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寶雲經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寶雲經卷第七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等譯

寶積品第七

爾時,佛告寶積菩薩言:「善男子!有四種法,退失菩薩智慧。何謂為四?於佛正法無尊重心,亦不恭敬是說法者;慳嫉正法,設有人來求正法者而不為說;於樂法者為作留難,遮護覆藏,自生憍慢;復加誹謗說正法者。寶積!如是四法退失智慧。

「善男子!有四種法,增長菩薩摩訶薩廣大智慧。何等為四?所謂敬重正法及說法者;隨所聽得微妙正法,廣為他人分別解說,不求名聞、無希望心而為說法;勤求正法如救頭然;隨所聞聽堅固受持、如法修行,不但說是名字而已。善男子!如是四法,增長菩薩廣大智慧。

「善男子!具有四法,而皆忘失菩薩摩訶薩大菩提心。何等為四?所謂不隨順和上阿闍梨一切福田、他人不疑而為作疑、見行大乘者而誹謗之、自心欺誑復誑於他。善男子!如是四法,失菩提心。

「善男子!有四種法,菩薩摩訶薩生生世世大菩提心自然現前,中間不失乃至坐於菩提道場。何等為四?所謂若失身命終不妄語乃至戲笑;知而不說虛妄之言;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心無欺誑亦不誑他;於諸菩薩生世尊想,不樂小乘故。善男子!如是四法,生生世世大菩提心自然現前,中間不失乃至坐於菩提道場。

「善男子!具四種法,菩薩摩訶薩一切善根不得生長。何等為四?自生憍慢、勤求世間文章咒術、勤求利養貪著名聞、以欺誑心而誑於他。善男子!具是四法,菩薩摩訶薩一切善根永不增長。

「善男子!具有四法,菩薩摩訶薩生生世世增長善根,轉勝明淨,不復退失。何謂為四?捨離一切不淨之法,勤求一切清淨正法,夫正法者,所謂六波羅蜜菩薩法藏;於諸眾生心無憍慢,猶若家犬;如法受施而自知量,捨離一切諸邪慢等,安心知足住於聖種;不說他人罪過虛實,不求人短。若於諸法心不通達,亦於世世增長善根,轉勝明淨,不復退失。

「善男子!菩薩有四種諂曲之心,常應捨離。何謂為四?於諸佛法心生疑、悔、不決了等,於諸不譭謗當作是念:『唯佛作證。佛法無量,為諸眾生隨機所說;甚深難解,唯佛自知,非我所解。』是故,不生違逆之心。善男子!是名四法令眾生生憍慢心、瞋恨惱等、於他利養起嫉妬心、呵罵菩薩、廣其惡名。善男子!是名四種諂曲之心,菩薩摩訶薩常應捨離。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有四種真實之相。何等為四?所謂於所犯罪終不覆藏,向他發露懺悔、改往,心無蓋纏;若以實言應失國土、身命、財物,如是急事不捨實語,亦不異緣作諸餘語;一切惡事、罵詈、誹謗、撾打、繫縛、種種傷害,受此苦時但自咎責、推於往業,不瞋恨他、不懷其惡,善住信力、自心淨故;若於諸佛甚深之法——難信、難解——悉能信受、讀誦、受持。善男子!是名菩薩有四真實質直之相。

「善男子!具有四法,[怡-台+龍]悷難調難伏之相。何謂為四?讀誦經典翻為戲論,雖口說法不隨順行,於諸教誨違逆不信;不能隨順恭奉供養和上、闍梨諸福田等令心喜悅;損他信施、恭敬供養,自違本誓而受信施;見諸調御菩薩大士輕欺生慢而不恭敬。善男子!是名菩薩有四種法,[怡-台+龍]悷難調難伏之相。

「善男子!菩薩有四調順之相。何謂為四?隨所聞法而善說之,如說而行,依止於法、不依言說;承奉師教能知意旨,易與言語,所作皆善不失師意;不退戒、定,以調順心而受供養;見諸善調信順大士恭敬愛樂,隨順善訓,稟受德行。善男子!是名菩薩有四調順之相。

「善男子!菩薩有四僻謬。何謂為四?不可信人與之同意是菩薩謬、非器眾生說甚深法是菩薩謬、樂大乘者為說小法是菩薩謬、若佈施時但施持戒供養善者不施惡人是菩薩謬。善男子!是名菩薩四種僻謬。

「善男子!菩薩有四正道。何謂為四?於諸眾生生平等心、普信眾生等以佛慧、於諸眾生說法平等、等令眾生等住正行。善男子!是名菩薩有四正道。

「善男子!菩薩有四非善知識、非善等侶。何謂為四?求聲聞者,但欲自利;求緣覺者,心樂少事;嘆外經典、路伽耶陀、文章嚴飾;所親近者,但增世利、不慕法利。善男子!是名菩薩有四非善知識、非善等侶。

「善男子!菩薩有四善知識、四善等侶。何謂為四?諸來乞者是善知識,道因緣故;能說法者是善知識,增長善故;勸令出家是善知識,出三界苦;諸佛菩薩是善知識,增長一切正妙法故。善男子!是名菩薩四善知識、四善等侶。

「善男子!菩薩有四實非菩薩而似菩薩。何謂為四?貪求利養而不求法、貪求名稱不求功德、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樂聚徒眾不樂遠離。善男子!是名四非菩薩而似菩薩。

「善男子!有四種真實菩薩。何謂為四?能信於空亦信業報、知一切法無有吾我而於眾生起大悲心、深樂涅槃而游生死、所作佈施皆為眾生不求果報。善男子!是為菩薩四種真實菩薩功德。

「善男子!菩薩有四大藏。何謂為四?若有菩薩值佛出世,因爾得聞六波羅蜜及其義趣,以無礙心侍說法者、不暫遠離、心無懈怠、住阿蘭若而無放逸。善男子!是名菩薩有四大藏。

「善男子!菩薩有四種法,能壞魔事。何謂為四?常不捨離菩提之心、於諸眾生心無罣礙、於諸執著悉皆覺知、心不輕賤一切眾生。善男子!是名菩薩有四種法,能壞魔事。

「善男子!菩薩有四不可思量福德行業。何謂為四?以清淨心而行法施、於破戒人生大悲心、於諸眾生稱揚嘆詠菩提之心、於無力者修習忍辱。善男子!是名菩薩有四不可思量福德行業。

「善男子!菩薩有四種法,破碎煩惱、無明住地。何謂為四?戒品清淨——若輕、若重——悉皆不犯、攝持正法不憚劬勞、佈施燈明供養福田、捨施財物無有親踈,是名四法破碎煩惱、無明住地。

「善男子!有四種法,得無礙智。何謂為四?無希望心常行法施、受持正法與理相應、於他利養不生嫉妬、恆自攝心不生憍慢,是名四法得無礙智。

「善男子!非但名字號為菩薩,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為菩薩,若能成就三十二法則名菩薩。何謂三十二法?常為眾生深求安樂,皆令得住一切智中,常自稱量無上法器,心不憎惡他人智慧,破壞憍慢,深樂佛道,心地堅固敬無虛假,親友究竟得至成佛,於親、非親心常平等,言常含笑、言語知量、前應問訊面無顰蹙,所為事業終不中息,普為眾生等行大悲,心無疲倦,多聞無厭,自責己過、不譏彼短,於有罪者慈悲呵責,以菩提心行諸威儀,所行佈施不求反報、不求生處而行持戒、於諸眾生生無礙忍、為修一切諸善根故勤行精進、遣無色界取於禪定、行方便慧應四攝法,持戒、毀戒慈心平等,至心聽法,心樂遠離,住阿蘭若而不樂著一切世間種種榮華,於大乘中見大利益,離惡知識、親近善友,常運平等,四種梵心,遊戲五通,常依真智,於諸眾生——邪行、正行——俱不棄捨,言常決定貴真實法,一切善根以菩薩心而為上首。若人具此三十二法則得名為菩薩之位。

「善男子!菩薩功德無量無邊,當以譬喻因緣知之。善男子!譬如大地容受眾生,無分別心、不求報恩;菩薩亦爾,從初發心至坐道場,一切眾生皆蒙利益,心無分別、不求報恩。

「善男子!如一切水潤生百種稻禾、藥草、叢林、樹木皆得增長;菩薩亦爾,自心淨故,慈悲普覆潤諸眾生,皆令增長一切善法。

「善男子!譬如火種皆能成熟百種禾穀、藥草、華果;菩薩智慧亦復如是,皆能成就一切善根。

「善男子!譬如風輪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諸佛剎土;菩薩方便亦復如是,皆能成立一切善法。

「善男子!如月初生,光明炎色日日增長;菩薩淨心亦復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長。

「善男子!如日初出,一時發光普為一切眾生照明;菩薩亦爾,發智慧光,一時普照一切眾生。

「善男子!如師子王,隨所至處不驚不畏;菩薩亦爾,持戒清淨,智慧真實,隨所住處不驚不畏。

「善男子!譬如善調大龍象王,荷負重擔身不疲極;菩薩亦爾,善調心故,荷負一切眾生之類,作大利益而無疲倦。

「善男子!譬如蓮華生於水中,水不染著;菩薩亦爾,生於世間,諸世間法而不染污。

「善男子!如人伐樹,根在還生;菩薩亦爾,方便力故,雖斷結使有善根愛還生三界。

「善男子!譬如諸方流水入於大海皆為一味;菩薩亦爾,以種種門習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為一味。

「善男子!譬如須彌山王,忉利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薩大菩提心亦復如是,為薩婆若所依止住。

「善男子!如大國王,以群臣力能辦國事;菩薩智慧亦復如是,以方便力皆能成辦一切佛事。

「善男子!譬如天淨清明,無諸雲氣必無雨相;寡聞菩薩無所知解、無法雨潤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天陰雲起必能降雨,充足眾生生長萌牙;菩薩亦爾,從大悲雲起大法雨利益眾生。

「善男子!如轉輪聖王所出之處則具七寶;菩薩亦爾,隨所出處三十七品現於世間。

「善男子!如摩尼珠所在之處,則有無量金、銀、珍寶;如是,菩薩隨所出處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

「善男子!如忉利天入雜藏園,隨意所用悉在其中;菩薩亦爾,真淨心故,於諸眾生平等教化。

「善男子!譬如咒術藥力,毒不能害;菩薩結使亦復如是,智慧力故不墮惡道。

「善男子!如大城中所棄糞穢,若置甘蔗、蒱萄田中則有利益;菩薩結使亦復如是,所餘習氣為一切智而作因緣。

「善男子!譬如有人不曾習學戈矛之法則無武用;菩薩亦爾,不曾習學一切諸法而不能為算擇分別、受持修行。

「善男子!譬如陶師,於諸壞器未燥之時不堪大火;菩薩亦爾,於諸眾生智慧微弱不堪聽聞諸佛大法故不為說,彼設得聞則生狂亂。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欲學寶雲微妙經者,常應修習實法正觀。云何正觀?所謂真實思惟是法正觀,不觀我、人、眾生、壽命,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善男子!夫實觀者,觀色非常亦非無常,亦觀受、想、行、識非常亦非無常,是名中道真實法觀。所以者何?常是一邊、無常一邊,常與無常二邊中間無色、無形、無命、無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我是一邊、無我一邊,我與無我二邊中間無色、無形、無命、無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善男子!若心有實是為一邊、若心非實是為一邊,若無心識、亦無心數諸大地法,是名中道諸法實觀。如是,善法、不善之法,世間諸法、出世間法,有罪之法、無罪之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乃至有垢、無垢亦復如是,離於二邊而不可取亦不可說,是名中道諸法實觀。善男子!有是一邊、無是一邊,有無中間無色、無形、無命、無知,是名中道真實法觀。

「善男子!我之所說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因緣而為招集成大苦聚。若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如是,老、死、憂、悲眾惱大苦聚滅。明與無明無二、無別,若如是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如是,行及非行、識與所識、名色可見及不可見、諸六入非六入、觸及所觸、受及受滅、愛與愛滅、取與取滅、有與有滅、生與生滅、老死與老死滅皆是無二、無別,若如是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復次,善男子!夫真實觀,不以空故令諸法空,法性自空;非無相故令法無相,法性之體本自無相;不以無願令法無願,但諸法性本自無願;不以無起、無生、無我、無取、無性令法無起、無取、無性,但法本來自無起、無取、無性。若如是觀,是名實觀。

「復次,善男子!非無人故名之曰空,但空自空;前際、後際、中際亦空,但法自空。非色滅空,當依於空、莫依於人。若以得空而依於空,佛說是人則為退墮。

「善男子!寧起我見積如須彌,莫以空見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諸見以空得脫,若起空見則不可治。

「善男子!如醫授藥令治彼病,是藥在內秘而不出。於意云何?如是病人寧得差不?」

「不也。世尊!是藥不出,其病轉增。」

「善男子!如是諸見唯空能滅,若起空見則不可治。譬如有人怖畏虛空,悲號搥胸,作如是言:『卻此虛空。』於意云何?如是虛空可除卻不?」

「不也。世尊!」

「善男子!如是,若畏空法,我說是人狂亂失心。所以者何?常行空中而畏於空。

「譬如畫師自手畫作夜叉鬼像,見則怖畏,迷悶躄地;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自造色、聲、香、味、觸故往來生死,受諸苦惱不自覺知。

「善男子!譬如幻師幻作勐虎,幻虎成已還食幻師;行道沙門亦復如是,有所觀法皆空、皆寂、無有見者,是觀亦空。

「善男子!譬如兩木本無火相,以兩相揩從中火生遂燒是木。善男子!如是真實觀故,生聖智慧;聖智生已,遂滅實觀。

「善男子!譬如然燈,一切黑暗皆自無有,無所從來、去無所至,非東方來、去亦不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不從彼來、去亦不至。而此燈明亦無是念:『我能滅暗。』但因燈明,法自無暗。明、暗俱空,無作、無取。善男子!如是,實智慧生、無智自滅,智與無智二相俱空,無作、無取。

「善男子!譬如千歲暗室未曾見明,設復有人於中然燈。於意云何?暗寧作念:『我久住此,不欲去也。』」

「不也。世尊!若燈然時,是暗無力,必當滅去。」

「善男子!如是,百千萬劫久集結業,以一觀智即皆能滅。其燈明者,聖慧根是;其黑暗者,諸結業是。

「善男子!譬如種植空中,若能增長無有是處;菩薩取證亦復如是,增長佛法亦無是處。

「善男子!譬如種植在於良田則能生長,斯有是處;菩薩亦爾,有諸結使雜世間垢能長佛法。

「善男子!譬如於彼高原陸地不生蓮華;菩薩亦爾,於無為中不生佛法。

「善男子!譬如卑濕污泥乃生蓮華;菩薩亦爾,生死污泥、邪定眾生能生佛法。

「善男子!譬如四大海水生蘇滿中;菩薩有為善根甚多無量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若破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一滴;一切聲聞有為善根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蟲芥子孔所有虛空;一切聲聞有為智慧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十方虛空無量無邊;菩薩有為智慧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轉輪聖王有大夫人懷妊七日,是子具有轉輪王相,諸天尊重過餘諸子具身力者。所以者何?是胎王子必紹尊位,繼聖王種。善男子!初心菩薩亦復如是,雖未具足諸菩薩相,如胎王子,諸天、神、王深心尊重。所以者何?如是菩薩必紹尊位,不斷佛種。

「善男子!譬如一琉璃珠勝於水精;菩薩亦爾,從初發心便勝一切眾生之類。

「善男子!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來拜謁;菩薩亦爾,初發心時,諸天世人所應禮拜。

「善男子!譬如雪山王,諸藥草遍無所屬、無所分別,隨有所病悉能療治;菩薩亦爾,所集智藥無所分別,普為眾生平等救護。

「善男子!如月初生,眾人愛敬踰於滿月。善男子!如是,眾生信我語者,愛敬菩薩甚於如來。所以者何?由諸菩薩生如來故。」

爾時,世尊復告寶積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常為利益一切眾生修集梵行、清淨功德、無上善根,以平等心施與眾生,所得智藥遍到十方療治一切煩惱病苦,皆令畢竟,永不復起。

「云何名為菩薩智藥?謂不淨觀治於貪慾、以修慈心治於瞋恚、以因緣觀治於愚癡、以修空觀治諸妄見、以無相觀治諸憶想分別境界、以無願觀治於一切生三界願、以四非倒治於四倒、以無常觀治無常中計常顛倒、以修苦觀治諸苦中計樂顛倒、以法無我治無我中計我顛倒、涅槃寂滅治不淨中計淨顛倒。

「身、受、心、法四念處觀則為對治四種顛倒——順身相觀不墮我見、順受相觀不墮我見、順心相觀不墮我見、順法相觀不墮我見——是四念處能治一切身、受、心、法,開涅槃門。

「以四正勤能斷已生諸不善法、不起未生諸不善法、未生善法悉能令生、已生善法能令增長。舉要言之,能斷一切諸不善法、成就一切諸善之法。四如意足治於身心一合之相,令得如意自在神通。以此五根治諸無信、懈怠、失念、亂心、無慧一切眾生,以此五力摧諸煩惱,以七覺分治諸法中疑悔妄謬,以八正道治諸邪道一切論師。

「善男子!是為畢竟智慧妙藥,菩薩常應修集、慇勤行之。

「善男子!閻浮提內,耆婆醫王最為第一。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如耆婆,若有人問心中結使、煩惱、邪見、疑悔病藥,尚不能答,何況能治?菩薩於中應作是念:『我終不以世藥為足,我當修習出世智藥,亦修一切善根福德。』如是,菩薩得智藥已,遍到十方畢竟療治一切眾生煩惱等病。

「何謂菩薩出世智藥?信知諸法從緣合生,信一切法無我、無人,亦無眾生、壽命知見,亦無作者、亦無受者,信解通達無我我所。於是空法無所得中不驚不畏,勤加精進而求心相,菩薩摩訶薩如是求心。

「何等是心?若貪慾耶?若瞋恚耶?若愚癡耶?若過去、未來、現在耶?若心過去,過去已滅;若心未來,未來未至;若心現在,現在無住。是心非內、非外亦非中間,是心無色、無識、無形、無見、無知、無住處。如是之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已曾見、非今現見、非當來見。若一切佛過去、來、今所不見者,云何當有?但以顛倒妄想因緣,心生諸法種種差別。

「善男子!是心如幻,憶想分別,起種種業、受種種身。

「善男子!心去如風,於非境界遠行難收;心如流水,生滅不住;心如燈炎,眾緣故有;是心如電,剎那不停;心如虛空,客塵煩惱之所障蔽;心如獼猴,取一、捨一,遍諸境界;心如畫師,能造種種業因緣故;心無暫定,隨逐種種諸煩惱故;心唯獨一,無第二故;心如大王,一切諸法增上主故;心常獨行,無伴侶故;心如怨家,能作一切諸苦惱故;心如狂象踏小兒諸土捨,能壞一切諸善根故;是心貪著如魚吞鈎,於苦受中生樂想故;是心如夢,於無我中生我想故;心如青蠅,於不淨中起淨想故;心如債主,生苦楚故;心如惡鬼,求人便故;心常高下,貪、瞋逼故;心如偷劫,奪善根故;心常貪色,如蛾投火;心常貪聲,如戰鼓響;心常貪香,如豬樂廁;心常貪味,如駝愛蜜;心常貪觸,如蠅著油。

「善男子!菩薩如是求於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則非過去、現在、未來;若非過去、現在、未來則出三世;若出三世則非有、無;若非有、無則是不起;夫不起者則是無性;若無性者則是無生;若無生者則是無滅;若無滅者則無所離;若無離者無來、無去、無退、無生;若無來去、無退、無生則無諸行;若無諸行是則無為;若無為者,是為一切諸聖根本,是中無有持戒、破戒;若無持戒、無破戒者,是則無行亦無非行;若無有行、無非行者,是則無有心心數法;若無心心數法者,則無有業亦無業報;若無有業、無業報者則無苦樂;若無苦樂是則聖性,是中無業、無起業者,無有身業亦無意業,是中無有上、下差別。

「聖性平等,猶若虛空;是性平等,無有優劣,一切諸法等一味故;是性平等,遠離一切身心相故;是性遠離一切諸法,順涅槃故;是性清淨,遠離一切煩惱垢故;是性無我,離我所故;是性真實,順如如故;是性寂靜,常安樂故;是性無有高下,從平等出故;是性真實,第一義故;是性無盡,畢竟不生故;是性常住,諸法常爾故;是性安樂,涅槃第一故;是性清淨,離一切相故;是性無我,求不可得故。

「善男子!汝等應當內善觀察,莫外馳騁。

「善男子!當來沙門,如狗逐塊。云何名為如狗逐塊?譬如有人以塊擲狗,狗即舍人而走逐塊。如是,善男子!有諸沙門、清信士女,怖畏色、聲、香、味、觸故,住阿蘭若空閑之處,獨無等侶,離眾憒閙,身離五欲而心不捨。是人存念色、聲、香、味、觸等,心貪樂著而不內察,不知云何當離五塵。以不知故,有時來入城邑、聚落、在人眾中還為五欲之所繫縛。若空閑處持有漏戒,死得生天,又為天上五欲所縛。從天上墮,終不得脫於三惡道——所謂地獄、畜生、餓鬼——是名沙門如狗逐塊。

「善男子!云何沙門不如於彼逐塊之狗?若有沙門為人所罵而不加報,打害、瞋毀亦不報之,但自內責、求伏於心,作如是觀:『罵者是誰?受者是誰?打者、害者、毀者、瞋者亦復是誰?』是名沙門不如於彼逐塊癡狗。

「善男子!如調馬師,馬若[怡-台+龍]悷即為制伏;行者亦爾,隨心所向則能收攝,不令放逸。

「善男子!譬如有人咽喉閉塞則能斷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諸見,唯有我見則能斷於智慧命根。

「善男子!譬如有人隨所縛處而求解脫;如是,善男子!隨心所著當應求解。

「善男子!出家之人則有二種不淨污心。何謂為二?一者、讀誦世間文章、外道諸術,二者、多畜諸好衣缽、種種服飾。

「又,出家人二種堅縛。何謂為二?一、執著縛,二、供養縛。

「又,出家人二種障法。何謂為二?一者、親近白衣,二者、憎惡善友。

「又,出家人有二種垢。何謂為二?一者、忍受煩惱,二者、求諸檀越。

「又,出家人二種雹雨。何謂為二?一者、毀壞善根,違逆正法;二者、以破戒身受他信施。

「又,出家人二種癰瘡。何謂為二?一者、求顯他過,二者、自覆其罪。

「又,出家人二種燒熱。何謂為二?一者、以垢穢心愛著法服,二者、持戒人邊受其供養。

「又,出家人有二種病。何謂為二?一者、懷增上慢而調伏心,二者、破壞他人發大乘心。

「善男子!夫沙門者凡有四種。何謂為四?一者、形相詐現沙門,二者、威儀欺誑沙門,三者、求名沙門,四者、實行沙門。

「何謂形相詐現沙門?有一沙門形相具足——服僧伽梨,剃除鬚髮,執持應器——而便成就不淨身業、不淨口業、不淨心業,不善護身、慳嫉懈怠、破戒懷惡,是名形相詐現沙門。

「何謂威儀欺誑沙門?有一沙門具足沙門身四威儀,行、立、坐、臥一心安詳,斷諸美味,修四聖種,遠離眾會憒閙之所,言語柔軟。如是德行欲為欺誑、不為寂靜,而於空法見有所得、於無所得而生怖畏如臨坑想、於說法者而生忿怒如怨賊想,是名威儀欺誑沙門。

「何謂名聞沙門?有一沙門偽作相貌、現行持戒,欲令人聞;努力讀誦,欲令他知自為多聞;獨處閑靜不餘雜閙,欲使人知住阿蘭若;少欲知足修遠離法,欲得人知我是厭離。不為寂靜、不為得道、不為沙門及沙門果、不為涅槃微妙勝果,是則名為求名沙門。

「善男子!何謂實行沙門?有一沙門於自身命尚不生貪,何況利養、名聞等事?於空、無相、無取之法,聞大歡喜,順達真如,隨說而行。不為涅槃而修梵行,豈樂三界無樂之處?空尚不執,何況我見、眾生人見?依止於法而求解脫——夫求解脫不外馳騁——見一切法本來無垢、畢竟清淨,但依自身、不依於他。於佛法身尚不執著,何況色身?以空遠離而不見法,何況貪著音聲、言說?以無為法尚不見僧,何況當見有和合眾?於諸法中無所斷除、無所修行,不生生死、不著涅槃,知一切法本來寂滅,不見有得、不求解脫,是名實行沙門。

「如是,善男子!汝等當學實行沙門,莫著名字,空無利益。

「善男子!譬如貧窮下賤之人強為作字名為富貴。於意云何?是貧賤人稱此名不?」

「不也。世尊!」

「如是,寶積!雖為沙門而無沙門實行之德,如彼貧人空荷名字。

「善男子!譬如有人漂溺海中渴乏而死。如是,寶積!有諸沙門雖多讀誦種種經典,而不能止貪、恚、癡渴,在法水中煩惱渴死,墮諸惡道。

「善男子!譬如醫王多畜眾藥,自身有病而不能治;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復如是,雖有多聞,不止煩惱,何能自利?

「善男子!譬如有人服王貴藥,不能將節為藥所害;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復如是,得好法藥,不能修行自害慧命。

「善男子!如摩尼珠墮不淨中,未即可用;多聞之人貪著利養,未能利益一切天人。

「善男子!譬如死人著金瓔珞;多聞破戒而被法服、受他供養,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長者子——若男、若女——淨自洗浴,剪除爪甲,以香自熏,著新淨衣,寶飾、華鬘莊嚴身首。如是,寶積!多聞之人受持淨戒而被法服、受他供養,亦復如是。

「善男子!有四種破戒似善持律。何謂為四?設有一人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聞戒法皆能履行,身、口、意業悉皆明白,正命清潔,如是之人說有我論,是初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復有一人誦持戒律,隨所說行,身見不滅,是二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復有一人具足持戒,取眾生相而行慈心,聞一切法本來無生心大驚怖,是三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復有一人具足修行十二頭陀,見有罪相,是四破戒似善持律。

「善男子!夫持戒者,無我、無我所,無作、無非作,無有作法、亦無作者,無行、無非行,無色、無名,無相、無非相,無成、無不成,無取、無捨,無可取、無可棄,無眾生、無眾生名,無心、無心名,無世間、無非世間,無依止、無非依止,不以持戒而自矜高,亦不輕蔑毀破戒者,亦不憶想分別此戒。

「寶積!是名聖戒、無流之戒、不著三有無所依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持戒者,  無垢、無所有,
 持戒無憍慢,  亦無所依止,
 持戒無愚癡,  亦無有諸縛,
 持戒無塵污,  亦無有違失。
 持戒心善軟,  畢竟常恆寂,
 遠離於一切,  憶想諸分別。
 解脫諸亂念,  是淨持佛戒,
 不貪惜身命、  不用諸有生,
 修習於正行、  安住於正道,
 是名為佛法,  堅實淨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無暗、無所有,
 無我、無彼想,  已知見諸相,
 是名為佛法,  真實淨持戒。
 無有此彼岸,  亦無有中間,
 於無此彼中,  亦不有所著,
 無縛、無諸漏,  亦無有欺誑,
 是名為佛法,  真實淨持戒。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為安住,  真實淨持戒。
 雖持諸戒行,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為上,  過戒求智慧,
 是名為真實,  清淨持戒相。
 不以戒為最,  亦不貴三昧,
 過此二事已,  修習於智慧。
 空寂無所有,  是諸賢聖性,
 如是淨戒者,  諸佛所稱美。
 心脫於身見,  除滅我我所,
 信解於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聖戒,  則為無有等。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於淨智;
 已得淨智者,  具足清淨戒。」

佛說是語時,五百沙門不受諸法,心得解脫;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五百沙門得於禪定,聞此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達、不入內懷,從座而起還於山林。

爾時,大迦葉前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沙門皆得禪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從座起去。」

佛語大迦葉:「是諸沙門以增上慢,聞是清淨無流戒相,不能信解、通達了知。佛所說偈,其義甚深,不入內懷。所以者何?諸佛菩提極甚深故。若無福德、未種善根、隨逐惡友,多不能信受此深法。迦葉!是五百人於過去世迦葉佛時外道弟子,往到佛所欲求佛過,聞佛說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說妙法。』以是善心福德因緣,命終之後生忉利天。從彼墮落生閻浮提,於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諸沙門深著諸見,聞說深法不能信解,而不隨順、不能通達。以聞深法因緣力故,得大利益,不以此生更墮惡道,當用此身得入涅槃。」

爾時,世尊告長老須菩提言:「汝往就彼諸沙門邊為教誨之,令其得解。」

長老須菩提對曰:「世尊!是等沙門於佛所說尚不信受,豈能信受於我語耶?」

是時,如來即為化作二沙門像,隨逐如是五百沙門所游道路。是諸沙門見是二人而問之曰:「汝何去耶?」

答曰:「我等欲去就阿蘭若,住於山林閑寂之處修禪定樂。所以者何?佛所說法殊不可解。」

諸沙門言:「長老!我等聞佛說法亦不能解,故欲入山修學禪定。」

時化沙門而對之曰:「我等當離自高逆心,應當求解佛所說義。所以者何?無高、無諍是沙門法。長老!如佛所說,涅槃之名空無所有。誰得涅槃?為何所滅?何法當名為涅槃耶?於此身中頗有我、人、眾生、壽者、作者、士夫、弗伽羅等得涅槃耶?」

又問:「何法名涅槃耶?」

諸沙門曰:「長老!貪、瞋、癡盡故涅槃耶?」

化沙門曰:「長老!是貪、瞋、癡可盡滅者當何處有?」

諸沙門曰:「是貪、瞋、癡,非內、非外,亦非中間。若無憶想、虛妄分別,是貪、瞋、癡亦不得生。」

化沙門曰:「長老!若爾,不須分別。長老!若不分別,貪、瞋、癡等豈得生耶?

「是貪、瞋、癡若不更生,是名寂靜,不為生死、不為涅槃。

「長老!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生、不滅。長老!如是等法顯了涅槃,是等諸法性相空寂,不取、不捨。長老!當滅此相謂涅槃想。若於無相而作想解、若於有相而作想解、於此有無而起想者,是名相縛。長老!應當入於滅受想定,若一能得入滅想定者、所作已辦,則為滿足更無餘事。」

是化沙門說是語時,五百沙門不受諸法,心得解脫。得解脫已,往詣佛所,頭面作禮,卻坐一處。

爾時,長老須菩提問諸沙門言:「汝等向者為何處去?今何來耶?」

諸沙門曰:「長老!佛所說法,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又復問曰:「汝等沙門云何聽法?」

沙門答曰:「不為繫縛、不為解脫。」

又問:「汝等沙門習行何法?」

答曰:「不為得故、不為失故。」

又問:「誰調伏汝?」

答曰:「身無決定、心無所著,有此二者能調伏我。」

又問:「汝等云何解脫?」

答曰:「不斷無明、不生明故。」

又問:「汝等為誰弟子?」

答曰:「無證、無覺,是彼弟子。」

又問:「汝等幾何當入涅槃?」

答曰:「猶如如來所作化人,其入涅槃,我等當入。」

又問:「汝等已得己利耶?」

答曰:「自利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所化已得辦耶?」

答曰:「我及我所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修梵行耶?」

答曰:「於三界中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又問:「汝等煩惱盡耶?」

答曰:「一切諸法畢竟盡故。」

又問:「汝等破魔眾耶?」

答曰:「陰魔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承事如來耶?」

答曰:「不以身、心故。」

又問:「汝等住福田耶?」

答曰:「無有住故。」

又問:「汝等斷於生死諸往來耶?」

答曰:「無常斷故。」

又問:「汝等斷諸行耶?」

答曰:「無礙解脫故。」

又問:「汝等究竟當至何所?」

答曰:「隨於如來化人所至。」

於是,長老須菩提問沙門時,五百沙門不受諸流,心得解脫;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普明,在大眾中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欲學是寶雲經,當云何學?」

佛言:「善男子!汝當勤心學此經典。何以故?諸佛如來說此寶雲微妙經典,但為實行有善根者大利益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土壞船欲渡大河。善男子!於意云何?以何精進乘是壞船?是人得渡如是大河?」

對曰:「世尊!以大勇勐精進力故。所以者何?是人念言:『我今漂溺四種大流,莫於中間是船破壞。』勇勐精進乃可得渡。」

佛告普明菩薩摩訶薩言:「菩薩亦爾,欲學此法當勤精進倍過於此。所以者何?是身無常、無有決定,難信、難養,必當敗壞、不得久住、終歸磨滅,未得法利勿令於中而破壞故。我在大河為渡眾生於四流故,常習法船往來生死度諸群品。

「云何菩薩習於法船?謂平等心於諸眾生為船因緣,習無量善以為牢厚,清淨戒行以為板障,佈施及果以為裝飾,信心佛道為諸林木,一切福德以為校具,慈、悲、喜、捨堅固繫縛,忍辱柔軟憶念為釘,諸菩提分堅強精進,最上妙善諸法林中出生如是不可思議無量禪定、功德、業慧,善寂調心以為師匠,畢竟不壞大悲所攝,以四攝法廣度致遠,以智慧刀防諸惡賊,善權方便種種諸法,合集奉行以為裝飾,四正念處以為樓櫓,四正勤行以為人力,四如意足以為疾風,五根善察以為船師,五力強壯以為防備,七覺覺悟能破魔賊,八直正道隨意到彼,離外道法,止為調御,觀為利益,不著二邊,有因緣法甚為安隱,大乘廣博、無盡辯才、廣佈名聞能濟十方一切群品,而自唱言:『汝等當來上我法船,從安隱道得至涅槃,度於斷常到無為岸。』

「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常應修習如是法船,以是法船——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船——於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脫漂沒長流眾生。」

佛復告普明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又有法行能令菩薩疾得成佛,謂諸所行真實不虛,厚習善法,身心清淨,不捨精進,樂近光明,修善根故;常正憶念,樂善法故;多聞無厭,具足慧故;破碎憍慢,增益智故;除滅戲論,具功德故;樂住山林,無爭競故;不處憒閙,離惡友故;深求諸法,決定依於第一義故;求於智慧,通達真實諸法相故;求於空法,所行正故;求於遠離,永寂滅故。

「如是,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獲得速成諸佛神通,當如是學,如是修行。」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復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是寶雲微妙經典,大為利益一切天人無量無邊。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大乘寶雲經典,受持、讀誦、若為人說、若稱善哉,及諸幢幡、華香、燈燭而供養之,乃至讀誦一四句偈,而不誹謗、歡喜信受,是人得福無量無邊。所以者何?財施果報但在三界,法施之力出於三界,無老、病、死,得涅槃樂。設有女人能誦此經,彼則離於四種惡趣,從今以去永不復受女人之身;轉女身已得成男身,聰明智慧,生正信家,當速得成如來法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不壞真實之身。」

大乘寶雲經卷第七


上篇:寶雲經

下篇:佛說寶雨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佛說四不可得經

佛說四不可得經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卷上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附北涼錄...

佛說象頭精舍經

佛說象頭精舍經 隋天竺三藏毘尼多流支譯 如是我聞:...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在家律要廣集

在家律要廣集卷第一 明 蕅益沙門 智旭 集 清 (源...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序 (宣政殿學士金紫榮祿大夫行給事...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念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佛說四不可得經

佛說四不可得經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往生淨土懺願儀

往生淨土懺願儀 (沙門遵式輒采大本無量壽經。及稱讚淨...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卷上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附北涼錄...

【佛教詞典】方等懺法

(修法)天台大師依大方等陀羅尼經所說,有方等三昧行...

【佛教詞典】四苑

(雜語)又作四園,忉利天之王,帝釋所居善見城外四面...

如果沒有業力的存在,你會積極修行嗎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氣,情緒有能、所,就會...

如何改掉不孝頂撞父母的惡習

問: 請問師父:如何才能打開心量,改掉不孝順、頂撞父...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見)之人,能不能單獨頂禮供養

問: 在寺院中,如果我們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聖嚴法師《我正在學習》

當你在做義工時,得到的不一定都是讚美,很可能也會聽...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在淨土法門裡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每一個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為根本,站在淨土法門的角...

計較,是貧窮的開始

假設你在40多歲時失業了,你會怎麼辦? 下面我們來看...

美滿的家庭,要做到尊重與包容

家庭如果要達到和諧,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對方...

向佛陀丟擲泥沙的人

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次與弟子們外出托缽。在途中,遇...

【佛學漫畫】東坡居士

蘇東坡一生被貶多次,可以說是波折坎坷伴隨著他的一生...

靠這個來了生脫死太難太難

《淨土十要》裡面登了一個這樣的例子,禪宗在江西一帶...

莫讓「疑念」佔據自己的心

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個鳥巢住了兩隻鳥──一隻公的,一...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黃慧音

《佛說阿彌陀經》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