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依小雪山左莊嚴聚落金窟中住。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爾時婆伽婆。乞食食已。於金窟中結加趺坐。入一切法現起三昧。入三昧已。諸比丘眾不見世尊。迭相謂言。今者世尊為何所在。今者善逝為何所在。爾時如來以威神力。令四十二淨居天來至佛所。爾時釋提桓因三十三天大梵天王。承佛神力下閻浮提。至世尊所。時淨居天釋提桓因三十三天大梵天王。不見世尊。皆作是念。今者世尊為何所在。作是念已。即見世尊在金窟中入寂滅定。時淨居天釋提桓因三十三天梵天王等。在如來前默然而住。

爾時世尊從三昧起現神通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諸菩薩等。乃至最初始發心者不退轉者。乃至得受一生記者。皆悉來到莊嚴聚落。集金窟中至如來所。以佛神力住虛空中。去地一多羅樹。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知諸眾生各心念已。即時入悅一切眾生諸心三昧。於是文殊師利童子入三昧時。彼諸眾生得未曾有快樂之心。爾時彌勒菩薩入一切法寂滅三昧。入三昧已。彼諸大眾諸根寂靜。爾時寶光菩薩。六十二億菩薩圍遶。向莊嚴聚落至金窟中。既到彼已。自見其身在虛空中。爾時觀世自在菩薩。九萬二千菩薩圍遶。向莊嚴聚落至金窟中。既至彼已不能下地。唯在虛空。並諸菩薩坐蓮華中。坐蓮華已。得滅一切諸煩惱障清淨一切眾生三昧。即時能滅一切眾生貪瞋癡等。爾時寶篋菩薩入大莊嚴三昧。入三昧已。於虛空中即有優缽羅花缽頭摩花拘物頭華分陀利華蓋自然蓋之。不藉日月自有光明。

爾時世尊。於是向上在虛空中。自然而住正念不動。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在虛空中整服右肩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而今世尊在虛空中正念不動。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我欲於此虛空界中為諸菩薩說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為諸菩薩說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

佛言。文殊師利。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菩提無諸佛法。此諸菩薩欲成正覺。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菩提無菩提覺者分別。此諸菩薩怖畏世間欲入涅槃。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世間涅槃分別。此諸菩薩求覓善法。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善不善分別。此諸菩薩欲度彼岸。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此岸彼岸及到彼岸者分別。此諸菩薩欲淨世界。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淨世界分別。此諸菩薩欲降伏魔怨。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魔無魔怨能障分別。此諸菩薩欲滅陰魔煩惱魔死魔。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陰界入名字分別。此諸菩薩欲過聲聞緣覺境界。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聲聞緣覺分別。此諸菩薩欲度一切眾生。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眾生無眾生分別。此諸菩薩欲除貪瞋癡等煩惱。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貪瞋等煩惱分別。此諸菩薩欲滅除闇。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明無闇分別。此諸菩薩欲學上上智。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上不上智分別。此諸菩薩欲除煩惱。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煩惱垢亦無有淨。無調不調無此無彼。無慈無悲無喜無捨。無施無慳。亦無持戒亦無破戒。無忍無瞋。無進無怠。無定無亂。無慧無癡。無犯不犯亦無聲聞。亦無緣覺。亦無如來無法非法。若淺若深。無智非智種種差別。乃至亦無證智差別。亦無世間亦無涅槃。乃至亦無菩提分法。無諸根力。無四念處。無四正勤。無四如意足。

文殊師利。菩薩若欲學此金剛上味陀羅尼者。彼菩薩不應捨凡夫法。不應證不應捨不應過不念起。不修不捨不求樂而往無護。不應於凡夫法生於染相。不起施相。能離佛法更無有見諸凡夫法。文殊師利。金剛上味陀羅尼中。於凡夫法而有佛法及證佛法。而金剛上味陀羅尼中。無證不證。此金剛上味陀羅尼。復不在佛法中。此金剛上味陀羅尼。不捨凡夫不護凡夫法。不動諸佛世界。不起諸願復不捨諸願。何以故。文殊師利。此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順向貪慾瞋恚愚癡。順向諸女順諸丈夫。順向諸天。順向諸龍。順諸夜叉羅剎。順諸乾闥婆。順諸阿修羅。順諸伽樓羅。順諸緊那羅。順諸摩睺羅伽。順向諸佛。順向諸法。順向諸僧。順諸聲聞緣覺。順諸地獄餓鬼畜生。順水順風順火順地順眼順耳順鼻順舌順身順意。文殊師利。此金剛上味陀羅尼中。順一切諸法。文殊師利。所有東方虛空界分。南西北方上下所有虛空界分。彼悉隨順入虛空界。文殊師利。此金剛上味陀羅尼句順一切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貪是陀羅尼句。佛言。文殊師利。言貪慾者。彼貪不從東方而來而染眾生。非南西北上下方來而染眾生。不從內生而染眾生。不從外來而染眾生。文殊師利。貪慾瞋癡皆是內心分別故生而見有染淨。若有除染淨者。則無有彼證不證法。文殊師利。若法不生。從本以來不在內外。以是義故。我言貪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瞋是內心忿怒而生。而彼忿瞋非是過去現在未來。文殊師利。若過去法而可生者。不能令淨陀羅尼句。文殊師利。癡心亦非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者陀羅尼。何者陀羅尼句。佛言。文殊師利。癡是無明。從無明生一切諸法。不從地界。不著地界。不著水界。不著火界。不著風界。不著空界。不著識界。而非不著。然此諸法無染無淨。文殊師利。若法有染者虛空亦應有染。何以故。以虛空界亦無諸法而與作障。文殊師利。所謂無明雜諸法者。復令過者彼無滅相。以空與作無障閡故。復不可見不可捉持。以非色故不可覩見。無縛無解無染無著。以得無量諸神通故。空無所有無一切物。文殊師利。在於世間而行世間諸煩惱事。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無明無滅無不滅耶。佛言。文殊師利。無明是明。而佛如來說為無明。於本際中無有無明。以是故。言無明句也。於中際中亦無無明。於後際中亦無無明。文殊師利。若諸法中無無明者。云何言見。不著不染亦復不忘。然一切法而有淨染復作障相。文殊師利白佛言。無有。如是世尊。無有。如是善逝。世尊。云何彼中無明而說令染。佛言。文殊師利。譬如鑽火有燧鑽草。人手功力眾緣具故。先有煙出然後火生。而火不在燧中鑽中。非草手中。眾緣和合而生於火。文殊師利。無彼愚癡。而諸眾生。生於我想貪瞋癡火。然貪等火。亦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然文殊師利。所說癡者。以何義故。名之為癡。一切諸法畢竟解脫。故說為癡。文殊師利。若一切法畢竟解脫。是則名為金剛上味陀羅尼句。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頗有法門。而此法門成就菩薩。令得一切順向三昧。佛言。文殊師利。有一法門。菩薩成就彼法門故。則能通達一切諸事。喻如一字詮百千字。而於彼字不可盡也。隨彼法門而說諸法。如是如是現諸法門。雖現如是無量法門。而不能盡無礙辯才。以得無盡樂說辯才。是故能現無盡辯才。於一法門句中。令入一切諸法門句。一切法門句中。令入一法門句。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此法何色。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是天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天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住寂滅定。此是菩薩入天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龍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龍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以一字門故。從字所聞故。無字而說於字。此是菩薩入龍相法門陀羅尼句。文殊師利。一切法是夜叉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夜叉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入夜叉相。畢竟不生故。此是菩薩入夜叉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乾闥婆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乾闥婆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過諸算數。以無量無邊過於虛空。此是菩薩入乾闥婆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阿修羅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阿修羅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順遍一切門。不以名可到。非色可到。非聲可到。非香可到。非味可到。非觸可到。非法可到。非佛可到。非法可到。非僧可到。非聲聞可到。非緣覺可到。非凡夫可到。文殊師利。一切法過諸到不到。以不起故。此是菩薩入阿修羅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迦樓羅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迦樓羅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畢竟不行。亦非不行。不去不來不生不滅不住不著無縛無解無住無往。文殊師利。一切法不住。住虛空界平等故。此是菩薩入迦樓羅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緊那羅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緊那羅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離作者故無作者無求者。無求而見者。此是菩薩入緊那羅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摩睺羅伽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摩睺羅伽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離一切法垢永得光明。一切眾生不能染不能淨。以淨陀羅尼門故。何以故。文殊師利。一切法畢竟寂滅性不生故。此是菩薩入摩睺羅伽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婦女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婦女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皆虛妄。是男門是女門。以離女門故。謂非事故。此是菩薩入婦女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一切法是丈夫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丈夫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法。若於前際中際後際不見丈夫。文殊師利。離於三界不著三界。然於彼處無女無男。假立名字。然彼假名彼處寂靜。而彼說染。然彼色依四大。依四大故不見生滅。一切諸法畢竟永滅。此是菩薩入丈夫相法門陀羅尼句。文殊師利。一切法是地獄門。此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此陀羅尼句是地獄門。佛言。文殊師利。地獄以何順相。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法虛空等相。佛言。文殊師利。於意云何。彼地獄從何所起。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法是自念起相。自妄念故。一切凡夫而自繫縛。以繫縛故則是地獄。雖非是有。而令受者受彼苦故。文殊師利言。世尊。譬如有人於睡夢中而見自身墮於地獄。墮地獄已。而見百千萬火所燒。見捉其身擲鑊湯中。彼人見身大受苦惱。見有大火之所燒逼而生怖怕。而口出言。極苦極苦。彼人諸親來問其言。汝何所痛。彼人答言。我受地獄極大苦惱。大火燒我。復擲我身著鑊湯中。彼如是語。瞋諸親言。我受地獄受大苦惱。云何諸人而問我言。有何苦耶。諸親語言。汝今勿怖汝以睡眠。汝今實不從此至彼。亦不從彼而至於此。彼人聞已。方自生念。我是睡夢。此是虛妄非是真實。虛假如幻。如是知見身心得安。世尊。如彼非有而說言有。而自說言我墮地獄。世尊。如是一切諸凡夫人。顛倒虛妄實不繫縛而生女想。生女想已。見身共行。作如是言。我是丈夫彼是婦女。彼是我婦我是彼夫。彼人以起貪瞋癡等諸煩惱故。自心生於有所作想。以此因故。有鬪諍等諸非法事。彼人如是起鬪諍已。生大嫌恨。彼以如是顛倒想故。命終之後墮地獄中。於無量劫受諸苦惱。世尊。又如彼人。諸親來言。是汝睡眠不去不來。世尊。一切凡夫亦復如是。有四顛倒妄見而說。而實於中無有丈夫亦無女人。無有眾生及無命等。一切諸法皆是不實虛妄故。見一切法空本性不生而不可見。不可分別亦不可著。一切諸法如夢如幻如水中月。世尊。一切法中無有可染無不可染。世尊。一切諸法皆是虛妄。虛妄生故。是故如來說一切法離我我所。遠離一切地獄門故。爾時世尊讚文殊師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一切地獄應如是見。如汝所見如是分別。文殊師利。若如是見。無有地獄無地獄門。彼人則得無生法忍。說此地獄法門之時。九萬二千諸菩薩等。一切皆得無生法忍。得是忍已。一時同聲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此是諸佛如來境界。而於一切無我法中。忽然而得一切佛法。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說諸菩薩入不二法門。菩薩得入不二法門故。則得一切諸法不二。而不執著。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是入一切諸法平等隨順法門菩薩得此正法門已。而於一切諸煩惱中見諸佛法。及得辯才善能說法。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法門以何相。佛言。文殊師利。善思念之我為汝說。是法門名離一切煩惱。故我說此陀羅尼門。文殊師利言。善哉世尊。願為我說。我頂戴受。佛言。文殊師利。無明是菩提。此是陀羅尼句門。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無明是菩提。佛言。文殊師利。以無無明故說無明。若無無明則亦無生。若無生者彼則無染。文殊師利。菩提無染。以性清淨體鮮潔故。文殊師利。我見此事故說無明。是以不二說故。文殊師利。我不得無明是故我說無明。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無明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行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何以故。文殊師利。以一切法離一切算數相。無量無邊不見邊際。順善不善。令入地獄餓鬼畜生。而不從此而至於彼。亦不從彼而至於此。而生彼此。文殊師利。一切法不過不來。無所至無所到。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行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識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何以故。文殊師利。如來說識而是虛妄。虛妄所作虛妄現故。文殊師利。如是一切虛妄法中若求諸法。說言我證佛法得成正覺度諸眾生。我於世間最上勝者。彼人乃於虛妄法中妄念菩提。而起慢心欺陵於他。文殊師利。我坐道場時無有法可證。此是聲聞法此是緣覺法此是凡夫法。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識相法門陀羅尼句。文殊師利。名色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何以故。文殊師利。名色非事故。而以聲說。而無所說。色無作者故。若無作者。是即無前無中無後。文殊師利。如來說我是菩提。而彼於十方不可見故。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名色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六入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何以故。文殊師利。此諸入等。皆是入相。皆是空相是寂靜相。非諸眾生眼見色已。而言我見。如是耳鼻舌身意等亦復如是。不作是念。我能分別一切諸法。非以眼識知耳境界。非以耳識知眼境界。如是意知諸法境界。一切諸法非意境界。迭相違故。文殊師利。一切法無覺離諸心相。迭互相故一切法空。若一切法畢竟空者。是菩提相。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六入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觸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何以故。文殊師利。所言觸者。是色聲香味觸法相。文殊師利。若法有觸彼緣故生。若以緣故生。若以緣成者。彼名緣成。若以緣成者彼是虛妄。若虛妄者彼畢竟無。若畢竟無彼則不生不滅。文殊師利。一切法無生滅相是菩提。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觸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受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何以故。文殊師利。受者是三受。謂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文殊師利。受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文殊師利。彼受若不在內若不在外不在中間者。彼中有眾生生苦受樂受想。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凡夫顛倒繫縛。而於不實法中生樂受苦受。世尊。一切法如幻。一切受性不生不滅。佛言。文殊師利。是故我說受是菩提。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受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愛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何以故。文殊師利。愛是能生煩惱因故。文殊師利。於意云何。譬如有人實未得子作生子想。然彼人子為內生耶為外生耶。彼人有不。文殊師利言。世尊。彼人本無子。云何起子想。佛言。文殊師利。於後彼人成大丈夫。而和合故方生於子。文殊師利。愛從何生。為從前際中際後際。為內生耶為外生耶。和合生耶。文殊師利言。世尊。愛不在內亦不在外。乃至無有諸方差別。佛言。文殊師利。此法誰說為方所覺。文殊師利。又復是愛誰造誰作。文殊師利言。世尊。愛離所作而無作者。文殊師利言。世尊。以四顛倒繫縛。一切凡夫眾生即起虛妄。佛言。文殊師利。於意云何。若法有者為有為無。文殊師利言。世尊。若是諸法畢竟無者。彼法云何有染有淨。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佛言。文殊師利。諸法若有。諸方性相而不可見。亦不從內亦不從外。不染不淨。文殊師利。此是菩提。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愛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取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文殊師利言。世尊。常說一切諸法無縛無解。是諸凡夫何所取耶。佛言。文殊師利。一切眾生繫著色聲香味觸等。及取五欲。文殊師利。於汝意云何。色能生聲不。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佛言。文殊師利。於意云何。頗有一法能令與法能令法住能作障耶。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佛言。文殊師利。一切諸法畢竟不生無有障閡。彼法不作迭互相生迭互相語而無有業。而有彼說。以彼諸法畢竟癡故。文殊師利。以是義故。我說此取是菩提相陀羅尼門。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取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有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文殊師利言。世尊。如來本為滅諸有故說聲聞法。佛言。文殊師利。有是有法。我所說者是力士相。是故我說是有法門。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法非事如虛空相。則不復念一切佛法。文殊師利。是故我說有是菩提陀羅尼句。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有相法門陀羅尼句。

文殊師利。生是菩提。此是陀羅尼門。文殊師利言。世尊。如來本以為過生故而說諸法。佛言。文殊師利。所言生者。菩薩摩訶薩求此生法而不可得。以其不生亦不轉故。文殊師利。是故我說生是菩提陀羅尼句。文殊師利。此是菩薩入生相法門陀羅尼句。說菩提故。令諸菩薩速得辯才利疾辯才無障辯才。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世尊為住何地菩薩而說此法。佛言。文殊師利。若諸菩薩不求菩提不喜菩提。不發菩提心。不證佛法。不清淨佛世界。不動貪瞋癡。若心不欲過於世間。亦不起心度諸眾生。不降伏魔。不欲說法。而於彼法不作二相者。文殊師利。我今唯為住如是地諸菩薩等說此法門。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能受持此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若讀若誦廣為他說。如是之人得幾許福。佛言。文殊師利。若諸菩薩於此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若受若持若讀若誦為他說者。如是之人如一切佛。以一切佛常以捨故。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常以供養而供養之。文殊師利。此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具足成就無量功德。文殊師利。此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不可窮盡。

說此法門時。十千菩薩得此金剛上味陀羅尼法門。三萬二千初發心菩薩得無生法忍。文殊師利童子及彼菩薩。天龍夜叉乾闥婆人非人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


上篇:尊勝菩薩所問一切諸法入無量門陀羅尼經

下篇:金剛場陀羅尼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難陀緣由

瑜伽集要熖口施食起教阿難陀緣由 唐三藏沙門不空奉 ...

佛說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儀軌

佛說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儀軌 不空三藏譯 真言如經。  ...

佛說闢除賊害咒經

佛說闢除賊害咒經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過去...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

慈悲法華寶懺

慈悲法華寶懺...

佛說月燈三昧經

佛說月燈三昧經 宋沙門釋先公譯 「童子!菩薩摩訶薩復...

【註音版】太子和休經

太子和休經...

大乘義章

大乘義章卷第一(草書惑人傷失之甚傳者必真慎勿草書)...

【註音版】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觀心論疏

觀心論疏卷第一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 然論有序正流通。從...

佛說維摩詰經

佛說維摩詰經卷上(維摩詰所說不思議法門之稱一名佛法...

阿彌陀佛聖誕祝聖儀軌

(一)戒定真香讚: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佛說力士移山經

佛說力士移山經 西晉天竺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善現比丘

梵名 Su-dar?ana。為善財童子所參五十五善知識之一。又...

【佛教詞典】業縛

(雜語)業之繫縛也。義林章一末曰:三界業縛彼猶有故...

末法時代眾生飲苦食毒

《佛說無量壽經》講到:末法時代的眾生飲苦食毒,未嘗...

不殺生的意義何在

斷命曰殺,有情曰生,斷有情生命叫殺生。為何釋迦牟尼...

十全十美的投資方式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惑?手頭有一筆小錢兒,卻不知道該...

求人不行,求自己還做不到,這叫業障

我們經常問:怎麼修行? 看你遇到什麼事就修什麼法,一...

芒鞋布衣

有一次,世尊從舍衛城到吠舍離,在路上他看到一些弟子...

只隔了一世見面,就彼此不知不識

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曾經是帝釋天,雖居崇高顯榮之...

地藏菩薩的無量無邊功德

地藏王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

先修空觀來破執著

在《楞嚴經》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觀。你遇到任何...

從十個方面說明過午不食的利益

第一個方面,人體新陳代謝是凌晨四點鐘開始就加速,一...

《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的禍害,動輒讓人喪身失命,...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黑牛生白犢,以問...

「多聞」比不上「反聞」

這一段是文殊菩薩教誨敕令阿難尊者這個當機眾,應該好...

【視頻】《觀音大士讚》妙喜居士讀誦

《觀音大士讚》妙喜居士讀誦

【視頻】《圓覺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圓覺經》靈鷲山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