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二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對治品第三

爾時世尊處在大眾,猶如日輪,光明赫弈,隱蔽眾星;喻如大龍,蟠蘭椿輪,蒨練粲爛,覩之眼眩,思之意亂,威光晃曜,色無等喻。猶螢火光,日出不現;日月雖有百千光明,方於帝釋,譬如聚墨;帝釋雖有白淨妙光,方於大梵王所有光明,猶如瓦礫方於夜光摩尼寶珠;大梵天王雖有淨妙百千光明,方於如來所有光明,亦如聚墨。何以故?如來圓光七尺,乃能遠照十方世界。其中眾生遇斯光者,盲者得見,僂者得伸,拘躄眾生即得手足,邪迷眾生得覩真言——以要言之:諸不稱意皆得如願。

爾時會中有七十大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頭面禮佛,遶百千匝,卻住一面,異口同音說百千偈讚歎如來。

其名曰:不思議菩薩、離覺音菩薩、惟念安菩薩、離垢稱菩薩、無量音菩薩、大名聞菩薩、明寶髻菩薩、堅師子菩薩、獨步逝菩薩、捨所念菩薩、及智積菩薩、意善住菩薩、無極相菩薩、慧光曜菩薩、消強意菩薩、能擁護菩薩、至誠英菩薩、蓮花界菩薩、眾諸安菩薩、聖慧業菩薩、將功勳菩薩、無思議菩薩、淨梵施菩薩、寶事業菩薩、處大花菩薩、善思惟菩薩、無限法菩薩、名聞意菩薩、已辯積菩薩、自在門菩薩、十種力菩薩、有十力菩薩、大聖愍菩薩、無所越菩薩、游寂然菩薩、在於彼菩薩、無數天菩薩、須彌光菩薩、極重藏菩薩、因超越菩薩、而獨步菩薩、威神勝菩薩、大部界菩薩、以山護菩薩、持三世菩薩、有功勳菩薩、宣名稱菩薩、日光明菩薩、師子英菩薩、時節王菩薩、師子藏菩薩、示現有菩薩、光遠照菩薩、山師子菩薩、有取施菩薩、莫能勝菩薩、為最幢菩薩、喜悅稱菩薩、堅精進菩薩、無損減菩薩、有名稱菩薩、無恐怖菩薩、無著天菩薩、大明燈菩薩、世光曜菩薩、微妙音菩薩、執功勳菩薩、除闇暝菩薩、無等倫菩薩。各於佛前發誓願言:「我等於世尊滅度之後,護持佛法,於十方界廣令流佈,使不斷絕。何以故?我等今者覩如來不思議妙色光明——於光明中皆得聞不思議佛法,既聞法已,離於心障,累結永消,身心清淨——晃如天金,萬品斯照。我等思惟如是等功德利故,於如來所生大師想,生慈父想。常念佛恩,當報佛恩。何以故?得聞正法,不久當坐道場,轉正法輪,度脫一切眾生,皆令以得聞法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釋迦如來告一切大眾言:「是七十大菩薩摩訶薩,久於過去無量百千萬億微塵數阿僧祇劫中,已曾供養無量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微塵數諸佛,於諸佛所常修梵行,供養諸佛,心不疲惓;以慈修身,善護佛法;不捨大悲,常於十方利益一切。若有眾生臨命終時,若聞一菩薩名,若二、若三、若四,乃至七十,稱名歸命者,命終即得往生有佛國土,蓮華化生,遠離淫欲;不處胞胎,離諸臭穢;其身清淨,有妙香氣;眾所恭敬,人所愛念。為人所恭敬愛念故,其心歡喜;以歡喜心故,即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於一切眾生起大慈悲心;以發慈悲心已,次亦生於利益眾生心;以能利益眾生心已,復能發於不捨眾生心、利益眾生心、自利利彼心、滅除障礙心、寂靜煩惱心、能親近善友常生恭敬心、專意聽法心、憶持不忘思惟妙義心、願少聞多解義心、不願於多聞而不解義心;次生信如心、信如實義心;以生如實義心已,次生如說修行心;以生如說修行心已,次生不退轉心;以生不退轉心已,於諸眾生即生等對治心:

「如我不喜死,一切三界二十五有,有形無形,四足多足,乃至蟻子,有命之屬,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自喪身命。終不枉奪他命。

「如我有錢穀、帛衣被、飲食、象馬、車乘、國城、妻子、身體、手足,供養擁護,不喜他人橫來侵害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自喪身命,終不於諸眾生衣財飲食,生於劫奪之心。

「如我不喜他人欺[夌*欠],斷我妙色姉妹妻妾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身失命,於他美色不生邪念、染污之心,況行姧惡?

「如我不喜面毀、兩舌、惡口,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失身命,終不妄言、兩舌,鬪亂彼此。

「如我不喜杖石鞭打,搒笞拷掠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失身命,終不杖石楚毒拷掠眾生。

「如我不喜杻械枷鏁桁械,繫閉縛勒,諸苦惱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失身命,終不枷鏁繫閉,杻械眾生。

「如我不喜為人所[夌*欠],強力迫愶,威恩所逼,恃怙形勢,壓伏戢遏,不令面自炳說,自顯清白者,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是故菩薩,乃至喪失身命,終不非理加於眾生。

「如我為人之所供養,尊重讚歎,令我歡喜者,我亦常當佈施眾生衣被、飲食、臥具、醫藥一切樂具。

「若我造作大事,若佛事、法事、僧事,智力有限,不能令其成辦,憂愁苦惱。若有智者,見我如是憂恚懊惱,不能令事得辦,便報我言:『善男子,莫憂愁也。我當供辦,稱意所須,令汝事辦。』我聞是語,心生歡喜,是故我亦當常勸化眾生利益眾生。

「如我為王賊水火,縣官所逼,若繫若閉,心生愁毒。復有智者,見我如是遇眾苦難,便往我所,善言誘喻,告言:『莫愁苦也。我當為汝求哀國王,若諸大臣,若供給財賄,若設餘方便,令汝解脫,使無衰惱。』我聞是語,心生歡喜。

「是故菩薩常當勤修技藝,多諸工能:音樂倡伎,曆數算計,呪術仙藥,服乘象馬,兜矛矟箭,出陣入陣,有大武功。我有如是眾妙技藝,一切眾人,若王大臣,不敢違逆我意。兼我復有衣財飲食、珠環釵釧、金銀琉璃、珊瑚虎珀、硨璩馬瑙、真珠玫瑰、摩尼寶珠、象馬輦輿、僮僕作使、宮人美女、流泉浴池、七寶台觀,如是種種微妙無量百千。菩薩雖有如是威武隨意,技藝百千,寶藏象馬,車乘無量,美女勝妙,台觀、流泉、浴池,一切五欲樂具,心不貪著,而常少欲知足,好樂閑靜;山林樹下安禪靜默;雖處大眾言談語論,而心常入對治門中;雖與眾生和光塵俗,出內財產,生業息利,終不為惡,利益眾生。若有貧窮及諸苦惱,來從菩薩求索所須,菩薩隨意稱心給與。

「菩薩若見有眾生愛樂佛法,而來親近供養,承事奉侍,洗足按摩,浣濯乾曬,楊枝澡水,拂拭床敷,卷褺被枕。初夜後夜供給燈燭、前食、後食、怛鉢那食、蒲闍尼食、佉陀尼食,及諸漿飲——所謂與利師漿、馥勒奢菓漿、蒲萄漿、黑石蜜漿。如是承事,乃至一七至九十日,為欲求請菩薩,聽聞佛法。菩薩爾時雖見是人如是供給,心不歡喜。何以故?菩薩久於無量阿僧祇劫中,為求佛法故;我為一切眾生心無增減故;以慈悲心故;住平等心故,時作轉輪聖王,常以十善,導化一切眾生。為我意故,歡喜奉行,命終之後,得生人天,受微妙五欲快樂,尊嚴豪貴,隨心適意;臥起入宮,服乘鞍馬,遊戲園苑,伎樂自娛,歡喜飲食;無常卒至,老病喪亡,家室男女愁毒懊惱,舉聲大哭,以手搥胸,或時拔髮,食飲灰土,悶絕躄地,持幡乘車,啼哭送之。殯埋既竟,室家男女手相扶持,還歸本家,愁毒悶絕,良久躃地,或時致病,或時狂癡,或時致死。於生者大損,於死者無益。

「是時轉輪聖王前後導從,桉行國界,見諸眾生受斯苦惱,愍而哀傷,而作是言:『夫為王者,王領國土,攝諸眾生。雖以十善導化,果得如是微妙五欲,而不免生老病死,無常敗壞。當知我雖以正法治國,無益於物。若無益於物,云何名為大轉輪王?云何復名為大慈父?云何復名為大醫王?云何復名為大導師?夫大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徑,使得無為,常得安樂。我等今者名不稱行。譬如有人渴乏垂命,東西馳走,求索冷水。遙見空井,心生歡喜,而作是念:「今我此身,便為更生。何以故?若不得水,命去不遠。今見好井,必其望得,清淨冷水,濟我虛渴運急之命。」作是念已,馳犇往趣,往到井上,脫所著衣,舉著一處。入井取水而不得水,唯見毒蛇、守宮、蝮蠍百足之屬,瓦礫、荊棘及諸草穢。爾時渴人失本願故,既不得水,眾毒螫身,尋欲出井。其井朽故,陷墜嶔岩。其朽故井深一箭道,既無梯隥、繩索、杖木。雖復踴身上升,勢不能高,氣力羸惙,還墮井底,為諸毒蛇之所唼食。命未斷頃而作是言:「我若先知此井無水,尚不眼視,而況往取。今日苦毒,為井所誤。」』

「爾時轉輪聖王見諸人民,室家男女,恩愛分離,受苦惱時,而作是言:『今我身者,喻如空井,雖有井名,而無有水。現有所趣,而無所獲,喪失身命,苦惱如是。我今雖處於轉輪聖王之位,七寶具足,十善導化,正法治國。令諸眾生生人天中,受其微妙五欲快樂故,未能免生老病死,恩愛分離,怨憎和合,憂悲苦惱,更相哭泣。然是我過,非眾生咎。所以者何?以我無有出世間法利益一切眾生——雖從於我,諮受善法,望獲安樂,而實不能越於苦海。』

「爾時轉輪聖王復作是念:『我身今者,喻如無智大癡施主。』爾時施主值天大旱,七年不雨,樹木燋乾。時世飢饉,穀米勇貴,人民飢餓,互相茹食,飲血噉肉,更相殘害,枉濫無辜,或父食子,或子食父,父母兄弟,妻息男女,更相食噉。

「爾時,大施主遊行觀看,見諸眾生飢餓顦顇,羸瘦戰掉,氣力虛微,顏貌顦顇,頭髮蓬亂,形體瘦黑。於其肩上或見擔揭,純是死人所有頭手、節腕、臂肘、嵴脇、肩臂、臏膊、足指,或是肝膽腸胃。時,大施主微聲問言:『汝所擔揭者是何物也?』答言:『我所擔者是死人頭手、臂肘、節腕也。』問言:『汝擔是死人臂肘節腕,何所作為?』答言:『汝不知耶?天時亢旱,時世飢饉,穀米勇貴,人民飢餓,互相食耳。我所擔者是我飲食。』

「爾時,施主聞是說已,心驚毛竪,悶絕躃地。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穌。復更問言:『雖是汝食,是何人肉?』爾時餓人聞是語已,舉聲大哭,憂恚斷絕,報施主言:『不可言也。痛哉!痛哉!怪哉!怪哉!大施主!我今情實相語。我所擔者,或言是父,或言是母,或言妻子,或言兄弟,宗親骨肉。』爾時,諸飢餓人各各以情實自說因緣:『大施主!更無餘事。我等以飢餓因緣故,還相噉食耳。』

「爾時,大施主聞是語已,飲氣歎息,報眾人言:『汝等今者,更莫共相食噉肉也。若有所須,衣服飲食,種種湯藥,所須之物。卻後一七,汝等大眾皆集我家,我當隨汝所須,衣被、飲食、病瘦湯藥,稱意給與。』眾人聞已,心生歡喜,歎言:『善哉!善哉!未曾有也。』

「爾時,施主還到其家,喚其夫人及其子息、僮僕、作使,一切皆集。於眾人中和顏悅色,發柔軟言,告喻妻子及諸作使:『汝等應當至心聽我所說。汝等知不?天時炎旱,時世饑儉,人民飢餓死者無數。我等居家,庫藏盈滿,穀米無量。可共及時,種於福田。』妻子聞已:『善哉!善哉!快善無量。我等身命亦隨施主,況於大藏錢財飲食耶?』

「爾時施主心生歡喜:『汝等今者,真是我無上道伴。善哉!善哉!汝等諸人,應當各各而自處分。隨所應作,隨所應為,應作者便作,應為者速為。卻後一七必令成辦。』

「爾時施主一一處分已竟,即自出外處處觀看,何處當有平地寬博,安施壇施。即時安著清淨之處,除去沙鹵、株杌、荊棘。其地清淨,安施床敷氍毺毾[毯-炎+登]。即時安施大眾座處已,嚴駕五百大象,負載飲食,運趣施壇。飲食如山,乳酪如池,膏油餅脯,種種餚饍,百味具足。兼有種種衣服、珠環、嚴釧、象馬、七珍,種種具足,莊嚴已竟。卻後一七,明相舉時,亦於七日朝,槌鐘鳴鼓,吹大蠡貝,高聲唱言:『一切大眾!皆來集於大施主壇。』

「爾時眾人聞是唱聲,心生歡喜,如蒙賢聖。聞是語已,尋聲往趣大會施壇,隨意所取,衣被、飲食、珠環、釵釧、百種湯藥、象馬、七珍,隨所好憙,恣意選取。爾時,施主所施之物,眾人持去已盡。爾時施主心生歡喜已,即還歸家。室家妻子歡喜受樂,五欲自娛。

「卻後一七,聞外人言:『先所受施衣被飲食者,皆藥發而死。』或未死者皆發是言:『怪哉!怪哉!是大施主雖有慈悲憐愍,供給所須衣被飲食,雖復當時充飢解渴,得濟身命,於後數日,藥發喪命。』時大施主憂恚懊惱,問其妻子:『汝等云何成熟飲食,使惡毒藥,令墮食中?』妻子、作使、諸僮僕等,皆言:『不爾。』『若不爾者,毒從何來?』答曰:『不審。』

「爾時施主重自撿校,即入家中,次第桉行,見一井水而覆蓋頭。問諸人言:『此是何井?』家人答言:『此是施主於小兒時養三毒蛇,穿此一井,安置其中。此井是毒蛇住處,水亦是毒,飲者殺人。』施主見已,問作使言:『汝等先作食時,不取此井水用作食也?』作使答言:『飲食猥多,當時運急,汲取此水,用作飲食。』大施主言:『怪哉!怪哉!如我今者,愚癡無智,云何養此毒蛇,作此毒井?』告語妻子:『速往填塞!中三毒蛇者,為吾燒殺!』是時,作使速往除滅。

「爾時施主滅毒井已,出外觀看,見受施者,藥發而死,異口同音皆言:『坐此施主與我毒食,令我早喪身命。我若先知此食有毒者,終不噉食。』爾時施主聞是語已,心生懊惱。如彼轉輪聖王,雖復十善導化,令諸眾生得生人天,雖受如是微妙五欲,微妙快樂,猶未能免生老病死。時轉輪聖王尋發願言:『我今應當求索無上佛法、出世間法,令諸眾生讀誦翫習,遠離生死,得至涅槃。』

「爾時轉輪聖王為求佛法故,於閻浮提遍處宣令:『誰解佛法?大轉輪王欲得翫習。』處處宣令,皆云言無。到一邊小國中,有一婆羅門解知佛法。爾時使者逕往詣彼,至婆羅門所,問言:『大德解佛法耶?』答言:『解也。』

「爾時使者頭面禮足,報言:『大師!大轉輪王欲相顧命。惟願大師屈神德,往至彼轉輪王所。』時轉輪王遠出奉迎,頭面禮足,問訊起居,冒涉塗路,得無疲惓耶?即請入宮,於正殿上,敷王御座,前請大師:『願坐此座?』時婆羅門即昇妙座,結加趺坐。

「爾時大王見於大師端坐已定,供給所須,施安已竟,合掌向於婆羅門白言:『大師!解佛法耶?』時婆羅門報言:『吾解佛法。』爾時大王報言:『大師!為我解說。』婆羅門言:『王大愚也。吾學是佛法,久受勤苦,因乃得成。今者大王,云何直欲得聞?』

「爾時,大王白大師言:『欲須何物?』婆羅門言:『與我供養。』王言:『所須供養為是何物?衣被飲食耶?金銀珍寶耶?』婆羅門言:『吾不須如是供養。』王言:『若不須如是供養者,象馬車乘耶?國城妻子耶?音樂倡伎耶?』婆羅門言:『吾都不用如是供養也。若能就王身上,剜作千瘡,灌滿膏油,安施燈炷,燃以供養者,吾當為汝解說佛法。若不能者,吾欲起去。』王未答頃,尋下高座。

「爾時大王即前,抱持報言:『大師!小復留懷。今我智慧微淺,功德薄少,小頃自思惟,當奉供養。』

「爾時轉輪聖王即自思惟,而作是念:『我從無始世界已來,喪身無數,未曾為法。今我此身當歸壞敗,都無所為。今日正是其時。』仰報大師言:『所須供養者,當速辦之。』

「爾時大王即入宮中,報諸夫人:『而我今者共汝等別。』時諸夫人聞王語已,心驚毛竪,莫知所由,微聲問王:『王欲何去?』王言:『今者我身欲剜作千燈供養大師。』時諸夫人聞王語已,夗轉躃地,舉聲大哭,悶絕吐逆,良久穌息,報大王言:『天下所重莫若己身,恭敬尊重,隨時將養,懼畏不適。今者云何毀害捐棄?王是智人,而於今日,如似顛狂,鬼魅所著耶?』王言:『不也。』『若不爾者,何緣如是,作此苦惱,供養是婆羅門,何所為耶?』王報夫人:『欲求佛法,為一切眾生。』『若為一切眾生,今日云何便見孤棄?』王報諸夫人言:『天下恩愛,皆當別離,是故吾今以身供養。欲為汝等及一切眾生,於大闇室燃大智燈,照汝生死無明黑闇,斷眾累結,生死之患,超度眾難,得至涅槃故。汝等諸人,今者云何違逆我心?』時諸夫人聞王語已,默然不對,心悲噢噎,舉聲大哭,自拔頭髮,抓摑面目,復發聲言:『我等薄相,生亡我所。』

「天王有五百太子,悉皆端正,聰明智慧,人相具足。其父愛念,喻如眼目。

「爾時大王語諸子言:『我於今日欲設供養,恐身命不濟,與汝等別。國土人民,所有王法,從大者治。』時,諸太子聞是語已,身體肢節、筋脈抽切。譬如人噎,又不能咽,復不得吐。微聲問父王言:『今日云何永棄孤背?』時諸太子前抱王頸,或捉手足,舉聲悲哭:『怪哉!怪哉!今日云何永失覆護?』

「爾時,大王諫曉諸子,即為宣說天下恩愛皆有別離。諸子答言:『雖如父王所說,心情戀慕,不能捨離。大王今日當賜一願,令諸子等持此身命,奉上大王,為王供養婆羅門師。』王言:『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未能堪辦如是供養。如我今者遠請大師,許相供養,不得違錯。夫為孝子,不違父意,汝今云何違逆我心?』時諸太子聞是語已,舉聲吼喚,驚動神祇,舉身投地,如太山崩。

「爾時大王復與諸小國王一切辭別。還至殿上,往大師所,脫身瓔珞、上妙衣服,舉著一面,端身正坐,告諸大臣諸小國王、五百太子、二萬夫人:『汝等今者,誰能為吾剜身千瘡?』夫人、太子及諸群臣,皆共同心而作是言:『我等今者,寧以利刀自剜兩目,終不能以手剜王身也。』爾時,大王心生憂惱:『而我今者單子孤露。大眾之中,乃無一人見佐助也。』

「爾時大王有一旃陀羅,其性弊惡,人所怖畏。尋聲往趣,語諸太子:『且莫憂苦也。我有方便,能令大王事不得成。若不成事,還王領國,如本不異。』諸太子聞是語已,心生歡喜。時,旃陀羅往到王前,語大王言:『大王今者何所作為,剜身千燈,供養大師?』時旃陀羅言:『欲剜身者,我能為之。』王聞是語,心生歡喜,報旃陀羅言:『汝今真是我無上道伴。』時旃陀羅即在王前,喊[口*戒]噏張,高聲唱言:『大王當知殺人之法,斷頭截頸,割斷手足,抽筋拔肋,苦痛如是。大王今者能堪是不?』王聞是語,心懷歡喜。時旃陀羅持牛舌刀就王身上,於眴速頃遍體剜作數滿千瘡。時旃陀羅謂王意退,而反不移,投刀於地,馳走而去。

「爾時大王於身諸瘡灌滿膏油已,取上妙細[疊*毛],纏以為炷。爾時婆羅門大師見於大王作是事已,作是念言:『我今應當先為大王宣說佛法。何以故?大王今當燃身諸燈,恐命不濟。命若不濟,誰當聽法?』思惟是已,告大王言:『精進如是,難為能為,修此苦行,為聞佛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王宣說佛法。』王聞是語,心大歡喜,譬如孝子新喪父母,其子愁毒,苦不可言,父母還活,其子歡喜。王聞是語,亦復如是。時婆羅門即便為王而說半偈,謂興衰法:

「『夫生輒死,  此滅為樂。』

「王聞法已,心生歡喜,告諸太子及諸大臣,而作是言:『諸人若於我有慈愍心者,應為我憶持是法。於諸國土,處處聚落,有人民處,城市巷陌,宣王優命:「諸人當知!大轉輪王見諸人民,一切眾生,沒於苦海,未能出惡。於諸眾生起大悲心,剜身千燈,求於半偈。諸人今當感大王大慈悲心,應當書寫此偈,讀誦翫習,思惟其義,如說修行。」』諸人聞是語已,心生歡喜,異口同音讚大王言:『善哉!善哉!大王真是大慈悲父,為諸眾生修此苦行。我等應當速往書寫。』或紙或帛,或於石上,或於樹木、瓦礫、草葉,蹊徑要路,多人行處,亦皆書寫。其見聞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大王即燃千燈供養大師,其明遠照十方世界,其燈光中亦出音聲說此半偈,其聞法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光上照乃至忉利天宮,其燈光明,悉能蔽隱諸天光明。時忉利天王見此光明遠照天宮,即作是念:『以何因緣有此光明?』即以天眼觀於世間,見是大轉輪王以大慈悲熏修其心,為一切眾生故,剜身千燈,供養大師,為度一切眾生故。『是故我等今當往於世間,勸戒佐助,令心歡喜。』即下世間,化作凡人,往詣王所,問大王言:『剜身千燈,修此苦行,為求半偈,何所作為?』報言:『善男子!我為一切眾生故,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化人即復釋身,光明威耀,曒然炳著。時天帝釋報大王言:『作是供養,願求天王耶?魔王、梵王耶?』是時轉輪聖王報天帝釋言:『我亦不求人天尊貴,正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眾生故。不安者安,不解者解,未度者度,未得道者,欲令得道。』天帝釋言:『大王今者不乃愚耶?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久受勤苦,乃可得成,汝今云何欲求無上道耶?』報天帝釋言:『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於無上道。』『汝今雖發是言,吾不信也。』時轉輪聖王即於天王釋前,立此誓言:『我若不真實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欺誑天王釋者,使我千瘡終無愈時。若不爾者,血當為乳,千瘡平復。』說是語時,即復如故。天王釋言:『善哉大王!真是大悲!修大悲者,如是苦行,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三菩提時,要先度我。』時天帝釋放大光明,遍照王身,與百千諸天俱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五百大子見其父王身瘡平復,歡喜無量,即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合掌向父,異口同音俱發聲言:『未曾有也!今者父王真是大悲,愍傷一切。』王報太子:『汝等若是孝子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諸太子聞是語已,心生歡喜,感於父王重恩分故,尋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萬夫人,百千婇女亦復如是。」

爾時眾中有七十恆河沙等眾生,皆發聲聞、辟支佛心。復有無量天人及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見聞是已,皆發道心,歡喜而去。

大方便佛報恩經發菩提心品第四

爾時會中有一大菩薩摩訶薩,名曰喜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仰白如來,而作是言:「菩薩云何知恩報恩?」

佛告喜王菩薩:「善男子!諦聽!諦聽!菩薩摩訶薩知恩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報恩者,亦當教一切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發菩提心,云何而發?菩薩因何事故,所以能發?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初發三菩提心時,立大誓願,作如是言:『若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當大利益一切眾生,要當安置一切眾生大涅槃中,復當教化一切眾生,悉令具足般若波羅蜜,是則名為自利,亦名利他。』是故初發菩提心者,則得名為菩提因緣、眾生因緣、正義因緣、三十七助道法因緣,攝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薩名為大善,亦名一切眾生善根,能破一切眾生身口意等三業諸惡。一切世間所有誓願,及出世間所有誓願,無有能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誓願無勝無上。菩薩摩訶薩初發三菩提心時,有五事:一者,性;二者,行;三者,境界;四者,功德;五者,增長。菩薩若能發菩提心,則得名為菩薩摩訶薩,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初發菩提心,即能攝取一切善法。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修行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發心,終不能得;是故發心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根本。菩薩摩訶薩見苦眾生,心生憐愍,是故菩薩因慈悲心故,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能習三十七品;因三十七品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發心名為根本。發菩提心故,行菩薩尸羅,是故發心名根、名因,名枝、名葉,亦名華、名果,亦名為子。菩薩發心畢竟不畢竟,畢竟者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退失;不畢竟者,有退有失。退有二種:畢竟退、不畢竟退。畢竟退者,終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能推求修習其法;不畢竟退者,求菩提心,修習其法。是菩提心有四種:一者,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若見若聞諸佛菩薩不可思議事,爾時即生信敬之心,作是念言:『佛菩薩事不可思議。若佛菩薩不可思議事是可得者,我亦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至心念於菩提,發菩提心。復有不見諸佛菩薩不思議事,以聞諸佛菩薩祕密之藏;聞已,即生信敬之心;得生信心故,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摩訶般若,是故發菩提心。復有不見諸佛菩薩不思議事,亦不聞法,見法滅時,復作是念:『無上佛法能滅眾生無量苦惱,作大利益。惟諸佛菩薩能令佛法久住不滅。我今亦當發菩提心,令諸眾生遠離煩惱。願我此身受大苦事,護持佛法久住於世故,發菩提心。』復有不見諸佛菩薩法滅時,唯見惡世諸眾生等,具重煩惱、貪慾、瞋恚、愚癡等;無慙、無愧、慳悋等;嫉妬、恚癡、苦惱等;不信、邪疑、懶惰等。見是事已,即作此念:『大惡世時,眾生不能修善。如是惡時,尚不能發二乘之心,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今當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已,乃當教一切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喜王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菩薩知恩,自發菩提心;菩薩報恩,教一切眾生令發菩提心者;如來世尊於生死時初發菩提心,因何事發?」

佛言:「善男子!過去久遠不可計劫生死中,時以重煩惱,起身口意業故,墮在八大地獄,所謂:阿訶訶地獄、阿婆婆地獄、阿達多地獄、銅釜大銅釜、黑石大黑石,乃至火車地獄。我於爾時,墮在火車地獄中,共兩人竝挽火車。牛頭阿傍在車上坐,緘脣切齒,張目吹火,口眼耳鼻,煙炎俱起,身體殊大,臂腳盤結,其色赤黑,手執鐵杖,隨而鞭之。我時苦痛,努力挽車,力勵前進。時我徒伴劣弱少力,劣弱在後。是時牛頭阿傍以鐵叉刺腹,鐵杖鞭背,血出沐浴,隨體而流。其人苦痛,高聲大喚,苦痛難忍,或稱父母,或稱妻子。雖作如是唱喚,無益於己。我時見是,受大苦惱,心生哀愍,因慈心生故,發菩提心。為此眾罪人故,勸請牛頭阿傍:『此罪人者,甚可憐愍。小復加哀,垂慈憐愍。』牛頭阿傍聞已,心生瞋恚,尋以鐵叉前刺我頸,尋時命終,即得脫於火車地獄百劫中罪。我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脫火車地獄之罪。」

佛告喜王:「挽火車者,今我身是。因發菩提心故,疾得成佛。是故當知,一切眾生髮菩提心,其事非一:或因慈心,或因恚心;或因施心,或因慳心;或因歡喜,或因煩惱;或因恩愛別離,或因怨憎和合;或因親近善知識,或因惡友;或因見佛,或因聞法。是故當知,一切眾生髮菩提心,各各不同。喜王!當知菩薩摩訶薩知恩報恩,其事如是。」

說是法時,萬八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大眾中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時天龍、鬼神、人及非人,亦能發聲聞、辟支佛心,聞法歡喜,頭面作禮,右遶而去。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二


上篇:佛說菩薩本行經

下篇:悲華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睒子經

佛說睒子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大乘悲分陀利經

大乘悲分陀利經卷第一 失三藏名今附秦錄 轉法輪品第一...

賢愚經

賢愚經卷第一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一)梵...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

佛說小道地經

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

【註音版】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佛果圜悟禪師碧岩錄

碧岩錄序 至聖命脈。列祖大機。換骨靈方。頤神妙術。...

【註音版】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大乘玄論

大乘玄論卷第一 胡吉藏撰 二諦義有十重。  第一標大...

佛說意經

佛說意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

佛說作佛形像經

佛說作佛形像經 闕譯人名出後漢錄 佛至拘鹽惟國。有諸...

【佛教詞典】觀佛

(術語)觀想佛體也。觀無量壽經,觀佛經等詳說之。...

【佛教詞典】招魂法

指為延命並禳除死靈作祟而修之密法。又作招魂作法、延...

人生觀的四個層次

人生觀,本是哲學名詞,是指對於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

夢參老和尚:看破財色

我們再說色。好多人在情上自殺的,大家想想划得來嗎?...

一念熏修雖然短暫,但卻是真實的力量

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

我們要對佛號生起決定的信願

念佛之說,何自來乎?非金口所宣,明載簡冊,今日眾生...

大安法師:初學淨土者應如何修學

問: 初學淨土者,應如何下手修學,方得真實利益? 大...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

忖已功德,量彼來處

現在有許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麼希奇呢?現在教育不同...

四種抗衰老養顏食物

1.抗衰老食物:西蘭花 西蘭花屬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

助父母往生西方

一個念佛行人,要把念佛的利益為有緣的眾生,尤其是父...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導致往生邊地疑城

信自信他。這裡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決定深信...

殺生是這個時代的劫難

關於殺業,在戒律裡面規定得非常具體,它的成立首先要...

顛倒凡夫如何得到臨終的正念

我們佛教的修學,相對於其他的宗教來說,算是比較多元...

【視頻】《大方廣佛華嚴普賢行願品》女聲讀誦

《大方廣佛華嚴普賢行願品》女聲讀誦

【視頻】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佛光山唱誦)

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佛光山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