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三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報恩品第二之下

爾時,王捨大城東北八十由旬,有一小國名增長福。於彼國中,有一長者名曰智光,其年衰邁,唯有一子,其子惡性不順父母,所有教誨皆不能從。遙聞釋迦牟尼如來在王舍城耆闍崛山,為濁惡世無量眾生,宣說大乘報恩之法,父母及子並諸眷屬,為聽法故,齎持供具來詣佛所,供養恭敬而白佛言:「我有一子其性弊惡,不受父母所有教誨,今聞佛說報四種恩,為聽法故來詣佛所。唯願世尊!為我等類及諸眷屬,宣說四恩甚深妙義,令彼惡子生孝順心,此世當生令得安樂。」

爾時,佛告智光:「善哉,善哉!汝為法故來至我所,供養恭敬樂聞是法。汝等諦聽,善思念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為聞法要,舉足下足,隨其遠近所踐之地微塵數量,以是因緣,感得金輪轉輪聖王;聖王報盡作欲天王,欲天報盡作梵天王,見佛聞法速證妙果。汝大長者及餘眾等,為於法故來至我所,如是經過八十由旬,大地微塵一一塵數,能感人天輪王果報。既聞法已,當來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雖先說甚深四恩微妙義趣,今復為汝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最勝法王大聖主,  一切人天無等倫,
 具諸相好以嚴身,  智海如空無有量。
 自他利行皆圓滿,  名稱普聞諸國土,
 永斷煩惱餘習氣,  善持密行護諸根。
 百四十種不共德,  廣大福海悉圓滿,
 三昧神通皆具足,  八自在宮常遊樂。
 十方人天及外道,  無有能難調御師,
 金口能宣無礙辯,  雖無能問而自說。
 如大海潮時不失,  亦如天鼓稱天心,
 如是自在唯佛有,  非五通仙魔梵等。
 難思劫海修行願,  證獲如是大神通,
 我入三昧大寂室,  觀察諸根及藥病。
 自出禪定而讚歎,  三世佛法心地門,
 時諸長者退大心,  樂住二乘自利行。
 我開大智方便教,  引入三空解脫門,
 如來意趣莫能量,  唯佛能知真祕密。
 利根聲聞及獨覺,  勤求不退諸菩薩,
 十二劫數共度量,  無有能知其少分。
 假使十方凡聖智,  授與一人為智者,
 如是智者如竹林,  不能測量其少分。
 世間凡夫無慧眼,  迷於恩處失妙果,
 五濁惡世諸眾生,  不悟深恩恆背德,
 我為開示於四恩,  令入正見菩提道。
 慈父悲母長養恩,  一切男女皆安樂,
 慈父恩高如山王,  悲母恩深如大海。
 若我住世於一劫,  說悲母恩不能盡,
 我今略說於少分,  猶如蚊虻飲大海。
 假使有人為福德,  供養淨行婆羅門,
 五通神仙自在者,  大智師長及善友,
 安置七珍為堂殿,  及以牛頭栴檀房,
 百寶臥具各敷陳,  世間美味如甘露,
 療治萬病諸湯藥,  盛滿金銀器物中。
 如是供養日三時,  乃至數盈於百劫,
 不如一念申少分,  供養悲母大恩田,
 福德無邊不可量,  筭分喻分皆無比。
 世間悲母孕其子,  十月懷胎長受苦,
 於五欲樂情不著,  隨時飲食亦同然,
 晝夜常懷悲愍心,  行住坐臥受諸苦。
 若正誕其胎藏子,  如攢鋒刃解肢節,
 迷惑東西不能辯,  遍身疼痛無所堪。
 或因此難而命終,  六親眷屬咸悲惱,
 如是眾苦皆由子,  憂悲痛切非口宣。
 若得平復身安樂,  如貧獲寶喜難量,
 顧視容顏無厭足,  憐念之心不暫捨。
 母子恩情常若是,  出入不離胸臆前,
 母乳猶如甘露泉,  長養及時曾無竭,
 慈念之恩實難比,  鞠育之德亦難量。
 世間大地稱為重,  悲母恩重過於彼;
 世間須彌稱為高,  悲母恩高過於彼;
 世間速疾唯勐風,  母心一念過於彼。
 若有眾生行不孝,  令母暫時起恨心,
 怨念之辭少分生,  子乃隨言遭苦難,
 一切佛與金剛天,  神仙祕法無能救。
 若有男女依母教,  承順顏色不相違,
 一切災難盡消除,  諸天擁護常安樂。
 若能承順於悲母,  如是男女悉非凡,
 大悲菩薩化人間,  示現報恩諸方便。
 若有男子及女人,  為報母恩行孝養,
 割肉刺血常供給,  如是數盈於一劫,
 種種勤修於孝道,  猶未能報暫時恩。
 十月處於胎藏中,  常銜乳根飲脂血,
 自為嬰孩及童子,  所飲母乳百斛餘,
 飲食湯藥妙衣服,  子先母后為常則。
 子若愚癡人所惡,  母亦恩憐不棄遺。
 昔有女人抱其子,  渡於恆河水瀑流,
 以汎水故力難前,  與子俱沒無能捨。
 為是慈念善根力,  命終上生於梵天,
 長受梵天三昧樂,  得遇如來受佛記。
 是故悲母有十德,  隨應義利立其名:
 一名大地二能生,  三能正者四養育,
 五與智者六莊嚴,  七名安隱八教授,
 九教誡者十與業,  餘恩不過於母恩。
 何法世間最富有?  何法世間最貧無?
 母在堂時為最富,  母不在時為最貧。
 母在之時為日中,  悲母亡時為日沒;
 母在之時皆圓滿,  悲母亡時悉空虛。
 世間一切善男女,  恩重父母如丘山,
 應當孝敬恆在心,  知恩報恩是聖道。
 不惜身命奉甘旨,  未曾一念虧色養,
 如其父母奄喪時,  將欲報恩誠不及。
 佛昔修行為慈母,  感得相好金色身,
 名聞廣大遍十方,  一切人天咸稽首,
 人與非人皆恭敬,  自緣往昔報慈恩。
 我昇三十三天宮,  三月為母說真法,
 令母聽聞歸正道,  悟無生忍常不退。
 如是皆為報悲恩,  雖報恩深猶未足。
 神通第一目犍連,  已斷三界諸煩惱,
 以神通力觀慈母,  見在受苦餓鬼中。
 目連自往報母恩,  救免慈親所受苦,
 上生他化諸天眾,  共為遊樂處天宮。
 當知父母恩最深,  諸佛聖賢咸報德。
 若人至心供養佛,  復有精勤修孝養,
 如是二人福無異,  三世受報亦無窮。
 世人為子造諸罪,  墮在三塗長受苦,
 男女非聖無神通,  不見輪迴難可報。
 哀哉世人無聖力,  不能拔濟於慈母,
 以是因緣汝當知,  勤修福利諸功德。
 以其男女追勝福,  有大金光照地獄,
 光中演說深妙音,  開悟父母令發意。
 憶昔所生常造罪,  一念悔心悉除滅,
 口稱南無三世佛,  得脫無暇苦難身,
 往生人天長受樂,  見佛聞法當成佛。
 或生十方淨土中,  七寶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同學,
 獲六神通自在力,  得入菩提微妙宮。
 皆是菩薩為男女,  乘大願力化人間,
 是名真報父母恩,  汝等眾生共修學。
 有情輪迴生六道,  猶如車輪無始終,
 或為父母為男女,  世世生生互有恩。
 如見父母等無差,  不證聖智無由識,
 一切男子皆是父,  一切女人皆是母。
 如何未報前世恩,  卻生異念成怨嫉,
 常須報恩互饒益,  不應打罵致怨嫌。
 若欲增修福智門,  晝夜六時當發願,
 願我生生無量劫,  得宿住智大神通。
 能知過去百千生,  更相憶識為父母,
 循環六趣四生中,  令我一念常至彼。
 為說妙法離苦因,  使得人天長受樂,
 勸發堅固菩提願,  修行菩薩六度門,
 永斷二種生死因,  疾證涅槃無上道。
 十方一切諸國王,  正法化人為聖主,
 國王福德為最勝,  所作自在名為天。
 三十三天及餘天,  恆將福力助王化,
 諸天擁護如一子,  以是得稱天子名。
 世間以王為根本,  一切人民為所依,
 猶如世間諸舍宅,  柱為根本而成立。
 王以正法化人民,  如大梵王生萬物,
 王行非法無政理,  如琰魔王滅世間。
 王所容受姧邪人,  象蹋華池等無異,
 勿謂時逢濁惡世,  當知善惡是王修。
 如日天子照世間,  國王化世亦如是,
 日光夜分雖不照,  能使有情得安樂,
 王以非法化於世,  一切人民無所依。
 世間所有諸恐怖,  依王福力不能生,
 人民所成安隱樂,  當知是王福所及。
 世間所有勝妙華,  依王福力而開敷;
 世間所有妙園林,  依王福力皆滋茂;
 世間所有諸藥草,  依王福力差諸疾;
 世間百穀及苗稼,  依王福力皆成實;
 世間人民受豐樂,  依王福力常自然。
 譬如長者有一子,  智慧端嚴世無比,
 父母恩愛如眼目,  晝夜常生護念心。
 國大聖王亦如是,  愛念眾生如一子,
 養育耆年拯孤獨,  賞罰之心常不二。
 如是仁王為聖主,  群生敬仰等如來。
 仁王化治國無災,  萬姓恭勤常安隱,
 國王無法化於世,  疾疫流行災有情。
 如是一切人非人,  罪福昭然無所覆,
 善惡法中分七分,  造者獲五王得二,
 園林田宅悉皆然,  所稅等分亦如是。
 轉輪聖王出現時,  分作六分王得一,
 時諸人民得五分,  善惡業報亦皆然。
 若有人王修正見,  如法化世名天主,
 以依天法化世間,  毘沙門王常擁護,
 及餘三天羅剎眾,  皆當守護聖王宮。
 聖王出世理國時,  饒益眾生成十德:
 一名能照於國界,  二名莊嚴於國土,
 三名能與諸安樂,  四名能伏諸怨敵,
 五名能遮諸恐怖,  六名修集諸聖賢,
 七名諸法為根本,  八名護持於世間,
 九名能作造化功,  十名國界人民主。
 若王成就十勝德,  梵王帝釋及諸天,
 夜叉羅剎鬼神王,  隱身常來護國界,
 龍王歡喜降甘雨,  五穀成熟萬姓安。
 國中處處生珍寶,  人馬彊力無怨敵,
 如意寶珠現王前,  境外諸王自賓伏。
 若生不善於王國,  一念起心成眾惡,
 是人命終墮地獄,  受苦永劫無出期。
 若有勤誠助國王,  諸天護念增榮祿。
 智光長者汝應知,  一切人王業所感,
 諸法無不因緣成,  若無因緣無諸法。
 說無生天及惡趣,  如是之人不了因,
 無因無果大邪見,  不知罪福生妄計。
 王今所受諸福樂,  往昔曾持三淨戒,
 戒德熏修所招感,  人天妙果獲王身。
 若人發起菩提心,  願力資成無上果,
 堅持上品清淨戒,  起居自在為法王,
 神通變化滿十方,  隨緣普濟諸群品。
 中品受持菩薩戒,  福得自在轉輪王,
 隨心所作盡皆成,  無量人天悉遵奉。
 下上品持大鬼王,  一切非人咸率伏,
 受持戒品雖缺犯,  由戒勝故得為王。
 下中品持禽獸王,  一切飛走皆歸伏,
 於清淨戒有缺犯,  由戒勝故得為王。
 下下品持琰魔王,  處地獄中常自在,
 雖毀禁戒生惡道,  由戒勝故得為王。
 以是義故諸眾生,  應受菩薩清淨戒,
 善能護持無缺犯,  隨所生處作人王。
 若有不受如來戒,  終不能得野干身,
 何況能感人天中,  最勝快樂居王位?
 是故王者非無因,  戒業精勤成妙果。
 國王自是人民主,  慈恤如母養嬰兒,
 如是人王有大恩,  撫育之心難可報。
 以是因緣諸有情,  若能修證大菩提,
 於諸眾生起大悲,  應受如來三聚戒。
 若欲如法受戒者,  應當懺罪令消滅,
 起罪之因有十緣,  身三口四及意三。
 生死無始罪無窮,  煩惱大海深無底,
 業障峻極如須彌,  造業由因二種起。
 所謂現行及種子,  藏識持緣一切種,
 如影隨形不離身,  一切時中障聖道。
 近障人天妙樂果,  遠障無上菩提果,
 在家能招煩惱因,  出家亦破清淨戒。
 若能如法懺悔者,  所有煩惱悉皆除,
 猶如劫火壞世間,  燒盡須彌並巨海。
 懺悔能燒煩惱薪,  懺悔能往生天路,
 懺悔能得四禪樂,  懺悔雨寶摩尼珠,
 懺悔能延金剛壽,  懺悔能入常樂宮,
 懺悔能出三界獄,  懺悔能開菩提華,
 懺悔見佛大圓鏡,  懺悔能至於寶所。
 若能如法懺悔者,  當依二種觀門修:
 一者觀事滅罪門,  二者觀理滅罪門。
 觀事滅罪有其三,  上中下根為三品。
 若有上根求淨戒,  發大精進心無退,
 悲淚泣血常精懇,  哀感遍身皆血現。
 繫念十方三寶所,  並餘六道諸眾生,
 長跪合掌心不亂,  發露洗心求懺悔。
『唯願十方三世佛,  以大慈悲哀愍我。
 我處輪迴無所依,  生死長夜常不覺。
 我在凡夫具諸縛,  狂心顛倒遍攀緣。
 我處三界火宅中,  妄染六塵無救護。
 我生貧窮下賤家,  不得自在常受苦。
 我生邪見父母家,  造罪依於惡眷屬。
 唯願諸佛大慈尊,  哀愍護念如一子。
 一懺不復造諸罪,  三世如來當證明。』
 如是勇勐懺悔者,  名為上品求淨戒。
 若有中根求戒者,  一心勇勐懺諸罪,
 涕淚交橫不覺知,  遍身流汗哀求佛。
『發露無始生死業,  願大悲水洗塵勞。
 滌除罪障淨六根,  施我菩薩三聚戒,
 我願堅持不退轉,  精修度脫苦眾生。
 自未得度先度佗,  盡未來際常無斷。』
 如是精勤勇勐者,  不惜身命求菩提,
 能感三寶靈異相,  是名中品大懺悔。
 若有下根求淨戒,  發起無上菩提心,
 涕淚悲泣身毛豎,  於所造罪深慚愧。
 對於十方三寶所,  及以六道眾生前,
 至誠發露無始來,  所有惱亂諸眾生。
 起於無礙大悲心,  不惜身命悔三業,
 已作之罪皆發露,  未作之惡更不造。
 如是三品懺諸罪,  皆名第一清淨戒,
 以慙愧水洗塵勞,  身心俱為清淨器。
 諸善男子汝當知,  已說淨觀諸懺悔,
 於其事理無差別,  但以根緣應不同。
 若欲修習觀正理,  遠離一切諸散亂,
 著新淨衣跏趺坐,  攝心正念離諸緣,
 常觀諸佛妙法身,  體性如空不可得。
 一切諸罪性皆如,  顛倒因緣妄心起,
 如是罪相本來空,  三世之中無所得。
 非內非外非中間,  性相如如俱不動,
 真如妙理絕名言,  唯有聖智能通達。
 非有非無非有無,  非不有無離名相,
 周偏法界無生滅,  諸佛本來同一體。
 惟願諸佛垂加護,  能滅一切顛倒心,
 願我早悟真性源,  速證如來無上道。
 若有清信善男子,  日夜能觀妙理空,
 一切罪障自消除,  是名最上持淨戒。
 若人觀知實相空,  能滅一切諸重罪,
 猶如大風吹勐火,  能燒無量諸草木。
 諸善男子真實觀,  名為諸佛祕要門。
 若欲為佗廣分別,  無智人中勿宣說,
 一切凡愚眾生類,  聞必生疑心不信。
 若有智者生信解,  念念觀察悟真如,
 十方諸佛皆現前,  菩提妙果自然證。
 善男子等我滅後,  未來世中淨信者,
 於二觀門常懺悔,  當受菩薩三聚戒。
 若欲受持上品戒,  應請戒師佛菩薩,
 請我釋迦牟尼佛,  當為菩薩戒和上;
 龍種淨智尊王佛,  當為淨戒阿闍梨;
 未來導師彌勒佛,  當為清淨教授師;
 現在十方兩足尊,  當為清淨證戒師;
 十方一切諸菩薩,  當為修學戒伴侶;
 釋梵四王金剛天,  當為學戒外護眾。
 奉請如是佛菩薩,  及以現前傳戒師。
 普為報於四恩故,  發起清淨菩提心,
 應受菩薩三聚戒,  饒益一切有情戒,
 修攝一切善法戒,  修攝一切律儀戒。
 如是三聚清淨戒,  三世如來所護念;
 無聞非法諸有情,  無量劫中未聞見。
 唯有過去十方佛,  已受淨戒常護持,
 二障煩惱永斷除,  獲證無上菩提果。
 未來一切諸世尊,  守護三聚淨戒寶,
 斷除三障並習氣,  當證正等大菩提。
 現在十方諸善逝,  具修三聚淨戒因,
 永斷生死苦輪迴,  得證三身菩提果。
 超越生死深大海,  菩薩淨戒為船筏;
 永斷貪瞋癡繫縛,  菩薩淨戒為利劍;
 生死嶮道諸怖畏,  菩薩淨戒為舍宅;
 息除貧賤諸苦因,  淨戒能為如意寶;
 鬼魅所著諸疾病,  菩薩淨戒為良藥。
 人天為王得自在,  三聚淨戒作良緣;
 及餘四趣諸王身,  淨戒為緣獲勝果。
 是故能修自在因,  當得為王受尊貴。
 應先禮敬十方佛,  日夜增修清淨戒,
 諸佛護念常受持,  戒等金剛無破壞。
 三界諸天諸善神,  衛護王身及眷屬,
 一切怨敵皆歸伏,  萬姓歡娛感王化。
 是故受持菩薩戒,  感世出世無為果。
 三寶常住化於世,  恩德廣大不思議,
 過未及現劫海中,  功德利生無休息。
 佛日千光恆照世,  利益群生度有緣,
 無緣不覩佛慈光,  猶如盲者無所見。
 法寶一味無變易,  前佛後佛說皆同。
 如雨一味普能霑,  草木滋榮大小別,
 眾生隨根各得解,  草木稟潤亦差殊。
 菩薩聲聞化眾生,  如大河水流不竭,
 眾生無信化不被,  如處幽冥日難照。
 如來月光甚清涼,  能除眾暗亦如是,
 猶如覆盆月不照,  迷惑眾生亦如是。
 法寶甘露妙良藥,  能治一切煩惱病,
 有信服藥證菩提,  無信隨緣墮惡道。
 菩薩聲聞常在世,  無數方便度眾生,
 若有眾生信樂心,  各入三乘安樂位。
 如來不出於世間,  一切眾生入邪道,
 永離甘露飲毒藥,  長溺苦海無出期。
 佛日出現三千界,  放大光明照長夜,
 眾生如睡不覺知,  蒙光得入無為室。
 如來未說一乘法,  十方國土悉空虛,
 發心修行成正覺,  一切佛土皆嚴淨。
 一乘法寶諸佛母,  三世如來從此生,
 般若方便無間修,  解脫道成登妙覺。
 若佛菩薩不出現,  世間眾生無導師,
 生死嶮難無由過,  如何得至於寶所?
 以大願力為善友,  常說妙法令修行,
 趣向十地證菩提,  善入涅槃安樂處。
 大悲菩薩化世間,  方便引導眾生故,
 內祕一乘真實行,  外現緣覺及聲聞。
 鈍根小智聞一乘,  怖畏發心經多劫,
 不知身有如來藏,  唯欣寂滅厭塵勞。
 眾生本有菩提種,  悉在賴耶藏識中,
 若遇善友發大心,  三種鍊磨修妙行,
 永斷煩惱所知障,  證得如來常住身。
 菩提妙果不難成,  真善知識實難遇。
 一切菩薩修勝道,  四種法要應當知:
 親近善友為第一,  聽聞正法為第二,
 如理思量為第三,  如法修證為第四。
 十方一切大聖主,  修是四法證菩提。
 汝諸長者大會眾,  及未來世清信士,
 如是四法菩薩地,  要當修習成佛道。
 善男子等應諦聽,  如來所說四恩者,
 佛寶之恩最為上,  為度眾生髮大心。
 三僧企邪大劫中,  具修百千諸苦行,
 功德圓滿遍法界,  十地究竟證三身。
 法身體遍諸眾生,  萬德凝然性常住,
 不生不滅無來去,  不一不異非常斷。
 法界遍滿如虛空,  一切如來共修證,
 有為無為諸功德,  依止法身常清淨。
 法身本性如虛空,  遠離六塵無所染,
 法身無形離諸相,  能相所相悉皆空。
 如是諸佛妙法身,  戲論言辭相寂滅,
 遠離一切諸分別,  心行處滅體皆如。
 為欲證得如來身,  菩薩善修於萬行,
 智體無為真法性,  色心一切諸佛同。
 譬如飛鳥至金山,  能使鳥身同彼色,
 一切菩薩如飛鳥,  法身佛體類金山。
 自受用身諸相好,  一一遍滿十方剎,
 四智圓明受法樂,  前佛後佛體皆同。
 雖遍法界無障礙,  如是妙境不思議,
 是身常住報佛土,  自受法樂無間斷。
 佗受用身諸相好,  隨機應現無增減,
 為化地上諸菩薩,  一佛現於十種身,
 隨所應現各不同,  展轉倍增至無極。
 稱根為說諸法要,  令受法樂入一乘,
 彼獲神通漸增長,  所悟法門亦如是。
 下地菩薩起智慧,  不能了達於上地,
 能化所化隨地增,  各隨本緣為所屬,
 或一菩薩多佛化,  或多菩薩一佛化。
 如是十佛成正覺,  各坐七寶菩提樹,
 前佛入滅後佛成,  不同化佛經劫現。
 十佛所坐蓮華台,  週遍各有百千葉,
 一一叶中一佛土,  即是三千大千界。
 一一界中有百億,  日月星辰四大洲,
 六欲諸天及四禪,  空處識處非想等。
 其四洲中南贍部,  一一各有金剛座,
 及以菩提大樹王。  爾所變化諸佛身,
 一時證得菩提道,  轉妙法輪於大千,
 菩薩緣覺及聲聞,  隨所根宜成聖果。
 如是所說三身佛,  最上無比名為寶。
 應化二身所說法,  教理行果為法寶,
 諸佛以法為大師,  修心所證菩提道。
 法寶三世無變易,  一切諸佛皆歸學。
 我今頂禮薩婆若,  故說法寶為佛師。
 或入勐火不能燒,  應時即得真解脫。
 法寶能摧生死獄,  猶如金剛碎萬物;
 法寶能照眾生心,  如日天子臨空界;
 法寶能作堅牢船,  能渡愛河超彼岸;
 法寶能與眾生樂,  譬如天鼓應天心;
 法寶能濟眾生貧,  如摩尼珠雨眾寶;
 法寶能為三寶階,  聞法修因生上界;
 法寶金輪大聖王,  以大法力破四魔;
 法寶能為大寶車,  能運眾生出火宅;
 法寶能為大導師,  能引眾生至寶所;
 法寶能吹大法螺,  覺悟眾生成佛道;
 法寶能為大法燈,  能照生死諸黑闇;
 法寶能為金剛箭,  能鎮國界伏諸怨。
 三世如來所說法,  能利眾生脫苦縛,
 引入涅槃安樂城,  是名法寶恩難報。
 智光長者汝諦聽,  世出世僧有三種,
 菩薩聲聞聖凡眾,  能益眾生為福田。
 文殊師利大聖尊,  三世諸佛以為母,
 十方如來初發心,  皆是文殊教化力。
 一切世界諸有情,  聞名見身及光相,
 並見隨類諸化現,  皆成佛道難思議。
 彌勒菩薩法王子,  從初發心不食肉,
 以是因緣名慈氏,  為欲成熟諸眾生。
 處於第四兜率天,  四十九重如意殿,
 晝夜恆說不退行,  無數方便度人天。
 八功德水妙華池,  諸有緣者悉同生,
 我今弟子付彌勒,  龍華會中得解脫。
 於末法中善男子,  一摶之食施眾生,
 以是善根見彌勒,  當得菩提究竟道。
 舍利弗等大聲聞,  智慧神通化群生。
 若能成就解脫戒,  真是修行正見人,
 為佗說法傳大乘,  如是福田為第一。
 或有一類凡夫僧,  戒品不全生正見,
 讚詠一乘微妙法,  隨犯隨悔障銷除。
 為諸眾生成佛因,  如是凡夫亦僧寶。
 如欝金華雖萎悴,  猶勝一切諸妙華,
 正見比丘亦如是,  四種輪王所不及。
 如是四類聖凡僧,  利樂有情無暫歇,
 稱為世間良福田,  是名僧寶大恩德。
 如我所說四恩義,  是名能造世間因,
 一切萬物從是生,  若離四恩不可得。
 譬如世間諸色塵,  能造四大而得生,
 有情世間亦復然,  由彼四恩得安立。」

爾時,智光長者及諸子等,聞佛所說四種大恩,得未曾有,歡喜合掌,而白佛言:「善哉,善哉!大慈世尊!為濁惡世不信因果、不孝父母、邪見眾生,說真妙法利樂世間。唯願世尊!說報恩義,我等既悟甚深四恩,而今未知修何善業而報是恩?」

佛告長者:「善男子等!我為五百長者先已廣說,而今為汝略說少分。若善男子、善女人,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精勤修行十波羅蜜,若有所得未名報恩;若人須臾能行一善,心無所得,乃名報恩。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觸無所得,乃成佛道化諸眾生。若有淨信善男子等,得聞是經,信解受持解說書寫,以無所得三輪體空,竊為一人說四句法,除邪見心趣向菩提,是即名為報於四恩。何以故?是人當得無上菩提,展轉教化無量眾生令入佛道,三寶種子永不斷絕。」

爾時,智光長者聞是偈已,得忍辱三昧,厭離世間,得不退轉。時,諸子等八千人俱得此三昧,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四萬八千人亦證三昧,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三

 

上篇: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下篇:菩薩本生鬘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賢愚經

賢愚經卷第一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一)梵...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序品第一 如...

太子須大拏經

太子須大拏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法句譬喻經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無常品第一...

佛說意經

佛說意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

佛說作佛形像經

佛說作佛形像經 闕譯人名出後漢錄 佛至拘鹽惟國。有諸...

【註音版】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

八吉祥經

八吉祥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

【註音版】佛說轉有經

佛說轉有經...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賢愚經

賢愚經卷第一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一)梵...

佛說阿難分別經

佛說阿難分別經 乞伏秦沙門釋法堅譯 阿難白佛言:「有...

【佛教詞典】鍵南

(術語)梵語Ghana,又作伽訶那。譯曰堅,堅厚,凝厚,...

【佛教詞典】六眾生

(名數)眼等六根以譬狗等六畜也。雜阿含經四十三曰:...

一切善緣皆迴向願生西方

齋僧供佛、燒香獻花、懸幡建塔、念佛禮懺,種種三寶上...

貧人持戒脫離險境

佛在王舍城,為五百羅漢、菩薩千人說:從前有一貧人因...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嗎

問: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嗎?或者早晚都可以念?...

平時「不要」,最後「要」回來得更多

目前在一群買菜的大爺大媽眼裡,我是一道不一樣的風景...

最好不要對孩子說的十句話

1.你為什麼就不能夠象。。。。。。 孩子被對比,很可能...

觀音菩薩用功的方法

今日是兩個七的第二天。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各位來參加...

何等眾生具備往生淨土的資格

問曰:天親菩薩迴向章中,言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

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

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

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

講完信、願、持名,佛陀為什麼又講今現在說法呢? 這個...

【視頻】《普賢行願品偈頌》男聲唱誦

《普賢行願品偈頌》男聲唱誦

【視頻】《佛說忠心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忠心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