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八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八十八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見蘊第八中念住納息第一之二

復次有三種念住。謂聞思修所成差別。此中有說。於佛所說十二分教。受持讀誦思量分別名聞所成念住。依聞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斷煩惱。如依金鑛出金。依金出金剛。依金剛能壞石等堅物。脅尊者言。於佛所說十二分教。受持讀誦思量分別。是生得慧。依生得慧起聞所成念住。依聞起思。依思起修。依修能斷煩惱。如依種子生芽。依芽生莖。依莖生枝葉。依枝葉生花菓。問此三念住何差別。有說。名則差別。謂此名聞所成念住。乃至此名修所成念住。有說。聞所成念住一切時依名於義轉。謂素怛纜說有何義。毘柰耶說有何義。阿毘達磨說有何義。鄔波拕耶說有何義。阿遮利耶說有何義。餘書論說有何義。思所成念住或依名。或不依名於義而轉。修所成念住一切時離名於義轉。譬如三人俱在池浴。初人未學浮。第二半學。第三善學。未學浮者一切時依岸浴。半學浮者或依岸或離岸而浴。善學浮者恆時離岸在中而浴。如第一人聞所成亦爾。如第二人。思所成亦爾。如第三人修所成亦爾。是謂此三念住差別。

問此聞思修所成念住。何界有幾種。答欲界有二。謂聞思所成非修。所以者何。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離染地。作意修時便墮思中故。色界有二。謂聞修所成非思。所以者何。色界是定界是修地是離染地。作意思時便墮修中故。無色界有一。謂修所成。然修所成亦不墮界。有餘師說。欲界具有三種。餘如前說。有說。欲色界各具三種。餘如前說。有說。三界皆具三種。唯修所成亦不墮界。評曰。初說者好。問此諸念住誰為誰因。答聞為三種因。思唯思因非聞因。以彼劣故非修因。以界別故。修唯修因非聞因。以彼劣故非思因。以彼劣及界別故。誰為誰果。答聞唯聞果思聞思果非修。修聞修果非思。

問此三念住誰現前修幾。答聞所成現前時唯修聞非思修。思所成現前時唯修思非聞修。此中聞思剎那現前時以習修故名修。非修未來以勢劣故。則以此故唯修自不修他。修所成現前時能修三種。聞思自力雖不能修未來。而由他力有未來修義。

問聞思修所成念住。佛獨覺聲聞各有幾種。答佛具三種而修所成為勝。以自然覺及具力無畏等功德故。獨覺亦具有三而思所成為勝。以自思惟覺而無力無畏等功德故。聲聞亦具三種而聞所成為勝。以從聞他音入聖道故。如說。

我聖弟子聞杖具足斷不善法修習善法。復有三種念住。謂言說究竟念住。思惟究竟念住。出離究竟念住。應知此三則聞思修所成念住。如其次第。然聞等三種念住一切皆可名聞所成。如說。

 多聞能知法  多聞能離罪
 多聞捨無義  多聞得涅槃

一切皆可名思所成。如說。思者是業。慮者是慧。彼所說慮則思所成。一切皆可名。修所成如說。云何應修法。謂一切善有為法。

問何謂念住加行。云何自相種性雜緣。及聞思修所成念住生起次第。答不淨觀持息念界作意。是謂念住加行。則此為先入自相種性身念住。則身念住為先入自相種性受念住。則受念住為先入自相種性心念住。則心念住為先入自相種性法念住。從自相種性法念住起雜緣法念住。從雜緣法念住起三義觀。從三義觀有聞所成身念住。先作無常乃至無我行相緣苦諦起次作因。乃至緣行相緣集諦起。次作道乃至出行相緣道諦起。從此無間有聞所成受念住心念住。各作十二行相緣三諦起亦爾。從此無間有聞所成法念住。先作無常乃至無我行相緣苦諦起次作因。乃至緣行相緣集諦起次作滅。乃至離行相緣滅諦起次作道。乃至出行相緣道諦起。從聞所成法念住無間。有思所成身念住作十二行相緣三諦起。從此無間有受念住作十二行相緣三諦起。從此無間有心念住作十二行相緣三諦起從此無間有法念住作十六行相緣四諦起。從思所成法念住有修所成法念住先作無常。乃至無我行相緣苦諦起次作因。乃至緣行相緣集諦起次作滅。乃至離行相緣滅諦起次作道。乃至出行相緣道諦起。如是緣四諦作十六行相法念住名為初煗。是謂念住加行所引自相種性雜緣。及聞思修所成念住生起次第。問何故聞思所成念住皆初起身念住緣三諦作十二行相。後乃起餘念住。而修所成念住初則起法念住緣四諦作十六行相耶。答未曾得種性故。漸次得行相故。先觀麁蘊後觀細蘊。於五蘊中色蘊最麁。先觀彼故初起身念住。然身受心皆三諦攝故。身念住緣三諦作十二行相。如是聞所成身念住。引起聞所成受念住。聞所成受念住引起聞所成心念住。聞所成心念住引起聞所成法念住。此聞所成法念住緣四諦作十六行相。聞所成四念住漸圓滿已。便能引起思所成四念住。思所成四念住漸圓滿已。復能引起修所成法念住。此曾得種性故於一切蘊行相堅住。故初則起法念住。先緣苦諦作四行相。乃至後緣道諦作四行相。如契經說。如是修直正願念住能破無明發起於明。此中說。何名修直正願念住耶。有作是說。此中說苦法智忍以此能破無明。則欲界見苦所斷十隨眠發起於明則苦法智。有說。此中說道類智忍以此能破無明。則色無色界見道所斷十四隨眠發起於明則道類智。有說。此中說金剛喻定以此能破無明。則非想非非想處軟軟品煩惱發起於明則盡智。有說。此中說一切無間道以此能破無明。則彼所斷煩惱品發起於明則彼品解脫道脇尊者言。此中說方便善巧所攝受善慧名修直正願念住。以此能破無明。則三不善根發起於明則三善根。

如薄伽梵說伽他言。

 若叢網便著  無愛誰能將
 佛所行無邊  無跡何跡引

此中佛所行者。謂四念住。問佛為得念住邊際而般涅槃。為不得邊際而便般涅槃耶。設爾有何過。若言得者。何故說佛所行無邊。若不得者。何故說佛得盡智時事善究竟。答有因緣故可言得邊際。有因緣故可言不得邊際。謂依牽引故可言得邊際。依受用故可言不得邊際。復次依獲得故可言得邊際。依在身故可言不得邊際。復次依成就故可言得邊際。依現前故可言不得邊際。

如契經說。何謂非苾芻所行處。應言五妙欲。是何謂是苾芻所行處。應言四念住是。問五妙欲亦隨入念住中。何故說非所行處耶。答依能觀者故作是說。謂若不如理觀名非所行處。若如理觀名所行處。

如契經說。有三念住聖者應習。若有聖者善習此時乃應御眾。云何為三。謂如來為弟子說法時起深憐愍義利悲心告言。此為利益此為安樂此為利益安樂。若弟子眾恭敬屬耳住奉教心。行法隨法不越聖教受學學處。如來於彼亦不喜慶心不踴悅。唯住正捨正念正知。是名第一念住。若有聖者善習此時乃應御眾。復次如來為弟子說法時起深憐愍。乃至義利悲心告言。此為利益此為安樂此為利益安樂。若弟子眾不恭敬不屬耳不住奉教心。不行法隨法違越聖教不受學學處。如來於彼亦不恚恨心無憂慼。唯住正捨正念正知。是名第二念住。若有聖者善習此時乃應御眾。復次如來為弟子說法時起深憐愍。乃至此為利益安樂。若一分弟子眾恭敬屬耳乃至受學學處。一分弟子眾不恭敬不屬耳乃至亦不受學學處。如來爾時於敬受者亦不歡喜心不踴悅。於不敬受者亦不恚恨心無憂慼。唯住正捨正念正知。是名第三念住。若有聖者善習此時乃應御眾。問若爾者。但應有二念住。謂於敬受及於不敬受。云何說三種耶。答隨眾會有三故說三種。謂有眾會一切敬受。有眾會一切不敬受。有眾會一分敬受。一分不敬受。是故隨彼說三念住。問若爾。便應說七念住。謂前四及此三種。答此中三種則入前四。以俱是前雜緣外法念住所攝故。問佛說法時若皆敬受便應無三念住。若有不敬受者。將無世尊於非田非器雨正法雨。如是佛說法則為唐捐。答世尊為人說法欲令人解。若當人不解者亦有天能解之。如是念住有三。亦非佛唐捐說法。所以者何。以人不解故念住有三。天能解故不於非田非器而雨法雨。有說。佛說法時欲令彼彼有情得阿羅漢果。彼不得阿羅漢果而得不還果。故念住有三。亦非佛唐捐說法。所以者何。以不得阿羅漢果故。念住有三。以得不還果故。不唐捐說法。復次佛說法時欲令彼彼有情得不還果。彼不得不還果而得一來果。廣說如前。如是欲令得一來果。預流果。順抉擇分善根。順解脫分善根順福分善根。展轉次第廣說亦爾。復次佛說法時欲令彼彼有情得現法果。彼不得現法果而能種當來善根故。念住有三亦非佛唐捐說法。廣說如前。問何故弟子敬受教時。佛不生喜。不敬受時佛不生憂耶。答佛知有情有如是種性差別。惡意樂者行惡。善意樂者行善。若當惡意樂者行善可於彼生喜。善意樂者行惡可於彼生憂。但不如是。種性別故。如知外物種性差別。鐵鑛出鐵金鑛出金是故於銷鍊時。從鐵鑛得鐵心不生憂。從金鑛得金心不生喜。若當與此相違得者可生憂喜。然無是事種性異故。世尊亦爾。知諸有情種。性差別不生憂喜。有作是說。佛已善斷愛恚法故。謂喜似愛憂似恚。佛於愛恚皆已善斷。故無憂喜。復有說者。佛已善修空為根本而作是念。誰為恭敬者。誰為不恭敬者。唯空行聚故於眾會不生憂喜。

如契經說。有一趣道能令有情清淨。謂四念住。乃至廣說。問云何名一趣道。為以能超越一界故名一趣道。為以能超越一趣故。為以能超越一生故為以能通達一諦故。為以能趣一究竟故。名一趣道。為以但有一道故名一趣道耶。設爾何過。若以能超越一界故名一趣道者。則非一趣道界有三故。若以能超越一趣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趣有五故。若以能超越一生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生有四故。若以能通達一諦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諦有四故。若以能趣一究竟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以究竟有二種。一事究竟。二功用究竟故。若以但有一道故名一趣道者。亦非一趣道以道有多種。謂隨信行道隨法行道信勝解道見至道時解脫道不時解脫道故。云何言有一趣道耶。答則由前所說緣及餘緣故名一趣道。由前所說緣者。謂以能超越一界故名一趣道。則無色界。以超此界者。更不生三界故。亦以能超越一趣故名一趣道。則天趣。以超此趣者更不往五趣故。亦以能超越一生故名一趣道。則化生。以超此生者更不受四生故。亦以能通達一諦故名一趣道。則道諦。以此諦從無始時來未曾得故。及未曾通達故。亦以趣一究竟故名一趣道。則事究竟。以修功用究竟皆為得事究竟故。亦以但有一道故名一趣道。則聖道。問豈不有隨信行道乃至不時解脫道如是便有多道耶。答一切皆是趣苦滅行故說名一道。如趣苦滅行。如是趣有滅。世間滅。生死滅。流轉滅。生老病死滅行說亦爾。是名由前所說緣故。名一趣道。及餘緣故者。謂無異趣故不退還故。至不退解脫故。至背五趣之一趣故。如說涅槃是阿羅漢趣。由如是義名一趣道。復有說者。能對治異道故名一趣道。謂諸外道或執不食為道。或執隨日轉為道。或執臥灰飲風服水茹菜噉菓裸形麁衣臥不平等各以為道。佛為對治彼異道故說一趣道。此意義言。彼種種道皆非真道但是惡邪妄道。是不善士所習近道。非諸善士所習近道。所以者何。真道唯一。謂四念住。或有說者。能趣一解脫宮門故名一趣道。此中應引嗢底迦經所說喻。如彼說。佛告嗢底迦。如國邊城。其牆堅厚卻敵樓櫓埤堄寮窓並皆嚴備。唯有一門委一人捉。其人聰慧多聞善習應入者聽不應者止。彼每巡城察之乃至不見獸往來處。況餘門耶。嗢底迦當知。彼守門者。雖不知日日有爾所有情入城出城。然其定知諸有入出皆由此門不從餘門。如是如來雖不作意知爾所有情已般涅槃。爾所有情當般涅槃。然其定知諸有情類已般涅槃未般涅槃。皆由此道不依餘道。是故以能趣一解脫宮門故名一趣道。

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為是一趣道不。若是者。何故彼經唯說念住名一趣道。不說餘耶。若非者何故唯念住是一趣道非餘耶。答應說彼亦是一趣道。問若爾者何故彼經而不說耶。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若說念住當知亦已說正斷等。有說。念住是一趣亦是道。正斷等是一趣而非道。以非一切皆是慧故。有說。念住從初業地乃至盡無生智作用恆勝。正斷等不爾。有說。念住能分別諸法自相共相能建立諸法自相共相。能害事愚及所緣愚。於諸法中不增減轉。正斷等不爾。有說。念住如有目者能將導所餘如盲。菩提分法趣涅槃宮而無異趣。如明眼者引諸盲人令隨正路不行非道。念住亦爾。是故。彼經唯說念住名一趣道而不說餘。

如契經說。有一趣道能令有情清淨超滅憂苦。乃至能證隨正理法。謂聖正三摩地及彼因緣彼眾具。問何故世尊或說般若為一趣道。或說等持為一趣道耶。答隨所化有情所未具者而說故。謂所化有情或有闕奢摩他。或有闕毘缽舍那。若闕奢摩他者為說等持為一趣道。若闕毘缽舍那者。為說般若為一趣道。般若者則前所說念住。以念住慧為性故。

如契經說。若有能辦四念住則能辦正如理。若能辦正如理則能辦聖道。若能辦聖道則能辦甘露。若能辦甘露則能解脫生老病死愁嘆憂苦諸熱惱法。問念住正如理聖道。甘露何差別。答名則差別謂名念住乃至名甘露。有說。念住則顯念住。正如理顯正斷神足根力覺支。聖道顯道支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所緣念住。正如理顯相雜念住。聖道顯自性念住。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聞所成念住。正如理顯思所成念住。聖道顯修所成念住。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言說究竟念住。正如理顯思惟究竟念住。聖道顯出離究竟念住。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見道。正如理顯修道。聖道顯無學道。見地修地無學地說亦爾。甘露顯彼果。有說。念住顯未知當知根正如理顯已知根。聖道顯具知根。甘露顯彼果。是謂念住正如理聖道甘露差別。

若修身念住彼受耶。乃至廣說。修有四種。謂得修習修對治修除遣修。得修習修謂一切善有為法。對治修除遣修謂一切有漏法。西方師言。修有六種。謂前四及防護修分別修。防護修者。謂修根如說。如是六根善調善護善守善防能感當來樂受異熟。分別修者。謂修身如說此身發毛爪齒。乃至廣說。迦濕彌羅國諸師言。此後二修則前對治除遣修攝四修義如智蘊等處廣說。此中依二修作論。謂得修習修。依此二修於諸位中修念住有差別。謂初煗位中緣三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則此未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亦同分修非不同分。非初蘊滅觀。能修緣蘊道。故增長煗緣三諦。四念住隨一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問何故初煗唯同分修非不同分。增長煗同分不同分修耶。答初煗是未曾得種性。初緣諦起行相勢力劣故唯同分修非不同分。增長煗是曾得種性。已緣諦起行相勢力強勝故能同分不同分修。初頂位中緣四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增長頂位緣三諦四念住隨一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初忍及增長位俱緣四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問何故初忍及增長位皆唯法念住現在修耶。答以忍近見道故與見道相似。如見道中唯法念住現在修忍亦爾。尊者妙音說曰。順抉擇分善根二在欲界。謂煗頂。二在色界謂忍世第一法。若依彼說初忍緣三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則此未來修非初蘊滅觀能修緣蘊道。故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增長忍緣三諦四念住隨一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不同分修。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緣滅諦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十六。問何故初忍唯同分修。增長忍亦不同分修耶。答如前廣說。評曰。前說者好然順抉擇分善根順見道故。初起位中現在皆唯修法念住。於增長住有四念住隨一現前。從初忍位近見道故於一切時現在唯修法念住。世第一法位亦唯法念住現在修。未來修四。一行相現在修。未來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問世第一法亦是曾得種性已緣諦起行相。何故唯同分。修非不同分耶。答世第一法是極隣近見道善根最與見道相似。如見道中唯同分修非不同分。世第一法亦爾。有說。世第一法是見道前行修治道者故。如見道唯同分修。有說。世第一法唯有爾所行相可修。如裸形者無衣可奪。應知增上忍亦爾。餘忍位中隨減所緣則不修彼念住行相。如應當知。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八十八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闡。...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

薩婆多宗五事論

薩婆多宗五事論 大番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於甘州修...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

大乘密嚴經

大唐新翻密嚴經序 朕聞西方有聖人焉,演不言之言、垂...

【註音版】食施獲五福報經

食施獲五福報經...

大乘六情懺悔

大乘六情懺悔 釋元曉撰 若依法界始遊行者。於四威儀無...

自在王菩薩經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金剛錍

科金剛錍序 宋雲間沙門淨岳撰 科分大經章段。起自關內...

無所有菩薩經

無所有菩薩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圓覺會

(行事)禪林有圓覺會。拈提圓覺經也。...

【佛教詞典】守囊

(物名)書佛天之像或陀羅尼,盛以囊,著之於身者。阿...

老豆腐的故事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今天呢我們跟大家...

人緣不好要怎麼辦

人緣不好者往往有一個毛病,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看...

學佛以後是否能萬事如意

問: 學佛以後,是否能萬事如意? 知義法師答: 這個...

吃肉就是度這些眾生,這種說法對嗎

餘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講經時,聞有密宗傳法法師每每...

懺雲法師開示集

懺雲法師開示:拜佛 法華經二十八卷,第二十五卷觀世...

上報四重恩

佛說:做人必須知恩報恩。凡是對我們有恩惠的,都要念...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會障住你,你就是邁不過去

比如說有些人,他在修法的過程當中,他非常的愚癡,這...

樓宇烈:我學佛法幾十年的體會

有很多人想了解佛教,特別是想了解禪宗,但對於禪宗大...

妄想之心週遍天地,卻不知專心念佛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

如何延長自己的壽命

問: 我以前是算命的,感覺命越算越薄了。會有自殺的...

富那奇墮餓鬼道的因緣

昔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一日,舍利弗與大目...

經常喝酒帶來的危害

俗話說酒能亂性,酒後無德,酒精能麻痹人的大腦,讓人...

【視頻】《佛說五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五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地藏經》劉科靈居士讀誦

《地藏經》劉科靈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