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沙彌羅經

失譯附三秦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沙彌羅經

失譯附三秦錄

昔有小兒,名曰沙彌羅。年始七歲,意好道德,隨一沙門,為作弟子。處在山中,給師所使;誦念經法,心不懈怠。至年八歲,得阿羅漢。道眼能洞視,所見無極;耳能徹聽,天上、天下所為善惡,皆悉聞之;身能飛行,在能至到。能分一身,變作萬身;自在現化,無所不作。自知宿命,所從來生,及諸人物、蚑行蠕動皆悉知之。坐見宿命,為五母作子,時便自笑。

時師顧問,語沙彌羅:「汝笑何等?此間山中亦無歌舞,汝笑我耶?」

沙彌羅言:「不敢笑師,我還自笑!一神受身,為五母作子,五母為我晝夜啼哭,感傷愁毒,不能自止,恆言念子,未曾忽忘。自念一身,而愁五家,是以自笑,不敢笑師。

「我為第一母作子時,有並隣居,亦生一子,與我同日。我死以後,同日子出入行步。母見之,便言:『悲念我子在家,亦當出入行步如是!』感傷悲哀,淚下如雨。

「我為第二母作子時,我夭命早死。我母見人乳兒,便念乳我,悲念感傷。

「我為第三母作子時,年始十歲,我命復死。我母飯時,便悲淚出:『我子在者,當與俱食;捨我死去,使我獨食?』哽咽呼天,怨言念子。

「我為第四母作子時,薄命先死。我母見我等輩,同時因媒娶婦,悲念我言:『今子在者,亦當娶婦!我何所犯,而殺我子?』

「我為第五母作子時,年始七歲,好道辭家;捨母隨師,入山求道;一心思禪,得阿羅漢道。我母日日啼哭、念我:『我生一子,隨師學道,不知所在?飢渴寒暑,今為死、生?』

「於是五母共會一處,各各悲哀,言念我子,相對啼哭,不能自止。我一魂神,展轉五母腹中作子,依因二親,受形成人,而使五母啼哭發狂,各念我身,乃欲自殺,是故笑耳!

「我念世間,欲網因緣、生死罪福,造行根源——惡入地獄,善行生天。我畏世苦,辭家入山;精進禪定,得道昇仙。覩見餓鬼、地獄、畜生苦痛之處,代為恐怖,憐傷五母,不能自脫,又憂我身。我所求索,願行如言,永離生死,斷絕身根,如人不種,當所泥洹。」

善會師說已,飛騰虛空。

沙彌羅經


上篇:佛說因緣僧護經

下篇:佛說五無反覆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緣起聖道經

緣起聖道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乘四法經

大乘四法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八師經

佛說八師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佛說息諍因緣經

佛說息諍因緣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佛說灌洗佛形像經

佛說灌洗佛形像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爾時佛告摩訶剎頭...

【註音版】佛說五大施經

佛說五大施經...

西方發願文解

△初總序歸敬三:初標主、二明願、三請加 ○初標主 稽...

佛說寶網經

佛說寶網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十二品生死經

十二品生死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

佛說無垢賢女經

佛說無垢賢女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佛教詞典】使

煩惱之異名也。就喻以名煩惱,如世之公使,隨逐罪人,...

【佛教詞典】破戒五過

破壞戒律之五種過失。即自害、為智者所訶斥、惡名流佈...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林夫人是孫慶澤的母親,宿世即種植德行,天性貞淑賢惠...

雖讀大乘經典,仍以念佛為正行

在家閑居,當以淨土法門,為雙親認真講說,俾生正信以...

廣化法師《素食的利益》

弁言 我今天演講素食的利益一題,有兩個因緣:第一、...

佛陀的四種弟子

隨著佛陀教化的弘傳,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勝數,僧團份...

研究經典是依唐宋以前的,還是以後的呢

問: 頂禮法師!元朝之前佛法興盛,距今千年,當時的佛...

拜佛、念佛就是廣結善緣

一個人憶念觀世音菩薩時,為什麼你的貪瞋癡會淡薄?因...

佛陀五百世母親的貧窮果報

過去釋迦牟尼佛托缽游化,行經居荷羅國,與眾比丘在路...

向地藏菩薩求人天福報,還怕得不到嗎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既發大悲心,...

業力是如何形成果報的

業有三塊,我們看這個附表。 我們先看左上角有一個業...

道業未成,白白吃了常住這麼多東西

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講的因果,大乘經講的都是因果。...

印光大師:濟公乃大神通聖人

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質,微細而複雜,通常人們都生...

【視頻】摩利支天母陀羅尼念誦法(栴檀居士念誦)

摩利支天母陀羅尼念誦法(栴檀居士念誦)

【視頻】《心經》葉倩文粵語演唱

《心經》葉倩文粵語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