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百羅漢介紹

2023/07/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101、除憂尊者

除憂尊者,為除去眾生一切憂惱的羅漢。為佛弟子。密號為大救金剛,位在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最上端。

憂愁是世間眾生的巨大苦惱,清除憂愁冥想才能得到解脫,獲得愉快與自在。據《佛說離垢施女經》載,除憂尊者曾在舍衛國祗樹孤獨園聽佛陀講法,他受佛的教誨,當時已盡除世俗的塵垢,捐棄人生的憂愁與煩惱,脫離了脫離了因果轉世的束縛,成為聰慧、通達、明智的仁人。釋尊涅槃後,除憂尊者居於胎藏界曼萘羅地藏院,發願要解除一切眾生的憂愁煩惱及一切無益的冥想。

除憂尊者,又作除一切藏冥菩薩、除一切憂惱菩薩、除眾憂冥菩 薩、除一切憂冥菩薩、大救金剛。

102、大忍尊者

大忍尊者,南朝著名僧人。

據《智者大師別傳注》載,他於梁朝剃髮出家,入隋以後才圓寂。根據《續高僧傳》卷二七及卷三十、《隋智者大師別傳》等載,大忍在梁,陳二代是德高望重的高僧,匿影鐘山,修道於開善寺,不與世俗之人往來。"天台大師"智顗(被尊為天台宗四祖,實為天台宗創始人)在法會上傳佈禪法,大忍曾去聽講辯論並讚歎說:"此非文疏所出,乃是觀機縱辯。般若非飩非利,利飩由緣,豐富適時,是其利相,池深華大,飩可意得。慶餘暉之有幸,使老疾而望疲。"得到大忍稱讚,智顗更加頌聲說道。

尊者但對後進獎掖不疲。名僧真觀亦曾遠道專程登門拜訪大忍。用呈玄妙,蒙其稱譽:"龍樹之道,方興東矣。"

103、無憂自在尊者

無憂自在尊者,即早於釋尊七十一劫出世之過去七佛之首毗婆尸佛的弟子,時釋迦牟尼尚在修菩薩行,曾經向毗婆尸佛請教。

尊者勤於讀教,佛理通達,於佛教的各種三味耶通達明瞭、進退無礙,遠離了世俗的憂愁與煩惱,心性清淨無垢染,住於佛法無退轉。

104、妙懼尊者

妙懼尊者即妙幢菩薩。懼有俱怕之義,但懼怕有時可以使人不邪路,故有妙懼之稱。

據《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二、《最勝王經·夢見金鼓懺悔品》,載有"金鼓說法"的故事。尊者曾在夢中拜見佛陀,見光明晃耀之大金鼓宣說"懺悔品"。他對佛陀說、"世尊,我夢中見婆羅門南妙金鼓,聲中演說微妙伽陀,明懺悔法。我皆憶持,願世尊聽我所說"佛陀聽畢,讚日:"善哉!善男子,如汝所夢,金鼓出聲,讚歎如來真實功德並懺悔法,若有聞者,獲福甚多。"

105、嚴土尊者

嚴土尊者為佛祖的聲聞弟子。十方諸大菩薩之一。

尊者曾在毗耶雜羅園聽佛祖講經。此時,他已獲菩薩果位。據《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載,尊者的佛學理論宏富而博達,宣講佛法聲如雄獅怒吼,聲聞十方。他禪功深厚,心地慈善清淨,從修禪中獲得了無盡的智慧,已永遠脫離世俗情障的纏繞。善解法相,能知人前世善惡。辯才敏捷銳利,令信仰者心悅誠服,令外道屈服而皈依佛教,如堅固的城池一樣保護釋尊的學說,尊者有佛祖一樣慈悲的心願,不需邀請,便可與每個人作朋友,並使對方在生活中獲得平安與吉祥。

又據《佛名經》卷二十二載,他是為使眾生得到解脫而住於世間十方諸大菩薩之一。

106、金髻尊者

金髻尊者即金髻菩薩。

佛經對金髻菩薩名的由來向有不同的說法。《注維摩詰經》卷第一:"金髻菩薩,金在髻也。"《維摩經義疏》卷第一:"金髻菩薩,閻浮檀金在髻。"《說無垢稱疏》卷第二:"觀無為法,不離心首,如以金為髻,故名金髻。"〈維摩經略疏〉"卷第二:"金髻者,實相慧明如金,髻者即權智也,以嚴心首,故云金髻。"

尊者實相慧明如金,教化眾生,能妙用佛法,權智極為希有。

107、雷德尊者

雷德尊者,即光明電王阿揭多,是掌管雷電的羅漢,能制止一切因雷霆閃電所引起的災難。

佛教認為有四方雷電王,即:東方之阿揭多、南方之設羝嚕、西方之主多光、北方之蘇多未尼。《最姓王經·如意寶珠品》有載,雲"東方有光明電王名阿揭多。"密教有用以避免雷電的四方電光法之稱修法,又稱四方雷光法。據〈金光明經〉卷七:《如意寶珠品〉所載,若書寫四方雷電王之名,並將之安置於住處,就可避免雷電以及其他諸種厄難。尊者可使遠離一切災厄,也可以制止諸惡雷電。

元代皇帝及貴族舉行宴會時,都在宮殿的一角供奉光明電王,由僧人誦念避雷經。

108、雷音尊者

雷音尊者即雷音菩薩。雷音,神名,護伽藍神。《敕修百丈清規。沙彌得度》有"伽藍(伽藍神簡稱)土地,增益威光,護法護人,無諸難事"。《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卷四列舉守護寺院之十八護伽藍神護伽藍神,尊者為第七神。唐宋以降,我國即有禪宗奉祀伽藍神的記載。

據《大寶積經》等載,尊者原是雷音王如來佛國的菩薩。他到佛陀說法之處,希望聽到秘要法教。為了表示對佛陀和法教的尊敬,他曾在虛空中作法,使鮮花象雨一樣地飄下,空中還奏起美妙的音樂。霎時,雷音從虛空中下來,稽首佛足,繞佛七匝。佛陀對雷音的誠意表示讚賞,便讓密跡金剛力士代表自己向雷音和其他菩薩宣講佛法秘旨。

此外,在佛教典籍中有多處載他受佛陀教誨。如《維摩詰經》所載參與法會諸菩薩中,尊者即為其中之一。《十住斷結經》還載有雷音之語,曰於諸善本,觀其法界不增不減,不見諸法有窠窟者,於中淨身口意,是為菩薩慧。

伽藍神,又作伽藍十八善神、護伽藍神,守伽藍神、寺神。狹義指伽藍守護神,廣義泛指所有擁護佛法之諸天善神。

109、香象尊者

香象尊者即香象菩薩。與佛陀同屬賢劫十六尊之一。

居於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之外院方壇,南方四尊中之第一位菩薩。密號大力金剛、護戒金剛。香,遍滿無礙之義;象,行足大力之義。二字合成,即諸行果滿。羅什《維摩經》註釋有載,云:"香象菩薩之名曰'青香象也,身出香風……'"

尊者形像,身呈白肉色,坐蓮華上,右拳在心前,手上持蓮,蓮上有香器,右拳置於腰上。密號大力金剛,或護戒金剛。尊者於《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九、《無量壽經》卷上、《阿彌陀經》等諸大乘經籍中屢見其名。

香象菩薩,音譯作乾陀訶提菩薩、乾陀呵書菩薩、健陀訶娑底菩薩。又作香惠善薩、赤色菩薩、不可息菩薩。

110、馬頭尊者

馬頭尊者即馬頭觀音。五部明王中蓮花部忿怒持明王,以馬置於頭,故名。為密宗六觀音之一。

尊者原是印度神活中毗濕奴神的化身之一。據印度教傳說,當惡魔搶去聖典時,他化身為何耶揭梨婆,奪回聖典。佛教密宗將他作為明王之一,後逐步演變為六觀音之一。據《馬頭觀音咒頌》,尊者能攘災鎮邪,解救眾生的厄難。

尊者其色如日初出,以白蓮花為瓔珞等莊嚴其身,光焰威猛,赫奕大如發,指甲長利,雙牙上出首發如獅子頂毛。作極怒吼之狀,於生死重障中,不顧生命,多所摧伏。面現忿怒相,呈威猛摧伏之狀。據佛經載,此明王頭戴白馬頭,身赤肉色。以白蓮花為瓔珞,象徵其白淨大悲之心,指甲長利,雙牙上出,頭上毛髮如怒吼的獅子,表示勇猛精迸,摧伏邪魔。形像有三面八臂、四面三臂。四面八臂等多種。不論何種形象,必載馬頭。

馬頭尊者又作馬頭大士,梵名何耶揭梨婆,意為大力持。

111、明首尊者

明首尊者,佛陀弟子。為居於西南地方的菩薩。《佛說善薩本業經》卷一載:"西南無極,有寶林剎,佛名上精進,菩薩字明首。"

尊者曾隨佛陀學習佛法,誠心砥勵,他思維神異,智與佛同。通於大乘學說,熟諳一切佛法戒律。淵博的佛學理論如虛空一般廣大。隨緣向大眾宣講佛教教義,並可根據不同的風俗習慣隨機應變,循循順導,以濟度幽顯,度眾生於彼岸。尊者辯才深奧,變化莫測,可紓解民間怨恨,降伏世間魔障,折伏外道並使皈依佛法。勇於徒步周遊十方各地,邪教外道也無法阻礙。

據《佛說濡首聯無上清淨分衛經》卷上載,尊者曾在舍衛國祗樹給孤園聽佛祖講法,並與佛祖的弟子大比丘五百人、菩薩千人共同研討佛學的真諦。

112、金首尊者

金首尊者即金頭仙人,梵名迦羅仙。約生於公元前六世紀。

尊者面色皆黃赤,故又名黃赤色仙人。本為外道,在與佛教的理論爭議中被折服,皈依佛而獲得正果,後創"數論部",為數論外道之祖。生而自然具備法、智、離、欲、自在等四德,見此世間之盲暗、沉迷,遂起大悲心,先為婆羅門阿修利說二十五諦之義,次為般遮尸訶說法;所說之法達十萬偈,名為"僧法論"。

金首尊者,又作迦毗羅仙、劫比羅仙、迦毗梨仙、緊閉羅仙、迦夷羅仙、迦比羅仙。全稱迦毗羅大仙。意譯為黃頭仙、龜種仙、金頭仙、赤色仙等。

113、敬首尊者

敬首尊者,十方十大菩薩之居於東方的菩薩。據《佛說菩薩本業經》載:"東方無極。有香林剎,佛名精進,菩薩字敬首"。

尊者神通妙達,世間被澤其福德。他透徹地理解大小乘教義,並隨時宣講佛法,引導眾生脫離苦海,獲得解脫。

尊者以天生的智慧與佛祖一樣的慈悲,用各種權便感化大眾,他對自己的誓願始終未曾動搖;使世間眾生免受火途、血途、刀途三之苦。他做了無數利益眾生途的事業,得到無尚極果。當前佛滅度後,他就可轉而成佛,居臨佛位。

114、眾首尊者

眾首尊者即眾首佛。他是護持世間的大慈悲父,他智慧無量,神通廣大,可以降伏各種魔眾,使無量眾生步入正軌。《慈悲蓮場懺法》敦勸眾生時常念誦南無眾首佛名號可以趨吉避凶。

眾生虔心歸命於尊者,並向其懺悔,可以盡皆化解無量罪過,無量福根盡皆生芽,往生淨土,生菩提心。

115、辨德尊者

辨德尊者即樂獸乾闥婆。為四乾闥婆之一,歌喉優美,善長音樂,是主音樂的天神。

尊者居處山林,受到獅、虎、狼、豹,牛、羊、雞、雀等各種鳥獸的愛慕,並使它們和睦相處。

尊者出遊,身著青色野蠶絲織的衣服,用孔雀的翎毛作旗幟,諸獸簇擁,群鳥迴翔。當天神需要演奏樂曲時,不需使者通報,他便能得到感通,屆時,他率樂工共同升天演奏。天神便能聽到美妙的樂歌。尊者以演奏妙樂,娛樂諸佛,教化百姓。

116、羼提尊者

羼提尊者即羼提菩薩,譯作忍辱。為佛陀於歷位修菩薩行,成滿忍辱行時佛陀於因位修菩薩行,成滿忍行時之名。《佛名經》卷十七在列舉應當禮敬的十方大善薩時,將他列在首位。

尊者具大慈悲心腸,能忍一切苦難以感化眾生。據《賢愚經》卷二《羼提波梨品》載,過去久遠劫時,印度波羅捺國迦梨王割截羼提波梨之手、足、耳、鼻,流出的不是血,而是甘甜的乳汁,仙人忍辱而顏色不變,遂使迦梨王感化。《分別功德論》卷二讚日:"小乘之慈,慈猶肌膚;大士之慈,徹於骨髓。何以明之?若人割截菩薩手足,變成為乳者,即是慈證也。羼提比丘便是其事也。喻若母人生子,便有乳出。此慈念所感,自然民也。

羼提尊者又稱羼提仙人,意譯作忍辱仙。又作羼提波梨、羼提比丘。

117、悟達尊者

悟達尊者,唐未高僧。眉州洪雅(四川射洪)人,俗姓陳。法名知玄,宇後覺。

尊者自幼天資聰穎,五歲便能吟詩。七歲至寧夷寺聽法泰講《涅槃經》,在夢中受摩頂戒。十一歲出家,十四歲於蜀地大慈寺,奉丞相之命當眾陞堂說法;聽者日計萬餘,莫不駭歡其慧,稱其為陳菩薩。

後從辨貞律師受具足戒,復隨安國信法師學唯識,自研經籍百家之說。尊者嘗恨鄉音之不堪講經,因誦《大悲咒》,遂感神僧於夢中為其換舌,翌日,語音即變。

及長,游履長長安。宣宗立詔尊者於大內講經,並賜紫袈裟,署為三教首位。尊者曾於懿宗親臨法法席賜沈香為座時,因生歡喜心,遂招累世冤業於其膝上生人面瘡,後以迦諾迦尊者之助始濯除。後乞歸故寺,居鼓州丹景山。僖宗幸蜀時,賜號"悟達國師",成為佛教領袖。士大夫多喜與交遊,李商隱歸田後,與尊者共住最久。中和三年示寂,世壽七十三,僧臘五十四。

著有《慈悲水懺法》三卷、《般若心經疏》、《金剛經疏》等二十餘卷二十萬言。三學洞貫,名益一時。弟子僧徹等為名貴一時的高僧。

118、法燈尊者

法燈尊者即法燈菩薩。為娑訶立佛的現世化身,據載,有一處世界名叫德處,過去住著一尊佛,名叫娑訶立,法燈菩薩即是娑訶立的現世化身。

佛教認為,佛法廣大,天上光明,可以普照萬物,譬之以燈,尊者的名號正表示著淵深精妙的法力道行就像一盞大放光明的智慧之燈,能照亮眾生走出迷途,通往極樂淨土。

119、離垢尊者

離垢尊者為天神。

據《佛本行集經》卷十一載,尊者首次預示悉達多王子將成為佛陀。悉達多降生後數年,風調雨順,少有冰雹乾旱、狂風暴雨等災厄降臨。莊稼少種多收,果樹花滿果熟,山野草藥繁茂,百姓和睦,無有邊患。懷孕者得以平安分娩,少年沒有夭死,四時沒有流疫。

舉國百姓都認為此乃悉達太子福德威力所至,於是禮請淨飯王及悉達太子一起蒞臨一座美麗的花園,供百姓贍禮。眾民獻上無數瓔珞、金銀、飯食和衣服,以示敬意。

此時,尊者飛臨虛空,對大眾說道:"即使大地及其城邑都變成金子,也不能與悉達太子的一根毫毛相比;再珍貴的瓔珞在悉達太子面前也會失去光輝,因為太子將成為佛陀,他的功德無與量比,太子將成為佛陀。尊者說完,便返回自己的天官。

120、境界尊者

境界尊者即具境界菩薩。

據《奮迅王問經》卷下載:過去有一佛,名叫普無垢淨光明王,尊者向其請教奮迅法門。普無垢淨光明王佛向其演述奮迅法門時,眾生頓時當下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陀也在此時得奮迅法門。

所謂奮迅,即獅子奮迅三味,這是一種比喻:獅子和諸根,身毛皆豎,現威怒哮吼之相,是為奮迅;佛開大慈之根門,奮大悲法界之身,現應機之威,正像獅子奮迅,所以叫獅子奮迅三昧。

尊者具無上正等正覺,發大慈大悲之心,摧破眾生諸煩惱憂愁。

121、馬勝尊者

馬勝尊者為舍利弗之師,為佛陀之嫡族。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為聲聞比丘中第一比丘。

據載,悉達多太子離宮出走,立志尋求解脫。淨飯王勸阻無效,只得命馬勝等五人相隨護侍,共同修煉。悉達太子先修苦行,後發現苦行無益於解脫,便放棄苦行。馬勝等先後離開太子,自尋解脫的方法。悉達在菩提樹下得佛果。佛祖身放神光,毫含玉彩,在鹿野園為馬勝等人說法,使他們成為最先皈依佛教的五比丘。

舍利弗初從外道學法,然以未能究竟,迷於所安歸。後遇馬勝於王舍城乞食,舍利弗遙望尊者儀容,心生歡喜,乃近而問其所師之法,尊者告以佛陀所說:"諸法從因生,諸法從因滅"之理。舍利弗忽開心眼,隨至竹林精舍,聞佛說法,淨諸塵垢,得法眼淨。

馬勝早期就跟隨佛祖,且勤學好問,佛學知識淵博,在民眾中廣泛傳播佛法,證得羅漢果位。

馬勝,又作馬師,或作阿說示。梵名阿濕縛伐多。

122、天王尊者

天王尊者即天王菩薩,具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等五種神通。

據《放光般若經》載,佛陀在羅閱衹耆崛山中說法,尊者道行廣大,已得他心通,可以毫無阻礙地知道他人之心念,所以能隨著眾生各自的意向而加以度脫。

尊者在宣揚佛法時,和藹可親,態度謙遜,不說粗話。其說教如幻如夢,如響如亮,如影如化,如水如泡,如鏡如像,如熱如炎,如水中月,使眾生不知不覺中而得開悟,獲得解脫。

123、無勝尊者

無勝尊者即無勝菩薩。

據《佛說維摩詰經》卷上《佛國品第一》載,尊者曾在毗耶離庵羅樹園聽佛祖講經,當時他以是遠近聞名的大菩薩。

他不僅自身受持佛法,而且於外教如堅固的城池,護持佛法。他的智慧和德行已完全可使佛法永遠流傳世間。他自身獲得了解脫,清淨安住而不受世污垢干擾,同時廣施慈悲,引導大眾獲得解脫,使大眾脫離生死輪迴的痛苦於畏懼。

尊者是世間大眾親善的朋友,不需邀請也會前來相助,使你平安幸福。給予世間的恩惠猶如天降甘露。尊者為眾說法言微意妙,可斬斷眾人心中的邪念,引其歸於正途。他講法的聲音如雷如獅,令外道畏服。使域內百姓安居樂業,杜絕賭博、酗酒、偷盜、淫邪之事。

尊者是清淨國土、利樂有情的羅漢。

124、自淨尊者

自淨尊者即住於清淨心地之淨心菩薩。意為自性清淨、離一切妄染、妄想。

關於尊者地位,異說紛呈:依《地持論》卷十淨心住相當於初地菩薩。依《金剛般若論》卷上,立信心、淨心、如來三地,淨心住為初地以上證得部分真如之理。依《往生論註》卷下。從初地至氣地已還,為未證淨心之菩薩。八地以上始為淨心菩薩。

據《大智度論》,七地以下為肉身之分段身,八地以上則為法性生身之變易身,法性生身即安住於法性平等之理的淨心菩薩。

尊者具大慈悲心,以普度眾生為己任,助眾生拂去塵埃,使自性清淨心豁然顯露,時常禮念諸佛和淨心等諸大菩薩,誠心懺悔,便可滅罪長福,往生極樂世界。

125、不動尊者

不動尊者即不動菩薩。為密教五大明王、八大明王之主尊。位列現圖胎藏界曼荼羅持明院之最南端。密號常住金剛。

尊者於大日華台雖久已成佛,而以三昧耶本誓之故,示現初發心時之形,為如來之僮僕,執作諸務,並侍奉真言行者。密教不動明王之童子形,勤行不懈,致使諸佛、諸天及梵世主盡皆歡喜,終獲果位。三昧耶形為利劍、羂索,利劍表佛智,羂索表煩惱業障,即以智劍摧斷種種纏縛而生大智之義。又此劍、索表定慧、理智,倶利迦羅龍王即位即為此耶之表象。此尊受如來之教命,示現忿怒之相,領眾多使者,常書夜擁護行者,令起菩提心,斷惡修善,具有令的得大智成佛之功能。又能入火生三昧,摧滅罪障,焚燒穢垢。以其菩提心寂定不動,故稱不動尊。

不動尊者,又稱不動明王(音譯阿遮羅)、不動使者、無動使者、不動如來使、不動金剛明王、不動使者、無動尊、無動尊菩薩。

126、休息尊者

休息尊者即多睡賢者。所謂休息、多睡,並不是説該尊者佛法懈怠,常入於睡夢之中,而是指該尊者善於調息,刻苦修習禪定,思維總是集於一處而不散亂,狀若睡眠,常若休息,因而得名。

據《佛說無量清潔平等經》卷一載,佛陀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中說法,尊者曾恭聆法教。

127、調達尊者

調達尊者即提婆達多。為斛飯王之子,阿難之兄,佛之從弟。

尊者為佛世時犯五逆罪,破壞僧團,與佛陀敵對之惡比丘。幼時於釋尊、難陀共習諸藝。佛陀成道後,隨佛陀出家,於十二年間善心修行,精勤不懈。後因未能得聖果,而漸生惡念,後至十力迦葉處習得神通力,率五百徒眾脫離僧團,自稱大師,倡導異說。

曾以五百人投石器擊殺佛陀,又趁佛陀入王舍城時,放狂象欲以加害佛陀,欲取而代之,為教法之王,皆不成。

其時,提婆之徒眾在舍利弗及目犍連等的勸諭下復歸佛陀之僧團,阿闍世王亦受佛陀教化而懺悔歸依。然提婆仍不捨惡念,在欲加害佛陀時反自破手指而命終。

據載,提婆於命終後墮入地獄。據傳,玄奘曾於袛園精舍廢址之東,得見提婆生身墮於地獄之大坑。他在地獄中念"南無",聲稱佛號,經日不倦,功德圓滿,最終獲解脫,轉世為佛。

調達,又作提婆達多,提婆達兜、地婆達多、調達。略稱提婆、達多。意譯作天授、天與。

128、普光尊者

普光尊者即普光菩薩。唐代僧,籍貫、世壽均不詳。

尊者資性明敏,師事玄奘三藏於慈恩寺,精苦恪勤,聞少證多,玄奘默許之。人稱大乘光。

自貞觀十九年(645),玄奘首創翻譯場,至麟德元年(664)終於玉華宮,凡二十載,譯經共七十五部一三三卷,多為普光筆受。永徽五年(654),玄奘譯出《倶捨論》,首先密授尊者。尊者因撰《倶捨論記》三十卷經詳解之,為倶捨論三大疏之一;後由弟子圓暉為之略作十卷,倶捨宗奉為要典。另著《倶捨論法宗原》一卷、《百法明門論疏》等。普光尊者之倶捨學實總集玄奘正傳者。

129、智積尊者

智積尊者原為王子。為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之子。

在往昔三千塵點劫,有佛名"大通智勝佛"。據《法華經-化城喻品》載,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其長子名智積,於東方世界成佛,稱阿閦佛。初發慈悲心,即請大通智勝佛講解《法華經》。在大通智積佛修定期間,智積等十六王子相繼登上法座,為四部眾復講《法華經》。現世智積等已成佛,於十六王子一起教化本土百姓,使之信奉佛法。

又據《吳中紀聞》所載,有一東晉僧,人稱"智積菩薩"。 東晉末年,尊者自西土來華,於江蘇蘇州開創靈岩寺,法譽甚隆。據傳有貧嫗持角黍獻於尊者,尊者受之,嫗因而得度。其後遂於尊者生日時,聚眾舉行角黍會。

130、寶幢尊者

寶幢尊者即寶幢菩薩。位於密教胎藏界曼荼羅中台八葉院之東方,密號福壽金剛、福聚金剛。

寶幢者,乃尊者主菩提心之德,以寶幢表發菩提之德,以寶幢表發菩提之義,降伏四魔軍眾之標幟。據《勝天王般若波羅密多經》等載,尊者曾是娑婆世界上方不動佛國金剛相佛前的菩薩。

當佛陀在王捨大城說法時,尊者得金剛相佛准允,特來聆聽法教。尊者已通達甚深境界,雖現世間而不染世法。又《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密多菩薩經》教人念誦真言,以手灌頂,摒棄諸念,在觀想的佛母及諸佛菩薩中,寶幢菩薩即為其一。尊者形像為赤白色,即日出之色。偏袒右肩,左手向內,結跏趺於寶蓮花上。

寶幢尊者又稱寶幢如來、寶幢佛、寶星佛。又有謂寶幢如來與金剛界阿閦如來、阿彌陀經之西方寶相佛、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之西方寶幢如來同尊。

131、善慧尊者

善慧尊者即梁朝傅翕,南北朝時著名居士。號東陽鳥傷居士。南齊雙休鄉人,俗姓陳,名翕,自號當來解脫善慧大士,善慧大士,生於明帝建武四年(479)年。

尊者舉家奉佛,妻號妙光。年二十遇嵩頭陀,結庵於松山之雙(木壽)樹間,晝耕夜讀,兼職習儒道諸之典籍。自稱苦行七年,通《首楞嚴經》,翕有神異,聞名四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受命講經於重雲殿。武帝親臨聽經,群臣離座恭迎,唯獨善慧安坐不動,眾人問他為何不起迎聖駕?回答說:"法地若動,一切不安。"為梁武帝所敬重。後梁陳遞嬗,戰亂四起,尊者在家廣集徒眾,講經不輟,常率弟子燃指焚臂以供佛。

陳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四月,集聚眾弟子,告誡他們勤修勿怠,趺坐而化。壽年七十三歲。嘗創輪藏,令轉之者得大利,後世作輪藏者安其父子三人像。

132、善眼尊者

善眼尊者即善眼菩薩。

據《大寶積經》卷九十載,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大比丘眾和諸菩薩說法,佛陀如龍象王顧視觀察,向諸菩薩曰:"善男子,汝等誰能於後未世護持正法,攝受如來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動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安住秘密種種方便成熟眾生?"尊者回答:"我能堪任,與諸眾生自性安樂。"

佛教認為,諸法各自有不變不改之性,是名自性。人所本有之心,自性清淨,故名自性清淨心,又名如來藏心、真心、菩提心。菩提心有時為外欲蒙蔽,如鏡為塵掩,不得顯露。

尊者善於引導眾生擺脫慾望魔障的纏繞,明心見性,往生淨土。

133、勇寶尊者

勇寶尊者即勇寶菩薩。尊者勇於獲得佛德、佛性,故稱勇寶。有作寶勇。

據《佛說維摩詰經》卷上《佛國品》第一載,尊者視佛德、佛性為寶,發心勇猛,精進修習,已脫離了世俗的輪迴生死,安住清淨,永離蓋纏。深信佛法,如金剛一般堅固。演述佛法,言微意妙,能斷除眾生的一切邪見猶如獅子怒吼,一切外道悉被摧伏。

尊者施予世間的恩惠猶如天降甘露,滋養萬物。猶如普照,宇內繁茂。他就像醫術精通的大醫王,治療眾生的病痛,解除眾生的痛苦。

134、寶見尊者

寶見尊者即寶見菩薩。

據《維摩詰所說經》載,佛陀於毗耶離庵羅樹園舉行法會,尊者為參與法會者之一。尊者神通廣大,能摧伏妖魔,制服外道;他除去了世間一切嗜好,唯以功德智慧修持其心;他善於洞察眾生心意,明徹諸法妙義,引導眾生循循善誘,幫助眾生達到解脫;他的信仰如金剛,教化滋潤如甘露,聲音美妙如音樂。

為了弘揚佛法,他有時又聲如獅子吼,有時聲如雷電鳴,震撼人心,促人開悟。尊者為人治療疾病,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135、慧積尊者

慧積尊者,即慧積菩薩。尊者智慧積聚,聰明絕頂,以智慧著稱。

佛陀在世時,尊者經常參與講經法會。據《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十三載,尊者曾當場講出佛理的真諦,受到佛祖的讚揚。自身已獲解脫,清淨安住,同時大施慈悲,誓願引導眾生獲得解脫。

尊者已神通具足,廣度眾生,名聞遐邇。尊者德行具備,有能力使佛法永遠流傳世間。他不需邀請便會相助眾生,引導大眾解脫世俗的纏繞,為他們除去煩惱與畏懼,使他們進入大乘佛海,取得佛寶真諦。他對世間的恩惠猶如天降甘露。

136、慧持尊者

慧持尊者(337――412),東晉人僧。俗姓賈,雁門樓煩(山西京縣)人。名僧廬山惠遠之弟。

尊者少聰明,能通經史,有文才,年十八與兄同依止佛子道安出家。遍覽佛典三藏,並及外典。後與兄共入廬山。因故曾至京師建康(南京),主東安寺,頗見重於晉衛軍琅琊王司馬珣。時僧迦羅叉善誦四阿含,王乃請出中阿含,令師特為校文詳定。後還山,講說法華經、阿毗曇論。

晉隆安三年(339),聞巴蜀有峨嵋之勝,意欲觀瞻,遂西行至成都,止成都龍淵精舍,大弘佛法,慕其德者,皆望風歸服。有陞堂者,號"登龍門"。他講說經義,行持齋戒,老而彌野,對四川佛法之弘揚有重大貢獻。

義熙八年示寂,世壽七址六。臨終時遺命弟子曰經言:'戒如平地,眾善由生。'汝行、住、坐、臥、宜其謹哉!"

137、寶勝尊者

寶勝尊者即寶勝菩薩。

尊者具有普賢菩薩的一切功德。據《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載,尊者可以隨心所欲地來往於世界各地,並能變化出無數化身,同時在各地出現;他法眼清淨而無障礙,能看到世間一切。他利益眾生,普渡有情。慈悲之心如同無際的光芒,所照之處,悉皆清淨;他以自己的智慧獲得了無窮盡的神通力,隨時可以滿足眾生的心願,以各種化身解救世人的苦難。尊者已得佛教的真諦,自身法性淳厚,永遠脫離了世俗;依靠佛的功德,心地寂靜無垢,如天空一般虛淨無際。

尊者供養過世間諸佛,發誓保護佛法,使佛教永遠流傳世間而不間斷,世世代代轉生在佛教流行的國土,尋求一切無量智慧。

138、道仙尊者

道仙尊者,又名僧仙,康居國人。

尊者原為商人,性情貪婪,唯利是圖。一次,經商到達梓州新城郡牛頭山,聞禪師說法,內心豁然省悟。遂將兩船財貨沉於江中,於灌口竹林寺出家,併發誓"不得道者,終不出山。"

他選擇人跡罕至之處修行,周圍只有學僧侶相伴。他修習禪定,一坐就是四五日,但一有客人到門,立刻便覺,起與共語。南梁始興王蕭鎮守四川,對道仙極為欽敬,天監十六年迎至青溪山,道仙準備終老於此。二十八年後下山弘法。

據說,隋蜀王楊秀派人召見尊者,尊者不從,楊秀勃然大怒,親自率兵前去捉拿。尊者聽說,亦毫不畏懼,端坐念佛。楊秀和士兵無處躲藏,便向山禮拜,表示懺悔,於是天明雨霽,山路清潔。尊者為楊秀說法,並應邀至成都靜眾寺。開皇中歸青溪山,年百餘端坐圓寂。

139、帝網尊者

帝網尊者即帝網菩薩。

據《佛說維摩詰經》卷上《佛國品》載,尊者曾在毗耶離祇羅樹園聆聽佛陀講經。他受持佛法,智慧與德行具足具備,有能力使佛法永遠流傳世間。

尊者德高望重,如同雄師怒吼一樣名聞遠近十方。他廣施慈悲於世間,引導眾生脫離生死輪迴的痛苦,關閉一切通往罪惡的道路,轉而奔向極樂世界,他像一位精通醫求的大醫王,辯證施治,使大眾都斷絕煩惱而獲解脫。尊者對眾說法言微意妙,如同引導眾生在大乘佛海中自由航行。

然而對於外道,他演說佛法如同無畏的雄師怒吼,如晴天霹靂,使外道震懾而歸依。尊者神通廣大,變化自如,如隨風幻化的浮雲,變幻莫測。

140、明網尊者

明羅尊者即明網菩薩。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有其參加佛祖法會的記載。尊者能降伏眾魔制服外道,善於洞察眾生。心意,以其善巧方便因材施教,使眾生解入一切波羅蜜多理教法門,到達究竟最上彼岸。

尊者心極平等,如地、火、風緣,虛空無邊。已修成金剛堅固不壞之身,有大光明,映蔽日月。尊者善於作獅子吼,宣講法音,盡力超度世人。

141、寶光尊者

寶光尊者即寶光菩薩。具備普賢菩薩的一切品行與功德。佛光能引導眾生走出黑暗,謂之寶光。又據《法華文句》二曰:"寶光是寶意日天子,為觀世音菩薩應作。"

據《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載,尊者已獲得佛法真諦,對於佛教的任何理論都已心領神會;他佛性深固,不受煩惱與憂愁的纏繞,已永離世俗世界。尊者神通自在,能隨心所欲地往來於世界各地;法眼清淨而無障礙,洞悉世間一切善惡諸事;能變化出無數化身,同時化現各地;不需邀請,就可以與眾百姓作朋友,並保護他們平安吉祥。尊者以自己的無窮智慧利益眾生,除滅民間疾苦,功績如空寂無邊的太空,又如陽光普照大地。

尊者深信佛法,曾供養過世間所有的佛陀。他曾發下大誓願,要保護佛法,使佛法永遠流傳。

142、善調尊者

善調尊者即日藏菩薩。

據《法苑珠林》卷五二九載,過去劫曾有五百人供養諸佛,學菩薩乘。後因親近惡知識做下惡業,遂墮入畜生道中淪為馬。

尊者為了度脫他們,也現身於馬中,以喚起五百馬本有之道心。適值佛陀來此游化,一婆羅門請佛陀接受供養,佛陀為超度五百匹馬,遂至其家。婆羅門不肯供奉飲食,尊者便以馬聲為諸馬說法,讓他們分出自己所食麥的一半施與諸佛,他自己也分一半食麥供奉佛陀。如此三月,五百匹馬皆命終,往生兜率天上為天子。他們來到佛陀住所,聞聽妙法,皆成阿耨菩薩。佛陀預言,在未來世,此五百天子皆得為辟支佛。尊者功德無量,也將成為佛,號善調如來。

143、奮迅尊者

奮迅尊者即奮迅王菩薩。奮通急進曰奮迅,此喻獅子憤怒咆哮的威嚴形相。尊者怒時,大地要發生六種震動,地獄裡的眾生、外道會隨之獲得解脫。

據《奮迅王問經》載,尊者曾請教佛陀,如何方能以無上的智慧遍知一切真諦?佛陀尊者必須做到四種奮迅:第一為戒奮迅,即嚴格遵循戒行,防止心身有所過失;第二為通奮迅,即經過禪定修練而獲得神通力,使身體變化自如毫無障礙;第三為智奮迅,即善於判斷事理的是非曲直;第四為慧奮迅,即心性無暗,通達事物的發展規律。

祈求尊者,可使人現世平安,遠離一切災難,消除自身的惡習與過失,獲得正等正覺。犯有罪惡的人,沐浴潔身,衣著乾淨,跪在尊者前,口念尊者名號,罪過即可紓解滅除。

144、修道尊者

修道尊者,道,即游履、通入之義;梵語修道之意又作有學道。於大乘唯識之中,初地之住心以後,至第十地最後修金剛無間道,稱為修道。

佛教將修習菩薩乘的過程分為十地或十住,即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由第一發心住至第四生貴住名為"入聖胎",由第五便具足住至第八童真住名為"長養聖胎",至第九法王子住則相形具足而出胎,既為菩薩,則智水灌頂,是為第十灌頂住。從第一至第十的整個過程稱為"修道"。尊者嚴格按此順序修道,終成菩薩。

145、大相尊者

大相尊者為文殊菩薩的前世身。大相是尊者過去世的名號。原為外道的一名小童子,名叫"歡喜"。

據《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載,在過去世,佛陀尚未獲得佛的果位。當時的世尊佛為眾徒授記,即預示將於何時何地成佛。某中尊者皈依佛教後功德圓滿,品性具足,獲菩薩果位,名號大相。其中有言尊者將在佛陀成佛時再次降臨世間,名號文殊菩薩。

佛陀涅槃後,文殊菩薩(即大相菩薩的後世身)當獲得佛的果位,號"大莊嚴如來"。

146、善住尊者

善住尊者又稱善住天子。

善住,指努力行善,住心於佛法的修行,不為塵世諸煩惱所影響。

忉利天子,為忉利天諸天子之一。據《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載,善住天子與諸大天人、天女於園觀遊樂,是夜,空中有聲,謂善住天子七日後必死,將七返閻浮堤受生為畜生,復受地獄眾苦。

天子聞之,大感驚怖,請示於帝釋天。帝釋天以天衣等廣為供養,至祇圓精舍求救於佛,佛乃為其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令善住天子誦之,以延壽轉難。他一心記誦,終成羅漢果。

147、持世尊者

持世尊者即持世菩薩。

據《持世經》載,尊者曾與五百大比丘及諸大菩薩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聽佛陀講經。《持世經》,即佛尊者之請而說的大乘法門。

尊者心性柔軟,有忍辱負重之德;持戒嚴禁,勤奮於佛學理論;精通禪定,心性沉寂如虛空。尊者以慈悲之心憐憫世間一切眾生,以利益三千大千世界為己願,斷除眾生的疑怨、恐怖與煩惱,為眾生指出光明之路,讓眾生脫離輪迴轉世之苦,避免轉生為牲畜、餓鬼及墮入地獄;引導眾生信奉佛法,本世平安吉祥,來世脫離生老病死之苦,轉生到極樂世界。

持世菩薩一切護持佛法,讓佛教在世間大放光明。

148、光英尊者

光英尊者,即光英菩薩。

據《大寶積經》、《佛說純真陀羅尼所問如來三映經》等載,尊者之心如金剛一般堅固,無能斷截者,又如地水風火一般平等,既無所愛,亦無所憎,以一顆慈心濟度世人。尊者於諸佛法一切習,諸佛法欲具足。他能以自己的法力洞曉眾生的心思,隨人心所喜,以法教習。

又,隋朝有光英比丘。曾師天台灌頂,住清國寺。優柔教儀,慎攝戒行,具醫王之德,能治流疫痼疾。

據《幻士仁賢經》載,他曾作偈曰:"譬如彼幻士,仁賢現此化,一切世亦然,愚者不得解。"

149、權教尊者

權教尊者即權教菩薩,權,靈活方便之意。教,教法。

尊者心性慈悲,憐憫眾生為痛苦所困惑,於是用權宜之法,解大眾一時之苦。世間芸芸眾生,都貪戀富貴利祿,陷入無窮的煩惱之中,很難解脫。有人心向佛教,然法性未堅,即便其行不違背佛教教義與戒律,但如此修行,必須恆沙河數般次的轉世才能悟得佛法的真諦。

尊者心性慈悲,憐憫眾生的痛苦,採用權宜之法,紓解大眾的苦難。尊者救助眾生,猶如住宅不幸失火,全家老少被烈火圍困,生命危在頃刻,於此危機之時,尊者及時救眾人出火宅,脫離苦難。被救之人雖然不能獲得最終的解脫,但使他們暫時免受烈火燒灼,從無望中得生。眾生只要有一分遠離苦難的可能,尊者便要以十分的慈悲心,借用巧妙方法運載眾生遠離苦難。

150、善思尊者

善思尊者即善思菩薩。

據《大寶積經》卷一百二載,尊者曾參加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內舉行的法會。彌勒菩薩為轉輪王時,善思對其有啟迪之功;佛乞食毗耶雜城時,獻花禮佛,誓為菩提,佛為說法,證無生忍。

據《大般若波羅蜜經》卷五百七十六載,尊者與龍吉祥菩薩在一起,龍吉祥端坐入定,尊者想讓他立即出家,便施法力讓三千大千世界諸山大地倶皆震動,而龍吉祥禪身心安寂,不為所動。後龍吉祥說:"善思當知,若諸身心有動轉者,見大地等亦有傾搖;諸世尊、不退菩薩及大獨覺大阿羅漢,身心安靜,遠離動搖,於諸法中不見不覺有動有轉有傾有搖,尊者於是悟解妙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阿難尊者最後的遺教

受人尊敬的阿難尊者,王舍城人氏,為剎帝利種姓,為斛...

五百羅漢圖釋大全

五百羅漢圖釋大全...

知識不等於證悟

雖然經常誦念經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宣化上人:阿羅漢的神通

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阿羅漢...

沙曷比丘飲酒醉臥樹下,為何世尊還讚歎他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千二百五...

千句偈不如一句有益的偈語

唱誦毫無義理的千句偈語,不如唱誦一句有法益的偈語,...

五台山故事:掉隊的羅漢哪去了

明朝,五台山萬壽寺方丈志誠法師與三寶弟子經過千辛萬...

十八羅漢

在佛教經典記載中,原是十六羅漢,羅漢即阿羅漢的簡稱...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大藏經】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中國僧服知多少

剃除鬚髮,身著染衣是佛教僧侶最顯著的標誌 剃除鬚髮...

阿修羅的十種原因

阿修羅是梵語,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無端或容貌丑陋...

佛珠的含義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

遊覽寺院的四個禁忌

一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應尊稱為大師、法師,對住...

怎樣去調伏這一念心

佛法的修學,跟我們一般世間做的學問,在過程當中有一...

【推薦】只要問妄想一句話,它就完了

我們如果是從今生開始,那很簡單,處理今生的問題就好...

徹悟大師「十信」解讀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眾生對於至極圓頓、唯佛與佛乃能...

夏天貪涼的危害

現在人都是在冷氣間裡得病的,這裡冷氣可以很冷很冷,...

人死了不是燒點紙就能解決問題

鬼的定義是什麼呢?鬼類中的餓鬼比較多,鬼當中也有大...

【佛學漫畫】曠世一人:傅大士

大士之意,本為菩薩,是勇士,是慈悲。傅大士以白衣之...

勝利之道

從前,有一個青年在家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客棧。由於青...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二十多年前在蘇州靈岩...

讓你靜心的34條法語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

「帶業往生」是否應該說為「伏業往生」

問: 請法師慈悲為弟子們詮釋帶業往生的義理,是否應該...

生命如何才能活出意義與價值

時間就是生命,生命又由一天天組成,那麼我們的生命究...

無分別智要如何修

我們來看窺基大師是怎麼說的。他說無分別智怎麼修呢?...

【佛教詞典】喬底迦

(人名)羅漢名。俱舍光記二十五曰:喬底迦,是牧牛種...

【佛教詞典】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一卷,唐代不空譯。是說觀自在...

【視頻】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

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

【視頻】普門頌(音樂唱誦版)

普門頌(音樂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