是說。若只有二人。除上二字。即雲大姊)。

心念說戒法

(若只有一人。應心念口言)。

今日眾僧十(五四)日說戒。我某甲比丘尼清淨(三說)。

對首安居法

(前安居四月十六日。應對一知法比丘尼言)。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依某僧伽藍(若在村內。非僧住處。應雲某聚落。若在別房。應雲某房)。前三月夏安居。房舍破。修治故。(三說。彼應語云)好。(答言)善(若後安居。至五月十六日。應雲後三月)。

心念安居法

(若無所依人對作法。即自心念口言)。

我某甲比丘尼。依某處某房。前三月夏安居(三說)。

對首受日法

(若有佛法僧事。或檀越父母等請喚。不及即日還。若須二日。乃至七日。應對一比丘尼言)。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受七日法出界外。為某事故。還此中安居。白大姊令知(三說。不應為飲食衣物故去也。若前事不及七日還。當從僧乞十日。半月一月。羯磨去)。

對首自恣法

(凡有所犯。應先懺悔已。然後自恣。若住處有五比丘尼。應僧中差受自恣。若無五人。四人當對首各各相向。作如是言)。

三大姊一心念。今日眾僧自恣。我某甲比丘尼自恣清淨(三說。若有三人二人亦如是作)。

心念自恣法

(若只有一人。應心念口言)。

今日眾僧自恣。我某甲比丘尼。自恣清淨(三說)。

受五衣法

(佛言。五衣應受持。有衣不受持。得罪。過十日。即犯捨墮。若得如法衣。應具威儀。對一比丘尼。或親教師。或阿闍黎。如是言)。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安陀會。五條衣受。一長一短。割截衣持(三說)。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郁多羅僧。七條衣受。兩長一短。割截衣持(三說)。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是僧伽黎(若干)。條衣受(若干)。長(若干)短。割截衣持(三說)。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是覆肩衣受。長四肘。廣二肘半。是覆肩衣持(三說。佛制恐污三衣。用覆兩肩。然後著三衣在上)。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是衣厥修羅衣受。長四肘。廣二肘。是衣厥修羅衣持(三說。厥修羅。此雲篅衣。即裙也。以兩頭縫合。形如小篅。著時入內。抬使過臍。各蹙兩邊雙排擪脊。系之以絛。篅即谷圍也)。

受尼師壇法

(應雲)。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尼師壇。是我助身衣受(三說)。

受缽法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缽多羅。應量受。長用故(三說)。

受十六枚器法

(即日得器。應即日受。可須用者。十六枚。餘者當淨施。若遣與人。謂大釜。小釜。二蓋。水瓶。及蓋。洗瓶。及蓋。四盤。二小杓。二大杓。受雲)。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某器。是我十六枚數。今受(三說)。

受非時藥

(佛聽飲八種漿。即果汁。謂梨。棗。甘蔗。蒲萄。藕根等。應先淨人擪已。濾過。澄清。從淨人手受。應對一比丘尼雲)。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有某病緣故。此某非時漿。為經非時服故。今於大姊邊受(三說)。

受七日藥

(酥。油。生酥。蜜。石蜜。一受得七日自手取服。八日即施與人。自不得服。應雲)。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有某病緣故。此某七日藥。為共宿七日服故。今於大姊邊受(三說)。

受盡形壽藥

(謂丸。散。一切咸酸等。不任為食者。一受得自取服盡。應雲)。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有某病緣故。此某盡形壽藥。為共宿。長服故。今於大姊邊受(三說)。

淨施法

(有二種淨施。一真實施。二展轉淨施。真實淨施。應雲)。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有此長衣。未作淨。今為淨故。捨與大姊。為真實淨故(謂真實捨與他。欲要著。應問彼。乃著)。

展轉淨施法

(比丘尼受戒已。除五衣外。所有一切新舊衣服。對一比丘尼說淨。不說。過十日即犯捨墮。後凡所得衣。若布。下至長一尺四寸。廣七寸。即須說淨。作如是言)。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有長衣。未作淨。為淨故。施與大姊。為展轉淨故。(彼受淨者。應雲)大姊。汝有此長衣。未作淨。為淨故。與我。我今受之。(受已語云)汝施與誰。(答雲)施與某甲。(受淨者雲)大姊。汝是長衣未作淨。為淨故施與我。今受之。受已。汝與某甲。是衣某甲已有。汝為某甲善護持著。隨因緣(當稱一比丘尼名為淨主。或親教師。或闍黎師。若淨主死。即須別稱一淨主。將前所有衣物。稱後淨主名。說淨)。

(其餘一切作法行護威儀。備載羯磨本。及沙門日用中。自當檢閱)。

八不可過法

(亦云八敬法。佛告阿難。我今為女人。制八盡形壽。不可過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何等為八)。

一。雖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應起迎逆。禮拜。與敷淨座令坐。如此法應尊重。恭敬讚歎。盡形壽不可過。
二。比丘尼不得罵詈比丘。訶責。不應誹謗。言破戒。破見。破威儀。如此法應尊重(餘詞如上說)。
三。比丘尼不應為比丘作舉。作憶念。作自言。不應遮他覓罪。遮說戒。遮自恣。比丘尼。不應訶比丘。比丘應訶比丘尼。如此法。應尊重(餘詞如上)。
四。式叉摩那學戒已。從比丘僧乞受大戒。如此法。應尊重(餘詞如上)。
五。比丘尼犯僧殘罪。應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如此法。應尊重(餘詞如上)。
六。比丘尼半月。從僧乞教授。如此法。應尊重(餘詞如上)。
七。比丘尼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如此法。應尊重(餘詞如上)。
八。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應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見聞疑。如此法。應尊重(餘詞如上)。如是阿難。我今說此八不可過法。譬如有人於大水上安橋樑而渡。女人若能行者。即是受戒(云云)。

比丘尼受戒錄(終)


上篇:俱舍論疏

下篇:俱舍論頌疏論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疏部目錄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註音版】式叉摩那尼戒本

式叉摩那尼戒本(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沙彌尼律儀要略

沙彌尼律儀要略 華山隆昌寺司律學沙門 讀體 輯集 梵...

經律戒相布薩軌儀

經律戒相布薩軌儀 弘演毗尼沙門 (如馨) 纂要 聞夫大...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沙彌尼律儀要略

沙彌尼律儀要略 華山隆昌寺司律學沙門 讀體 輯集 梵...

經律戒相布薩軌儀

經律戒相布薩軌儀 弘演毗尼沙門 (如馨) 纂要 聞夫大...

梵網經合註

梵網合註綠起 大哉梵網經心地品之為教也。指點真性淵...

梵網經古跡記

梵網經古跡記卷上 青丘沙門太賢集 將釋此經七門分別。...

受用三水要行法

受用三水要行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准依聖教。及西方現...

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

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

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 虞山普仁院淨業比丘 行策 ...

【註音版】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

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

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 陳南嶽思大禪師說 法華經者大乘頓覺。...

大莊嚴論經

大莊嚴論經卷第一 馬鳴菩薩造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

善思童子經

善思童子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一...

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明菩薩沙彌古吳智旭述 行者淨身口意。至尊像前。應念...

【佛教詞典】遍行

又名遍行心所,乃週遍起行之意,心若生時,此五心即相...

【佛教詞典】從空入假觀

(術語)別教三諦觀之一。...

【佛學漫畫】寺院的一天

本文以禪宗寺院為范,粗淺闡述寺廟一天場景,所見更多...

一位素食者12年的心路歷程

是的,我是一個素食者。但是在人群中,我和你沒什麼不...

我們為什麼要買一個房子

從安樂道提升到解脫道,這個檻很多人邁不過去。這個檻...

巢窟不可愛,終將敗壞

佛陀時代,有一位比丘於清晨前往河邊洗浴,後至岸邊歇...

圓因法師《防癌手冊》

防癌手冊序 我得到了癌症,該怎麼辦? 我週遭的親友很...

居士著僧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衣...

心地行為決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

心靈的漏洞

許多年前,有個求道的年輕人,為了獲悉人生的道理,不...

大安法師:如何拯救已過世的父母

問: 師父,我有個問題,就是對我們已經過世的父母。...

【佛學漫畫】鑒真大師

鑒真大師...

凡學佛法,必須先要為了生死

凡學佛法,必須先要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聰明者...

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

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紅...

【視頻】金山御制梁皇寶懺

金山御制梁皇寶懺

【視頻】早課(蘇州靈岩山寺)

早課(蘇州靈岩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