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經典的三藏十二部分類

界詮法師  2017/08/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教經典的三藏十二部分類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據三藏的內容分成十二類。

第一個是叫契經。契經,本來經的解釋也就叫契經,那麼這個地方又叫契經,也就是總稱而已。那這個地方所謂「總」叫契經,「別」的可以叫作長行,就是經文一種類別,就是專門是沒有頌的,就是一句話幾個字沒有定,這種情形叫作長行。

第二種叫作應頌。應頌也叫重頌,長行說完了以後,重複長行的意思,所以又有頌文那一類,就叫作應頌或者叫重頌。比如說《法華經》裡面有長行,長行裡面有偈頌;比如說大家讀過《普賢行願品》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長行、有重頌。

第三種叫記莂。記是決義,莂是分別記事,分成三種:一個是記弟子生死因果,就是佛有一類經典專門講弟子的一些因果的事情,你過去世做什麼什麼啦,有這樣的一類;第二種是明記分別甚深之意,就是把這個道理抉擇、說明,道理講得比較深奧;第三種是對弟子授未來成佛之記,就是說某人將來什麼什麼時間成佛啊,有一類經典是這樣的,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叫諷頌,諷頌也叫孤起頌,孤起頌就是單獨專門只是頌,而沒有長行的這叫孤起頌。比如說有一部經叫《法句經》,它專門只是頌詞的。

第五種是自說。佛講法通常有請而說的,只有《阿彌陀經》是沒有請而說,這叫自說,佛自己說,因為這樣的事情,講極樂世界的事情比較深奧,弟子們也沒辦法了解,故此佛不請而說,這一類叫自說。

第六種叫緣起。就是有因緣佛才講法,佛說法要有待因緣的,要有請而說。你比如說它分成三種:一個是因請而說。佛弟子請的,比如講《法華經》,佛弟子一再請,舍利弗再三請佛說法,那佛才說;第二種因犯制戒。這也是因緣。比丘戒跟菩薩戒不一樣,比丘戒是因為佛弟子有違犯,在某種因緣環境之下違犯了,這樣的情形對僧團發展不利,然後佛就制戒;第三種因事說法。就是因什麼事情,特別針對某一個事情而說法的,這是因事而說。

第七種叫譬喻。弟子們聽不懂,說的什麼意思呢? 佛要種種譬喻,打個比方說這樣的,叫作譬喻。經典裡面有這樣一類譬喻經。

第八種是本事。本事是說佛弟子過去世的因緣。佛曾經有一個弟子,佛講法他總是愛打瞌睡,他一說就打瞌睡,就睡著了,然後講完了以後,他又醒起來了。佛有一次講法他又打瞌睡了,佛就呵斥他,他說你已經睡了五百世,你現在還睡!那怎麼辦呢?他就很慚愧。後來,他說睡覺都是因為眼睛,我們一睡覺眼睛就閉上了,然後他把他兩個眼珠用竹棍子全部把它彈掉,兩個眼珠全部彈掉,彈掉眼睛看不見吶。後來他專門修天眼,怎麼修呢?他就坐在一個懸崖峭壁、萬丈深淵的地方,叫人家引他去坐在那裡,他說實在想睡,這樣要摔下去呀,就讓他摔死就算了。這佛告訴他說你已經五百世睡覺——這怎麼五百世睡覺呢?當蝸牛。蝸牛知道吧,什麼叫蝸牛?頭上有兩個角的那樣子,一個螺在那殼殼裡面,它爬行很慢的,我們種菜,有些菜它會爬到菜心裡面去,現在人專門養這個東西來吃,說那裡面含蛋白質很高,你們有沒有吃過?現在的中國人無所不吃,吃昆蟲、 吃螞蟻……是吧?那麼他講這個事情,他很慚愧啊,就去修天眼,後來果然修得天眼通。這是講佛弟子過去世的一些因果的事。

第九種本生。是佛自己敘述過去行菩薩道的種種情形,在因地還沒成佛的時候,發心利益眾生的種種事情,就講佛本生的事,叫作本生經。有一部叫本生經的。

第十種是方廣。方廣是講大乘甚深之意,叫作方廣,也叫無比法,講的道理比較深奧。

第十一種叫未曾有。未曾有,也是說佛弟子最殊勝的種種事情,非常特殊的異常的事,叫作未曾有。

第十二種叫論議。論議就是辨明種種道理的,是十二種。那麼這是十二類,無非是從三藏十二部當中,它經的一個講法上、文字上的莂上不同而已,進行分成十二類。

那麼十二類怎麼去記住呢?下面有一個頌子,把這個頌子記住了,就記住十二部了,一個一個記比較很難記。「長行重頌與莂,孤起無問而自說,比喻本生及本事,方廣論議未曾有」,給它次第調整一下,把這四句記住,就記住三藏十二部的名稱。這是經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界詮法師文章列表

學佛的基礎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念佛與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與持咒,本來源於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淨土教法及...

在家眾可否在寺院用齋

【原文】: 俗人本非應齋食者。然須借問,能齋與食;不...

佛什麼時候說過這麼多心靈雞湯

問: 阿難曾說願化身石橋,經歷風吹雨打,只願那所愛...

朋友有四種

朋友好比一面鏡子,善友可以規過勸善,惡友可以引以為...

拜佛的兩大誤區

我每天住在普濟寺,這是普陀山的首剎。那我們自古以來...

念地藏觀音聖號和念彌陀名號有什麼區別

問: 念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名號有什麼區別...

宣化上人:如何分辨魔與菩薩

你要是想認識,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薩,還是魔?...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人天行果——五戒

總說五戒 學佛者,在受三皈後,實踐規則,即從受持五戒...

受持八關齋戒,臥具和飲食應注意哪些

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 關於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

寺院「齋天」有何含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編...

水陸法會有何功德

水陸法會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漢傳佛教在寺廟中...

妙蓮老和尚念佛親見的不思議境界

1997年,我和一誠老和尚等八個師父到台灣去傳戒,妙蓮...

運用「自性清淨」破除障礙

你在大乘經典當中,只要看到「自性清淨、離垢清淨、得...

小沙彌與老和尚

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

印光大師心要開示四則

修行應具堅定心 修行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誚謗,...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長,變成反面就不妙了

【《韓詩外傳》曰:夫士有五反。】 這裡提到古書的《韓...

人為什麼會到媽媽肚子裡呢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迴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

浪子回頭並不難

一位年輕的寡婦發心供養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

性相二宗之爭

【原文】 相傳佛滅後,性相①二宗,學者各執所見,至分...

歪打正著

人的一生,誰都難免會犯錯,不同的是面對錯誤的態度。...

子真牧牛

石鞏慧藏禪師隨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修行,一日在廚房工作...

蓮宗二祖善導大師畫傳

一、年少出家,廣學經論 善導大師(公元613681年),誕...

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某一個時候,佛在一村落裡,那個村落的東莊與南莊隔著...

【佛教詞典】唯識三系異同

【唯識三系異同】 唯識三系,指地論宗、攝論宗、及玄奘...

【佛教詞典】金剛錍論

全一卷。又稱金剛錍、金錍論。唐代僧荊溪湛然(711~7...

【視頻】修行人終身要學習的三個字(淨界法師)

修行人終身要學習的三個字(淨界法師)

【視頻】大安法師《死亡學與瀕死體驗》

大安法師《死亡學與瀕死體驗》