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盡慧菩薩會第四十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復有一萬菩薩摩訶薩俱,所謂:慧幢菩薩、法幢菩薩、月幢菩薩、日幢菩薩、無邊幢菩薩。復有十六在家菩薩,跋陀婆羅而為上首。復有六十無比喻心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而為上首。復有賢劫中一切菩薩摩訶薩,彌勒菩薩而為上首。復有六萬菩薩摩訶薩,無盡慧菩薩而為上首。

爾時無盡慧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頭面禮敬,以眾寶華奉散於佛,而白佛言:「世尊!所言菩提心者,以何義故說菩提心?菩薩復以幾法成就菩提心?云何是菩提心?菩提中心不可得,心中菩提亦不可得,離菩提心不可得,離心菩提亦不可得。菩提者無色無相不可言說,心亦無色無相不可顯示,眾生亦爾皆不可得。世尊!諸法如是,當依何義而得修行?」

佛言:「善男子!汝今諦聽。我說菩提者,本無名字言說。何以故?於菩提中名字言說不可得故,心及眾生亦復如是,若如是知名菩提心。菩提者非過去未來現在,心及眾生亦非過去未來現在,若知此義是名菩薩。然於其中亦不可得,於一切法都無所得,是名得菩提心。如阿羅漢得阿羅漢果,而於此中都無所得,唯除隨俗說言得果,於一切法皆無所得;得菩提心亦復如是,為欲引攝初業菩薩故說菩提心,然於其中無心無心名、無菩提無菩提名、無眾生無眾生名、無聲聞無聲聞名、無獨覺無獨覺名、無菩薩無菩薩名、無如來無如來名、無有為無有為名、無無為無無為名、無現得無當得。善男子!我今依言說如是敷演,若有諸眾生善根廣大超諸眾生,如須彌山出過一切,是初發心為施波羅蜜因。猶如大地善能安住一切事業,是第二發心為戒波羅蜜因。志意勇勐安受煩惱,如師子王威伏眾獸身無怖畏,是第三發心為忍波羅蜜因。勢力雄迅能伏煩惱,如那羅延摧伏異眾,是第四發心為精進波羅蜜因。功德善根種種開發,如波利質多俱鞞陀羅樹其華開敷,是第五發心為禪波羅蜜因。除去癡暗,猶如日輪光明無邊,是第六發心為般若波羅蜜因。功德意樂一切莊嚴皆得圓滿,如大商主豐足財物,能以巧便拔眾險難,是第七發心為方便波羅蜜因。障礙除滅,意樂具足如淨滿月,是第八發心為力波羅蜜因。佛土眾生皆悉嚴淨,善法備足所作成辦,譬如貧人得無盡藏所願圓滿,是第九發心為願波羅蜜因。福智無邊猶如虛空,於法自在如轉輪王已受灌頂,是第十發心為智波羅蜜因。善男子!若此十種發心修習成就名為菩薩,名為最勝眾生、無障礙眾生、非下劣眾生。然以實義不可得故,故於其中無眾生、無心、無菩提。

「復次善男子!菩薩行施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信根,二者信力,三者意樂,四者增上意樂,五者饒益眾生,六者大慈,七者大悲,八者行四攝法,九者愛樂佛法,十者求一切智;是為十。善男子!菩薩行戒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身業清淨,二者語業清淨,三者意業清淨,四者無怨害心,五者淨除惡趣,六者遠離八難,七者超諸聲聞辟支佛地,八者安住佛功德,九者滿諸希望,十者成就大願;是為十。善男子!菩薩行忍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舍離瞋恚,二者不計其身,三者不計其命,四者信解,五者成熟眾生,六者慈力,七者隨順法忍,八者甚深法忍,九者廣大勝忍,十者破無明暗;是為十。善男子!菩薩行精進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隨諸眾生所作而作,二者身口意業常生隨喜,三者無懈怠,四者務進趣,五者修正勤,六者修念處,七者破煩惱怨,八者觀察諸法,九者成熟一切眾生,十者求一切智;是為十。善男子!菩薩行禪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安住善法,二者心緣一境,三者緣境等至,四者正定,五者禪解脫,六者定根,七者定力,八者壞煩惱怨,九者定聚圓滿,十者護法三昧;是為十。善男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善觀察諸陰,二者善觀察界處,三者正見,四者正念,五者了知聖諦,六者舍離諸見,七者慧根,八者無生法忍,九者慧力,十者無障礙智;是為十。善男子!菩薩行方便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入諸眾生心行欲樂,二者以力加諸眾生,三者大慈大悲,四者成熟眾生而無厭倦,五者舍離聲聞辟支佛地,六者殊勝智見,七者修習諸波羅蜜,八者如實觀諸法,九者攝不思議力,十者不退轉地;是為十。善男子!菩薩行力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知一切眾生心行稠林,二者知一切眾生煩惱行稠林,三者知一切眾生意樂勝解行稠林,四者知一切眾生根行稠林,五者知一切眾生種種界行稠林,六者知一切眾生隨煩惱行稠林,七者知一切眾生死生行稠林,八者知一切眾生三世業報行稠林,九者知一切眾生習氣煩惱行稠林,十者以無疲倦心成熟眾生諸根行稠林;是為十。善男子!菩薩行願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知一切法無生,二者知一切法無相,三者知一切法無滅,四者知一切法無所有,五者於一切法無執著,六者知一切法無來,七者知一切法無去,八者知一切法無自性,九者知一切法無初中後平等,十者於一切法初中後無分別;是為十。善男子!菩薩行智波羅蜜,以十法為首:一者於一切法善能了知抉擇,二者善能圓滿白法,三者積習菩薩無量資糧,四者成就廣大福智資糧,五者大悲圓滿,六者入種種差別世界,七者入一切眾生諸煩惱行,八者作意入如來境界,九者趣入十力無畏不共佛法殊勝境界,十者受灌頂位成就一切智最勝之相;是為十。善男子!是為諸菩薩摩訶薩行十波羅蜜皆以十法為首。

「復次善男子!云何為波羅蜜義?所謂明示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所行故、廣大圓滿如來智故、於有為無為不執著故、如實了知生死過故、諸未覺者悉令覺故、得如來無盡法藏故、得無礙解脫故、以佈施度脫諸眾生故、以持戒圓滿本誓願故、以忍辱具足端嚴相故、以精進究竟諸佛法故、以禪定出生四無量故、以般若滅除諸煩惱故、以方便積集諸佛法故、以願能令佛法圓滿故、以力能令眾生淨信故、以智具足如來一切智故、得無生法忍故、得不退轉地故、淨治佛剎故、成熟眾生故、於菩提道場圓滿一切如來智故、降伏眾魔故、游四神足故、於生死涅槃俱無住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菩薩功德故、摧伏一切諸異論故、成就十力四無所畏不共佛法故、證得無上正等覺故、轉十二種法輪故。如是一切是波羅蜜義。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將住初歡喜地先有是相,見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百千億那由他眾寶伏藏。菩薩將住第二離垢地先有是相,見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寶蓮花清淨嚴飾。菩薩將住第三明地先有是相,見於自身被甲持杖勇勐堅固摧伏怨敵。菩薩將住第四焰地先有是相,見四方風吹種種名華布散於地。菩薩將住第五難勝地先有是相,見於女人首戴阿提目多華鬘、婆利師迦華鬘、瞻卜迦華鬘,身佩種種眾莊嚴具。菩薩將住第六現前地先有是相,見於華池八功德水澄淨盈滿,底布金沙,寶階四道,又於池中有優缽羅花、波頭摩花、拘勿頭花,復見分陀利花而為莊嚴,復見自身於中遊戲。菩薩將住第七遠行地先有是相,見於自身左右兩邊皆有地獄,從彼超過無所傷害。菩薩將住第八不動地先有是相,見自身兩肩被師子王相,一切諸獸悉皆怖畏。菩薩將住第九善慧地先有是相,見於自身為轉輪王以正法教化,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王之所圍繞,種種寶嚴鮮白之蓋蓋菩薩上。菩薩將住第十法雲地先有是相,見於自身為真金色,具足如來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圓光一尋,安處高廣師子之座,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梵天前後圍繞,恭敬供養而聽說法。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三昧力顯現如是十地先相。

「復次善男子!初地菩薩圓滿施波羅蜜,二地菩薩圓滿戒波羅蜜,三地菩薩圓滿忍波羅蜜,四地菩薩圓滿精進波羅蜜,五地菩薩圓滿禪波羅蜜,六地菩薩圓滿般若波羅蜜,七地菩薩圓滿方便波羅蜜,八地菩薩圓滿力波羅蜜,九地菩薩圓滿願波羅蜜,十地菩薩圓滿智波羅蜜。

「復次善男子!菩薩初發心得現寶三昧,第二發心得善住三昧,第三發心得不動三昧,第四發心得不退轉三昧,第五發心得寶花三昧,第六發心得日輪光明三昧,第七發心得成就一切義三昧,第八發心得智炬三昧,第九發心得現證佛法三昧,第十發心得首楞嚴三昧。

「復次善男子!菩薩於初地中得殊勝加持陀羅尼,第二地中得無能勝陀羅尼,第三地中得善住陀羅尼,第四地中得不可壞陀羅尼,第五地中得無垢陀羅尼,第六地中得智輪燈陀羅尼,第七地中得殊勝行陀羅尼,第八地中得清淨分別陀羅尼,第九地中得示現無邊法門陀羅尼,第十地中得無盡法藏陀羅尼。」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無礙光明師子幢,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如是法門甚深廣大,而能含攝一切佛法。」

於是佛告無礙光明師子幢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菩薩於此法門暫能聽受,必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曾種諸善根故、成熟諸善根故,得聞如是經典,為是經典之所印故。善男子!若有男子女人聞此經典,所種善根悉皆清淨,當得不舍離見佛聞法供養眾僧、成熟眾生,得不舍離海印陀羅尼,得不舍離出現無盡陀羅尼,得不舍離入眾生欲樂心行陀羅尼,得不舍離清淨日光幢陀羅尼,得不舍離無垢月光幢陀羅尼,得不舍離息一切結陀羅尼,得不舍離摧滅無邊堅如金剛山煩惱陀羅尼,得不舍離入平等法性言說陀羅尼,得不舍離入真實語言音聲陀羅尼,得不舍離如虛空顯現無邊清淨印所印陀羅尼,得不舍離成就顯現無邊佛身陀羅尼。善男子!若菩薩成就如是諸陀羅尼,能於十方一切剎土變現佛身教化眾生,然於法性而無來去,亦復無有教化眾生。於所說法不著文字平等無動,雖現身生死而無起滅,亦無少法有去來者,了知諸行本來寂靜安住佛法。何以故?彼一切諸法無分別故。」

說是法時,眾中三萬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不退轉,無量眾生髮菩提心,無量比丘得法眼淨。

佛說此經已,無盡慧菩薩,及諸比丘、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文殊說般若會第四十六之一

梁三藏曼陀羅仙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滿足千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以大莊嚴而自莊嚴,皆悉已住不退轉地。其名曰: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無礙辯菩薩、不舍擔菩薩,與如是等大菩薩俱。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摩訶薩,明相現時從其住處來詣佛所在外而立。爾時尊者舍利弗、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大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栴延、摩訶拘絺羅,如是等諸大聲聞,各從住處俱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眾會皆悉集已,爾時如來從住處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於晨朝時在門外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童真菩薩先已至此住門外立,我實於後晚來到耳。」

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汝實先來到此住處欲見如來耶?」

文殊師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實來此欲見如來。何以故?我樂正觀,利益眾生。我觀如來,如如相不異相、不動相不作相、無生相無滅相、不有相不無相、不在方不離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淨相,以如是等正觀如來,利益眾生。」

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聚非不積聚。」

爾時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說見如來者,甚為希有。為一切眾生故見於如來,而心不取眾生之相;化一切眾生向於涅槃,而亦不取向於涅槃相;為一切眾生髮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

爾時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摩訶薩語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雖為一切眾生髮大莊嚴,心恆不見有眾生相;為一切眾生髮大莊嚴,而眾生界亦不增不減。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過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復有無量無邊恆河沙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過一劫,晝夜說法心不暫息,各各度於無量恆河沙眾生皆入涅槃,而眾生界亦不增不減。乃至十方諸佛世界亦復如是,一一諸佛說法教化,各度無量恆河沙眾生皆入涅槃,於眾生界亦不增不減。何以故?眾生定相不可得故,是故眾生界不增不減。」

舍利弗復語文殊師利言:「若眾生界不增不減,何以故菩薩為諸眾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行說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若諸眾生悉空相者,亦無菩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眾生而為說法。何以故?我說法中無有一法當可得故。」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無眾生,云何說有眾生及眾生界?」

文殊師利言:「眾生界相如諸佛界。」

又問:「眾生界者是有量耶?」

答曰:「眾生界量如佛界量。」

又問:「眾生界量有處所不?」

答曰:「眾生界量不可思議。」

又問:「眾生界相為有住不?」

答曰:「眾生無住,猶如空住。」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修般若波羅蜜時,當云何住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言:「以不住法為住般若波羅蜜。」

佛復問文殊師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羅蜜?」

文殊師利言:「以無住相即住般若波羅蜜。」

佛復告文殊師利:「如是住般若波羅蜜時,是諸善根云何增長?云何損減?」

文殊師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羅蜜,於諸善根無增無減,於一切法亦無增無減,是般若波羅蜜性相亦無增無減。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羅蜜,則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賢聖法。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亦不見涅槃可樂、生死可厭。何以故?不見生死況復厭離,不見涅槃何況樂著。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不見垢惱可舍亦不見功德可取,於一切法心無增減。何以故?不見法界有增減故。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羅蜜。世尊!不見諸法有生有滅,是修般若波羅蜜。世尊!不見諸法有增有減,是修般若波羅蜜。世尊!心無悕取,不見法相有可取者,是修般若波羅蜜。世尊!不見好丑、不生高下、不作取舍。何以故?法無好丑,離諸相故,法無高下,等法性故,法無取舍,住實際故。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是諸佛法得不勝乎?」

文殊師利言:「我不見諸法有勝如相。如來自覺一切法空,是可證知。」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來正覺自證空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是空法中當有勝如而可得耶?」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如汝所說是真法乎?」謂文殊師利言:「阿耨多羅是名佛法。」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說,阿耨多羅是名佛法。何以故?無法可得名阿耨多羅。」文殊師利言:「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非佛法、非增長法,是修般若波羅蜜。復次世尊!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有法可分別思惟。」

佛告文殊師利:「汝於佛法不思惟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如我思惟,不見佛法,亦不可分別:是凡夫法、是聲聞法、是辟支佛法,如是名為無上佛法。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凡夫相、不見佛法相、不見諸法有決定相,是為修般若波羅蜜。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欲界、不見色界、不見無色界、不見寂滅界。何以故?不見有法,是盡滅相,是修般若波羅蜜。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作恩者、不見報恩者,思惟二相心無分別,是修般若波羅蜜。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般若波羅蜜。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是佛法可取、不見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羅蜜。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凡夫法可滅、亦不見佛法而心證知,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善說甚深般若波羅蜜相,是諸菩薩摩訶薩所學法印,乃至聲聞緣覺學無學人亦當不離是印而修道果。」佛告文殊師利:「若人得聞是法不驚不畏者,不從千佛所種諸善根,乃至百千萬億佛所久殖德本,乃能於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怖。」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更說般若波羅蜜義。」

佛言:「便說。」

「世尊!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法是應住是不應住,亦不見境界可取舍相。何以故?如諸如來不見一切法境界相故,乃至不見諸佛境界,況取聲聞緣覺凡夫境界。不取思議相亦不取不思議相,不見諸法有若干相,自證空法不可思議,如是菩薩摩訶薩皆已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種諸善根,乃能於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怖。復次修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縛不見解,而於凡夫乃至三乘不見差別相,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汝已供養幾所諸佛?」

文殊師利言:「我及諸佛如幻化相,不見供養及與受者。」

佛告文殊師利:「汝今可不住佛乘耶?」

文殊師利言:「如我思惟不見一法,云何當得住於佛乘?」

佛言:「文殊師利!汝不得佛乘乎?」

文殊師利言:「如佛乘者但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見,我云何得?」

佛言:「文殊師利!汝得無礙智乎?」

文殊師利言:「我即無礙,云何以無礙而得無礙?」

佛言:「汝坐道場乎?」

文殊師利言:「一切如來不坐道場,我今云何獨坐道場?何以故?現見諸法住實際故。」

佛言:「云何名實際?」

文殊師利言:「身見等是實際。」

佛言:「云何身見是實際?」

文殊師利言:「身見如相,非實非不實、不來不去,亦身非身,是名實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於斯義諦了決定,是名菩薩摩訶薩。何以故?能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相,心不驚不怖不沒不悔」

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得聞如是般若波羅蜜,具足法相,是即近於佛坐。何以故?如來現覺此法相故。」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能不驚不怖不沒不悔,當知此人即是見佛。」

爾時復有無相優婆夷,白佛言:「世尊!凡夫法、聲聞法、辟支佛法、佛法,是諸法皆無相,是故於所從聞般若波羅蜜,皆不驚不怖不沒不悔。何以故?一切諸法本無相故。」

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若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心得決定,不驚不怖不沒不悔,當知是人即住不退轉地。若人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怖,信樂聽受歡欣不厭,是即具足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能為他顯示分別如說修行。」

佛告文殊師利:「汝觀何義,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言:「我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云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說即菩提相。」

佛讚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能於是甚深法中巧說斯義。汝於先佛久種善根,以無相法淨修梵行。」

文殊師利言:「若見有相則言無相,我今不見有相亦不見無相,云何而言以無相法淨修梵行?」

佛告文殊師利:「汝見聲聞戒耶?」

答曰:「見。」

佛言:「汝云何見?」

文殊師利言:「我不作凡夫見、不作聖人見,不作學見、不作無學見,不作大見、不作小見,不作調伏見、不作不調伏見,非見非不見。」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汝今如是觀聲聞乘,若觀佛乘當復云何?」

文殊師利言:「不見菩薩法,不見修行菩提及證菩提者。」

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觀佛?」

文殊師利言:「云何為我?」

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字,名字相空。」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無言無說。何以故?言說、菩提二俱空故。復次舍利弗!汝問云何名佛、云何觀佛者,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名非相,是名為佛。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五

 

上篇:大寶積經

下篇:大方廣三戒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須摩提經

須摩提經(按《開元錄》云妙慧童女經,流志後譯) 大唐...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名大迦葉品) 晉代譯失三藏名 聞如...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羅雲忍辱經

羅雲忍辱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阿難曰:「吾從佛聞如是。...

【註音版】阿彌陀佛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

佛說淨意優婆塞所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

佛說譬喻經

佛說譬喻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

佛說轉女身經

佛說轉女身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婦人遇辜經

佛說婦人遇辜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佛教詞典】法忍

(術語)忍者忍許之義,今謂信難信之理而不惑為忍。即...

【佛教詞典】欲邪行

【欲邪行】 p0984 瑜伽八卷十六頁云:云何欲邪行?謂於...

佛母摩耶夫人的故事

釋迦牟尼世尊,當其在兜率天未降生人間時,早已是一生...

慧律法師《道,就在你心中》

有一天,我心裡感到非常煩悶,就去見廣欽老和尚。頂禮...

有兩種惡行,其果報之快能令人速墮地獄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 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

夏日排濕祛毒的十六種好食物

(核心提示:在悶熱潮濕的夏季,今天為各位愛美的朋友...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還需要閱讀經典

問: 年輕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號,是否應該多閱讀經典...

如何解決墮胎所帶來的困擾

問: 如何解決墮胎所帶來的困擾? 慧律法師答: 墮胎...

人生的立命之學

垂訓以格人非:垂訓就是建立好的教訓,來格除人性當中...

職場中與人相處之道

人,無法離開群體而獨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人生雖苦,但也是積集資糧的好地方

業感緣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積極斷惡修善的價值之外...

中山大學80名學生體驗出家生活

80中大學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認識與實踐公選課組...

聖嚴法師:行善的人快樂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人,也就會在...

跟外境接觸時,我們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無而可得,無染而有淨, 應知如幻等,亦復如虛空。 ...

【視頻】《淨土宗日課》文殊講堂唱誦

《淨土宗日課》文殊講堂唱誦

【視頻】《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

《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