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

陳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陳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法界品第三

爾時,勝天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通達甚深法界?」

爾時,佛讚勝天王言:「善哉,大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唯然願聞。」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菩薩摩訶薩有般若故,近善知識,勤修精進,離諸障惑,心得清淨,恭敬尊重,樂習空行,遠離諸見,修如實道,能達法界。

「大王!菩薩摩訶薩有般若故,近善知識。歡喜恭敬猶如佛想,以親近故不得懈怠,滅一切惡諸不善法,生長善根。既滅煩惱,遠離障法,即得身、口、意業清淨。由清淨故即生敬重,以敬重心修習空行,修空行故遠離諸見,離諸見故修行正道,修正道故能見法界。」

勝天王白佛:「世尊!何等為法界?」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即是如實。」

「世尊!云何如實?」

「大王!即不變異。」

「世尊!云何不異?」

「大王!所謂如如。」

「世尊!云何如如?」

「大王!此可智知,非言能說。何以故?過諸文字,離語境界、口境界故。無諸戲論,無此無彼,離相無相遠離思量,過覺觀境無想無相,過二境界,過諸凡夫,離凡境界,過諸魔事,能離障惑,非識所知,住無處所。寂靜聖智,後無分別智慧境界,無我、我所求不可得,無取無捨,無染無穢,清淨離垢,最勝第一,性常不變。若佛出世及不出世,性相常住。大王!是為法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修此法界百種苦行,令諸眾生皆悉通達。大王!是名般若波羅蜜如如實際,無分別相,不可思議界,真空,一切智一切種智不二界。」

爾時,勝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能證至此法界?」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以出世般若波羅蜜證,後無分別智至。」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證與至有何差別?」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以般若波羅蜜如實見名為證,以智通達名為至。」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聞思修慧,通達般若波羅蜜,非是出世後無分別智。」

佛告勝天王言:「不爾,大王!何以故?般若波羅蜜甚深微妙,聞慧麁淺不能得見,第一義故思不能量,出世法故修不能行。

「大王!般若波羅蜜如是甚深,凡夫、二乘所不能見。何以故?譬如生盲不見眾色,七日嬰兒不見日輪,尚不能見,況復修行。

「大王!譬如夏熱,有人西行在於曠野,復有一人從西往東,問前人言:『我今熱渴,何處有水、清涼樹蔭?』彼人答言:『善男子!從此東行則有二路,一左一右,當從右路,有清泉水及樹蔭涼。』

「大王!於意云何?雖聞此名,思惟往趣,能除熱渴得水味不?」

「不也,世尊!此人至彼,入池洗浴、飲水,息樹,方離熱渴,得知水味。」

佛言:「如是,如是!大王!不可以三慧通達真實般若波羅蜜。

「大王!所言曠野,即是生死;人謂眾生;熱名煩惱,渴是貪愛;東來人者即是菩薩;其右路者薩婆若道——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善知生死及出世路;清冷水者所謂般若波羅蜜;樹蔭涼者即是大悲。菩薩摩訶薩行二法故,遠離凡夫及二乘道。

「大王!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無形無相,種種巧說,令諸眾生得入其中。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實知力空,無畏空,不共法空,戒聚空,定聚、慧聚、解脫聚、解脫知見聚空,空空,第一義空,而空相不可得。不取空相,不起空見,不執空相,不依止空。如是不取著故,於空不墮。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遠離諸相,不見內外相,離戲論相,離分別相,離求覓相,離貪著相,離境界相,離攀緣相,離能知所知相。」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如是觀無相;諸佛世尊復云何觀?」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諸佛境界不可思議。何以故?離境界故。一切眾生思量佛境,心則狂亂,不知此彼。何以故?同虛空性,不可思量,求不可得,離覺觀境。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尚不見有凡夫境界可得思量,況佛境界。亦不依止一切諸願,雖行佈施不著施報,持戒、忍辱、精進、定、慧亦復如是,一切功德乃至涅槃亦不依著。何以故?離我、我所,無二無別,自性離故。」說是般若波羅蜜法門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須彌山王、目真隣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寶山、黑山、大黑山,皆悉震動。無量百千億諸菩薩摩訶薩,脫上分衣為佛敷座,高如須彌。無量百千釋梵護世諸天王等,合掌恭敬,散諸妙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白蓮華、赤蓮華、紅蓮華、青蓮華——耆闍崛山縱廣四十由旬,積華遍滿至於佛膝。無量天子作諸天樂,不鼓自鳴,空中嘆言:「再覩佛興世,再見轉法輪。善哉!閻浮提一切眾生,勤修功德,多種善根,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況復來世有能信者,如是眾生悉行諸佛如來境界。」復有無量百千諸大龍王,即以神力普興大雲,降注香雨灑耆闍崛山及三千大千世界,諸聽法者唯覺香潤不見霑濡。無量龍女,悉於佛前合掌讚歎。無量乾闥婆,以妙音樂而供養佛,其夜叉眾散諸妙華。十方無量無邊國土諸佛世尊,皆放眉間白毫光明,照此娑婆世界耆闍崛山,其三千大千世界幽暗之處,日月不照,悉蒙光明。照世界已,還至佛所,右遶三匝,從佛頂入。無量百千婆羅門、剎利、居士長者,以塗香、末香、幡、華、幢、蓋而供養佛。爾時,眾中七十二億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得遠塵垢法眼淨,無量百千萬億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勝天王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離文字、無語言,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為眾生說法?」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說法:為修習佛法故,而說佛法畢竟不可得;為成熟諸波羅蜜,而波羅蜜畢竟不可得;為清淨菩提,而菩提畢竟不可得;為涅槃離欲滅,而涅槃離欲滅畢竟不可得;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而須陀洹乃至阿羅漢畢竟不可得;為辟支佛,而辟支佛畢竟不可得;為斷除我、取,而我及取畢竟不可得。菩薩摩訶薩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心不分別一切諸相,我能分別及所分別悉不可得,隨順般若波羅蜜不違生死,雖在生死不逆般若波羅蜜隨順法相。」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隨順法相、不違世諦?」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菩薩摩訶薩隨順甚深般若波羅蜜,不遠離色、受、想、行、識,不遠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不遠離法,而不著般若波羅蜜,不遠離道。何以故?具巧方便故。」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菩薩摩訶薩善巧方便?」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所謂無量菩薩摩訶薩具慈、悲、喜、捨,不捨眾生,常能利益。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具無邊慈、無分別慈、法慈、不息慈、不惱慈、利益慈、平等慈、遍益慈、出世慈,成就如是等大慈。」

「世尊!云何大悲?」

佛言:「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眾生苦惱無歸依處,即為濟拔發菩提心、勤求正法,既自得已為眾生說——其慳貪者,教行佈施;無戒、破戒,教令持戒;惡性之人,教行忍辱;懶惰懈怠,教令精進;散亂之人,教行禪定;愚癡之人,教行般若。為度眾生,雖遭苦惱,終不捨離菩提之心。是名大悲。」

「世尊!云何大喜?」

佛言:「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作是思惟:『三界熾然,我已出離,故生歡喜;久相繫著生死之繩,我已割斷,故生歡喜;種種覺觀及諸取相於生死海,我已得出,故生歡喜;無始竪立我慢之幢,我今已摧,故生歡喜;以金剛智,壞煩惱山永不復立,故生歡喜;我自安隱,又令他安,愚癡黑暗貪愛繫縛久寐世間,今始得覺,故生歡喜;我今已離一切惡趣,又拔眾生令出惡道,眾生久於生死迷亂不知出道,我今濟拔開示正路,悉令得至薩婆若城,故生歡喜。』是名大喜。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眼所見色,不著不離而起捨心;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爾。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成就如是四無量心。」

爾時,勝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為度眾生示現諸相?」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般若波羅蜜相不可得,菩薩摩訶薩相亦不可得,但方便力教化眾生,示現處胎乃至涅槃。何以故?諸天計常,謂無墮落;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破此執故,示現處胎,因令彼天起無常念,世間最勝最高無等不著五欲,欲不能污,尚有墮落,況復餘天。是故咸應勿復放逸,勤加精進,一心修道。譬如見日尚有隱沒,則知螢火不得久住。

「大王!復有放逸諸天,貪著樂故,不修正法。雖與菩薩同在天宮,不往禮拜,不諮受法,而作是意:『今且遊戲,明詣菩薩。』各相謂言:『菩薩與我常共在此,修行何晚?』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勤修精進,如救頭然,破彼放逸,示現墮落。如是示現,有二因緣:一、令諸天離放逸故,二、令眾生咸得見故。

「大王!世間復有下劣眾生,不堪見佛成無上道及轉法輪。菩薩摩訶薩為此眾生,是故示現嬰兒童子,後宮遊戲——菩薩若作餘像說法,後宮女人則不信樂,是故示現嬰兒童子。

「大王!有高行者常能離俗,菩薩摩訶薩為化彼故,示現出家。

「大王!復有天、人作如是念:『若以端坐受人天樂而得聖道。』菩薩摩訶薩為化此故,示現苦行,亦為降伏諸外道故,示現苦行。

「大王!復有天、人長夜發願:『菩薩摩訶薩行詣道場,我等諸天常獻供養。』菩薩為化此眾生故,示詣道場,一切人眾皆悉獲得菩提因緣。

「大王!復有天、人作如是念:『惡魔、外道障礙正法,願得菩薩坐於道場,降伏惡魔及諸外道,正信之人悉令見法。』菩薩摩訶薩既成道已,三千大千世界,於虛空中種種音聲而讚歎曰:『佛日出世,螢火隱沒。』此等天人悉發是言:『願我來世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今菩薩摩訶薩。』為是眾生現坐道場。

「大王!又有天、人作如是言:『願見大師成就一切智、無師智、自然智,不求出離,根性純熟,是深法器。』為是眾生示現三轉十二種法輪。

「大王!復有天、人樂聞涅槃,菩薩為化彼眾生故,示現涅槃。

「大王!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能現如是種種之相。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生難處。何以故?無福德人不聞般若波羅蜜名字故。又復常離一切惡業,佛所說戒悉不毀犯,心無嫉妬,已於過去無數佛所,多種善根具足功德,智慧方便成就大願,心樂寂靜勤行精進。

「大王!菩薩摩訶薩無有惡業牽墮地獄,性行十善故;菩薩摩訶薩無有破戒牽墮畜生;性持戒故;菩薩摩訶薩無有嫉妬,不牽墮餓鬼,不生邪見家,常值善知識。何以故?已於過去無數佛所深種善根,是故生處皆悉正見。菩薩受生,諸根不缺,成佛法器。何以故?於過去世供養諸佛,聽聞正法,禮敬大眾,是故根具相貌端圓,成佛法器。

「大王!菩薩不生邊地,鈍根愚癡不知善惡,語言義趣非佛法器,不識沙門、婆羅門。何以故?菩薩受生必在中國,利根智慧,言辭辯了,善知語義,是佛法器,善知沙門及婆羅門。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宿世智慧力故。

「大王!菩薩不生長壽天,不見諸佛、不利眾生故。菩薩所以生在欲界,示現出世利益眾生。何以故?善方便故。

「大王!菩薩不生空世界中,此處無佛,不聞正法,不供養僧。何以故?菩薩生處必具三寶,宿願強故。菩薩若聞惡世界名,即生厭離,修行寂靜,心不懈怠,以一切善滅諸惡法。

「大王!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以是因緣不生難處。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乃至夢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況復覺時。何以故?一切菩薩生於此心,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無此心則無有佛,無佛無法,無法無僧;由此心故,得有三寶及以天人。菩薩摩訶薩常離諂曲,質直柔和,其心清淨,不疑佛法,欲聽受者,不祕深義。離法嫉妬,遠三塗業,於初中後無有異相。行不違言,護持大乘。見同學者則生恭敬,勸他修習,讚歎大乘;於說法師常生佛想,近善知識遠離惡友。

「大王!菩薩摩訶薩修般若波羅蜜,如是成就菩提之心,因由此心得宿命智。何以故?已曾供養無量諸佛,護持正法,修清淨戒,遠離惡業,障礙永無,心常歡喜,心勤修學,心不散亂,心智不失。何以故?大王!若菩薩摩訶薩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則尊重正法,由重法故廣為人說,為護正法不惜身命,身、口、意業三種清淨、業清淨已得離障礙、離障礙故心常歡喜、心歡喜故則勤精進、心性正直念智具足、由念智故知過去生一十百千乃至無數。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了知過去生處。既了宿命,近善知識,由善知識,於諸佛所不失三事,謂見、聞、念,常聽正法。供養僧寶無空過時,諸佛菩薩所恆恭敬禮拜尊重,行住坐臥不離多聞。

「大王!持淨戒者,耳根常聞般若波羅蜜名字,恆勤修習助道之法,曾不遠離三解脫門,修四無量,常聞薩婆若名。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是因緣近善知識。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乃至夢中不近惡友,何況覺時。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不與破戒人共住,邪見人、無威儀人、邪命人、無義語人、懶惰人、樂住生死人、背菩提人、樂俗務人,不與共住。大王!菩薩摩訶薩行如是法離惡知識。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得如來清淨之身,所謂平等身、清淨身、無盡身、善修得身、法身、不可覺知身、不思議身、寂靜身、虛空等身、智身。」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在何位中,能得如來十種之身?」

佛告勝天王言:「菩薩初地得平等身。何以故?離諸邪曲,通達法性,見平等故。於第二地得清淨身。何以故?清淨戒故。住第三地得無盡身。何以故?離瞋恚故。第四地中得善修身。何以故?常勤精進修佛法故。住第五地則得法身。何以故?見諸諦理故。住第六地得離覺觀身。何以故?觀因緣理,非覺觀所知故。住第七地得不思議身。何以故?具足方便故。於第八地得寂靜身。何以故?離一切戲論,無煩惱故。住第九地得等虛空身。何以故?身相不可量,遍一切處故。住第十地則得智身。何以故?成就一切種智故。」

勝天王白佛言:「如來之身與菩薩身,無差別乎?」

佛告勝天王言:「身無差別,但功德異。」

勝天王言:「其義云何?」

「大王!佛、菩薩身,無有差別。何以故?一切諸法同一性相,功德差別。」

「世尊!云何功德而有差別?」

佛言:「大王!今當為王譬喻顯了。譬如寶珠,若有裝飾或不裝飾,其珠何異?佛與菩薩功德有差,法身無別。何以故?如來功德一切圓滿,盡於十方,遍眾生界,清淨離垢,障礙永無;菩薩之身,功德未滿,有餘障故。譬如初月十五日,月虧盈有異,月性無差。此等諸身皆悉堅固,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何以故?三毒不破,世法不染,惡趣人間苦不能逼,悉已遠離生老病死,能伏外道,過魔境界,不向聲聞、辟支佛乘,以是因緣不可破壞。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善能將導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譬如有人善為將導,若國王等長者居士,意咸用之;菩薩亦爾,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咸同用為將導。又如善將導者,世間國王、婆羅門、長者居士咸共尊重;菩薩亦爾,天、龍、夜叉,有學無學之所供養。又如曠野險難怖畏,行人疲倦,遇善將導,能令安隱;菩薩亦爾,以方便力,於彼生死煩惱賊難,將導眾生安隱得出。又如貧人,依富長者方出險難;梵志、尼乾及餘外道,於生死中依行般若波羅蜜菩薩,爾乃出離。又如大富長者無量貲財,為一切人之所受用;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亦復如是,於生死中六道眾生之所受用。又如大富長者欲過險難必要多伴,飲食資糧皆悉具足,爾乃得過;菩薩亦爾,欲出世間,以功德智慧攝一切眾生,度生死難至薩婆若。又如人遠行多齎寶物,為得利故;菩薩亦爾,從生死海至薩婆若,廣修功德智慧,為得一切智故。又如世人求財無厭;菩薩樂法亦無厭心。又如將導,四事勝他,所謂財富、最勝、位高、語用;菩薩亦爾,富功德位、最勝法、自在、無異言。又如人善導至於大城;菩薩亦爾,善能將導至薩婆若城。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善知行路、不可行路,邪正安善,有水無水,相貌曲直,出離之道,皆悉通達。

「大王!菩薩摩訶薩知不倒路,凡所示道,不違眾根。為大乘人示無上道,不說聲聞、辟支佛路;為小乘人示聲聞道,不說大乘;辟支佛根示緣覺路,不說薩婆若道;為著我見說無我道;著法眾生為說空道;著二邊者為說中道;為散亂者說奢摩他、毘婆舍那,不說散亂;戲論眾生示如如道,不說言語;著生死者示涅槃道,不說世間;為迷塗者而說正道。大王!是名菩薩知邪正路。」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念處品第四

爾時,勝天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知路非路者,心緣何住?」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心正不亂。何以故?善念身、念受、念心、念法。菩薩摩訶薩凡所遊行城邑聚落,聞利養名,如佛戒說煩惱繫縛,善自憶念。

「大王!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念身?與身相應惡不善法,以如實智,悉遠離之。觀身過失,始自足底乃至頭頂,此身無我、無常、敗壞,但以筋脈共相連持,腥臊臭穢,色惡可惡,所不喜見。如是觀己,身中貪慾悉不復生,不起身我。以是因緣,相應善法皆悉隨順。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念受?作是思惟:『諸受皆苦。顛倒眾生妄起樂相,凡夫愚癡以苦為樂,聖人但說一切皆苦。勤修精進,為斷滅故,亦教餘人修學此法。』作是觀已,恆自念受,不隨受行,修行斷受亦令他學。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念心?作是思惟:『此心無常而謂常住,於苦謂樂,無我謂我,不淨謂淨,數動不住,速疾轉易,結使根本諸惡趣門,煩惱因緣壞滅善道,是不可信貪瞋癡主。一切法中心為上首,若善知心,悉解眾法。種種世間皆由心造,心不自見。若善若惡,悉由心起。心性迴轉如旋火輪,易轉如馬,能燒如火,暴起如水。』作如是觀,於念不動,不隨心行,令心隨己,若能伏心則伏眾法。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念法?惡不善法能如實知,所謂貪慾、瞋恚、愚癡及餘煩惱,而修對治,貪慾對治、瞋恚對治、愚癡對治。如是知已,即迴起念不行彼法,亦令他離。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境起念?若見色、聲、香、味、觸,作是思惟:『云何於彼不真實法而生貪愛?此乃凡夫愚癡所著,即是不善。如世尊說,愛即生著,著即迷惑,迷故不知善法惡法,以是因緣生於惡趣。』菩薩摩訶薩自不漏失,不著境界,令他亦爾。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阿蘭若念,作是思惟:『阿蘭若者,是無諍人之所住處,寂靜住處,於此處中,天、龍、夜叉、他心智人,悉能知我心、心數法,不應於此起邪思惟。』即得捨離,於法正憶,勤修行之。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作是思惟:『城邑聚落,非出家人所可行處,則不應往,所謂酤酒、淫女、王城、博弈歌舞之處。』悉遠離之。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聞利養名,起正憶念,作是思惟:『為生施福故受此財,不由貪愛受,不出內生長子息,不言我財,一切貧窮普皆周給,如是行者人所讚歎,終不計我及以我所。』復作是念:『人皆稱我惠施名聞,世間無常須臾磨滅,云何智人,無常、無實、不恆、無主,隨彼而行,起我、我所?』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佛世尊所說念戒,作是思惟:『過去諸佛皆學此戒,成無上道,得至涅槃;當來諸佛、現在亦爾。』如是知已,精進勤修。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為化眾生及以自身,少欲知足,著糞掃衣,心常清潔,信力堅固,寧失身命於戒不犯,心離高慢,遊行城邑不恥弊衣,遠離懈怠常修精進,所作未辦終不中息,於糞掃衣,不見過患、朽故弊壞,終無輕鄙,但取其德——夫離欲者乃服此衣,如來所讚,息慳貪著。亦不自讚我能服此,於他不服終無毀言。如此行人,諸天禮敬,佛所讚歎,菩薩護持,婆羅門、剎利皆悉禮敬。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修清淨行。」

爾時,勝天王白佛言:「世尊!高行菩薩能行般若波羅蜜,何用著糞掃衣?」

佛告勝天王言:「諸大菩薩將護世人。何以故?世間眾生樂見不同。大王!於意云何?菩薩高行何如世尊?」

勝天王言:「百千萬億恆河沙分,算數譬喻不及其一。何以故?如來世尊是大法王,一切種智,無有一法而不照了。」

「大王!於意云何?諸佛如來於四天下,天、龍、夜叉、人非人中示現苦行,及以讚歎頭陀功德,此何所為?」

王言:「世尊!為欲教化可度眾生,及初發意諸菩薩等,未斷煩惱為說對治。」

佛言:「如是,如是!大王!高行菩薩著糞掃衣,亦復如是。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有方便利益眾生。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示現世間但畜三衣。何以故?心知足故,更不多求,即是少欲,不求索故無所積聚,既不積聚則無喪失,無喪失故則不生苦,苦不生故即離諸惱,離諸惱故則無所著,無所著故是為漏盡。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利益眾生故,入城邑聚落持缽乞食。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大悲熏心,如實觀察貧苦眾生,令得富樂,受彼供養。若入邑聚,威儀齊整,心正不亂,善攝諸根前視六尺,雙犁軛地如法乞食,次第而往不越貧家,以量受食終不長取,於所得中更開一分擬施供養。何以故?信施難銷,為生福故。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但一坐食而不移動。何以故?一坐道場,魔來惱亂亦不移動;出世禪定、般若、闍那,空一切法,如實聖道、實際如如、一切種智,於此諸法悉不移動。何以故?薩婆若法是一坐得,是故行一坐食。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如是示現乞食。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學阿蘭若行,所謂常修梵行,於諸根中不起過失,深樂多聞,力堪修行,離我怖畏,不計著身,常行寂靜。菩薩摩訶薩正法中出家,持三輪淨戒,善知法相,如來所說,為少壯老三種人戒,悉能了達。不隨外緣自心思量,呵毀世法,讚歎出世。調伏諸根,不緣惡境,於阿蘭若居無難處,聚落乞食不遠不近,有清泉水盥洗便易,林木華果,無惡禽獸,岩穴寂靜空閑罕人,而為居止。所曾聞法,日夜三時勤加讀誦,聲不過高亦不太下,心不緣外,一念誦持常在胸臆。若婆羅門、剎利來至阿蘭若處,當喚令坐。彼或不肯,慇勤加勸。觀此眾生,隨其根性即為說法,令得歡喜信受修行。如是具足善巧方便,即離我心,以無我故,於阿蘭若不生怖畏,離怖畏故樂行寂靜。菩薩摩訶薩如是以方便力示阿蘭若行。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善能觀行,作是思惟:『世間之中,一切飲食清淨香潔,身火所觸即成不淨爛壞臭處。一切凡夫愚癡無智,愛著此身及以飲食。若依聖智如實觀察,即生穢惡,不可樂著。』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作是思惟:『多行瞋恚則起惡業,我今當離;直心趣道,真實思惟,非徒口說。』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作是思惟:『若法有生即是因緣,法之因緣又從緣起,云何智人,於此虛妄因緣生法而作罪失?』菩薩身中,有障善法即自斷除,若不能斷他障善法,心即生捨不起無明。云何名障善法?不恭敬佛、法、僧、淨戒;不敬同學;老少幼小自高降彼;趣向五欲背捨涅槃,而起我見、眾生見、命見、人見;執空起斷見,執有起常見;遠離賢聖,親近凡夫;捨持戒人,依破禁者;親附惡友,遠善知識;聞甚深法即生譭謗;威儀不整,口無辯說,煩惱覆心,具足諂曲;貪著利養,生五種慢:一、姓貴,二、種族,三、見勝,四、國土,五、徒眾;見惡則助;遇善而捨;讚歎女人、童稚、外道;不樂阿蘭若行,不解節食,不親近師;雖復讀誦,不知時節,若見善法,亦復不生少尊重心;見惡不怖,如像無鉤、馬無轡勒,放逸不制;喜起瞋忿,不生慈心;見苦不悲,遇病不視,於死不怖;在火聚中不求免出,應作不作,不能量忖;難思而察,非望而求;不出謂出,非路謂路,未得謂得,遠大善法;毀呰大乘,讚歎小道;毀大乘人,讚彼小學;多樂鬪亂,惡口麤言;心無慈悲,令他怖畏;出言麤鄙,語無一實;樂著戲論而不捨離。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等事名障善法。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滅諸戲論,修習空行,作是思惟:『所觀境界皆悉空無,能觀之心亦復如是,無能、所觀二種之異,諸法一相所謂無相。』如是思惟,遣內外相,不見身,不見心,不見法,次第相續修奢摩他、毘婆舍那,毘婆舍那如實見法,奢摩他者一心不亂。菩薩如是修觀行已,即得淨戒,戒清淨故行亦如是。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觀行清淨。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護持如來正法之藏,聽受正法,為守護故不為利養,為三寶種不斷故不為恭敬,為擁護大乘行故不為名聞,為無歸依眾生令得濟拔與安樂故,無慧眼者令得慧眼,修小乘人示聲聞道,欲行大乘示現大道。如是聽法為無上智,終不為得下劣之乘。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善知毘尼,所謂毘尼及毘尼行,毘尼甚深,毘尼微細,淨與不淨,有失無失波羅提木叉,聲聞毘尼、菩薩毘尼。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等毘尼皆悉善知。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善知一切威儀戒行,善學聲聞戒、辟支佛戒、菩薩戒,既修戒行。若見威儀不稱眾者,即應遠離,非處不行;若有沙門戒行威儀,則應親近。若婆羅門異學餘行勸修毘尼,如是戒行修之真實,心無巧偽嫉妬即滅,自行佈施亦勸他行,讚歎佈施,見他佈施心生隨喜,不作是念:『唯當施我,勿與他人。』但應思惟:『一切眾生多有所乏,飢寒困苦,願其得財,現世安樂。以聞法故,後世安樂。我今應當精進修道,與諸眾生同得出世。』是名菩薩無嫉妬心,於諸眾生皆得平等,若行佈施普為眾生。戒、忍、精進、禪定、般若,乃至一切種智,無二心修。何以故?所修之法與眾生共,念為境界,令速成道,於生死火,自既出離亦使他出。譬如長者而有六子,並皆幼稚,愛念無偏。長者在外其宅火起。大王!於意云何?長者作念:『於此六子,先後救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其父於子心平等故。」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凡夫貪著,處在六道生死火宅,不知出離。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平等心,種種方便誘化令出,皆悉安置寂靜界中。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法亦等。所謂以法供養如來,種種供具供養如來,如實修行供養如來,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守護一切眾生善法,隨順眾生善能教化,行菩薩道行不違言,心無疲倦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能如是乃得名為供養諸佛,不以資生而為供養。何以故?大王!法是佛身,若供養法即供養佛。大王!諸佛世尊,皆從如實修行而來,悉為利益安樂眾生,護其善法隨順眾生,若不爾者違本誓願。懈怠懶惰,不能成就菩提之心。何以故?菩薩摩訶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眾生共,若無眾生,菩薩云何能得菩提?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法供養如來名真供養。如是供養,拔除我慢,遠離俗務,剃落鬚髮,於其父母兄弟親戚,不複相關猶如已死,形狀衣服相貌異常,執持缽器游入城郭,至其親裡若旃陀羅家,下意乞食,作是思念:『我命屬他,由彼食活,以是因緣能除我慢。』復作念言:『我今應取師僧尊長及同學意,令彼歡喜,昔未聞法為得聞故。』若見他人瞋恚鬪諍,即應忍辱下意避之。大王!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拔除我慢。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生堅正信。何以故?多諸功德宿世所種,善根力強具足善因,正見成就不信外道,內心清淨不依餘師,心行調直遠離諂曲,諸根聰利具足般若,離諸蓋障其心清淨,遠惡知識親近善友,尋求善言不生懈怠,所聞說法知佛功德。」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唯願大慈,哀愍為說如來功德大威神力。」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王宣說如來神德少分。」

「善哉,世尊!唯然願聞。」

佛言:「大王!如來具足無邊大慈,遍照眾生、眾生所攝,乃至十方盡虛空界亦皆遍照,不可測量。如來大悲,聲聞、緣覺、菩薩所無。何以故?不共法故。十方世界,無一眾生大悲不照。復次,如來說法無盡,普為十方一切眾生,一劫百劫千劫若無量劫,種種因緣說法無盡。若眾生界種種言辭,一切句義諮問如來,一彈指頃,一一眾生各為分別,無能壞者。復次,如來即是無礙禪定境界,假使一切世界眾生,皆住十地,入諸三昧百千億劫觀如來定,不能測量。復次,如來身無邊量。何以故?隨所樂見,能於一念示現種種。如來又有清淨天眼,一切世界,無量眾生,一一眾生一一世界,如是一切世界中事,如來悉見,如觀掌中阿摩勒果,諸天人眼所不能見。如來復有清淨天耳,一切眾生,隨其種類音聲不同,如來悉聞解了其義。如來復有淨他心智,一切世界,有諸眾生,作業思想若所得報,如來世尊行立坐臥,於一念頃皆悉了知。何以故?如來常定,無散亂故。

「大王!諸佛如來無有失念,心不散亂,根無異緣。何以故?離煩惱習,最為清淨,寂靜無垢。有煩惱者,其心散亂則異攀緣。如來世尊無漏離垢,得一切法自在平等,常在三昧三摩跋提故。大王!如來以一威儀三昧,遊行乃至涅槃,無有天人能得知者,況復如來於無量劫修習無量無邊萬億三昧。何以故?如來不可量、不可思、不可觀故。」

爾時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我聞如來三阿僧祇劫修行成佛,云何而說無量劫修?」

佛言:「不也,大王!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功力之所能辦,非爾許劫時,始得入法平等理,稱為成佛。」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一切眾生常行諸善,遠離障業,喜樂佛果,修菩薩行。世尊!若有眾生得聞如來大神通力,心生歡喜,信受讚歎,當知是人不久得成此神通器,況復有人受持、讀誦、書寫、宣說,如是人等,不可思量。」

佛言:「如是,大王,此等眾生,如來擁護,已種善根,過去供養無數諸佛,乃能得聞如來世尊大神通力。是善男女,心不疑惑,於七日中,澡浴清淨著新潔衣,香華供養,一心正憶,爾時如來即為現身,便得見佛。其供養具或有闕少,但一心念,於命將盡,見佛在前。」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聞說如來神通功德,不起信心而謗毀不?」

佛言:「有是眾生,若聞如來神通法門,即起瞋毒不善之心,於說法師惡知識想,此人捨壽,生泥梨中。若聞如來大神通力能生信受,於說法師善知識想,即得人、天乃至成佛。」

爾時,世尊出廣長舌相,自覆面門,次至頭頂,次覆遍身,次覆師子座,次覆菩薩眾,次覆聲聞眾,然後乃覆釋梵護世一切大眾,還收舌相,告大眾言:「如來世尊有是舌相,豈當妄語?汝等大眾皆應信受,長夜安樂。」

說是法時,眾中八萬四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眾生得遠塵離垢法眼淨,無量無邊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上篇: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下篇: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卷上 宋沙門翔公於南海郡...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卷第一 西天譯...

佛說阿難分別經

佛說阿難分別經 乞伏秦沙門釋法堅譯 阿難白佛言:「有...

【註音版】弘一法師:受八關齋戒法

依《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錄出...

沙彌羅經

沙彌羅經 失譯附三秦錄 昔有小兒,名曰沙彌羅。年始七...

廬山蓮宗寶鑒

蓮宗寶鑒序 禪淨二門分袒各幟幾同敵國矣。慈覺賾禪師...

佛說老女人經

佛說老女人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

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佛說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

佛說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佛教詞典】無警覺法

【無警覺法】 p1060 品類足論六卷十一頁云:無警覺法雲...

【佛教詞典】二凡

內凡和外凡。內凡是快要進入聖位的人;外凡是剛剛聞教...

馬鳴菩薩

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師,人們尊稱他為「馬鳴菩薩」...

「把全體果覺授與薄地凡夫」是什麼含義

問: 法師,阿彌陀佛把全體的果覺授與薄地凡夫,這句話...

大安法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什麼意思

問: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淨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淨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絕對不...

不能忍,煩惱就會更多

我們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如果我...

對治懶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懶惰放逸是人與生俱來的煩惱。誰都想偷懶,冬天早上賴...

本來面目

智閑禪師是百丈禪師的弟子,飽學經論,後來參學師兄靈...

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

隨煩惱二十:言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

印光大師:念佛人為什麼還要遭受橫死

有一天,印光大師收到一位周頌堯居士的來信,信的內容...

誹謗聖者,懺悔得解脫

過去,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學會放鬆,是成功路上關鍵的一步

安南曾是一名普通律師。剛入行時,他發誓一定要出人頭...

古人往生特別容易,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難

我等念佛行人,應當考實今時淨土法門,與古時淨土法門...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聆志居士讀誦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大方廣三戒經》女聲讀誦

《大方廣三戒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