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二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爾時四王子,與諸人眾漸漸前行,至雪山下弶伽河側,近劫比羅仙人所住之處。時四王子與諸人眾,各剪茅草以為屋舍,依此而住,爾時眾人共相採捕以自養活。時四王子,日日三時往劫比羅仙所,親近供養。四王子等年既長大,而無妻妾形體羸瘦,仙人問曰:『汝等何因漸加憔悴?』王子答曰:『我等少年無有妻妾,日夜憂愁豈不憔悴?』時仙報曰:『汝等之妹互相配適。』王子白曰:『我等不知合得以不?』仙人報曰:『既不同母,通許此事。』爾時王子各自思惟:『我等兄弟既離本國,此處無人可為婚對,仙人此教甚適我願。』即大歡喜,互相嫁娶以成夫婦,未久之間各生男女。時四王子心生喜慶,將其妻子頻至仙所,因茲便生諠鬧。仙見是已心不得定,告王子曰:『汝當安此好住,我離斯處。』王子白曰:『何故即去?』仙人報曰:『汝等諠鬧亂我禪定,猶如跣腳踏棘刺上。』王子白曰:『願仙住此,可與我等別覓好處,我當住彼。』仙曰:『可爾!』時彼仙人有神通力,隨其所樂皆得成就,即持金瓶盛滿中水,詣餘好處灑水為界。告王子曰:『汝等可於此地安止。』時諸王子奉仙人教已,即築城壁止住其內,彼仙人灑水為界,因此立名,為劫比羅城。百姓漸多城先窄小,時有天神見此事已,便指餘處其地寬廣,即就此處別立一城,因號此城,名為天示。時諸王子總集籌議:『為我父王娶後妻故,令我兄弟出離本國。我等諸人應共立契,自今以後唯娶一婦更不娶餘。』爾時增長王問群臣曰:『我之四子今何所在?』群臣報曰:『王諸子等因有過故,王令出國,並諸姊妹。今者見在雪山之下天示城中自廣營城邑。』增長王曰:『我諸子等豈能如此自成就不?』群臣報曰:『能。』時增長王即大踴躍,端坐舉手告諸臣曰:『我子大能!我子大能!』由大威德言大能大能故,得釋迦名。後於異時,增長王崩,愛樂太子即紹立為王。

「時愛樂王亦無子息,後便命終。爾時群臣相共諮議,往天示城,冊第一王子名曰炬面以為國主,子息便死。炬面無子,後便命終,復冊大耳以為國主。大耳無子,復便命終,復便冊象行以為國主。象行無子,復冊寶釧以為國主。寶釧有子,名近寶釧,後紹王位。近寶釧有子,名曰天門亦紹王位。

「復次諸仁!其天門王,於劫比羅大城子孫相繼,經五萬五千代正法治國,其最後王名曰十車,十車有子名曰百車,百車有子名曰嚴車,嚴車有子名曰勝車,勝車有子名曰堅車,堅車有子名曰十弓,十弓有子名曰百弓,百弓有子名曰九十弓,九十弓有子名曰最勝弓,最勝弓有子名曰嚴弓,嚴弓有子名曰堅弓。

「復次諸仁!其堅弓王而有二子:一名師子頰、二名師子吼。此贍部洲所有一切善射之者,師子頰王最為上首。其師子頰王而有四子:一名淨飯、二名白飯、三名斛飯、四名甘露飯。師子頰王復有四女:一名清淨、二名純白、三名純斛、四名甘露。淨飯王有二子:其最大太子,即我薄伽梵是;其第二者,即具壽難陀是。白飯王有二子:一名恆星、二名賢善。斛飯王有二子:一名大名、二名阿那律。甘露飯王有二子:一名慶喜、二名天授!其清淨女誕生一子,名曰善悟。純白有子,名曰有鬘。純斛有子,名曰勝力。甘露有子,名曰大力。我薄伽梵有子,名曰羅怙羅。始從地主大王乃至羅睺羅斷其繼嗣。何以故?以羅睺羅證無生果,斷生死種故,為此斷其繼嗣。」

尊者大目健連為諸釋種大眾說其釋迦族已,便即退坐默然而住。爾時世尊知大目連說種族已,便從臥起端身而坐,告大目連曰:「善哉,善哉!汝為諸苾芻,說我釋迦昔世以來所有種類。」如法說已,復告目連曰:「若復有人,為他廣說釋迦種族,此善男子於長夜中得大利益恆受安樂。」爾時世尊重複告諸大眾苾芻、苾芻尼曰:「汝等當知!應受我昔世以來釋迦種族所在餘方,如法憶念、為他廣說。何以故?能於汝等獲大利益。具利義故、具法義故、具梵行故,當得如上所有功德。是故汝等苾芻!應當受持讀誦為他廣說。」

爾時劫比羅城中諸釋種等,聞此本族次第說已,皆大歡喜,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各還本處。

爾時世尊復告諸苾芻等:「汝等諦聽!昔時師子頰王,於劫比羅城正法化人,於其國土甚大豐熟、無有恐怖、人眾歡樂。其善悟王,於天示城正法化人,國土安隱、家給年豐、無有衰惱。善悟王后名曰妙勝,顏貌端正眾所樂見,一切有情恆得安樂。天示城中有一長者名曰吉祥,甚多財寶倉庫盈溢,園林田宅其數不少,多諸眷屬,所有珍財如薜室羅末拏等無有異。時彼長者有一芳園,多諸花果流泉浴池,種種諸鳥出和雅聲,世所殊絕。國王王子及諸妃後常往遊戲。時王夫人見此園林即生貪愛,白其王曰:『此園甚好,可乞我來。』王即報曰:『今此園者,是長者所有,我今安得輒持與汝?汝必須者,我於城內別自修造,勝於此園,與汝遊戲。』爾時其王為夫人故,於王城內即造一園,倍勝前者,以此園林為妙勝夫人所造故,因名此園號為妙勝。師子頰王恆自思念:『常乞一願,若得我種之內出一金輪王,甚適我願。』其善悟王亦乞一願:『願我得與師子頰王速為眷屬,甚適我願。』時善悟王最大夫人,因即懷胎,滿足十月誕生一女,顏容端正世所希有。由此王女甚端嚴故,王及夫人後宮眷屬一切見者無不怪仰,共相議曰:『今此王女,為是人生?為是善巧天來之所化作?』經三七日,即如國法作諸喜慶,令諸群臣遞相籌議:『今與此女作何名字?』諸臣白曰:『此天示城中咸相謂曰:「由此王女先業果報,得此端正。」復相議曰:「今此王女非人能生,是善巧天之所化作。」』咸白王曰:『可名此女號為幻化。』即為此女,令八乳母共相養育,至漸長大時,佔相師來白王曰:『今王聖女後必生兒,具足諸相有大威德,得力輪位。』王聞此語甚大歡喜。後善悟王最大夫人更復懷妊,十月滿足誕生一女,其女身光明徹城內,容顏相好世所無比。至三七日作喜慶已,即集群臣議其名字,以此小女勝幻化故,因即立名為大幻化。復為此女令八乳母共相養育,漸至長大時,佔相師來白王言:『今王聖女後必生兒,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威德尊重,至轉輪王位。』王聞此語倍懷歡喜。時善悟王即令使者持書詣師子頰王,報其王曰:『我大夫人誕生二女,其最長者生誕之日,顏貌端正世所希有,相師佔之,後當生子得力輪位。其小女者身光倍勝,相師佔之,後必生子得轉輪位。我聞大王有最長子名曰淨飯,二女之中願以一女為淨飯妃,故令使報。』至彼具陳,王聞此言甚大歡喜,令使還國報善悟王曰:『王之二女皆具相好,我今總取為淨飯妃。然我先王而有要誓,不取二妃,今且取其小女生輪王者,其大女者且勿令嫁,待我集諸群臣及諸眷屬籌議此事。』時善悟王聞是語已,即以國法莊嚴小女,並令五百婇女圍繞侍從,至彼國已與淨飯王為妃。

「爾時師子頰國王,有一輔庸之國,居山谷內,名般茶婆,忽然反叛,抄掠劫害隣近諸國。時隣境住人諸釋迦種,被其侵逼,互相犇馳告師子頰:『我等村落,皆被某賊日夜侵害,願王興兵親往降伏。』師子頰王曰:『我今年老不任鬪戰。』彼諸人曰:『請王太子淨飯往彼捕捉。』王即報曰:『汝諸人等,若許太子求一願者,我便發遣。』眾答王曰:『唯然隨命。』時師子頰王於其城中擊鼓宣令,嚴勅四兵隨從太子,往彼討罰。爾時淨飯太子奉持父命,將領四兵至彼賊所共相戰害。以威力故,時彼賊眾,被太子軍或殺或縛,無有遺櫱。賊既除滅,淨飯太子即領其軍還歸本國。時諸釋種既得太子平除賊已,皆大踴躍而白王言:『淨飯太子為除怨害。』臣等諸人不勝喜慶:『王之先言:「太子有願。」請王為臣等說。』時師子頰王告諸釋曰:『汝釋迦種,先立言誓不取二妻。』諸釋迦曰:『王今豈欲解先誓耶?』王曰:『不然!更須牢結。然我意者,唯為淨飯太子取其二妃,餘不應取。』諸釋迦曰:『此事可爾。』時師子頰王即令使者往善悟王所,而告之曰:『我今與諸釋迦種等共相籌議,咸皆許我為淨飯太子取王長女為妃,王可與我。』王聞語已甚大歡喜,即以五百婇女為其侍從,種種珍服莊嚴女身,送劫比羅國。時師子頰王得其女至,即如國法,會諸群臣作倡伎樂,納娶其女為太子妃。未久之間師子頰崩,以其淨飯太子後繼父位。正法化人,國土安樂、五穀豐熟、無諸衰惱,其國人眾處處充滿。於異時中,與大幻化夫人登諸樓閣,後宮婇女圍遶侍衛,奏諸女樂縱逸遊戲。

「菩薩若在覩史多天,常有五法觀察世間。何謂五法?一者觀察生處、二者觀察國土、三者觀察時節、四者觀察種族、五者觀察所生父母。何故菩薩觀察生處?在覩史多天宮,常作是念:『過去菩薩何處受生?』便即觀見,或於淨行婆羅門家生、或於剎帝利貴種家生、或為婆羅門師、或為剎帝利師故。『當今之時,剎利為尊,我當往彼剎利家生。何以故?若我於彼貧下家生者,或有來世眾生,誹謗我故。』由此因緣,菩薩以自在福力,隨其所念皆得生彼。由此義故,菩薩受生之時,先當觀察所生之處。何故菩薩觀察國土,菩薩在覩史多天,常作是念:『過去菩薩生何國土?』即見彼國,有甘蔗、粳米、大麥、小麥、黃牛、水牛,家家充滿,乞食易得,無有十惡、多修十善。菩薩思惟:『中天竺國如是等物悉皆具足故,我今生彼中天竺國。何以故?若生邊地者,或時有情誹謗我故。』是故菩薩以福德力,隨其所念皆得生彼,如佛所說無有虛也。何故觀察時節?菩薩在覩史多天宮,常作是念:『過去菩薩於何時節下生人間?』若見彼國眾生上壽八萬歲、下壽乃至百歲,菩薩爾時來生其國。何以故?若人長壽八萬已上,時諸眾生無有愁苦、愚癡、頑鈍、憍慢,著樂非正法器,難受化故;若人短壽百歲已下,時諸眾生為諸五濁昏冒重故。云何為五?一者命濁、二者煩惱濁、三者有情濁、四者見濁、五者劫濁。菩薩爾時作是思惟:『若我惡世時出現於世,多諸外道心王誹謗,五濁增長非正法器,猶如過去一切菩薩濁惡世時不出於世。何以故?諸佛出興所說正法,皆不虛過。』由是義故,觀察時節。復次何故觀察種族?菩薩在覩史多天,常作是思惟:『觀察於何種族可受生者?』若見有人先世以來,內外親族無能謗者,即生於彼。菩薩爾時作是觀已,乃見釋迦清淨尊貴轉輪王種堪可出現。何以故?菩薩若於下賤家生世間,有情或生誹謗。菩薩於無量劫來,獲自在力,所有慾念皆得隨意,凡所說法曾無虛過。由此因緣,菩薩觀察所生種族。復次何故觀所生母?菩薩在覩史多天宮,作是思惟:『如餘菩薩,於何等母而受胎藏?』觀彼女人七世種族,悉皆清淨無有淫污,形貌端嚴善修戒品,堪任菩薩具足十月處其胎藏;而此女人,所其生業往來進止,曾無障礙。復次大幻化夫人,曾於過去諸佛發無上願:『使我來世所生之子得成種覺。』由是諸菩薩,恐諸眾生作是謗言:『何故菩薩於彼無相女人胎中而出於世?』是故菩薩,從無始已來種諸善根,皆悉成就。由是義故,菩薩觀察所生之母。

「爾時菩薩作是五種遍觀察已,即慇勤三唱告六欲天,而作是言:『我今從是覩史多天下生人間,於白淨王最大夫人胎中為其太子,誕生之後證常住果。汝等諸天,願欲隨我證斯果者,可於人間同我生彼。』於天眾中三告是語。爾時諸天聞此語已,同聲報曰:『善哉!菩薩知不?彼贍部洲剛強難化多諸濁亂,外道六師及隨外道六聲聞等,並諸六定外道之類,遍滿其土,深著邪見難可拔濟。何謂六師:一者脯剌拏、二者末揭利子、三者珊逝移毘羅胝子、四者阿市多雞舍甘婆羅、五者腳拘陀迦旃延種、六者昵揭爛陀若提子。何謂六隨外道聲聞?一者拘達多婆羅門、二者輸那陀、三者遮彌、四者梵壽、五者蓮實、六者赤海子。何謂六定外道?一者欝多伽囉摩子、二者囉囉哥囉摩、三者善梵志、四者最勝儒童、五者黑仙、六者優樓頻螺迦葉若胝羅(唐云有多毛)。如是等外道邪法,教化彼諸眾生,貪著邪見難可濟度。如何菩薩今欲往彼?今我覩史多宮,一一諸天聽法之座,縱廣正等十二踰膳那。當我在此說法,我等聞已深生信受,能令我等於長夜中安樂利益。』彼時諸天作是語已,菩薩爾時告諸天曰:『汝等諸天,宜各隨意作諸音樂。』時彼天眾即皆同時作諸音樂,其聲沸鬧。爾時菩薩即吹大螺,諸音樂響普皆摧息。菩薩爾時復問天曰:『諸音樂中何聲為大?』諸天答曰:『螺聲最大。』『諸善男子!汝等當知:如大螺聲能令一切諸音樂聲悉皆摧息,我亦如是,下於贍部洲中有所說法,能令六師外道、六隨聲聞外道、六定外道皆悉摧滅,令一切眾生得甘露法,皆悉飽滿;吹無常螺,令諸外道假常之計皆悉摧滅;吹大空螺,令諸外道執有之見亦皆摧滅。』爾時菩薩說伽他曰:

「『師子能伏諸勐獸,  金剛善摧一切堅;
  帝釋能伏阿蘇羅,  一切光中日光勝。』

「爾時菩薩說此頌已,告諸天曰:『汝等若欲清淨飽滿甘露之法,可生中天竺國六大城內。』爾時釋提桓因在於座中,作是思念:『知釋迦菩薩必託摩耶夫人胎藏之內,我當以神通力清淨其體,令無垢穢身力強健,以待菩薩。』作是念已,即以通力淨彼摩耶夫人胎藏之內。菩薩爾時於覩史多天宮五種觀察,慇勤三唱告諸天已,即於夜中,如六牙白象形下於天竺,降摩耶夫人清淨胎內。

「爾時摩耶夫人,即於其夜見四種夢:一者見六牙白象來處胎中、二者見其自身飛騰虛空、三者見上高山、四者見多人眾頂禮圍繞。作是夢已,向淨飯王說如上事。時淨飯王即召相師說其夢事,相師答曰:『如我相法,王大夫人必當生男,具足三十二丈夫之相,莊嚴其身。若紹王位,當乘金輪伏四天下;若出家修道,證法王位,名聞十方作眾生父。』」

內攝頌曰:

 我降生時,  四天守護,  如明月珠,
 諸物纏裹;  亦如寶線,  智者明瞭,
 自持五戒,  無諸慾念。

「諸菩薩有常法,從覩史天下生母胎。當爾之時,十方大地悉皆震動,有大光明並皆週遍,六趣眾生隨業之境,日月威光所不到處,普皆明徹。其中眾生各相告曰:『今此光明得未曾有,將非我等別受生耶?』復次菩薩降母胎時,釋提桓因即遣四天王神營衛其母,而此四神:一執利刀,一執羂索,一執於戟,一執弓箭。何以故?恐諸惡魔得其母便。諸菩薩降生之時,其母胎中諸血穢等,皆悉遠離而不染著;如明月珠,雖為諸物之所纏裹,而無染污。菩薩在母胎時亦復如是。諸菩薩常法:其母常見菩薩在其胎中,猶以青黃赤白等綿裹於淨寶,諸慧眼人見其寶綿分別曉了,母見菩薩在其胎中亦復如是。諸菩薩常法:在母胎時,能令其母身體和悅無有疲乏。諸菩薩在母胎時,其母自然常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行、不妄語、不飲酒。諸菩薩常法:在其母胎,其母自然不貪慾愛。復次摩耶夫人,忽自思念:『四大海水皆飲令盡。』向淨飯王說其心願。時劫比羅城中有一外道名曰赤眼,善諸幻術,王令使者喚其赤眼,說如上意。赤眼報曰:『願與夫人登高樓上。』既登樓已,即以幻術為四大海水,持其海水與夫人飲。既飲水已,爾時夫人其意即息。時摩耶夫人復更思念:『一切有情被系閉者,悉令解脫。』作是思已即向王說。王聞是語,即勅獄官,所有囚閉皆令放出,爾時夫人其念即息。摩耶夫人又復思念:『意欲佈施財物。』作是念已即向王說。王聞是語,即為佈施種種財物,爾時夫人其念便息。又復思惟:『欲往苑園遊行觀望。』便向王說。王聞是已,即將夫人就諸園苑觀望,其念便息。又復生念意:『欲於父王園苑中居止。』便告王曰,王聞是語,即令使者往善悟王處報云:『今摩耶夫人,意欲就彼父王藍毘尼園中居止。』王聞是語,便即差人敷設掃灑,令摩耶夫人及諸侍從、婇女詣藍毘尼園而為遊觀。乃見一無憂樹花葉滋茂,夫人欲生太子,便手攀其樹枝。時天帝釋,知菩薩母心懷慚恥,多人眾中不能即誕其子,便作方便發大風雨,令諸人眾各自分散。是時帝釋,化作老嬭立夫人前,夫人即生。時天帝釋以仙衣擎取,先在腹內心多煩悶,告帝釋曰:『汝放於地。』時天帝釋暫少遠住。

「菩薩生時大地振動,天地光明乃至日月所不及處,皆令明徹。其中眾生皆得相見,各相謂言:『非唯我身獨在此處生,亦有餘人共在此處。』一切菩薩有常法式:從胎出時,無諸濃血及餘穢惡。其菩薩母欲產之時,不坐不臥攀樹而立,無諸苦惱後有。菩薩常法:生已在地,無人扶侍而行七步,觀察四方便作是言:『此是東方,我是一切眾生最上。此是南方,我堪眾生之所供養。此是西方,我今決定不受後生。此是北方,我今已出生死大海。』爾時諸天,手持白蓋及與白拂,萃寶嚴飾覆菩薩上。諸龍王等,各持二種清淨香水,所謂冷暖調和,洗浴菩薩。諸菩薩常法:誕生之處,於其母前現大池水,其母所欲澡洗皆悉充足。諸菩薩常法:誕生之時,諸天仙眾在虛空中,以種種天妙和香,末香塗香旃檀沉水,而散菩薩。種種諸天音樂,在虛空中自然發響。

「爾時阿私陀仙,在吉悉枳迷山石窟之中,彼仙恆知一切世間興衰之相。其仙有一外甥名那羅陀,彼那羅陀時時而來恭敬供養。爾時仙人隨緣教示,報那羅陀曰:『彼聞仙記深信不虛,喜溢身心,求請出家而作弟子。』菩薩初誕天地光明,那羅陀覩瑞,即白仙曰:『親教!頗有惡世二日雙現以不?若無二日,何故此窟有是光明?』時阿私陀仙,說伽他曰:

「『日光極熱不明淨,  此光明淨及清涼;
  流輝晃耀於山窟,  我定知是牟尼光。
  菩薩神通大威德,  出其母胎現此光;
  清淨明朗真金色,  遍滿世間諸大地。』

「那羅陀報曰:『親教!我今隨從親教欲看菩薩。』時仙告曰:『汝今知不?彼之菩薩有大威德,天龍八部之所圍遶,我等往彼不可得見。若彼菩薩入劫比羅城三號已,然後我往可見菩薩。』菩薩生時,五百宮人各生一男,謂讚鐸迦而為上首。五百宮人各生一女,旃尼而為上首。五百大臣各生一男,鄔陀夷而為上首。有五百象各生一子,報灑陀子而為上首。五百馬各生一子,馬囉呵馬子而為上首。五百寶藏自開出現,四方諸國王等悉皆降伏,常獻種種雜物而來奉事。爾時大臣見是相已,來白大王。王聞此事便深思念:『我今此子,成就一切諸善事業。』因此大王號此太子,名為成就一切事,是故菩薩初得此名。

「時劫比羅城有一藥叉,名為釋迦增長,城內若有釋迦族類,生得男女,先將向彼藥叉而為作禮。時彼大王便勅臣佐,將其太子往增長釋迦藥叉處,遣作禮拜。臣得王教,以七寶輦輿安置太子,往詣藥叉之處。劫比羅城諸釋種等,性懷獷烈心意凶勐,多起人我堅硬惡暴。見彼菩薩皆悉寂靜,默然而住。時淨飯王作思念曰:『此住劫比羅城諸釋種等,性懷獷烈心意凶暴,多起人我堅硬惡性,彼見太子入城,皆如牟尼默然而住。以此緣故,可呼太子名為釋迦牟尼。』時釋迦牟尼菩薩至藥叉廟所,彼釋迦增長藥叉遙見菩薩漸近廟所,即從座起五體投地頂禮菩薩。眾人見已甚大驚怪,即往淨飯王所白言:『大王!今藥叉神遙見太子,從廟而出頂禮雙足。』時王聞已甚大歡喜,作如是言:『若天神禮拜太子故,知是天中天。以此緣故,號為天中天。』

「時彼大王即將太子還於本宮,令宮乳母依時養育。彼乳母等甚大歡喜,即以雙手,於父王邊捧受太子,在宮閣內勤加養育。彼乳母等,每日香湯洗浴,塗妙好香種種莊嚴,每日將向王所。王乃抱持太子安於膝上,觀看相貌甚大歡喜。國有常法:若王宮生子,即喚梵行相師觀看相貌。王乃喚相人令佔大子,既佔相已而答王曰:『今此太子,實是成就三十二相。若在家者,得作金輪聖王,王四天下善法理化,具有七寶:一者金輪寶、二者象寶、三者馬寶、四者末尼寶、五者女寶、六者主藏臣寶、七者兵將寶,具足千子,勇健端嚴降伏他軍。此大地中所有人等無相犯者,皆悉令行勝妙善法。若當出家得法王位,如來、應、正等覺,名稱普聞具三十二相。』王即問曰:『何者是其三十二大丈夫相?』『一者具大丈夫足善安住等桉地相;二者於雙足下現千輻輪相;三者具大丈夫纖長指;四者足跟趺圓長;五者手足細軟;六者手足網縵;七者垂手摩膝相;八者醫泥邪[蹲-酋+(十/田/ㄙ)]相;九者身不僂曲;十者勢峯藏密;十一者身相圓滿如尼瞿陀樹相;十二者常光一尋;十三者身毛上靡;十四者身諸毛孔一一毛生,如紺青色螺文右旋;十五者身皮金色;十六者身皮細滑塵垢不著;十七者於其身上兩手兩足兩肩及項七處圓滿;十八者其身上半如師子王;十九者肩善圓滿;二十者髆間充實;二十一者身洪健直;二十二者具四十齒皆悉齊平;二十三者其齒無隙;二十四者其齒鮮白;二十五者頷如師子;二十六者其舌廣薄若從口出普覆面輪至耳髮際;二十七者於諸味中得最上味;二十八者得大梵音言詞和雅能悅眾意,譬如羯羅頻迦之音,其聲雷震猶如天鼓;二十九者其目紺青;三十者睫如牛王;三十一者其頂上現烏率膩沙;三十二者眉間毫相,其色光白螺文右旋。若不出家,得轉輪聖王王四大洲。』

「菩薩常法:其菩薩母產菩薩已,七日命終生三十三天。菩薩常法:生已其身端嚴,超諸世間,眾所愛樂見者無厭,猶如善巧工人以閻浮檀金作諸形像,天衣覆上放大光明普遍暉耀。其菩薩身亦復如是,如彼蓮花眾人所愛,菩薩亦爾。菩薩常法:眼恆不眴,如三十三天。由果業故,日夜常見四維上下一由旬內,梵音深遠,如雪山鳥其聲清妙。菩薩生已,自然具足廣大智慧,善解一切世間正化,父王國法無不明瞭。

「爾時那羅陀仙人來白師曰:『今者菩薩入劫比羅城,父王淨飯已立三號,願師共詣禮拜瞻仰。』其師謂曰:『今隨汝意。』二仙相隨欲修禮謁,以菩薩力故遂失神通,不得如常乘空而去,便共步往劫比羅城。既入城已至王門外,告門人曰:『汝可為我往白大王,阿私陀仙今來門外,願見大王。』時守門人即至王所,具陳上事。王聞是已,即持香花迎彼二仙,安置宮內。既安置已善言問訊:『今者大仙,何緣遠來?欲求何事?』二仙答曰:『我等故來願見菩薩。』王報仙曰:『我之大子今正安眠,且待須臾令與相見。』爾時二仙復白王曰:『雖復未覺,我等意者暫欲觀瞻。』爾時大王即領二仙至菩薩所,便見菩薩,雖復寢睡其眼常開。時阿私陀仙見是事已,即說頌曰:

「『如真飛龍馬,  暫睡還復覺;
  如善營事人,  睡蓋不能覆。』

「時彼嬭母即前捧抱太子授彼二仙,時阿私陀便以雙手跪而承受遍體觀察,白大王曰:『大王已令諸婆羅門佔相師等相太子未?』父王答曰:『已令相訖。』阿私陀仙復白王曰:『彼等諸人,佔此太子當有何相?』父王報曰:『若紹國位,御金輪寶,聲聞十方一切國土。』時阿私陀以讚頌曰:

「『大王今當知!  相者不能測,
  末劫無輪王,  必證菩提道。
  一切金輪王,  相猶不炳著,
  我今觀太子,  當取法王位。』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二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下篇:楞嚴咒註音版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善見律毗婆沙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善見律毘婆沙 序品第一 簫...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沙彌尼離戒文

沙彌尼離戒文(沙彌尼戒經) 東晉失譯 善女人字某言:某...

佛說鴦崛髻經

佛說鴦崛髻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說六道伽陀經

佛說六道伽陀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

念佛三昧寶王論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並序) 唐紫閣山草堂寺沙門飛錫撰...

佛說月光童子經

佛說月光童子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佛說乳光佛經

佛說乳光佛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須摩提經

須摩提經(按《開元錄》云妙慧童女經,流志後譯) 大唐...

佛說海龍王經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

【註音版】玉耶經

玉耶經...

【佛教詞典】師資

師弟、師徒之意。師,教訓徒弟者;資,為師所施教之資...

【佛教詞典】金剛句

(雜語)讚歎佛十頌之句也。又曰金剛句偈,金剛讚,金...

佛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的探討

佛教從它誕生起就給人一種超然於世的感覺好像它只以解...

修學佛法需要經過的四個階段

一個人修行佛法的過程,大概都需要經過四個階段,我們...

只要沾了佛法邊,將來一定成佛

一切眾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內部極卑鄙、極低劣的心...

別摔在熟悉的路上

朋友是位載客司機,每天都要開著面包車往返縣城。有一...

微笑地面對人生中痛苦和考驗

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險,來參加齋戒學會的老菩薩的故事...

勸進行者的四種功德利益

你勸勉他人修淨土,有個前提,你必須自己有堅定不移的...

淨土宗為律教禪密之歸宿

須知律為教禪密淨之基址,若不嚴持禁戒,則教禪密淨之...

持名念佛如何達到一心不亂

所謂持名,就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要達到一心不亂...

高傲的薩遮尼犍

古代有一位名叫薩遮尼犍的婆羅門長老,號稱全國最有智...

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轉呢

怎樣才能夠得不退法,心無障礙呢?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

佛教七七追薦的由來和規矩

我國最早為亡者做七的記錄,始於北魏。《北史外戚傳》...

聖嚴法師《最合適的結婚對像》

如何找到合適的結婚對像呢? 我認為要以 「品德」為第...

【視頻】《佛說決定毗尼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決定毗尼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佛說無垢賢女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無垢賢女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