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復次於色界中。初靜慮地受生諸天。即受彼地離生喜樂。第二靜慮地諸天。受定生喜樂。第三靜慮地諸天。受離喜妙樂。第四靜慮地諸天。受捨念清淨寂靜無動之樂無色界諸天。受極寂靜解脫之樂。又由六種殊勝故。苦樂殊勝應知。一形量殊勝。二柔軟殊勝。三緣殊勝。四時殊勝。五心殊勝。六所依殊勝。何以故。如如身量漸增廣大。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如依止漸更柔軟。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如苦緣漸更勐盛眾多差別。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如時分漸遠無間。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如內心無簡擇力漸漸增廣。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如所依苦器漸增。如是如是苦轉殊勝。如苦殊勝。如是樂殊勝義。隨其所應廣說應知。又樂有二種。一非聖財所生樂。二聖財所生樂。非聖財所生樂者。謂四種資具為緣得生。一適悅資具。二滋長資具。三清淨資具。四住持資具。適悅資具者。謂車乘衣服諸莊嚴具。歌笑舞樂塗香花鬘種種上妙珍翫樂具。光明照曜男女侍衛種種庫藏。滋長資具者。謂無尋思輪石。椎打築蹋。按摩等事。清淨資具者。謂吉祥草。頻螺果。螺貝滿甕等事。住持資具者。謂飲及食。聖財所生樂者。謂七聖財為緣得生。何等為七。一信二戒三慚四愧五聞六捨七慧。

復次由十五種相。聖非聖財所生樂差別。何等十五。謂非聖財所生樂能起惡行。聖財所生樂能起妙行。又非聖財所生樂有罪喜樂相應。聖財所生樂無罪喜樂相應。又非聖財所生樂微小不遍所依。聖財所生樂廣大遍滿所依。又非聖財所生樂非一切時有。以依外緣故。聖財所生樂一切時有。以依內緣故。又非聖財所生樂非一切地有。唯欲界故。聖財所生樂一切地有。通三界系及不系故。又非聖財所生樂不能引發後世聖非聖財。聖財所生樂能引發後世聖非聖財。又非聖財所生樂若受用時有盡有邊。聖財所生樂若受用時轉更充盛增長廣大。又非聖財所生樂為他劫奪。若王若賊怨及水火。聖財所生樂無能侵奪。又非聖財所生樂不可從今世持往後世。聖財所生樂可從今世持往後世。又非聖財所生樂受用之時不可充足。聖財所生樂受用之時究竟充滿。又非聖財所生樂有怖畏。有怨對。有災橫。有燒惱。不能斷後世大苦。有怖畏者。謂懼當生苦所依處故。有怨對者。謂鬪訟違諍所依處故。有災橫者。謂老病死所依處故。有燒惱者。謂由此樂性不真實。如疥癩病虛妄顛倒所依處故。愁嘆憂苦種種熱惱所依處故。不能斷後世大苦者。謂貪瞋等本隨二惑所依處故。聖財所生樂無怖畏。無怨對。無災橫。無燒惱。能斷後世大苦。隨其所應與上相違。廣說應知。又外有欲者受用欲塵。聖慧命者受用正法。由五種相故有差別。由此因緣。說聖慧命者以無上慧命清淨自活。何等為五。一受用正法者不染污故。二受用正法者極畢竟故。三受用正法者一向定故。四受用正法者與餘慧命者不共故。五受用正法者有真實樂故。摧伏魔怨故。此中諸受欲者所有欲樂。是隨順喜處貪愛所隨故。是隨順憂處瞋恚所隨故。是隨順捨處無簡擇捨之所隨故。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又諸有欲者受用欲塵。從不可知本際以來以無常故。捨餘欲塵得餘欲塵。或於一時都無所得。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又受欲者受用欲時。即於此事一起喜愛一起憂恚。復即於彼或時生喜或時生憂。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又諸離欲外慧命者。於種種見趣自分別所起邪勝解處。其心勐利種種取著。恆為欲染之所隨逐。雖已離欲復還退起。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又受欲者及諸世間已離欲者。所有欲樂及離欲樂。皆非真實。皆為魔怨之所隨逐。如幻如響如影如焰如夢所見。猶如幻作諸莊嚴具。又著樂愚夫諸受欲者。及諸世間已離欲者。凡所受用猶如癲狂如醉亂等。未制魔軍而有受用。是故彼樂為非真實。亦不能制所有魔事。聖慧命者受用正法則不如是。

復次三界有情所依之身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麁重所隨故。即於此身樂受生時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暫遇冷觸。即於此身苦受生時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為熱灰所觸。即於此身不苦不樂受生時當云何觀。謂如毒熱癰離冷熱等觸。自性毒熱而本住故。薄伽梵說。當知樂受壞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苦不樂受行苦故苦。又說有有愛味喜。有離愛味喜。有勝離愛味喜。如是等類如經廣說。應知墮二界攝。又薄伽梵建立想受滅樂為樂中第一。此依住樂非謂受樂。又說有三種樂。謂離貪離瞋離癡。此三種樂唯無漏界中可得。是故此樂名為常樂。無漏界攝。

復次飲食受用者。謂三界將生已生有情壽命安住。此中當知觸意思識三種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壽命安住。段食一種唯令欲界有情壽命安住。又於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細段食。謂腑藏中有微動風。由此因緣彼得久住。餓鬼傍生人中有麁段食。謂作分段而噉食之。復有微細食。謂住羯羅藍等位有情及欲界諸天。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份支節。尋即消化無有便穢。

復次淫欲受用者。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無淫事。所以者何。由彼有情長時無間多受種種極勐利苦。由此因緣。彼諸有情若男於女不起女欲。若女於男不起男欲。何況展轉二二交會。若鬼傍生人中所有依身。苦樂相雜故有淫欲。男女展轉二二交會不淨流出。欲界諸天雖行淫欲無此不淨。然於根門有風氣出煩惱便息。四大王眾天。二二交會熱惱方息。如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亦爾。時分天。唯互相抱熱惱便息。知足天。唯相執手熱惱便息。樂化天。相顧而笑熱惱便息。他化自在天。眼相顧視熱惱便息。又三洲人。攝受妻妾施設嫁娶。北拘盧洲無我所故無攝受故。一切有情無攝受妻妾亦無嫁娶。如三洲人。如是大力鬼及欲界諸天亦爾。唯除樂化天及他化自在天。又一切欲界天眾無有處女胎藏。然四大王眾天於父母肩上或於懷中。如五歲小兒欻然化出。三十三天如六歲。時分天如七歲。知足天如八歲。樂化天如九歲。他化自在天如十歲。

復次生建立者謂三種欲生。或有眾生現住欲塵。由此現住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一切人及四大王眾天乃至善知足天。是名第一欲生。或有眾生變化欲塵。由此變化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樂化天。由彼諸天為自己故化為欲塵。非為他故。唯自變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是名第二欲生。或有眾生他化欲塵。由他所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他化自在天。由彼諸天為自因緣亦能變化為他因緣亦能變化。故於自化非為希奇用他所化欲塵為富貴自在。故說此天為他化自在。非彼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塵。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塵者。是名第三欲生。復有三種樂生。或有眾生用離生喜樂灌灑其身。謂初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一樂生。或有眾生由定生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二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二樂生。或有眾生以離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三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三樂生。問何故建立三種欲生三種樂生耶。答由三種求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欲求者。一切皆為三種欲生。更無增過。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有求者。多分求樂。由貪樂故。一切皆為三種樂生。由諸世間為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追求者極為尠少故。此以上不立為生。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一切皆為求無漏界。或復有一墮邪梵行求者。為求不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起邪分別。謂為解脫。當知此是有上梵行求。無上梵行求者。謂求無漏界。

復次自體建立者。謂於三界中所有眾生有四種得自體差別。或有所得自體。由自所害不由他害。謂有欲界天。名遊戲忘念。彼諸天眾。或時耽著種種戲樂。久相續住。由久住故忘失憶念。由失念故從彼處沒。或復有天名曰意憤。彼諸天眾。有時展轉角眼相視。由相視故意憤轉增。意憤增故從彼處沒。或有所得自體。由他所害不由自害。謂處羯羅藍遏部曇閉尸鍵南位。及在母腹中所有眾生。或有所得自體。亦由自害亦由他害。謂即彼眾生處已生位。諸根圓滿諸根成就。或有所得自體。亦非自害亦非他害。謂色無色界諸天。一切那落迦。似那落迦鬼。如來使者。住最後身。慈定滅定若無諍定若處中有。如是等類。

云何因緣果建立。謂略說有四種。一由相故。二由依處故。三由差別故。四由建立故。

因等相者。謂若由此為先此為建立。此和合故彼法生。或得或成或辦或用。說此為彼因。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生耶。答自種子為先。除種子依所餘若有色若無色依及業為建立。助伴所緣為和合故。隨其所應欲系色系無色系及不系諸法生。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得何法耶。答聲聞獨覺如來種性為先。內分力為建立。外分力為和合故。證得煩惱離系涅槃。內分力者。謂如理作意少欲知足。等內分善法及得人身生在聖處。諸根無缺無事業障。於其善處深生淨信。如是等法名內分力。外分力者。謂諸佛興世宣說妙法教法猶存。住正法者隨順而轉。具悲信者以為施主。如是等法名外分力。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成耶。答所知勝解愛樂為先。宗因譬喻為建立。不相違眾善敵論者為和合故。所立義成。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辦耶。答工巧智為先。隨彼勤劬為建立。工巧業處眾具為和合故。工巧業處辦。又愛為先。由食住者依止為建立。四食為和合故。受生有情安住充辦。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用耶。答即自種子為先。即此生為建立。即此生緣為和合故。自業諸法作用可知。何等名為自業作用。

謂眼以見為業。如是餘根各自業用應知。又地能持水能爛火能燒風能燥。如是等類當知外分自業差別。

因等依處者。謂十五種。一語。二領受。三習氣。四有潤種子。五無間滅。六境界。七根。八作用。九士用。十真實見。十一隨順。十二差別功能。十三和合。十四障礙。十五無障礙。

因等差別者。謂十因四緣五果十因者。一隨說因。二觀待因。三牽引因。四生起因。五攝受因。六引發因。七定異因。八同事因。九相違因。十不相違因。四緣者。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五果者。一異熟果。二等流果。三離系果。四士用果。五增上果。

因等建立者。謂依語因依處。施設隨說因。所以者何。由於欲界系法色無色界系法及不系法施設。名為先故想轉。想為先故語轉。由語故隨見聞覺知起諸言說。是故依語依處施設隨說因。依領受因依處。施設觀待因。所以者何。由諸有情。諸有欲求欲系樂者。彼觀待此。於諸欲具或為求得或為積集或為受用。諸有欲求色無色系樂者。彼觀待此。於彼諸緣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諸有欲求不系樂者。彼觀待此。於彼諸緣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諸有不欲苦者。彼觀待此。於彼生緣於彼斷緣。或為遠離或為求得或為受用。是故依領受依處。施設觀待因。依習氣因依處。施設牽引因。所以者何。由淨不淨業熏習三界諸行。於愛不愛趣中牽引愛不愛自體。又即由此增上力故外物盛衰。是故依諸行淨不淨業習氣依處。施設牽引因。依有潤種子因依處。施設生起因。所以者何。由欲色無色界系法各從自種子生。愛名能潤種是所潤。由此所潤諸種子故。先所牽引各別自體當得生起。如經言。業為感生因。愛為生起因。是故依有潤種子依處。施設生起因。依無間滅因依處。及依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實見因依處。施設攝受因。所以者何。由欲系諸法。無間滅攝受故。境界攝受故。根攝受故。作用攝受故。士用攝受故諸行轉。如欲系法。如是色無色系法亦爾。或由真實見攝受故。餘不系法轉。是故依無間滅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實見依處。施設攝受因。依隨順因依處。施設引發因。所以者何。由欲系善法。能引欲系諸勝善法。如是欲系善法。能引色無色系及不系善法。由隨順彼故。如欲系善法。如是色系善法。能引色系諸勝善法及無色系善法不系善法。如色系善法。如是無色系善法。能引無色系諸勝善法及不系善法。如無色系善法。如是不系善法。能引不系諸勝善法。及能引發無為作證。又不善法能引諸勝不善法。謂欲貪能引瞋癡慢見疑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如欲貪。如是瞋癡慢見疑。隨其所應盡當知。如是無記法。能引善不善無記法。如善不善無記種子阿賴耶識。又無記法。能引無記勝法。如段食能引受生有情令住令安勢力增長。由隨順彼故。是故依隨順依處。施設引發因。依差別功能因依處。施設定異因。所以者何。由欲系諸法自性功能有差別故能生種種自性功能。如欲系法。如是色無色系及不系法亦爾。是故依差別功能依處。施設定異因。依和合因依處。施設同事因所以者何。要由獲得自生和合故。欲系法生如欲系法。如是色無色系及不系法亦爾。如生和合。如是得成辦用和合亦爾。是故依和合依處。施設同事因。依障礙因依處。施設相違因。所以者何。由欲系法將得生。若障礙現前便不得生。如欲系法。如是色無色系及不系法亦爾。如生如是得成辦用亦爾。是故依障礙依處。施設相違因。依無障礙因依處。施設不相違因。所以者何。由欲系法將得生。若無障礙現前爾時便生。如欲系法。如是色無色系及不系法亦爾。如生。如是得成辦用亦爾。是故依無障礙依處。施設不相違因。復次依種子緣依處。施設因緣。依無間滅緣依處。施設等無間緣。依境界緣依處。施設所緣緣。依所餘緣依處。施設增上緣。

復次依習氣隨順因緣依處。施設異熟果及等流果。依真實見因緣依處。施設離系果。依士用因緣依處。施設士用果。依所餘因緣依處。施設增上果。

復次順益義是因義。建立義是緣義。成辦義是果義。

又建立因有五種相。一能生因。二方便因。三俱有因。四無間滅因。五久遠滅因。能生因者。謂生起因。方便因者。謂所餘因。俱有因者。謂攝受因。一分。如眼於眼識。如是耳等於所餘識。無間滅因者。謂生起因。久遠滅因者。謂牽引因。又建立因有五種相。一可愛因。二不可愛因。三增長因。四流轉因。五還滅因。又建立因有七種相。謂無常法是因。無有常法能為法因。謂或為生因。或為得因。或為成立因。或為成辦因。或為作用因。又雖無常法為無常法因。然與他性為因。亦與後自性為因。非即此剎那。又雖與他性為因。及與後自性為因。然已生未滅方能為因。非未生已滅。又雖已生未滅。能為因然得餘緣方能為因。非不得。又雖得餘緣。然成變異方能為因。非未變異。又雖成變異。必與功能相應方能為因。非失功能。又雖與功能相應。然必相稱相順方能為因。非不相稱相順。由如是七種相。隨其所應諸因建立應知。

云何相施設建立。嗢拕南曰。

 體所緣行相  等起與差別
 抉擇及流轉  略辯相應知

應知此相略有七種。一體性。二所緣。三行相。四等起。五差別。六抉擇。七流轉。尋伺體性者。謂不深推度所緣。思為體性。若深推度所緣。慧為體性應知。尋伺所緣者。謂依名身句身文身義為所緣。尋伺行相者。謂即於此所緣尋求行相是尋。即於此所緣伺察行相是伺。尋伺等起者。謂發起語言。尋伺差別者。有七種差別。謂有相無相乃至不染污。如前說。尋伺抉擇者。若尋伺即分別耶。設分別即尋伺耶。謂諸尋伺必是分別。或有分別非尋伺。謂望出世智。所餘一切三界心心所。皆是分別而非尋伺。尋伺流轉者若那落迦尋伺。何等行。何所觸。何所引。何相應。何所求。何業轉耶。如那落迦。如是傍生餓鬼人欲界天初靜慮地天所有尋伺。何等行。何所觸。何所引。何相應。何所求。何業轉耶。謂那落迦尋伺唯是慼行。觸非愛境。引發於苦與憂相應。常求脫苦嬈心業轉。如那落迦尋伺一向受苦。餓鬼尋伺亦爾。傍生人趣大力餓鬼所有尋伺。多分慼行少分欣行。多分觸非愛境。少分觸可愛境。多分引苦少分引樂。多分憂相應。少分喜相應。多分求脫苦。少分求遇樂。嬈心業轉。欲界諸天所有尋伺。多分欣行少分慼行。多分觸可愛境。少分觸非愛境。多分引樂少分引苦。多分喜相應。少分憂相應。多分求遇樂少分求脫苦。嬈心業轉。初靜慮地天所有尋伺。一向欣行。一向觸內可愛境界。一向引樂。一向喜相應。唯求不離樂。不嬈心業轉。

云何如理作意施設建立。嗢拕南曰。

 依處及與事  求受用正行
 二菩提資糧  到彼岸方便

應知建立略由八相。謂由依處故事故。求故。受用故。正行故。聲聞乘資糧方便故。獨覺乘資糧方便故。波羅蜜多引發方便故。如理作意相應。尋伺依處者。謂有六種依處。一決定時。二止息時。三作業時。四世間離欲時。五出世離欲時。六攝益有情時。如理作意相應。尋伺事者。謂八種事。一施所成福作用事。二戒所成福作用事。三修所成福作用事。四聞所成事。五思所成事。六餘修所成事。七簡擇所成事。八攝益有情所成事。如理作意相應。尋伺求者。謂如有一不以非法及不凶險追求財物。如理作意相應。尋伺受用者。謂如即彼追求財已。不染不住不耽不縛。不悶不著亦不堅執。深見過患了知出離而受用之。如理作意相應。尋伺正行者。謂如有一了知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家長等。恭敬供養利益承事。於今世後世所作罪中見大怖畏。行施作福受齋持戒。聲聞乘資糧方便者。聲聞地中我當廣說。獨覺乘資糧方便者。獨覺地中我當廣說。波羅蜜多引發方便者。菩薩地中我當廣說。

復次施主有四種相。一有欲樂。二無偏黨。三除匱乏。四具正智。具尸羅者亦有四相。一有欲樂。二結橋樑。三不現行。四具正智。成就修者亦有四相。一欲解清淨。二引攝清淨。三勝解定清淨。四智清淨。

又受施者有六種。一受學受施。二活命受施。三貧匱受施。四棄捨受施。五羈游受施。六耽著受施。復有八種損惱。一饑損惱。二渴損惱。三麁食損惱。四疲倦損惱。五寒損惱。六熱損惱。七無覆障損惱。八有覆障損惱。復有六種損惱。一俱生。二所欲匱乏。三逼切。四時節變異。五流漏。六事業休廢。

復有六種攝益。一任持攝益。二勇健無損攝益。三覆護攝益。四塗香攝益。五衣服攝益。六共住攝益。復有四種非善友相。一不捨怨心。二引彼不愛。三遮彼所愛。四引非所宜。與此相違當知即是四善友相。復有三種引攝。一引攝資生具。二引攝有喜樂。三引攝離喜樂。復有四種隨轉供事。一隨轉供事非知舊者。二隨轉供事諸親友者。三隨轉供事所尊重者。四隨轉供事具福慧者。由此四種隨轉供事。依止四處獲得五果應知。何等四處。一無攝受處。二無侵惱處。三應供養處。四同分隨轉處。依此四處能感五果。一感大財富。二名稱普聞。三離諸煩惱。四證得涅槃。五或往善趣。又聰慧者有三種聰慧相。一於善受行。二於善決定。三於善堅固。復有三相。一受學增上戒。二受學增上心。三受學增上慧。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

 

上篇:瑜伽師地論(100卷)

下篇:瑜伽師地論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乘百法明門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本事分中略錄名數 天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

佛性論

佛性論卷第一 天親菩薩造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緣起分第...

觀所緣論釋

觀所緣論釋 護法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

成唯識寶生論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護法菩薩造...

【註音版】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笈多譯本)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笈多譯本)...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宋天台東掖山沙門遵式集 緣起第一...

佛說隨勇尊者經

佛說隨勇尊者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惟日雜難經

惟日雜難經一卷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初受道遮利菩薩,...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重刻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為寶王者。如...

佛說心明經

佛說心明經一卷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

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教詞典】有漏

(術語)漏者煩惱之異名,含有煩惱之事物,謂之有漏。...

【佛教詞典】四非聖言

【四非聖言】 p0436 瑜伽三卷十二頁云:四非聖言者:一...

生和死的四個層次

曹山本寂禪師的《語錄》記載:一次,有僧問曹山:我通...

怎樣才能讓心變清淨

凡夫的心總是心猿意馬,漂浮不定,好比躁動的猿猴一樣...

聖嚴法師《從火坑裡跑出來》

有人在禪七中不斷地哭泣而無法打坐,他說:我不能打坐...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位年近八十歲的婆羅門,他...

愚癡跟邪見有什麼差別

愚癡就是對事理的顛倒,顛倒染慧為性。這個邪見在唯識...

每個人都有自性之財

在你們每一個人裡面都已經有著財寶,但你們必須身體力...

做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美國一次輿論測驗,有一題為你認為人一輩子最重要、最...

如實知自心

坐禪的過程和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二者具有共性。剛開...

學禪行者須注意的五法

略說發心學禪行者,應須注意五法:一、聞。二、厭。三...

這句名號對我們來說,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曇鸞大師說是清淨法身,真實智慧。清淨法身...

讓這四種觀念常存你心

佛經有指示我們應該怎麼修,叫做四念處,四念處,四念...

妙蓮老和尚《出家現僧相就是良福田》

現在很多人都說: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還不是一樣!你...

【視頻】《持世經》聆志居士念誦

《持世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金剛經》妙喜居士念誦

《金剛經》妙喜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