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智度論釋照明品第四十(卷六十二)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爾時,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是般若波羅蜜。」

「世尊!般若波羅蜜能照一切法,畢竟淨故。

「世尊!應禮般若波羅蜜。

「世尊!般若波羅蜜不著三界。

「世尊!般若波羅蜜除諸闇冥,一切煩惱諸見除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一切助道法中最上。

「世尊!般若波羅蜜安隱,能斷一切怖畏苦惱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能與光明,五眼莊嚴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能示導墮邪道眾生離二邊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是一切種智,一切煩惱及習斷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母,能生諸佛法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不生不滅,自相空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遠離生死,非常非滅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無救者作護,施一切珍寶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具足力,無能破壞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能轉三轉十二行法輪,一切諸法不轉不還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能示諸法性,無法有法空故。」

「世尊!應云何供養般若波羅蜜?」

佛言:「當如供養世尊。禮般若波羅蜜,當如禮世尊。何以故?

「世尊不異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異世尊;世尊即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是世尊。

「是般若波羅蜜中,出生諸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

「般若波羅蜜中,生十善道,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五神通,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是般若波羅蜜中,生佛十力、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種智。」

爾時,釋提桓因心念:「何因緣故舍利弗問是事?」念已,語舍利弗:「何因緣故問是事?」

舍利弗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諸菩薩摩訶薩為般若波羅蜜守護,以漚和拘舍羅力故,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從初發心乃至法住,於其中間所作善根,一切和合隨喜,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緣故,我問是事。

「憍尸迦!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勝檀波羅蜜、尸羅、羼提、毘梨耶、禪波羅蜜。

「譬如生盲人,若百若千,若百千而無前導,不能趣道入城。憍尸迦!五波羅蜜亦如是,離般若波羅蜜,如盲無導,不能趣道,不能得一切種智。

「憍尸迦!若五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將導,是時五波羅蜜名為有眼;般若波羅蜜將導,得波羅蜜名字。」

釋提桓因語舍利弗:「如汝所言,般若波羅蜜將導五波羅蜜故,得波羅蜜名字。

「舍利弗!若無檀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若無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若爾者,何以故獨讚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言:「如是!如是!憍尸迦!無檀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無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但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能具足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以是故,憍尸迦!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中,最上、第一、最妙、無上、無與等。」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應生般若波羅蜜?」

佛告舍利弗:「色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受、想、行、識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檀波羅蜜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乃至禪波羅蜜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智,一切種智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如是諸法不生故,般若波羅蜜應生。」

舍利弗言:「世尊!云何色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乃至一切諸法不生故,般若波羅蜜應生?」

佛言:「色不起、不生、不得、不失故,乃至一切諸法不起、不生、不得、不失故,般若波羅蜜生。」

舍利弗白佛言:「如是生般若波羅蜜,與何等法合?」

佛言:「無所合,以是故得名般若波羅蜜。」

「世尊!不合何等法?」

佛言:「不與不善法合,不與善法合;不與世間法合,不與出世間法合;不與有漏法合,不與無漏法合;不與有罪法合,不與無罪法合;不與有為法合,不與無為法合。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為得諸法故生,以是故於諸法無所合。」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亦不合薩婆若?」

佛言:「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羅蜜,亦不合薩婆若,亦不得。」

釋提桓因言:「世尊!云何般若波羅蜜,亦不合薩婆若,亦不得?」

佛言:「般若波羅蜜,不如名字、不如相、不如起作法合。」

釋提桓因言:「今云何合?」

佛言:「若菩薩摩訶薩如不取、不受、不住、不著、不斷,如是合,亦無所合。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羅蜜,一切法合,亦無所合。」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為一切法不起、不生、不得、不失故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作是念:『般若波羅蜜,若一切法合、若不合』,是菩薩摩訶薩則舍般若波羅蜜、遠離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復有因緣,菩薩摩訶薩舍般若波羅蜜、遠離般若波羅蜜。若菩薩摩訶薩作是念:『是般若波羅蜜無所有、空虛、不堅固』,是菩薩摩訶薩則舍般若波羅蜜、遠離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以是因緣故,舍、離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信般若波羅蜜,為信何法?」

佛告須菩提:「信般若波羅蜜,則不信色,不信受、想、行、識;不信眼乃至意;不信色乃至法;不信眼界乃至意識界;不信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不信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信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不信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信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不信菩薩道;不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切種智。」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信般若波羅蜜時,不信色乃至一切種智?」

佛告須菩提:「色不可得故,信般若波羅蜜,不信色;乃至一切種智不可得故,信般若波羅蜜,不信一切種智。以是故,須菩提!信般若波羅蜜時,不信色乃至不信一切種智。」

【論】

釋曰:

上佛、彌勒、須菩提、釋提桓因共說隨喜義。舍利弗雖默然,聽聞是般若波羅蜜隨喜義甚深,無量無邊,大利益眾生;雖漏盡寂滅,發歡喜心,從坐起合掌,白佛言:「能作隨喜,斷諸戲論,利益無量眾生,令入佛道者,是般若波羅蜜。」佛可其語,故言「是」。

般若波羅蜜中,說諸法實相;諸法實相中,無戲論垢濁,故名「畢竟清淨」;畢竟清淨,故能遍照一切五種法藏——所謂過去、未來、現在、無為及不可說。

是故舍利弗言:「世尊!般若波羅蜜,能照一切法,畢竟淨故。」

般若波羅蜜,能守護菩薩,救諸苦惱,能滿所願。如梵天王守護三千大千世界,故眾生皆禮。

三界中三毒泥所不污,故言「不著三界」。

破一切愛等百八煩惱,我見等六十二見,故言「破無明黑闇」。

諸法中智慧最上,一切智慧中般若波羅蜜為上;以智慧為本,分別四念處等三十七品,是故言「一切助道法中最上」。

能斷生、老、病、死等諸怖畏苦惱,故言「安隱」。

是般若波羅蜜中攝五眼,故言「能與光明」。

離有邊無邊等諸二邊,故言「能示正道」。

菩薩住金剛三昧,斷一切煩惱微習,令無遺餘,得無礙解脫,故言「一切種智」。

復次,知一切法總相、別相,一切種智因緣,故名「一切種智」。

能生十方三世無量諸佛法故,言「諸菩薩母」。

一切法中各各自相空故,言「不生不滅」。

斷、常是諸見本,諸見是諸結使本,諸結使是一切生死中苦本,是故言「遠離生死」。

能令眾生信三寶等諸善法寶;得諸善法寶故,得世間出世間樂;能令眾生得二種樂故,言「無救者作護」。

是般若波羅蜜相,乃至十方諸佛所不能壞。所以者何?畢竟不可得故,何況餘人!故言「具足波羅蜜」。

是般若波羅蜜中,無自性故,說諸法不轉生死中,不還入涅槃。不生故不轉,不滅故不還,故言「能轉三轉十二行法輪」。「三轉十二行法輪」義,如先說。

一切法有二分:若有、若無。是般若中,有亦不應取,無亦不應取,離是有、無,即是諸法性,是故言「能示諸法性」。

如是等無量因緣,讚歎般若,後當廣說。

是般若波羅蜜,是無相相。有人心未淳熟,求其定相不能得,便生慢心。是故舍利弗問:應云何供養?

佛教言:當如供養佛。以人從久遠已來,深著眾生相於貴法情薄,是故言「如供養世尊」。

智者觀之,佛與般若等無異。所以者何?般若修集,即變為一切智。

此中佛自說因緣:「是般若波羅蜜中,出生賢聖等,出生十善道等,世間出世間法,乃至一切種智。」

「爾時,帝釋作是念」者,帝釋意:「以舍利弗漏盡離欲人,如似著法人讚嘆般若。」

今舍利弗自說因緣:「菩薩為般若守護故,以方便力,能隨喜福德迴向,而不破般若波羅蜜相」,是事希有故,尊敬般若波羅蜜,是故問佛「云何供養」。

復次,憍尸迦!般若波羅蜜自力勢故,勝五波羅蜜。

問曰:

五波羅蜜,應以五盲人作喻,何以乃說「百千」?

答曰:

此中說其力勢,不論多少。

復次,若言導五不足為貴,故說「百千」。

復次,波羅蜜亦多,如《賢劫三昧》中,有八萬四千種波羅蜜,廣說則無量。

問曰:

檀波羅蜜亦有眼,所以者何?信有罪福,破邪見等無明,故能佈施,何以故喻無眼?

答曰:

佈施中智慧是客來,非正體。譬如四大常和合,不得相離;諸波羅蜜和合亦如是。

不能趣道,「道」者,菩薩十地道;「城」者,一切種智等諸佛法。

復次,「道」者,八聖道分;「城」者,涅槃。

如盲人雖有手足力,不能得隨意有所至;得有眼人示導,則隨意所往,皆能成辦。五波羅蜜,雖各各有事能,不得般若示導,尚不得二乘,何況無上道!五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將導,故得波羅蜜名字,至成佛道。

帝釋問:「汝自說諸波羅蜜和合,互相佐助,如四大不得相離。如是者,般若波羅蜜亦待五法,何以獨說以般若故五法得波羅蜜名字?」

答曰:雖六事和合,互相佐助,但般若波羅蜜力大,故五法因得波羅蜜名字。譬如合散,雖眾藥各各有力,石勢大故,名為石散。

又如大軍摧敵,雖各各有力,主將力大故,主得名字。

舍利弗已問供養般若事,今問「行者云何生般若波羅蜜?」

佛答:「若行者觀色等諸法不生相,是則生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復問:「云何觀色等不生故,般若波羅蜜生?」

答曰:「色等因緣和合起,行者知色虛妄不令起,不起故不生,不生故不得,不得故不失。」

爾時,舍利弗問意:「般若無生緣處,行者亦無生,如是般若與何法合?終歸何處住?得何果報?」

答曰:「般若波羅蜜無生相,故無所合。若般若波羅蜜有法合者,若善、若不善等,是不名般若波羅蜜;今無所合,故入般若波羅蜜數中。」

問曰:

若爾者,帝釋已知一切法不合,何以獨問「薩婆若不合」?

答曰:

帝釋貴重深著是般若,於薩婆若愛未斷,故言:「乃至薩婆若亦不合耶?」

佛答:「般若波羅蜜,薩婆若亦不合,一切法畢竟無生故。」

此中佛破斷滅邪見,故說「合」;般若波羅蜜,不如凡夫人取相著名,作起有為法合,如佛心合。

問曰:

云何如佛心合?

答曰:

一切相虛誑,故「不取相」;一切法中有無常等過咎,故「不受」;吾我心縛著世間皆動相,故「不住」;能生種種苦惱,後變異,故「不著」;一切世間顛倒,顛倒果報不實,如幻如夢,無所滅,故「不斷」。是故佛不著法,不生高心,入畢竟空善相中,深入大悲,以救眾生,菩薩應如佛心合。

帝釋歡喜,讚言:「希有!是般若波羅蜜,不破壞諸法,不生不得不失故,而能成就菩薩,令得至佛。」

須菩提言:「若菩薩用有所得,如是分別一切智等,一切法若合若不合,是菩薩則失般若波羅蜜。」

佛然可其言:「如是更有因緣,菩薩若取汝所說,一切法無合不合,取是空相,言般若空無所有不牢固,是亦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知般若波羅蜜不可得相,是故問:「若信般若波羅蜜,信何法?般若波羅蜜空亦不可得,為決定心信於何法?」

佛言:「色等一切法不可信。何以故?色等一切法自性不可得,故不可信。」

◎【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名為摩訶波羅蜜。」

「須菩提!何因緣故,是般若波羅蜜名為摩訶波羅蜜?」

須菩提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不作色大,不作色小,受、想、行、識不作大,不作小;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不作大,不作小;檀波羅蜜乃至禪波羅蜜,不作大,不作小;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作大,不作小;四念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作大,不作小;諸佛法不作大,不作小;諸佛不作大,不作小。是般若波羅蜜,不作色合、不作色散,受、想、行、識不作合、不作散;乃至諸佛不作合、不作散;色不作無量、不作非無量;乃至諸佛不作無量、亦不作非無量;色不作廣、不作狹;乃至諸佛不作廣、不作狹;不作色有力、不作色無力;乃至諸佛不作有力、不作無力。世尊!以是因緣故,是般若波羅蜜,名摩訶波羅蜜。

「世尊!若新發意菩薩摩訶薩,若不遠離般若波羅蜜,不遠離禪波羅蜜,不遠離毘梨耶波羅蜜,不遠離羼提波羅蜜,不遠離尸羅波羅蜜,不遠離檀波羅蜜,如是念:『是般若波羅蜜,不作色大、不作色小,乃至諸佛不作大、不作小;色不作合、不作散,不作色無量、不作色非無量;不作色有力、不作色無力,乃至諸佛不作有力、不作無力。』世尊!菩薩摩訶薩若如是知,是為不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非般若波羅蜜相,所謂作色大小,乃至諸佛作大小;色有力無力,乃至諸佛有力無力。

「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用有所得故,有大過失。所謂行般若波羅蜜時,作色大、作色小,乃至諸佛作有力、作無力。何以故?有所得相者,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眾生不生故,般若波羅蜜亦應不生;色不生故,般若波羅蜜不生;乃至佛不生故,般若波羅蜜不生。

「眾生性無故,般若波羅蜜性無;色性無故,般若波羅蜜性無;乃至佛性無故,般若波羅蜜性無。

「眾生非法故,般若波羅蜜非法;色非法故,般若波羅蜜非法;乃至佛非法故,般若波羅蜜非法。

「眾生空故。般若波羅蜜空;色空故,般若波羅蜜空;乃至佛空故,般若波羅蜜空。

「眾生離故,般若波羅蜜離;色離故,般若波羅蜜離;乃至佛離故,般若波羅蜜離。

「眾生無有故,般若波羅蜜無有;色無有故,般若波羅蜜無有;乃至佛無有故,般若波羅蜜無有。

「眾生不可思議故,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色不可思議故,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乃至佛不可思議故,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

「眾生不滅故,般若波羅蜜不滅;色不滅故,般若波羅蜜不滅;乃至佛不滅故,般若波羅蜜不滅。

「眾生不可知故,般若波羅蜜不可知;色不可知故,般若波羅蜜不可知;乃至佛不可知故,般若波羅蜜不可知。

「眾生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不成就;色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不成就;乃至佛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不成就。

「世尊!以是因緣故,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名為摩訶波羅蜜。」

【論】

釋曰:

須菩提聞佛所說,疑心開解,讚歎般若波羅蜜言:「是般若名為摩訶波羅蜜。」

佛反問須菩提:「於汝意云何?何以名為大波羅蜜?」

須菩提答:「色等諸法不作大、不作小故。」

凡夫人心,於諸法中隨意作大、小。如人急時,其心縮小;安隱富樂時,心則寬大。又如八背舍中,隨心故外色或大、或小。

又如凡夫人於眼見色中,非色事亦言色;如指業、指量、指數、指一異等法合為色,是名色作大。

有人眼見色,可見處名色,不可見處不名色。有人言:麁色虛誑非真色,但微塵常故是真色,微塵和合時,假名為色,是名色作小。

如是等因緣,凡夫人於色或作大、或作小,隨憶想分別故,破諸法性;般若波羅蜜,隨色性如實觀,不作大、小。

「不合不散」者,般若波羅蜜,不說微色和合更有色生,但有假名,無有定相色,是故無合無散。

色無邊故無量,無處不有色,無時不有色,故無有量。

色是作法;般若波羅蜜中,不以微塵合故有麁色;不以麁色散故還歸微塵,是故言「不合不散」。起法有分別籌量多少,不得言不合不散無量。

如凡人空故說無量,實故說有量;般若波羅蜜遠離空、實故,言「非量非無量」。

凡夫人隨心憶念得解,故於色作廣作狹,般若波羅蜜觀實法相,不隨心故,非廣非狹。

凡夫人不知和合因緣生諸法,故言「色有力」。如合眾縷以為繩,不知者謂繩有力;又如牆崩殺人,言牆有力;若各各分散,則無有力。般若波羅蜜,知和合相,不說一法有力、不說言無力。

是故名「摩訶般若波羅蜜」。

復有大因緣,若菩薩不遠離六波羅蜜,色等諸法不作大、不作小,但行般若波羅蜜,則心散亂不調順,多生疑悔邪見,失般若波羅蜜相。

若與五波羅蜜和合行,則調柔不錯,能成辦眾事。譬如八聖道分,正見是道,若無七事佐助,則不能辦事,亦不名正見。

是故佛說:一切諸善法,皆從因緣和合共生,無有一法獨自生者。是故和合時各各有力,但力有大、小。是名「行般若波羅蜜」。

若菩薩離五波羅蜜,行般若波羅蜜,分別色等諸法若大、若小等,是人即墮用有所得,墮有邊中;若於色等諸法無所分別若大、若小,離五波羅蜜,著是不大不小等空相!先分別諸法大小,有所得為失;今著不大不小等空相,亦是失。

所以者何?此中須菩提說因緣:「有所得相者,乃至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寂滅相、無所得相、畢竟清淨相;「有所得相」者,生諸戲論諍競。

一切法無生無滅,無所得相。

如我、眾生,十方求索不可得,但有假名,實不生,眾生不生故;般若波羅蜜亦如眾生相,破吾我顛倒,故不生不滅。如色等諸法生相不可得故不生。

二法攝一切法:若眾生、若法。此二法因緣故和合生,但有假名,無有定性;若法無定性,此法即是無生。是二法無生故,當知色等諸法亦無生。

眾生、法,無性、無所有、空、離、不可思議、不滅、不可知,亦如是。

「眾生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不成就」者,先說:一切法從因緣和合生,各各無自力;般若波羅蜜,知諸法各各無自力,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

般若波羅蜜從諸法生,故無自力;無自力故,亦同諸法畢竟空。是故說:「眾生及法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亦不成就。」

問曰:

先說「色等諸法不作有力、不作無力」,今何以更說「眾生及色等諸法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亦不成就」?

答曰:

上說「般若觀諸法不作有力、不作無力」,聽者謂:「般若波羅蜜能作是觀,即有大力」,是故此中說「眾生、色等力不成就故,般若波羅蜜力亦不成就。」

如是等種種因緣故,名「摩訶波羅蜜」。

大智度論釋信謗品第四十一

【經】

爾時,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菩薩摩訶薩,信解是般若波羅蜜者,從何處終,來生是間?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來為幾時?

「為供養幾佛?

「行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來幾時?

「能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義?」

佛告舍利弗:

「是菩薩摩訶薩供養十方諸佛,來生是間。

「是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來,無量無邊阿僧祇百千萬億劫。

「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常行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供養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諸佛,來生是間。

「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若見、若聞般若波羅蜜,作是念:『我見佛,從佛聞法。』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能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義,以無相、無二、無所得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可聞、可見耶?」

佛告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無有聞者、無有見者;般若波羅蜜無聞、無見,諸法鈍故。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無聞、無見,諸法鈍故。

「內空無聞、無見,諸法鈍故;乃至無法有法空無聞、無見,諸法鈍故。

「四念處無聞、無見,諸法鈍故;乃至八聖道分無聞、無見,諸法鈍故。

「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無聞、無見,諸法鈍故。

「須菩提!佛及佛道無聞、無見,諸法鈍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薩幾時行佛道,能習行如是深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是中應分別說。

「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習行深般若波羅蜜、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於諸法無所破壞,不見諸法無利益者;亦終不遠離行六波羅蜜,亦不遠離諸佛;從一佛世界至一佛世界,若欲以善根力供養諸佛,隨意即得;終不生母人腹中,終不離諸神通,終不生諸煩惱及聲聞、辟支佛心;從一佛世界至一佛世界,成就眾生,淨佛世界。須菩提!如是等諸菩薩摩訶薩,能習行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多見諸佛,若無量百千萬億,從諸佛所,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皆以有所得故。

「是菩薩聞說深般若波羅蜜時,便從眾中起去,不恭敬深般若波羅蜜及諸佛。是菩薩今在此眾中坐,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樂便舍去。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先世聞深般若波羅蜜時棄舍去;今世聞深般若波羅蜜亦棄舍去,身心不和。是人種愚癡因緣業,種是愚癡因緣罪故,聞說深般若波羅蜜毀呰;毀訾般若波羅蜜故,毀呰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一切智、一切種智。

「是人毀呰三世諸佛一切智,起破法業;因緣集故,無量百千萬億歲墮大地獄中。是破法人輩,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若火劫起時,至他方大地獄中。生在彼間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彼間若火劫起時,復至他方大地獄中生。在彼間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如是遍十方:彼間若火劫起故,從彼死,破法業因緣未盡故,還來是間大地獄中生。此間亦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受無量苦;此間火劫起故,復至十方他世界生。畜生中,受破法罪業苦,如地獄中說。

「重罪漸薄,或得人身,生盲人家,生旃陀羅家,生除廁、擔死人種種下賤家;若無眼、若一眼、若眼瞎,若無舌、無耳、無手;所生處無佛、無法、無佛弟子處。何以故?種破法業積集厚重具足故,受是果報。」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五逆罪與破法相似耶?」

佛告舍利弗:「不應言相似。所以者何?若有人聽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時,毀呰不信,作是言:『不應學是法!是非法,非善,非佛教,諸佛不說是語。』是人自毀訾般若波羅蜜,亦教他人毀訾般若波羅蜜;自壞其身,亦壞他人身;自飲毒殺身,亦飲他人毒;自失其身,亦失他人身;自不知不信、毀訾深般若波羅蜜,亦教他人令不信不知。

「舍利弗!如是人,我不聽聞其名字,何況眼見?何以故?當知是人名為污法人,為墮衰濁黑性。如是人,若有聽其言,信用其語,亦受如是苦。舍利弗!若人破般若波羅蜜,當知是名為破法人。」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世尊說破法之人所受重罪,不說是人所受身體大小!」

佛告舍利弗:「不須說是人受身大小。何以故?是破法人若聞所受身大小,便當吐熱血,若死、若近死苦。是破法人聞如是身有如是重罪,是人便大愁憂,如箭入心,漸漸乾枯,作是念:『破法罪故,得如是大丑身,受如是無量苦。』」以是故,佛不聽舍利弗問是人所受身體大小。

舍利弗白佛言:「願佛說之,為未來世作明誡!令知破法業積集故,得如是大丑身,受如是大苦。」

佛告舍利弗:「後世人若聞是破法業積集厚重具足,受大地獄中久久無量苦,聞是久久無量苦時,足為未來世作明誡!」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白淨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足作依止,寧失身命,終不破法。自念:我若破法,當受如是苦!」

【論】

釋曰:

舍利弗聞般若波羅蜜甚深微妙,聞者尚難,何況能行!是故言:「信解般若者,是為希有!」是故問世尊:「若信解般若者,是人於何處終,來生是間?」

舍利弗作是念:「是人應從好世界終,來生是間;是人不應新發意,不應少供養佛,不應少行六波羅蜜,必是大德人,未聖而能知聖法故。」是故問:「發意幾時?供養幾佛?行六波羅蜜幾時?」

「能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義」者,是菩薩於諸法不取相,不著空,行空行,和合五波羅蜜,行般若波羅蜜,用大慈悲心,為一切眾生行般若波羅蜜故。

「十方諸佛清淨世界中終,來生是間」者,為度有緣眾生;又與釋迦文尼佛共因緣故。雖有此間死此間生者,但以從他方佛所來者貴故。

發心來無量阿僧祇劫,諸福德力集厚故,能信解隨順深義。

有人雖無量阿僧祇劫發心久,不行功德者,是故說:「從發心來,常行六波羅蜜。」

常行六波羅蜜福德故,能得見、能得供養無量無邊阿僧祇佛。

是菩薩成就上四因緣故,得無量無邊福德、智慧;是福德因緣故,諸煩惱薄,心柔軟。菩薩信、慧等諸根利,轉增得力故,深入般若波羅蜜,污厭世間事。若見般若波羅蜜經卷,即時心生「如見佛」;若披卷尋義,即時心生「如從佛聞」。

信力成就、慧力成就故,隨順解深般若波羅蜜義,所謂一切無相故;出十二入二法;不二法中,心無所著故,名「無所得」。略說三相,是「隨順解般若波羅蜜」義。

須菩提聞說見經卷如見佛、讀經文如從佛聞,如似有著;是故問:「般若可見可聞耶?」須菩提意:以般若波羅蜜畢竟空,天眼、天耳猶不能見聞,何況肉眼、肉耳!出世間慧眼亦不得見,何況世間眼!

佛順其意答:「般若波羅蜜不可得見聞。」

此中說因緣:諸法入般若波羅蜜中,皆一相、無相,是中無分別聞者、見者及可聞、可見。三界凡夫人作分別:是眼、是色、是耳、是聲;六情是利,六塵是鈍;色等諸法是鈍,慧等是利。諸法入般若波羅蜜中,如百川歸海,皆為一味,是故說:「般若波羅蜜不可見、不可聞,以諸法鈍故。」

從檀波羅蜜乃至佛道,須陀洹乃至佛,亦如是。

復次,眾生離法,不能聞、不能見;法離眾生,亦不能聞、不能見。

問曰:

上已問「菩薩發意幾時、供養幾佛,能順解深義」,今何以更問?

答曰:

上佛說:「般若無聞無見」;亦說「見般若經卷如見佛,讀般若如從佛聞。」二相說是般若——亦言「可見可聞」,亦言「不可見不可聞」;是故還問佛:「菩薩幾時行,得是方便,能行有、能行無,行有不墮三界,行無不墮斷滅,能隨般若波羅蜜相行?」

佛答:有此事不定,應當分別說。

或有菩薩,初發心,便能習行甚深六波羅蜜。「習行」者,一心信受常行。

「方便力故」者,雖行六波羅蜜,起福德因緣,而心不著。

「諸法無所破壞」者,是菩薩信力、智慧力大故,聞摩訶衍深法,即時信;聞聲聞法亦信;聞外道在家、出家法,亦不破壞。而於中出二種利:一者、分別是道、非道,舍非道、行是道;二者、一切法入般若波羅蜜中,無是、無非,無破、無受。

「不見諸法無利益」者,即是上說於中出利者。是德福具足故,終不遠離六波羅蜜,乃至淨佛世界,略說義。

有菩薩雖新發意,深信受是般若波羅蜜。

有菩薩,久發意,供養千萬億諸佛,用有所得行六波羅蜜,不信受是般若波羅蜜。

此中佛自說因緣:是人於過去世聞深般若波羅蜜,不信不受,從坐起去;今佛為說,不信不受,破般若波羅蜜罪業果報故,說是人不信不受業因緣故,即起愚癡業因緣;得愚癡業因緣故,疑悔惡邪,著心轉增;著心轉增故,於大眾中,毀訾破壞般若波羅蜜。破壞般若波羅蜜故,破三世十方諸佛一切智;破三世十方諸佛一切智罪故,轉身墮大地獄。

「大地獄」者,阿鼻地獄,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歲,受憂愁、苦惱。

「憂愁」是心苦,「惱」是身苦。

「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者,如福德因緣故,上有六欲天;罪業因緣亦如是,下有八種大地獄。八種大地獄,各有十六小地獄,是中阿鼻最大。餘須彌四天下,亦如是。是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億須彌山,有百億阿鼻地獄,是故說從一阿鼻大地獄,至一阿鼻大地獄,如人從會至會。

又如入正位者,從天上來受人間樂,從人中還至天上受樂。若此間火劫起,其罪未盡,故轉至他處十方世界大地獄中受罪,若彼間火劫起,復展轉至他方。他方火劫起,復還生此間阿鼻地獄中,展轉如前。

是破般若波羅蜜罪小滅,展轉生勤苦畜生中;此間火劫起,復生他方世界畜生中,展轉受苦;彼間火劫起,還來此間,復展轉如前。

罪轉微輕,或得人身,生下賤家,所謂生生盲家,不欲見般若波羅蜜罪故。輕賤說法人,故生旃陀羅及除糞、擔死人等下賤家。毀呰說法者故無舌,不欲聞故無耳,麾手非撥故無手。此人心雖愛佛,以愚癡無智故,毀滅佛母,破壞法藏;破壞法藏故,生無佛、法、眾處。

問曰:

何以不說生餓鬼中?

答曰:

是破壞法者,多以二煩惱:所謂瞋恚、愚癡。慳貪發故墮餓鬼,此中無慳,故不說。

問曰:

舍利弗何以言「五逆罪與破法罪相似」?

答曰:

舍利弗是聲聞人,常聞五逆罪最重,墮阿鼻地獄,一劫受苦。聲聞人不悉知供養般若得大果報,又不知謗毀般若得大罪,故舉五逆,對問相似不?

答言「不相似」者,以相去懸遠故。所以者何?

此人譭謗般若者,自失大利,亦令他失;自遠離般若,亦令他遠離;自破壞善根,亦破他善根;自塗邪見毒,亦塗他邪見毒;自失其身,亦失他身;自不知故,著法愛故破,亦令他破般若波羅蜜。

如父母愛子,恩極一世,又以因緣故愛;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於無邊世中,深心愛念眾生。父母念子,無能以一眼與者;行般若波羅蜜者,於無邊劫中,以頭、目、髓、腦,積過須彌,以施眾生。

出佛身血,殺阿羅漢,但壞肉身,不壞法身;壞僧是離眷屬,讚五法不壞般若:是故五逆罪不得似壞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令人作佛,毀般若罪則無喻。

「是故破般若人,我不欲聽聞其名字,何況眼見!」是破般若人,或先世福德因緣,廣學多聞,富貴威德,巧於談語,諸魔官屬,常隨逐佐助故。未得阿鞞跋致菩薩,見其多人供養,多有出家在家弟子,是故若有說其名者,不聽聞之,何況親附禮拜、受其教訓?所以者何?菩薩欲增長善法,利益眾生;是人欲破法,令眾生墮大衰濁,二事相違故。

「衰濁」者,如人著衰,雖好衣美食,常無色力;雖勤身作務,財產日耗。是人壞一切佛上法寶故,雖身口業善,持戒、佈施、讚經,善法終不增長;如濁水泥,不見面像,亦不中飲。是人不中親近,若親近者,則喜染著。是人破法故,邪見疑悔常擾亂心。先所聞法,深染愛著,不解般若波羅蜜相,故言「般若波羅蜜無所有、空、不堅固,無有罪福」。如是濁亂蔽其心故,不能得見清淨實法相。

「黑性」者,佛法中善法名白,不善法名黑。是人常積集不善法,故成不善性。

若有信受其語,其罪亦同。

問曰:

舍利弗何以問是人受身大小,而佛不答?

答曰:

舍利弗既聞受罪時節及處所,不聞其身大小,意欲聞佛說其大身。又如帝釋身長十里,受樂遍滿;故欲知受罪身大,受苦亦多。

有二因緣故,佛不為說:

一者、上已說其在二惡道中,久受苦惱;今復說其身大丑惡,人或不信,不信者當受久劇之苦故。

二者、若信佛語,則大憂怖,憂怖故風發,吐熱血死;「若死等」者,設令不死,身常乾枯。若不信,後世受重罪,故佛不說。

舍利弗白佛:「今雖以二因緣故不說,願憐愍未來世人故說。」

佛言:「若有善根白性福德人,足作依止。」

「白性」者,與黑性相違。

「依止」者,聞是受苦,更不敢作。

若不信,雖說身大亦不信;若信,聞上受苦久遠,足可信。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二

 

上篇:大智度論

下篇:金剛般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 天親菩薩造 陳世真諦三藏於廣...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卷第一 三寶尊菩薩造 大...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卷上 無著菩薩造頌 世親...

大乘四法經釋

大乘四法經釋 一言立所宗者。世間宗見惣有其二。一外...

止觀輔行傳弘決

止觀輔行傳弘決序 宗虛無者名教之道廢。遺文字者述作...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四家語錄卷一) 江西道一禪師...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四明沙門知禮集 此大陀羅尼。忝自...

採華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採花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昔...

【註音版】楞嚴咒修持儀軌

楞嚴咒修持儀軌...

【佛教詞典】入佛平等戒

即入佛三昧耶,為密教胎藏界三種三昧耶之一。乃以佛心...

【佛教詞典】邪見圓滿五相

【邪見圓滿五相】 p0673   瑜伽五十九卷十五頁云:何...

只要問妄想一句話,它就完了

我們如果是從今生開始,那很簡單,處理今生的問題就好...

徹悟大師「十信」解讀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眾生對於至極圓頓、唯佛與佛乃能...

夏天貪涼的危害

現在人都是在冷氣間裡得病的,這裡冷氣可以很冷很冷,...

人死了不是燒點紙就能解決問題

鬼的定義是什麼呢?鬼類中的餓鬼比較多,鬼當中也有大...

勝利之道

從前,有一個青年在家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客棧。由於青...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二十多年前在蘇州靈岩...

讓你靜心的34條法語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

「帶業往生」是否應該說為「伏業往生」

問: 請法師慈悲為弟子們詮釋帶業往生的義理,是否應該...

生命如何才能活出意義與價值

時間就是生命,生命又由一天天組成,那麼我們的生命究...

無分別智要如何修

我們來看窺基大師是怎麼說的。他說無分別智怎麼修呢?...

清淨三業,內護己心

一日,波斯匿王在靜坐時,思惟什麼是護己?什麼是不護...

什麼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縱生人中,愛樂殺生等事。 前面的領受是約外...

【視頻】《佛說謗佛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謗佛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普賢行願品》五台山普壽寺

《普賢行願品》五台山普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