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二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二十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三

「諸天子!然世間有情多行攝取,行起我、我所執,謂色是我是我所,受、想、行、識是我是我所;眼處是我是我所,耳、鼻、舌、身、意處是我是我所;色處是我是我所,聲、香、味、觸、法處是我是我所;眼界是我是我所,耳、鼻、舌、身、意界是我是我所;色界是我是我所,聲、香、味、觸、法界是我是我所;眼識界是我是我所,耳、鼻、舌、身、意識界是我是我所;眼觸是我是我所,耳、鼻、舌、身、意觸是我是我所;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是我是我所,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是我是我所;地界是我是我所,水、火、風、空、識界是我是我所;無明是我是我所,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是我是我所;佈施波羅蜜多是我是我所,淨戒波羅蜜多是我是我所,安忍波羅蜜多是我是我所,精進波羅蜜多是我是我所,靜慮波羅蜜多是我是我所,般若波羅蜜多是我是我所;內空是我是我所,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我是我所;真如是我是我所,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我是我所;四念住是我是我所,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我是我所;苦聖諦是我是我所,集、滅、道聖諦是我是我所;四靜慮是我是我所,四無量是我是我所,四無色定是我是我所;八解脫是我是我所,八勝處是我是我所,九次第定是我是我所,十遍處是我是我所;空解脫門是我是我所,無相、無願解脫門是我是我所;五眼是我是我所,六神通是我是我所;三摩地門是我是我所,陀羅尼門是我是我所;佛十力是我是我所,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我是我所;預流果是我是我所,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是我是我所;獨覺菩提是我是我所;一切智是我是我所,道相智、一切相智是我是我所。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色故行,為棄捨色故行,為攝取受、想、行、識故行,為棄捨受、想、行、識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眼處故行,為棄捨眼處故行,為攝取耳、鼻、舌、身、意處故行,為棄捨耳、鼻、舌、身、意處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色處故行,為棄捨色處故行,為攝取聲、香、味、觸、法處故行,為棄捨聲、香、味、觸、法處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眼界故行,為棄捨眼界故行,為攝取耳、鼻、舌、身、意界故行,為棄捨耳、鼻、舌、身、意界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色界故行,為棄捨色界故行,為攝取聲、香、味、觸、法界故行,為棄捨聲、香、味、觸、法界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眼識界故行,為棄捨眼識界故行,為攝取耳、鼻、舌、身、意識界故行,為棄捨耳、鼻、舌、身、意識界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眼觸故行,為棄捨眼觸故行,為攝取耳、鼻、舌、身、意觸故行,為棄捨耳、鼻、舌、身、意觸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故行,為棄捨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故行,為攝取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故行,為棄捨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地界故行,為棄捨地界故行,為攝取水、火、風、空、識界故行,為棄捨水、火、風、空、識界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無明故行,為棄捨無明故行,為攝取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故行,為棄捨行乃至老死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佈施波羅蜜多故行,為棄捨佈施波羅蜜多故行,為攝取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故行,為棄捨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內空故行,為棄捨內空故行,為攝取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故行,為棄捨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真如故行,為棄捨真如故行,為攝取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故行,為棄捨法界乃至不思議界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四念住故行,為棄捨四念住故行,為攝取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故行,為棄捨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苦聖諦故行,為棄捨苦聖諦故行,為攝取集、滅、道聖諦故行,為棄捨集、滅、道聖諦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四靜慮故行,為棄捨四靜慮故行,為攝取四無量、四無色定故行,為棄捨四無量、四無色定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八解脫故行,為棄捨八解脫故行,為攝取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故行,為棄捨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空解脫門故行,為棄捨空解脫門故行,為攝取無相、無願解脫門故行,為棄捨無相、無願解脫門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天子!若菩薩為攝取五眼故行,為棄捨五眼故行,為攝取六神通故行,為棄捨六神通故行,是菩薩不能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能修靜慮、精進、安忍、淨戒、佈施波羅蜜多;是菩薩不能證內空,亦不能證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是菩薩不能證真如,亦不能證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是菩薩不能修四念住,亦不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不能證苦聖諦,亦不能證集、滅、道聖諦;是菩薩不能修四靜慮,亦不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不能修八解脫,亦不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不能修空解脫門,亦不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不能修五眼,亦不能修六神通;是菩薩不能修三摩地門,亦不能修陀羅尼門;是菩薩不能修佛十力,亦不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不能修一切智,亦不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二十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觀世...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隋大業年中三藏笈多譯 歸命一切...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序 御製 大朴既散,有為遂作。名...

十二緣生祥瑞經

十二緣生祥瑞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註音版】佛說十號經

佛說十號經...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舍利弗前...

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聞如是: 一...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郭...

佛說善生子經

佛說善生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聞如是: 一時,眾祐...

思益梵天所問經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

【佛教詞典】四供養

略稱四供。於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中,大日如來自心中流現...

【佛教詞典】中有五名

指表示中有狀態之五種名稱。(一)意成(梵 manomaya),...

佛教不同於天神地祗

社會人士對佛教誤解最深的,莫過於迷信二字。大多數受...

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

中國有句俗話叫知足常樂;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

從臉上的顏色看自己的健康

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國際生物醫學特徵...

仿葷素食不是肉,為什麼也要少吃

作為肉類的替代品,仿葷實物似乎是素食餐廳的必備。仿...

鴦掘摩羅:從殺人魔到佛陀弟子

鴦掘摩羅閉關洞 在佛陀時代,印度境內的憍薩羅國,發...

中了二隻箭

法國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家境清寒,長大後嫁給一個公...

以這種態度來茹素,自然能身心清淨

為了健康長壽,療病養生,近年來,人們不斷從醫藥與飲...

迷信咒語的人

有一個愚癡的人,每天都悶悶不樂!鄰居看他這麼不快樂...

上求下化皆不離的妙法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

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卻不平凡的念佛人 當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煩惱時,有...

大藏經者,如來之慧命

大藏經者,如來之慧命,人天之眼目。無明長夜之智炬,...

如何讓父母吃素不殺生

若父母天性與佛相反,當至誠代父母持念迴向,消除宿業...

【視頻】《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

《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

【視頻】《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男聲讀誦版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男聲讀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