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

唐善無畏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

唐善無畏奉 詔譯

  獨部別行


na  maḥ  sa  pta  nāṃ  sa  mya  ksaṃ  bu  ddhā  ko
那 麽 颯 哆 喃(去聲) 三 藐 三 勃 佗 俱
ṭi  nāṃ  ta  dya  thā  oṃ  ca  le  cu
胝 喃(去聲) 怛 姪也(二合) 他 唵 折 戾 主
le  cā  ddhe  svā  hā
戾 准 提 娑嚩(二合) 訶

總攝二十五部大曼荼羅尼印。以二手無名指小指。相叉於內。二中指直竪相拄。二頭指屈。附二中指第一節。二母指捻左右手無名指中節。若有召請。二頭指來去。

佛言此咒印能滅十惡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具戒清潔速得菩提。若在家人。縱不斷酒肉妻子。但依我法無不成就。

佛言若求成就先依壇法。不同諸部廣修供養。堀地香泥塗之所建立。以一面淨鏡未曾用者。於佛像前月十五日夜。隨力供養。燒安悉香及清淨水。先當靜心無所思惟。然後結印誦咒。咒鏡一百八遍。以囊匣盛鏡。常得將隨身。後慾念誦但以此鏡。置於面前結印誦咒。依鏡為壇即得成就。

佛言欲持此咒於十五日夜。清淨澡浴著新淨衣。面向東方半跏正坐。置鏡在前。隨有香華清淨水諸物。先當靜心絕思。然後結印印於心上。誦此咒一百八遍。誦此咒時能使短命眾生還得增壽。加摩羅疾尚得除差。何況餘病。若不消差無有是處。

佛言若人一心靜思。誦滿二十萬遍四十六十萬遍。世出世法無不稱遂。

佛言若在家人。平旦清水漱口。未葷血時。面向東方對鏡結印。誦咒一百八遍。如是不斷四十九日。有吉祥事。准提菩薩令二聖者常隨其人。心有所念皆於耳邊一一具說。

佛言短命多病眾生。月十五日夜。燒安悉香誦咒結印一百八遍。魔鬼失心野狐惡病。皆於鏡中現其本身。殺放隨意更再不來。增壽無量。

佛言若人無福德相。求官不遷。對鏡常誦此咒。福德官當能稱遂。

佛言若人欲有所作。先當思惟准提聖者。正念此咒具滿七遍端身。少頃其身自然搖動。即知能遂及以吉慶。若身剛強向前向後。即知不遂必有災難。佛言欲知此法成不成。依法誦咒具滿七日。便於夢中見佛菩薩及以華菓。口吐黑物後喫白物。即知成就。

佛言此陀羅尼有大勢力。至心誦持必當自證。能令枯樹生華。何況世間果報。若常誦持水火刀兵怨家毒藥皆不能害。若卒為鬼神傷死。結印誦咒七遍。以印印心皆令卻活。舍宅不安鬼神作禍。咒土四塊鎮之即去。

佛言若人六親不和。不相愛念。依法誦咒所向和合。聞名見身皆生歡喜。凡所求無不遂心。況能結齊具戒。一心清淨依法誦持。不轉此身即證菩提有大功力。

佛言若人欲長生。於古塔及深山中。或淨房內依鏡為壇。具滿二四六十萬遍。青蓮華和安悉香燒。於睡夢中夢食仙藥。或授仙方或於鏡中有五色光。光中有藥隨意取食。即得長生。

佛言若依法誦持一心精勤。功力說不可盡。此壇鏡法不得人見。若見即不好不成畢。須密之此法不可說自當證知。隨意所求速得成就受勝妙樂。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

 一校畢          慈順


上篇: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下篇:七俱胝獨部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咒時氣病經

佛說咒時氣病經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過去七...

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

佛說一向出生菩薩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佛說尊勝大明王經

佛說尊勝大明王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

佛說慈氏菩薩陀羅尼

佛說慈氏菩薩陀羅尼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

漸備一切智德經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一(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 西...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永樂北藏版)

梵網經菩薩戒本(永樂北藏版)...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添品妙法蓮華經

添品妙法蓮華經序 隋仁壽元年崛多笈多二法師添品 《妙...

【註音版】大乘造像功德經

大乘造像功德經...

十不二門指要鈔

指要鈔序 宋東山沙門遵式述 大教隆夷存乎其人,諸祖既...

持人菩薩經

持人菩薩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持人菩薩經四...

晚課蒙山施食儀

蒙山施食儀軌(念誦前應備淨水淨飯等) 一、華嚴經偈...

【佛教詞典】五攝論

攝論,即攝大乘論,謂收攝一切大乘聖教法門要義,集而...

【佛教詞典】無明對治殊勝

【無明對治殊勝】 p1079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十九頁云:...

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包容缺點

假設我們以這一念凡夫的心去觀察,我們只是就著它的一...

持誦《華嚴經》的感應,到底有多麼不可思議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菩提樹下...

你是人嗎

從佛陀的時代到現在,每當有人請求出家,或受戒之前,...

前世今生夫妻緣

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自己有時會想不通,為...

弘一大師的出家因緣

人生幾十年只在瞬息之間,糾纏於蠅營小事中卻忘了生命...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問: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淨界法師答: 我前一陣...

掃地的人能成就五種功德

古印度時期,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

憍梵缽提得牛呞病的緣由

憍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

極樂世界離開了這三苦

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

生氣時會有七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只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

對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於向諸佛起恶心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時,提婆達多懷有恶心,欲...

最為真實的幸福

一個富翁看到一個躺在廣場上的乞丐,一時起了惻隱之心...

【視頻】《達摩大師無心論》女聲念誦

《達摩大師無心論》女聲念誦

【視頻】《金剛經》觀成法師粵語讀誦

《金剛經》觀成法師粵語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